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确定有效提取盐藻中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并优化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考察乙醇提取盐藻叶绿素优化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乙醇提取盐藻叶绿素的最优条件。[结果]乙醇提取盐藻中叶绿素的最优条件为85%乙醇、提取时间12 min、提取温度40℃,总叶绿素的最高提取率为10.80 mg/g湿重,比丙酮提取盐藻中的叶绿素提高了15.5%。[结论]以乙醇为提取剂可从盐藻中提取更多的叶绿素,且安全、无污染、时间短。此结果可为利用乙醇提取和测定海生盐藻中的叶绿素含量或工业生产提取叶绿素提供试验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饱和CO_2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细胞内、外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每个光周期的光照阶段开始时通入CO_2至饱和,在每个光周期的黑暗阶段结束时取样测定亚心形扁藻细胞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碳酸酐酶比活性。[结果]与未通入CO_2的对照组相比,通入CO_2至饱和时亚心形扁藻的适应期缩短,进入生长期后生物量增加明显,至培养结束时的生物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细胞内外碳酸酐酶、总碳酸酐酶比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19、1.75、1.66、1.32、1.26、1.43倍。[结论]在培养体系中通入CO_2至饱和时,亚心形扁藻通过提高细胞内、外碳酸酐酶的活性来保持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自身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3.
王友利  杨海波  于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247-12249
[目的]确定硝酸钠浓度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油脂和淀粉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亚心形扁藻作为试验材料,以海洋微藻培养常用的普适性康维方营养液为基础,考察硝酸钠质量浓度为10 mg/L、60 mg/L、110 mg/L、160 mg/L和210 mg/L的培养基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油脂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当硝酸钠浓度为10 mg/L时,有利于油脂、淀粉的合成,但此时扁藻生长慢,生物量低,使得这些生物组分的总产量低;当硝酸钠质量浓度为60 mg/L时,油脂和淀粉含量较高,并且扁藻生长快,油脂、淀粉的总产量高;继续增加硝酸钠浓度时,扁藻生物量和各组分含量基本不变.[结论]从微藻生物能源角度考虑,60 mg/L的硝酸钠质量浓度是培养亚心形扁藻的优化浓度.  相似文献   

4.
张亮  曹丛华  任荣珠  王尽文  屈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23-8925,8943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液对大叶黄杨叶绿素提取效率的影响,以及大叶黄杨叶绿素的稳定性。[方法]以大叶黄杨叶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95%乙醇、80%丙酮和95%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液(体积比为1∶2)3种提取液的提取效率;探讨光照、pH值、温度、氧化剂、重金属以及紫外线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以95%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液作为提取液时,大叶黄杨叶绿素的提取效果最好;大叶黄杨叶绿素的光稳定性较差;在pH值中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抗氧化能力;除Cu2+使大叶黄杨叶绿素的稳定性提高外,其他重金属离子均使叶绿素稳定性降低;紫外线可使大叶黄杨叶绿素稳定性降低。[结论]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和丙酮(体积比为1∶2)混合液对大叶黄杨叶绿素提取效率最高,并且提取液应在避光、中性、远离重金属离子条件下保存。  相似文献   

5.
海洋尖尾藻的室内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海洋尖尾藻(Oxyrrhis marina Dujardin)室内培养的可行性,为其生理生态特性及其赤潮形成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实验室培养海洋尖尾藻,饵料藻为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g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结果]在实验室条件下,除高密度的蛋白核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外,以亚心形扁藻和绿色巴夫藻作为饵料时海洋尖尾藻均能良好地生长和繁殖。[结论]该研究为海洋尖尾藻的室内培养解决了饵料问题,实现了海洋尖尾藻室内的长期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氮含量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方法]从无氮到富氮考察了5种不同NaNO3浓度对扁藻生长及细胞内生化组分的影响。[结果]在流加培养方式下,适合扁藻生长和细胞内蛋白质积累的NaNO3含量为100 mg/L。在无氮和含50 mg/L NaNO3的培养液中,扁藻细胞内的可溶性总糖、总脂和淀粉分别在培养后期、培养前期和培养中期达到较高值,这可能与扁藻的代谢途径有关。[结论]从扁藻作为生物能源资源的角度考虑并兼顾扁藻生物量,应选择含50 mg/L NaNO3的培养液培养扁藻。  相似文献   

