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选取黄河口优势种四角蛤蜊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水实验法研究高盐胁迫对四角蛤蜊摄食与生长的影响,并探讨了高盐胁迫对贝类摄食与生长影响的盐度阈值.结果表明,高盐胁迫对四角蛤蜊的摄食与生长都有显著影响,四角蛤蜊壳长和体重的日均增长量以及适应胁迫后的摄食率均随盐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而盐度突变时的摄食率随盐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显著差异性分析,发现显著影响四角蛤蜊摄食的盐度阈值范围为26~28,显著影响生长的盐度阈值范围为22~24,最终确定高盐胁迫对黄河口四角蛤蜊摄食与生长的影响阈值为22~24.  相似文献   

2.
在鱼类适应环境盐度变化的过程中,鳃、肾、肠是主要的渗透调节器官,而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 AQPs)、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钠氢交换体(NHE)又是这些器官中重要的渗透调节基因。为研究AQP1、AQP3、CFTR、NHE1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低盐胁迫过程中的渗透调节功能,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4种基因在盐度5和盐度10下大菱鲆鳃、肾、肠中表达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AQP1表达量在鳃中极少(P<0.05),在肾和肠中较高,低盐胁迫下,盐度5组和盐度10组在鳃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在肾和肠中均显著上升(P<0.05)。AQP3表达量在肾中极少(P<0.05),在鳃中较高,在肠中较少,低盐胁迫下,盐度5组和盐度10组在肾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在鳃和肠中均显著上升(P<0.05)。CFTR表达量在肾中极少,在鳃中较高,在肠中较少,低盐胁迫下,盐度5组和盐度10组在肾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在鳃和肠中均显著下降(P<0.05)。NHE1在鳃和肠中表达量较少,在肾中较高,低盐胁迫下,盐度5组和盐度10组在鳃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在肾和肠中均显著上升(P<0.05)。这些结果表明,4种基因表达水平因组织、盐度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反映了这4种基因的功能特异性;在低盐胁迫下,4种基因积极响应,表达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表明AQP1、AQP3、CFTR和NHE1在大菱鲆低盐环境适应中可能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另外,本研究结果可为大菱鲆半咸水养殖和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培育适应低盐环境大菱鲆良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张晓燕  温海深  张凯强  刘阳  方秀  李昀 《水产学报》2018,42(8):1199-1208
广盐性鱼类有着较为复杂的渗透调节机制,能够在较大盐度范围内存活并生长。通常认为鱼类在等渗环境下用于渗透调节的代谢能量最少,有利于鱼类生长。本实验首先根据不同盐度下花鲈血清渗透压对应水体渗透压的变化,计算得到花鲈的等渗点为11.4。而后进行海水淡化和淡水适应两个阶段的盐度实验,通过对花鲈两个阶段中血清渗透压、Na~+/K~+/Cl-浓度、Na~+-K~+-ATP酶(Na~+-K~+-ATPase,NKA)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测定,探讨了海水淡化对花鲈的生理影响与分子响应机制。在盐度实验中,Na~+和Cl-浓度变化和血清渗透压变化趋势一致,在淡化阶段显著下降,在淡水适应阶段逐渐恢复稳定,但仍低于起始水平。鳃组织中NKA基因表达结果显示,NKAα1a和NKAα1b的变化趋势与Na~+-K~+-ATP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淡化阶段显著下降,随后回升至稳定,不同的是,淡水适应后花鲈NKAα1a表达量与盐度30组无显著性差异,而NKAα1b表达量显著低于盐度30;NKAα3在淡化第1天,表达量显著降低,且在淡水(盐度0)环境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NKAβ在淡水适应过程中的表达量总体高于淡化过程。相关性分析中,海水淡化阶段,Na~+-K~+-ATP酶和NKAα1a呈极显著相关。本研究通过对花鲈等渗点以及海水淡化和淡水适应阶段相关离子、酶、基因表达的测定,弥补有关花鲈等渗点研究的空白,同时为花鲈的淡化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栉孔扇贝在镉污染胁迫下消化盲囊组织的转录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Cd)作为生物非必需、毒性极强的蓄积性重金属,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扇贝相对于其他贝类具有特异性蓄积镉的能力,成为水产品安全领域关注的焦点。为了阐释扇贝高蓄积镉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镉胁迫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消化盲囊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基因转录水平分析。通过比较转录组拼接获得105071个unigene和3800个差异基因,对所得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发现这些基因集中在蛋白绑定、细胞黏附、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和能量代谢等方面。对这些蛋白的分子功能进行注释,发现该类蛋白主要属结合蛋白(40.45%)、催化活性蛋白(34.27%)和转运蛋白(5.62%)。这些功能基因和预测通路为理解扇贝体内解毒和免疫系统奠定了基础。获得的转录组数据为深入研究双壳贝类应对海洋污染物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5.
