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日本渔业界,为摆脱石油短缺对渔业生产的影响,积极进行渔船节能方面的研究。目前,将渔船节能与更新改型两者结合,列为研究课题,就新建造的渔船及现有渔船的节能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特别在渔船装帆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可喜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早期的渔船制冷,对功能性、可靠性及投资比较关注,而对运行的经济性关注程度不够。近几年,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制冷系统的运行成本已成为制约捕捞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设计角度对渔船制冷的节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渔船节能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国内渔船柴油机节能技术的试验研究和长期从事节能工作积累的经验,分析与研究了实用型渔船节能技术和产品在生产应用中的若干非常重要但可能忽略的使用准则,还介绍了若干节能技术和产品的节能效益,以增强用户的节能意识。  相似文献   

4.
渔船节能开发和推广要点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 渔船节能主要措施 过去的20年,我国在渔船节能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改进船型以减少推进阻力; (2)采用低转速大直径螺旋桨和渔船尾部水动力附加节能装置;  相似文献   

5.
随着渔船动力化的实现和渔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节省能在源渔业上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渔船的节能工作是多方面的,因为扑鱼生产是渔船在海上的一个复杂工作过程,如往返于渔港与渔场之间的航行,转移渔场、进行各种渔捞作业,以及各种渔捞设备运用等等。  相似文献   

6.
引用相关资料说明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我国近期渔船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有助于全国渔船在节能、减排、增效中,取得15%~20%的节油率和减少排放污染20%,大幅提升渔船的节能减排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渔业现代化》2010,(2):8-8
今年3月,在舟山召开的渔船节能降耗工作座谈会上,农业部渔业局陈毅德副局长在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汇报后,充分肯定了浙江省开展渔船节能降耗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指出浙江渔船节能降耗工作已经走在全国前列,要很好地总结经验,向全国进行推广。渔业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重大,既有利于国家、  相似文献   

8.
我国渔业节能减排研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实地采样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每年海洋捕捞渔船的燃油消耗为637万t,其中拖网和刺网渔船分别占58.8%和22.2%,是渔船燃油消耗的主体;推算出每年渔船总燃油消耗为790万t,渔业生产领域总能源消耗为1 754万t标准煤,其中水产捕捞、养殖和加工所占的比重分别为66%、21%和13%,并以万元产值能耗为指标对渔业及其主要领域的能源利用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在对渔业节能减排总体水平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降低渔业能耗的主要领域是拖网渔船和刺网渔船,控制渔业排放的主要领域是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标准化渔船技术、玻璃钢渔船技术、循环水养殖技术等是推进渔业节能减排的主要技术支撑;参考国外渔业节能减排技术状况,提出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三种材质的同档次拖网渔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调查,从维修费、折旧费、燃油、冰、捕捞产量和产值、节能诸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玻璃钢拖网渔船的经济作社会效益明显优于同类型钢质或木质拖网渔船。因此,大力推广玻璃钢渔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节能方面,钢质,钢质拖网渔船与其是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渔船节能政策论证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以国家产业政策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依据,以推广节能技术和工艺设备为主,阐明我国各行业今后一段时期内节能应达到的目标、水平和途径,为我国渔业领域节能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路线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的实施措施。笔者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2008—2009年渔业节能减排调研结果,分析渔船、渔船用柴油机和节油产品及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现状,针对《大纲》中涉及渔船的具体节能政策和要求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渔船的节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可畏 《水产学报》1994,18(2):160-167
中国渔船的节能技术章可畏(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关键词渔船,节能技术ENERGYSAVINGTECHNOLOGYFORCHINESEFISHINGBOAT¥ZhangKewei(ShaNGHAIFigheriesUniversity,20009...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渔业节能减排研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节能减排是实现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渔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渔业节能减排的研发进展。国内方面,玻璃钢渔船的船型和建造工艺正日益成熟且快速产业化;标准化节能渔船船型研究和船型评选已取得初步进展;包括电力推进、柴电混合推进或气油混合推进的新能源渔船已开始研究示范;循环水养殖技术与设备研究不断深化;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装备日益完善;渔光一体化如异军突起,前景可期;太阳能池塘养殖设备研究取得突破,推广潜力巨大;水产品加工废弃物利用技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国外渔业节能减排的关注点主要是渔船,对渔业船舶能耗的概况及节油措施、节能捕捞技术以及鱼副产品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都有具体的节能指标和节能方法可供参考。我国渔业节能减排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总体上还处于研发、示范阶段。资金短缺、研究积累不足、节能减排意识比较淡薄是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产》2010,(12):17-19
<正>浙江:政策引导狠抓落实全面推进渔船节能降耗工作浙江省自2008年实施渔船节能降耗工程以来,根据"依靠现有技术积极推进"、"政府扶持渔民为主"的工作原则,以示范推广渔船节能技术和提高节能意识为主要抓手,2008年~2009两年改造大马力渔船4700余艘,节油22000余吨。主要做法:建立领导体系夯实工作基础为了抓好渔船节能降耗工作,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研究、制订了渔船节能工作方案,建立了"一把手"总抓、分管局长主抓、专门处室负责、相关处室配合的组织机制;2008年、2009年分别下发文件要求各沿海各市、县(市、区)渔业主管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试验筛选,稳步推广产品,强化工作监管,规范项目管理,统计分析情况,开展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14.
关于渔船的节能措施(日)三宅忠治为减少船舶航运费用,必须设法降低燃油的消耗量和采用低质油。政府及有关部门、造船及其配套厂家、航运单位和渔业生产者,都在研究并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我想简要介绍一下这些措施,供参考。节能大致有以下几种:船体前进阻力的减小...  相似文献   

