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代文洁  孙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44-8945,8947
[目的]建立芜菁子中黄酮类成分的TLC鉴别方法和采用薄层色谱分离和生物活性检测相结合的薄层色谱-自显影技术,初步筛选芜菁子药材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以槲皮素和山奈酚为对照品,采用3种薄层展开系统,选出最佳薄层展开系统;喷以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DPPH)溶剂(1ml含0.08 mg的甲醇溶液)显色,筛选抗氧化活性.[结果]芜菁子中黄酮类物质的TLC鉴别的最佳展开系统为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2∶ 14∶ 1.2);TLC-生物自显影抗氧化活性筛选中,黄酮类成分的薄层板呈紫色背景白色斑点.[结论]芜菁子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的TLC鉴别方法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芜菁子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芜菁子药材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陈晓明  张晓娜  曹艺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30-13532,13632
[目的]研究以淡水小龙虾下脚料为原料酶解制备龙虾抗氧化肽的工艺。[方法]以酶水解产物清除羟自由基能力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了制备淡水小龙虾抗氧化肽的最佳蛋白酶种类及其酶解工艺。[结果]碱性蛋白酶是制备淡水小龙虾抗氧化肽的优选蛋白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0∶1.0(g∶ml)、酶解温度59℃、pH 8.9、加酶量2 000 U/g,水解时间3 h。[结论]此工艺所得酶解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为74.66%。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采用湿法制粒制作墨旱莲颗粒,探讨其工艺条件。[方法]以墨旱莲浸膏与辅料的比例、乙醇浓度以及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成型性、溶化性和有效成分总黄酮的保留率的综合评分为标准,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选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墨旱莲颗粒最佳制粒工艺为浸膏与辅料的比例1∶3.5、乙醇浓度80%、颗粒剂的干燥温度65℃。[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稳定,生产出的产品颗粒成型好、溶化性好、有效成分总黄酮的保留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参萸养心颗粒组方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醇提以浸膏固体物含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微波、超声提取以人参皂苷、肉桂酸、桂皮醛、总黄酮为指标成分,进行参萸养心颗粒提取工艺优选。[结果]山茱萸、黄芪、玉竹、五味子、扣子七、茯苓和当归最佳醇提工艺为乙醇为40%,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次数2次,溶媒量为1∶10;桂枝微波提取工艺为90%乙醇,浸泡时间40 min,微波功率4 kW,液固比10∶1,提取时间30 min;人参超声提取最佳条件: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10;葶苈子超声提取最佳工艺为:超声温度70℃、超声功率400 W、水料比34 mL·g~(-1)。[结论]参萸养心颗粒处方药材性质不同可分别采用醇提工艺、超声提取工艺和微波提取工艺,并得到了稳定优化工艺的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提取率,这一实验结论可以促进这一药品生产以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草龙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草龙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HPLC法测定草龙药材中有效成分没食子酸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浓度0.05%磷酸(5∶95,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草龙药材中没食子酸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在0.40~2.40μg/ml范围内,没食子酸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36%,RSD为2.28%(n=6)。[结论]建立的草龙药材定性定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可为草龙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建立芪参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黄芪、白术及甘草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党参进行鉴别。[结果]结果显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供试品溶液中检测出党参炔苷的特征性色谱峰。[结论]说明所建立的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无糖型灵芝颗粒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冬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47-6448
[目的]研究无糖型灵芝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运用煎煮法提取灵芝多糖,加入澄清剂进行精制,浓缩和干燥,得浸膏粉;以浸膏粉与糊精按1∶1、1∶1.5、1∶2(w/w)3种不同的比例及浓度0.33%阿斯巴甜制备颗粒,以颗粒休止角和吸湿性为指标,选择最佳辅料配比;并对颗粒的外观性状、粒度、水分、溶化性进行检测。[结果]当浸膏粉与糊精的比例为1∶2(w/w)时,颗粒的休止角和吸湿量都最小,分别为36.9°和17.8%;颗粒呈棕褐色,水分为1.0%,其外观、粒度、水分和溶化性都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合理,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薄层色谱法鉴别加味三黄片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方法 及薄层扫描法测定三黄片中小檗碱的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甲醇回流提取法制备供试品,用薄层色谱法鉴定三黄片中的小檗碱,黄芩苷,大黄素及大黄酚等成分,利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加味三黄片中小檗碱的含量,扫描条件为:检测波长λ=345 nm.结果 加味三黄片供试品与对照品色谱在相...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发新型香蕉发酵乳酸饮料。[方法]以牛奶和香蕉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香蕉发酵乳酸饮料的制备工艺。[结果]香蕉果肉的护色方法是将香蕉果肉热烫后按其重量的0.5%加入比例为2∶1的柠檬酸和Vc混合打浆;最佳配方为香蕉浆添加量15%、蔗糖添加量7%、奶粉添加量10%;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培养时间4h,温度40℃,接种量8%。[结论]研制所得香蕉发酵乳酸饮料,色香味甚佳,并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0.