盐度对刺参生长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外界盐度发生变化时,海洋动物通过渗透调节对外实现有机体与海水之间的水交换,对内实现细胞和组织之间的水分平衡.当外界海水盐度升高或降低时,动物即失水或涨水.借助于离子调节和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库的启动或关闭,动物体仍将有可能在变化了的外界海水盐度环境中获得新的渗透平衡.棘皮动物为狭盐性海洋生物,在盐度偏低或有淡水注入的半咸水中生存受到胁迫.盐度变化后,机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节及适应以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接近或超过盐度生态幅时则会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在盐度胁迫过程中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进而了解盐度适应过程中能量代谢机制,设置5、10、20和50共4个盐度组,以自然海水(盐度30)为对照组,进行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盐度胁迫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和总蛋白(TP)含量总体表现为先降低后稳定并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清GLU、TG和TP含量在0~72 h内基本稳定,在整个盐度胁迫过程中,实验组血清GLU、TG和TP含量达到基本稳定后表现为与对照组盐度差值越大其含量降幅越大的特点。同一实验组三疣梭子蟹血清GLU和TP含量的最大降幅比TG含量的最大降幅大。各实验组血清GLU含量在0~9 h迅速降低,而血清TG和TP含量迅速降低发生在0~12 h。血清TP含量的最大降幅在盐度20实验组,但低于血清GLU含量最大降幅,在盐度5、10、50实验组内血清TP含量最大降幅高于血清GLU含量最大降幅。实验组血清尿素(UREA)含量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稳定并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血清GLU、TG和TP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盐度5和50实验组血清UREA含量相近,而血清TP含量则在盐度10与50实验组内相近。研究表明,三疣梭子蟹血清中GLU、TG和TP均与渗透压调节密切相关,在盐度适应过程中血清GLU和TP是三疣梭子蟹渗透调节的主要供能物质且血清GLU首先代谢供能,不同盐度下三疣梭子蟹血清GLU与TP对渗透调节供能占比有所不同,高盐环境中三疣梭子蟹血清自由氨基酸含量的部分增加可能来源于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贻贝在饥饿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分子适应机制,本研究以二龄厚壳贻贝为对象,开展了正常投喂(对照组)和饥饿处理(饥饿组)条件下的存活率统计、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测定以及性腺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结果显示,厚壳贻贝在90 d的饥饿处理下存活率高达86%;饥饿胁迫下贻贝性腺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显著增加,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通过Illumina Hiseq X1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对照组和饥饿组厚壳贻贝性腺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别获得31 596 762和26 810 506个在其基因组上具有唯一注释的有效数据,并筛选出4 130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 082个上调和2 048个下调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在富集在代谢过程、细胞器组织以及酶活性等功能;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DNA复制、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等与细胞分裂有关的代谢通路上。本实验结果表明,贻贝在饥饿下通过降低细胞的能量代谢以及减缓细胞分裂等生理活动来维持饥饿胁迫下的生存。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厚壳贻贝在饥饿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和分子调控机制,为今后深入解析贻贝应对饥饿胁迫的分子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为揭示其适应饥饿胁迫的能量利用和再分配以及生理对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盐度胁迫对尼罗罗非鱼()肝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盐度8和盐度16的水体中对尼罗罗非鱼进行两周的胁迫实验,比较盐度胁迫过程中肝脂肪酸组成变化,以及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苹果酸酶(malic enzyme,ME)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亚基(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α) 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胁迫12 h,盐度组血浆渗透压升至最高,16盐度组血浆渗透压显著高于8盐度组(<0.05),96 h后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恢复至初始水平;胁迫期间,盐度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淡水组(<0.05)。盐度组脂蛋白脂肪酶(LPL)、苹果酸酶(ME)、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亚基(PPAR-α)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淡水组(<0.05)。