7.
菜心叶绿素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任红  罗丰  许彦  许如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55-1456
[目的]探讨研磨法和浸提法测定菜心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优劣及快速测定的步骤。[方法]以菜心为试材,浸提法设5个处理:95%乙醇、80%丙酮、丙酮∶乙醇=1∶1、丙酮∶乙醇=1∶2和丙酮∶乙醇=2∶1,Arnon研磨法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提取液对菜心叶片叶绿素提取效果和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浸提法要优于Arnon研磨法;浸提法中,混合液浸提法的提取率和提取液的稳定性都优于单一溶剂浸提法,其中菜心叶绿素提取效果最好的是丙酮与乙醇体积比为2∶1,单一的丙酮或乙醇浸提法效果较差。[结论]丙酮与乙醇体积比为2∶1的混合液浸提法直接浸提菜心叶片叶绿素的优点是步骤简单,操作方便,节省时间,稳定性好,可以快速测定大批量样品的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亚心形四爿藻对海水中重金属离子进行生态净化的可行性。[方法]以亚心形四爿藻为原料,在其培养液中加入Pb(NO_3)_2、HgCl_2、K_2Cr_2O_7、CdO 4种重金属离子,通过观察亚心形四爿藻的生长状况和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变化情况,研究最适宜的亚心形四爿藻净化浓度。[结果]当亚心形四爿藻浓度达到104个/mL时,藻体基本能够正常生长。在4种离子中,HgCl_2对亚心形四爿藻毒性最小,且其对HgCl_2的净化效果较为理想。[结论]该研究可为净化污染海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氮含量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方法]从无氮到富氮考察了5种不同NaNO3浓度对扁藻生长及细胞内生化组分的影响.[结果]在流加培养方式下,适合扁藻生长和细胞内蛋白质积累的NaNO3含量为100 mg/L.在无氮和含50 mg/LNaNO3的培养液中,扁藻细胞内的可溶性总糖、总脂和淀粉分别在培养后期、培养前期和培养中期达到较高值,这可能与扁藻的代谢途径有关.[结论]从扁藻作为生物能源资源的角度考虑并兼顾扁藻生物量,应选择含50 mg/L NaNO3的培养液培养扁藻.  相似文献   

10.
槟榔叶绿素含量测定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槟榔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1年生槟榔幼苗的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称样量、提取时间、溶剂及光照和高温处理对其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提取剂体积相同时,称样量越少,提取液中叶绿素含量越高;提取时间越长,叶绿素含量越高,但超过24 h后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高温短时间提取比低温长时间提取叶绿素含量高,避光提取比见光提取叶绿素含量高;在相同时间和温度条件下,不同浸提剂对叶绿素的浸提效果不同,其中100%丙酮和100%乙醇以3∶1体积比混合的浸提剂提取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为槟榔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80-13382,13384
[目的]优化果胶酶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叶片中叶绿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新鲜茎瘤芥叶为原料,研究果胶酶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茎瘤芥叶片中叶绿素工艺,并对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酶解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剂体积对茎瘤芥叶片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茎瘤芥叶片叶绿素提取优化工艺为酶解温度10℃,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60 min,提取剂体积70 ml,茎瘤芥叶片叶绿素理论得率为32.29 mg/g,其实测值为31.87 mg/g,与理论值接近。[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充分利用茎瘤芥资源,提高叶绿素提取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微波辅助提取夏枯草中熊果酸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芳  安广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0941-10942
[目的]探索从夏枯草中有效提取熊果酸的有效方法。[方法]以夏枯草为原料,采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研究在微波辐射下提取夏枯草熊果酸的工艺条件;探讨夏枯草熊果酸的提取条件,对微波功率、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法从夏枯草中提取熊果酸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夏枯草在90%乙醇溶剂液中,采用功率350 W,提取时间260 s。此条件下夏枯草中熊果酸提取得率为0.54%。[结论]微波法提取熊果酸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葛根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提取葛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其抗氧化性能。[方法]用乙醇提取葛根总黄酮,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影响葛根总黄酮提取率的因素,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用硅胶柱层析法纯化葛根总黄酮提取物,采用BPCL法测定葛根总黄酮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正交实验表明,影响葛根总黄酮提取率的4个因素的强弱顺序为:温度>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次数。提取葛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固液比为1∶8,提取次数3次,每次3h,温度80℃,葛根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2.9%,样品纯度为15.5%。[结论]利用BPCL法测定葛根总黄酮对超氧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抑制率,结果证明葛根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邓祥元  沙鹏  高坤  孙俊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31-21332
[目的]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蚕沙资源,并为蚕沙叶绿素提取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以蚕沙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蚕沙叶绿素,并以叶绿素a浓度为指标,比较研究不同溶剂对蚕沙叶绿素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应用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蚕沙叶绿素的工艺路线是正确可行的,且以常用有机溶剂丙酮和无水乙醇(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液为提取剂,可显著提高蚕沙叶绿素的提取效率。[结论]研究结果不仅为蚕沙叶绿素提取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打下了基础,还为工业化生产蚕沙叶绿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查培  刘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67-8968,8976
[目的]确定沙枣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利用超声提取法对沙枣中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甲醇、乙醇和丙酮3种溶剂对沙枣多酚的提取性能。[结果]丙酮对沙枣多酚具有较好的提取性能,料液比1∶12 g/ml,丙酮浓度50%,超声提取3次,每次3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液中沙枣多酚含量为9.35%,提取率达95.70%。[结论]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所提取的沙枣多酚含量最高,此最佳工艺条件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工艺优化条件。[方法]以新鲜的豌豆果皮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浸提时间对豌豆果皮叶绿素提取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对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豌豆果皮叶绿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95%,料液比1:8(g:m1),浸提4h。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取工艺为:皂化pH为ll~12,皂化时间为30rain,酸化铜代的反应温度为75oC、回流时间为90min、CuSO。的加入量为理论值的2.0倍、pH为2~3。[结论]优化后的方法有助于豌豆果皮叶绿素的提取及其叶绿素铜纳盐的制备。  相似文献   

17.
洪阳  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289-3291
[目的]优选超临界CO2流体提取法提取川楝子中的川楝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乙醇为提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浸泡时间、提取压力和提取时间等参数对川楝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为45℃、压力为30 MPa、时间为4 h、原料粒径为24目,夹带剂为浓度75%乙醇;在此条件下,川楝素的提取率为0.522%。[结论]该方法筛选出了川楝子中的川楝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川楝子的提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