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借助N-Calculator模型估算了2000-2014年兰州市城乡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氮足迹,分析了其变化特点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氮足迹在9.734~12.779 kg(N)/a波动,平均为10.655 kg(N)/a;农村居民在8.810~11.311 kg(N)/a波动,平均为10.194 kg(N)/a。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氮足迹与社会经济因子恩格尔系数、食物价格指数呈负相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农村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广州食物氮足迹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算广州城镇居民食物氮足迹,探讨城镇化与食物氮足迹之间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980—2009年广州市人均食物消费氮足迹随消费模式变化,2009年回归至较合理水平,为3.75 kg(N)/年;目前广州人均食物氮足迹下降至25.98 kg(N)/年,低于美国、德国和荷兰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广州人均食物氮足迹已越过拐点(PGDP 10 560元),但食物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仍然存在。氮足迹分析有助于评价食物消费对生态环境构成的压力,为指导转变人类不合理的、环境负荷过大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制定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乌鲁木齐市1997~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和差异,分析该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方法]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率及剪刀差.[结果](1)1997~2016年乌鲁木齐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基本呈反向发展趋势分别从2.739 hm2增加到9.850 hm2和人均生态赤字2016年是1997年的4.35倍;(2)1997~2016年乌鲁木齐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差异以2000年为界先减小后增大,生态环境形式不容乐观.[结论]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可在增加生态承载力供给的同时控制生态足迹需求,从而提高该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氮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元素。人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消费者,以食物氮的形式消费后大部分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泄到环境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食物消费逐渐丰富,对其氮足迹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遵义市近16年氮消费足迹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遵义市氮消费足迹中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氮消费量在2119.68-3132.67 g间波动,平均值2629.37 g;农村居民食物氮消费足迹在4654.12-2962.12 g间波动,平均值3847.20 g。(2)在近16年粮食、猪肉、家禽、蔬菜、蛋及蛋制品、水产品、奶制品、水果和牛羊肉对城镇居民食物氮的平均贡献分别为36.96%、28.90%、10.62%、6.69%、4.73%、4.46%、3.09%、2.31%和2.26%。农村居民食物氮消费足迹中粮食的贡献65.81%、猪肉的贡献为24.21%、蔬菜的平均贡献为6.70%;水果、水产品、家禽和蛋及蛋制品0.28%-1.32%间波动。(3)遵义市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与推荐的我国膳食结构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消费食物氮可能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氮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元素。人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消费者,以食物氮的形式消费后大部分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泄到环境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食物消费逐渐丰富,对其氮足迹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00—2015年遵义市氮消费足迹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遵义市氮消费足迹中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氮消费量在2.12~3.13 kg(N)/a间波动,平均值2.63 kg(N)/a;农村居民食物氮消费足迹在2.96~4.65 kg(N)/a间波动,平均值3.85 kg(N)/a。近16年,粮食、猪肉、家禽、蔬菜、蛋及蛋制品、水产品、奶制品、水果和牛羊肉对城镇居民食物氮的平均贡献分别为36.96%、28.90%、10.62%、6.69%、4.73%、4.46%、3.09%、2.31%和2.26%。农村居民食物氮消费足迹中粮食的贡献为65.81%、猪肉的贡献为24.21%、蔬菜的平均贡献为6.70%;水果、水产品、家禽和蛋及蛋制品的贡献在0.28%~1.32%间波动。遵义市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与我国膳食结构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消费食物氮可能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氮消费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1981~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物氮年消费量的趋势变化,并进行ARIMA模型时间序列预测分析,以揭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家庭食物氮消费的发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氮年消费量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处于轻微的上升趋势;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居民食物氮消费量仍然保持持续上升状态,并且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居民食物氮消费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能  许振成  彭晓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32-10334
通过分析1981~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物氮年消费量的趋势变化,并进行ARIMA模型时间序列预测分析,以揭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家庭食物氮消费的发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氮年消费量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处于轻微的上升趋势;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居民食物氮消费量仍然保持持续上升状态,并且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农业结构调整增空间,精准扶贫补短板,返乡创业拓渠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持续增长,连续7年"跑赢"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2%。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4万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高0.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缩小至2.72,比2015年收窄0.01。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的食物消费模式对虚拟水消费的影响,对全国1990—2014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食物虚拟水消费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都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城镇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增长速度快于农村,是农村居民的1.12倍左右;城镇居民的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高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引起城乡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未来随着食物消费量的不断增加,食物虚拟水消费量也将持续增长,势必对水资源造成更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倡导城乡居民均衡膳食和健康的消费习惯,改善食物消费模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同时增加新的指标体系,对1989—2016年新疆阿拉尔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989—2016年阿拉尔市人均生态足迹28年间增长了3.8倍,由1989年的1.245 hm~2逐年增至2016年的5.82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89年的0.795 hm~2增长到2016年的1.855 hm~2,增长了1.3倍;人均生态赤字由1989年的0.451 hm~2增至2016年的3.971 hm~2,增长了7.8倍。同时生态压力指数也逐渐提高,生态环境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生态占用指数也不断增高;生态经济协调指数一直小于1。说明阿拉尔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存在冲突,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正>1.24万元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4万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0.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缩小至2.72,比2015年收窄0.01。  相似文献   