15.
关于群众渔船柴油机废气余热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系统的耗能主要集中在占海洋捕捞总功率绝大部分的群众渔船上,因此研究群众渔船节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群众渔船柴油机废气余热利用的方法(与远红外线干燥、降低柴油机噪音等技术结合起来)以及鱼货干燥耗能、日处理鱼货量的主要技术参数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现场调研,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大型灯光围网渔船的设计开发.该型渔船采用先进的作业方式,保鲜工艺采用冷海水保鲜→冻结→冷藏,针对性强.渔船的航区大航程长,实际使用的效益良好.对开发利用外海中上层鱼类资源十分有利.对渔船深入分析发现,其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设备配置及制冷剂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优化与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的渔船节能螺旋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嗣镐 《渔业现代化》1996,(5):36-39,27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新型节能螺旋桨,即毂帽鳍螺旋桨的结构及其节能原理;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了适用于8154E型渔船的毂帽鳍外形尺寸;介绍了根据确定的毂帽鳍外形尺寸所进行的系列敞水试验结果,并根据使用实践指出毂帽鳍螺旋桨是一处也竽渔船的有明显效果的节能装置。  相似文献   

18.
倪锦  顾锦鸿  沈建 《渔业现代化》2012,39(2):54-58,63
根据渔船节能减排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渔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利用渔船余热实现渔船的制冰、蓄冷和工作区域供冷,解决了渔船上鱼类的保鲜和冷藏,改善船上工作环境。建立了渔船氨水吸收式制冷的热力学模型和性能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序贯模块法迭代求解,实现了渔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仿真,同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制冷系统的运行特性,最终获得了烟气温度、流量和三通阀开度等参数变化时各用户端功率的变化规律。该系统模型可指导渔船制冷系统的功率分配,为优化渔船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实现低碳渔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前渔船在节能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改进船型以减少推进阻力。  相似文献   

20.
宁波市2008年安排了600万元专项补助金,用于补助800余艘渔船安装柴油节能装置,到年底,宁波市“节能渔船”总数将达1000艘。船用柴油供给压力自动调节装置,不但节油效果明显,而且符合废气排放标准。渔船安装了该装置后,平均节油率达5%。该装置形似冰箱压缩机,每台价格近万元,但可使1艘渔船1年节约成本6万元。宁波拥有机动渔船近9000艘,1年需要消耗柴油62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