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影响了肝脂肪酸组成和脂代谢过程。本研究旨在为鱼类渗透调节中脂类能量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急性盐度胁迫对日本黄姑鱼肌肉组织转录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度是影响鱼类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为探讨急性盐度胁迫对经济海水鱼类日本黄姑鱼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基于Illumina HiSeq~(TM)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不同盐度条件下日本黄姑鱼幼鱼肌肉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高盐组、低盐组和对照组分别获得46 379 598、36 130 844和38 715 820条Clean reads,总碱基数分别为5.27、4.87和5.53 GB。经组装得到91 667条转录本,去冗余后拼接得到61 601条Unigenes。与对照组相比,高盐组和低盐组分别有2 230和1 377个差异Unigene上调,1 959和2 447个差异Unigene下调,随机选取6条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一致。通过对显著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在高盐组和低盐组中分别发现21和41个差异表达基因与离子通道相关,共有的离子通道相关基因为15个,其中14个基因表达趋势一致。而在高盐组和低盐组发现的离子转运体基因分别为6和10个。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蛋白酶体、补体激活方面,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富集在绑定、催化活性、信号传导和分解代谢等方面。研究表明,日本黄姑鱼对急性盐度胁迫的适应可能是一个涉及多组织和多基因的复杂过程,盐度变化能够影响肌肉组织的离子通道、离子转运体,蛋白降解和免疫系统功能。研究结果为今后深入开展日本黄姑鱼盐度适应的调控机制及养殖育种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温度胁迫对扇贝生理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温度胁迫对扇贝分子的影响机制,包括对扇贝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以及信号传导的响应途径。提出,由于扇贝在生长过程中与其逆境胁迫的复杂性,今后应运用多种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对扇贝展开多重适应性的逆境研究,进而了解扇贝生理状态及分子响应机制;深入开展有关扇贝耐温性的全基因组的破译、GWAS分析以及关键基因挖掘与调控序列等分子方面的研究,进而从分子层面深入分析扇贝有关环境适应与生命演化的基本规律;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使用基因工程等手段,降低温度对扇贝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和响应曲面法研究了盐度和胁迫时间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淀粉酶基因表达量影响的联合效应,旨在为九孔鲍盐度驯化及海区推广提供指导。实验设定盐度范围为22~40,时间范围为0~72 h,建立了盐度、胁迫时间与?-淀粉酶基因表达量之间关系的定量模型,并通过分析明确了盐度和胁迫时间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盐度对九孔鲍?-淀粉酶基因表达量影响的一次效应不显著(P0.05),而二次效应极显著(P0.01),说明盐度与九孔鲍?-淀粉酶基因表达量之间为非线性关系。随盐度升高,淀粉酶基因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盐度为31时淀粉酶基因表达量最大,此时九孔鲍消化能力最强。胁迫时间对淀粉酶基因表达量影响的一次效应显著(P0.05),二次效应不显著(P0.05),表明胁迫时间与九孔鲍?-淀粉酶基因表达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即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淀粉酶基因从开始低水平表达逐渐升高并恢复至正常表达水平。盐度和胁迫时间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对实验结果建立模型可知,?-淀粉酶基因表达回归模型达极显著水平(P0.05),且失拟项不显著(P0.05),表明实验拟合出的方程有效。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80.05%,校正系数65.80%,预测系数50.18%,表明方程拟合度较好,模型选择较为恰当,可以为不同盐度和胁迫时间诱导下的淀粉酶基因表达量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覃烨  许强华 《水产学报》2012,36(5):681-685
为证明三疣梭子蟹HSP90a蛋白与盐度胁迫的相关性,实验根据GenBank上提供的三疣梭子蟹HSP90a基因蛋白编码区序列,构建pET28-HSP90a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DE3(BL21)中进行的盐度胁迫表达。结果显示,转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生存率明显高于转空载体的大肠杆菌,越接近大肠杆菌盐度耐受极限值,两者差异越显著,在盐度胁迫最高值(1 050 mmol/L)下,两者差异达到10.7倍,说明在盐度胁迫下三疣梭子蟹HSP90a对大肠杆菌有保护作用,能显著提高大肠杆菌对盐度胁迫的耐受力。由此推测,HSP90a蛋白可能参与了三疣梭子蟹盐度适应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测定盐度为14~40条件下,刺参"参优1号"苗种的生长、存活、呼吸代谢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差异,确定其适宜和最适盐度条件及其盐度适应机制。结果显示,盐度为23~40时,30 d苗种的存活率(SR)均为100%;盐度在16以下时,苗种全部死亡。