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苦荞品种成熟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及其与苦荞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以苦荞品种威苦1号和威苦2号为材料,测定了其成熟期茎、叶、根中脱落酸(ABA)、玉米素+玉米素核苷、生长素(IAA)、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腐胺、亚精胺、精胺等内源激素的含量以及苦荞的单株粒重、千粒重、产量、蛋白质、黄酮和淀粉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产优质品种威苦1号茎、叶、根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IAA、ACC、腐胺、亚精胺、精胺含量高于威苦2号(P<0.05);威苦1号的多胺含量是威苦2号的2~8倍;不同内源激素在苦荞不同部位间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产量性状指标与苦荞叶、根中的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玉米素+玉米素核苷、IAA、AC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威苦1号)、淀粉、黄酮含量与AB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玉米素+玉米素核苷、IAA、多胺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威苦2号的蛋白质含量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说明苦荞的产量和品质与其不同部位间的内源激素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多效唑对苦荞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苦荞品种‘威苦1号'和‘黔苦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P_(333))对苦荞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苦荞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适宜浓度的外源多效唑喷施苦荞可提高产量,两苦荞品种均以多效唑处理质量浓度130 mg/L时产量达到最高;通过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与相关分析表明,经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后,苦荞农艺性状中株高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  相似文献   

3.
杨树内源激素对NaCl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透析取样技术,研究不同NaCl浓度(0(CK)、100、200、300 mmol/L)处理对杨树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含量逐渐上升,且在胁迫后第1天达到最大值,之后2周下降并达到相对稳定状态;而其他内源激素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6-BA)及IAA/ABA、GA3/ABA比值随着胁迫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且4种激素间的相关性十分显著,其中IAA与GA3、IAA与6-BA、GA3和6-BA之间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ABA的含量与其他3种激素间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布拖乌洋芋雾培原原种高效生产技术,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布拖乌洋芋为材料,设置清水对照(CK)、Ca(NO3)2、GA3+Ca(NO3)2、GA3+eBr、KH2PO4、S-3307、Ca(NO3)2+KH2PO4、GA3+Ca(NO3)2+S-3307 8个处理,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重复4次,采用雾培方法,春秋两季连续开展外源激素及肥料调控对布拖乌洋芋雾培原原种生产影响的研究,探讨叶面喷施外源激素和肥料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过程中植株生长发育、内源激素变化、干物质积累及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CK)相比,春秋两季叶面喷施GA3+Ca(NO3)2、GA3+eBr有利于马铃薯植株营养生长,马铃薯的株高、叶面积指数、茎和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提高,其中GA3+Ca(NO3)2处理春秋两季马铃薯的株高、叶面积指数、茎和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分别增加41.0%,111.1%,24.8%,31.5%和50.6%,109.1%,21.1%,21.5%;GA3+eBr处理春秋两季马铃薯的株高、叶面积指数、茎和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分别增加37.5%,72.2%,24.6%,30.6%和39.3%,77.3%,21.5%,22.7%。叶面喷施S 3307对马铃薯株高增加不利,但可以显著提高块茎的干物质分配比例,春秋两季提高幅度分别为34.3%和12.7%。外源激素与肥料处理对春秋两季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和单株结薯产量均有明显影响。春秋两季,GA3+eBr处理均能获得最高单株结薯数,较CK分别显著增加63.3%和26.1%。春季,与CK相比,S-3307处理单株结薯产量显著提高,增幅为54.2%;秋季,喷施Ca(NO3)2、GA3+Ca(NO3)2、GA3+eBr处理单株结薯产量达到较高水平。【结论】定植前期叶面喷施GA3+Ca(NO3)2和GA3+eBr均能促进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增加,春季定植中期叶面喷施S-3307能显著提高单株结薯产量,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和生态条件优化制定原原种生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根据(第一轮)2019—2020年度山西省苦荞品种自主联合区域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法、高稳系数法对参试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粱苦荞1号’、‘右苦荞1号’、‘同苦荞1号’和‘品苦荞1号’平均产量分别为 1920.1kg/hm21870.1kg/hm21850.1kg/hm21800.1kg/hm2,分别比对照‘晋荞麦(苦)6号’增产16.4%、13.3%、12.1%和9.6%,且差异显著,但这4个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高稳系数(HSC)分别为25.1%、27.8%、32.23%和26.7%,均小于对照‘晋荞麦(苦)6号’35.54%,均比对照高产稳产,且顺序为粱苦荞1号>品苦荞1号>右苦荞1号>同苦荞1号。由此得出,‘粱苦荞1号’、‘右苦荞1号’、‘同苦荞1号’和‘品苦荞1号’均为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苦荞新品种,且高产稳产性顺序为粱苦荞1号>品苦荞1号>右苦荞1号>同苦荞1号,在山西苦荞产业发展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喷施赤霉素对骏枣叶片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确骏枣花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对内源GA3含量、光合效率及品质产量的影响为目的,以骏枣为材料,于骏枣盛花期叶面喷施外源赤霉素,处理质量浓度分别为0 mg/L(CK)、10 mg/L、20 mg/L、40 mg/L、60 mg/L、80 mg/L,测定骏枣叶片相关指标及光合作用,检测果实缓慢生长期、迅速生长期、白熟期、转色期和红熟期果实内源GA3含量;在红熟期调查骏枣品质产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喷施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后骏枣叶片光合作用表现为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其中处理40 mg/L对叶片光合作用的促进最显著;随着枣果发育,幼果期内源GA3含量显著上升,果实缓慢生长期内源GA3含量快速下降,赤霉素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内源GA3含量,全红期果实中处理较对照的内源GA3含量提高了0.011~0.031 mg/kg。品质方面,低质量浓度处理与对照相比单果质量和产量有所增加,果形指数和果柄耐拉力差异不明显;随着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全红期枣果可溶性糖、总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蛋白质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纤维素含量逐渐下降后上升。喷施赤霉素能明显提高骏枣果实质量和叶片光合效率,因此在新疆地区骏枣以高产优质为目标建议喷施40 mg/L赤霉素。  相似文献   