何洋  黄敬聪  叶奕芬  李慧珊  李萍  孙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32-3333,3373
[目的]对车前草药材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车前草进行定性鉴别,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30~60℃)-甲酸(10∶15∶1,V/V),显色剂为1%氯化铝乙醇溶液;采用HPLC法测定车前草药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色谱柱为Alltech Apollo C18(4.6 mm×250.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55∶4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49 nm,柱温为35℃。[结果]薄层色谱鉴别中,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木犀草素在1.05~21.0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60%,RSD值为1.70%。[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车前草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超高压提取桔梗皂苷的工艺条件,为其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桔梗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考察粉碎度、超高压压力、保压时间和固液比对桔梗皂苷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影响桔梗皂苷提取因素的顺序为:粉碎度>超高压压力>保压时间>固液比.超高压提取桔梗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碎度60目、超高压压力400 MPa、保压时间4.0 min、固液比l∶14(g∶mL),在此工艺条件下,桔梗皂苷的提取率为4.67%.[结论]超高压提取是提取桔梗皂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傅秀娟  何兵  刘艳  王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03-3304,3308
[目的]优化干姜(RHIZOMA ZINGIBERIS)中6姜-辣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提高干姜产品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包合物;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设计法优化包合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含量测定,以包合率(0.6)、包合物收率(0.2)及包合物含6姜-辣素的百分数(0.2)加权评分为评价指标。[结果]最佳的包合条件为:干姜提取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25℃),加入2倍量水研磨1.0 h,干姜醇提液∶β-环糊精为1.5∶10.0(W/W)。[结论]该包合工艺合理可行,重复性好,包合效果好,可指导6姜-辣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微波萃取法提取盾叶薯蓣皂苷元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微波萃取法提取盾叶薯蓣皂苷元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微波萃取法提取盾叶薯蓣皂苷元,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薯蓣皂苷元提取率,选取粉碎粒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固液比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盾叶薯蓣中皂苷元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发现石油醚作提取溶剂、粉碎粒度为60目、固液比为1∶20(g/ml)、提取时间为10 min、提取温度为100℃,盾叶薯蓣中皂苷元的提取率最高。正交试验表明,微波萃取法提取盾叶薯蓣皂苷元的最佳条件为:粉碎粒度60目,提取时间10 min。[结论]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微波提取盾叶薯蓣皂苷元,提取率达1.837%。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定山苦荬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建立山苦荬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TCL、微生物法建立山苦荬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指标。[结果]制备工艺为原料药材的处方量用20倍量水连续提取3次,100℃,每次1 h,减压浓缩温度与干燥温度均为65℃;山苦荬提取物在30~70μg/m L的浓度与吸光度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8.4%,RSD为0.64%。标准提取物溶液在198与294 nm紫外波长最大吸光度比值为4.1,干燥失重为0.4%,灰分为0.8%,酸碱度为5.2,细菌菌落总数为12个/g,霉菌总数无,大肠杆菌无,沙门氏菌无。[结论]优选溶剂水及相应的温度提取和控制是山苦荬标准提取物制备的安全有效方法。建立的检测项可以用于山苦荬标准提取物的指标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枸杞蚜虫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1.8%阿维菌素乳油与2.5%鱼藤酮乳油、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0.5%绿农宝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混配对枸杞蚜虫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1.8%阿维菌素乳油与2.5%鱼藤酮乳油按有效成分1:4混配、与0.5%绿农宝乳油按有效成分1.0:0.6混配、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按有效成分1.O:11.2混配均具有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CTC)分别为477.5、455.1、244.5mg/L;1.8%阿维菌素乳油与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按有效成分1.0:1.4混配的共毒系数(cTc)为110.3mg/L,药效表现出相加作用。[结论]该试验中4种农药混剂对枸杞蚜虫的防治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溶剂法提取地肤子油优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地肤子。[方法]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地肤子油,选择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固液比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地肤子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石油醚作提取溶剂时,提油率最高;固液比为1∶6(g/ml)时,提油率最大;预浸泡时间为12 h时,提油率最大;地肤子粉碎粒度为80目时,提油率最高,油质较好;提取温度为55℃时,提油率最高;反应时间为50 min时,提油率最高。各因素对提油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结论]地肤子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石油醚作提取溶剂,预浸泡时间12 h,粉碎粒度80目,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50 min,固液比为1∶6(g/ml),该条件下,提油率达15.27%。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高效低毒新型复配药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防止与延缓抗药性产生.[方法]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其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及5∶1、3∶1、1∶1、1∶3、1∶5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EC50(半最大效应浓度)值分别为1.038 8μg/ml、0.3583 μg/ml、0.612 9μg/ml、0.530 1μg/ml、0.2326 μg/ml、0.232 8μg/ml和0.329 6μg/ml;5种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1.29、1.33、2.29、1.84、1.22,其中以1∶1复配的组合增效作用最大.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药剂1 000倍液、2 000倍液、3 000倍液以及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对葡萄炭疽病防治效果分别为91.54%、90.80%、82.88%、76.43%、74.10%.[结论]因此,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复配防治葡萄炭疽病增效明显,其中以质量比1∶1混合后对葡萄炭疽病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果穗套袋前采用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000~2 000倍液浸果防治葡萄炭疽病害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超声波提取岩白菜中岩白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岩白菜素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岩白菜素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岩白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70 W、药材粉碎目数100目、超声时间40 min,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药材粉碎目数、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提取率高等特点,为岩白菜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