盐度为23~40时,苗种的特定生长率(SGR)为正值;盐度为29~37时,SGR较高,为0.9932%/d,盐度为20以下时,SGR降为负值。耗氧率(R_O)和排氨率(R_N)随盐度的变化呈现出以32为波谷"M"型变化,盐度为32条件下的R_O和R_N分别为0.0130和0.00138 mg/(g·h)。不同盐度组刺参的O:N值均为8左右,O:N值随盐度升高无显著差异。盐度的升高和降低会引起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在苗种适应盐度胁迫过程中,各盐度组SOD活性的峰值一般在0 d出现,而ACP、AKP活性在第10天出现峰值,LZM活性的峰值在10~20 d。研究表明,刺参"参优1号"适宜的生长盐度为23~40,最适盐度范围为29~37,盐度变化会导致苗种呼吸代谢和免疫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将为刺参"参优1号"苗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张克烽  王艺磊  张子平 《水产学报》2023,47(5):059601-059601
鲍是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贝类之一。近年来,受夏季高温胁迫,养殖鲍时常发生大规模死亡,给养殖业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发生的养殖鲍大规模死亡事件,并从鲍的生长、繁育、存活、代谢和酶的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细胞免疫、抗氧化系统、热休克蛋白、调控细胞凋亡、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及DNA甲基化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总结了鲍高温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高温胁迫会引起鲍的摄食、新陈代谢等生理生化的异常,破坏其机体内环境的稳态,降低其抵抗病原入侵的能力和应对外部环境刺激的能力,从而对其生长、免疫等产生不良的影响,最终降低其生长速率、繁殖效率,甚至导致鲍的死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鲍养殖生产中高温胁迫的预防调控措施,以期为了解鲍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开展鲍的耐高温品种选育研究、预防鲍夏季高温大规模死亡的发生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e stabl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fry in marine aquaculture is still hampered by unpredictable mortality caused by infectious diseases during larval rearing. Consequ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new biocontrol agents is crucial for a viable aquaculture industry. The bacterial energy storage compound poly‐β‐hydroxybutyrate (PHB) has been shown to exhibit beneficial properties on aquatic organisms such as enhanced survival, growth, disease resistance and a controlling effect on the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ta. However, the effect of PHB on the developing immune system of fish larvae has so far not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feeding PHB‐enriched Artemia nauplii on survival, growth and immune response in European sea bass (Dicentrarchus labrax) postlarvae was examined. Amorphous PHB was administered to 28‐day‐old sea bass postlarvae over a period of 10 days.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performance were monitor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29 genes involved in immunity, growth, metabolism and stress‐response was measured.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th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 an indicator of relative growth, was upregulated in response to feeding PHB, the larval survival and growth performance remained unaffected. After 10 days of PHB treatment, the expression of the antimicrobial peptides dicentracin (dic) and hepcidin (hep) as well as mhc class IIa and mhc class IIb was elevated in the PHB fed postlarvae. This indicates that PHB is capable of stimulating the immune system of fish early life stages, which may be the cause of the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diseases and robustness observed in previous studies.