12.
运用能值生态足迹对广西2004-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0年广西人均生态足迹从3.5830 hm2增长到4.251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2715 hm2增长到2.5873 hm2,人均承载力增长的幅度远小于人均生态足迹,导致广西的生态赤字从1.3115 hm2增长到1.8743 hm2,能源消费尤其是煤炭消费的快速增长是其主要原因,同时广西资源利用的效益虽有提高但与国内部分省市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最后通过分析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广西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长株潭地区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针对生态足迹方法的产量因子参数进行改进,利用区域产量因子代替全球产量因子,对长株潭地区1986-2005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着重采用两种预测方法对该地区2007-2015年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进行预测.两种预测方法分别是二项式曲线预测模型和灰色GM(1,1)模型,对长株潭地区1986-2005年20a的人均生态足迹与时间关系进行了拟合,得出二项式曲线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用两种预测模型预测了长株潭地区的人均生态容量,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选取精度最高的模型分别预测研究区未来10a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未来10a人均生态容量增长平缓(年平均增长率1.8%),人均生态足迹增长快(年平均增长率达16%),相应的人均生态赤字增长快.  相似文献   

14.
对内蒙古多伦县1981-2005年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生态足迹与土地沙漠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981-2005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及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呈增长趋势,人均生态足迹与沙漠化面积呈正相关关系,人均生态承载力与沙漠化面积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滨州市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2010年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评价,得出2010年该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2.492 8和0.640 8hm2.人-1,生态赤字为1.852hm2.人-1,人均生态足迹远远超出了人均生态承载力,说明该地区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状态下,可持续发展的状况不容乐观,经济增长方式急需调整。  相似文献   

16.
生态足迹视角下的宁波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模型,对宁波市2002-2010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0年宁波市水资源的人均生态足迹保持在0.62 hm2/cap以下,且变化幅度较小。其中生产用水生态足迹占水资源生态足迹比重最大,达67.9%-79.8%;生活用水生态足迹其次,生态用水生态足迹最小。第一产业用水生态足迹大于第二、三产业之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生态足迹持续上升。水资源人均生态承载力保持在0.99 hm2/cap以上,受气象、水文影响起伏变化较大;水资源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一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在经济发展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正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陈琼  高敏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82-2583
采用乌鲁木齐市1988~2004年统计数据,分析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变化情况,选取GDP年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耕地面积减少率作为指标,讨论乌鲁木齐市经济增长和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人均耕地面积变化与人均GDP增长的指数相关关系式,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耕地面积进行估算。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增长等量的人均GDP,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幅度逐渐减小,其原因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GDP的增长主要依赖技术革新和产业化高度,而不再依靠耕地的消耗。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和灰色关联度的湖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湖南省1998-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湖南省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南省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都出现了增长,但生态足迹增长的速度高于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供需发生了由盈余到出现赤字且逐年恶化的变化.草地、水域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最大,第一产业对生态赤字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对生态赤字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取2005-2016年海南省城乡居民生活实物消费数据,采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因生活消费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与区域生态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足迹与区域生态承载力存在结构性失衡,耕地资源不足。由于海产品消费量大,海水水域在消费足迹中占较大比例。城镇居民的各项消费足迹及消费占用土地类型均与农村居民存在差异。2013-2016年,海南省农村不同收入居民的环境基尼系数小于收入基尼系数,表明农村居民消费占用的生态环境资源较收入水平相对公平。因此,应该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保障海水水质安全,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促进居民生活消费与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作为全球氮热点区域,其中城市居民食物氮消费对全球氮循环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研究其变化特征及趋势,对推动城市低氮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为例,分析1992年-2012年期间全市城市居民食物氮消费的动态变化,并结合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未来10年重庆市城市居民食物氮消费总量.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城市居民食物氮消费从1992年-2012年由22 130.348t增加到60 196.306t,各类食物氮消费结构中粮食消费呈不断下降趋势,蔬菜、乳制品、禽肉类的食物氮消费则呈现上升趋势.模型GM(1,1)预测显示,重庆市城市居民氮消费2022年可能超过90 000t,将进一步威胁城市环境安全,并且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以及高等学历人数比重对其具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