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盐度胁迫对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代谢和生殖的影响,采用RNA-seq技术对低盐组(5)、对照组(25)和高盐组(35)处理40 d后的2龄性成熟金钱鱼卵巢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发现,金钱鱼卵巢转录组测序获得raw reads共398681318,clean reads共396910398。从低盐胁迫相对对照组(5 vs 25)和高盐胁迫相对对照组(35 vs 25)中分别筛选到373个和87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与对照组相比,低盐胁迫后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sds、bhmt)和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pnpla2)显著下调;高盐胁迫后pgr、cyp17a1和ers1等生殖相关基因显著下调。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低盐胁迫组相对对照组显著富集与代谢相关的通路为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皮质醇的合成和分泌,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脂肪细胞脂解的调节等;高盐胁迫组相对对照组中显著富集的与生殖相关的通路为雌激素信号传导通路。这些结果表明,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代谢调控可能在金钱鱼卵巢的低渗透压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7(MKK7)是JNK(c-Jun N-terminal kinase)信号通路的关键调控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对各种胞外刺激的反应。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斑节对虾(),其全长为2710 bp,包括14 bp的5''非编码区(UTR)、1295 bp的3''UTR和1401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466个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基因聚为一支并且具有最高的同源性(99.14%)。定量表达结果表明,Staphylococcus aureus)组和鳗弧菌(Vibrio harveyi)组,这两种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低盐(17、3)胁迫后,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PmJNK在各组的表达均受到抑制,表明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斑节对虾免疫防御和盐度应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洋酸化可通过影响海洋生物脂质储存、脂肪酸氧化酶、RNA/DNA比值、生物矿化、能量代谢和细胞应激基因表达等途径, 影响海洋生物的核酸、蛋白质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 而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与含量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生长与发育发挥决定性作用。目前由于缺少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大分子影响的研究, 影响机理尚不明确, 因此, 亟待加强用多学科、多层次探索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特别是脊椎和无脊椎动物核酸、蛋白质及脂肪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并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从遗传学、蛋白质组学及关键基因等方面, 综合探究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影响的机理, 了解海洋酸化影响的本质, 揭示、掌握其规律, 从而为预测未来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综述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核酸、蛋白质和脂肪酸的影响和机理, 旨在更好地研究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大分子的影响及其机理, 为控制海洋酸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同时也为科学调控养殖海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盐度胁迫对遮目鱼幼鱼存活、生长及性状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盐度梯度为0、10、20、27(自然海水)、35,共5个实验组,每组3个平行。遮目鱼(Chanos chanos)幼鱼不经过过渡直接放入各梯度盐度中,养殖30 d后统计存活率,测量每尾鱼的体质量及各表型形态性状,以体质量为因变量(y),各形态性状为自变量(x)进行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盐度0组的幼鱼存活率最低(73.33%),增重率(573.94±231.58)%和特定生长率(6.23±1.16)%最高,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除盐度0组外,其他各组幼鱼的存活率均在90%以上,且幼鱼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幼鱼的各形态性状与其体重之间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通径分析表明,遮目鱼幼鱼的体长、全长和体高对体重的影响最大,且在不同盐度胁迫下对幼鱼体重的决定作用不同,其他性状对体重的影响较小。建立了盐度胁迫下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最优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