7.
以无核葡萄喜乐和金星无核为试材,进行了花后不同GA3浓度(0、10、25、50、100和200 mg·L-1)的果实膨大处理试验。结果显示,GA3不同浓度处理提高了无核葡萄果实的大小和硬度,延迟了果实的成熟,但对于果实品质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喜乐葡萄中低浓度的GA3(10、25、50 mg·L-1)均显著提高了其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其可滴定酸含量,其中以50 mg·L-1 GA3的作用效果最显著;而金星无核葡萄中GA3不同浓度处理下的果实品质均低于清水对照。  相似文献   

8.
以苦荞品种‘川养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全株喷施处理,测定了其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GA_3处理促进苦荞株高的增加,NAA和PPP_(333)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苦荞的株高;NAA处理促进苦荞产量的显著增加;低浓度的GA_3和PPP_(333)处理促进苦养产量的增加,随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增加而显著降低。从对品质的影响来看,除GA_3处理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NAA处理显著降低支链淀粉含量外,总体上,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含量均随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GA_3处理显著降低了苦荞籽粒中蛋白质和黄酮含量;NAA和PPP_(333)处理时苦荞籽粒中蛋白质和黄酮含量则表现为"低促高抑"。由此可见,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苦荞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多糖和激素对珠芽魔芋多叶形成的作用,为调控珠芽魔芋多叶萌发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分别采集自然生长珠芽魔芋1叶期至4叶期幼苗,以当年仅着生1片复叶的花魔芋为对照,测定各时期的叶柄长、球茎鲜质量和根长,以及各器官中还原性多糖、淀粉以及玉米素(ZT)、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变化;2021年,分别以20 μg/L ZT溶液和40 μg/L IAA溶液喷施珠芽魔芋幼苗,以喷施清水的珠芽魔芋幼苗为对照,分别采集幼苗1叶期至4叶期最新萌发嫩叶,测定各时期新叶中ZT、GA3、IAA和ABA含量。【结果】(1)2020年,随着生长期延长,珠芽魔芋幼苗各生长时期的叶柄长、球茎鲜质量和根长均呈增加趋势,但是均低于花魔芋。各时期珠芽魔芋幼苗各器官中还原性多糖、淀粉含量均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增加;新叶中的还原性多糖和淀粉含量比老叶低。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珠芽魔芋幼苗叶片和根的ZT含量均明显增加,各时期新叶ZT含量比老叶低;而叶柄和球茎的ZT含量明显降低。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珠芽魔芋幼苗各器官中GA3、IAA和ABA含量逐渐上升,新叶GA3、IAA和ABA含量总体比老叶高。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各时期花魔芋不同器官糖和激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小,且均低于珠芽魔芋。(2)2021年,与对照相比,喷施ZT后,珠芽魔芋幼苗嫩叶ZT含量明显增加,且明显促进了幼苗侧叶形成速度;喷施IAA明显增加了幼苗IAA、GA3和ABA含量,显著抑制了珠芽魔芋幼苗侧叶形成。【结论】珠芽魔芋中较高含量糖分和ZT及较低含量GA3、IAA和ABA有利于珠芽魔芋侧叶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黄花风铃木(Tabebuia chrysantha)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测定并比较了各个浓度组合处理下黄花风铃木幼苗的生长指标以及生理特性,研究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GGR、IAA、PP333)不同组合对黄花风铃木幼苗的生长和抗性生理交互作用影响,得出提高黄花风铃木幼苗的抗性的最佳浓度组合。结果表明,11号处理(GGR浓度为400 mg·L-1、IAA浓度为400 mg·L-1、PP333浓度为400 mg·L-1)根系各生长指标大于其他组合处理,地径增长量8号处理最大,11号处理次之。8号、11号、15号苗高生长量高于其他处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GGR对黄花风铃木幼苗根系生长,地径增长和苗高增长起主导作用,IAA和PP333作用不明显。11号处理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大于其他处理组,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是4、11和12号处理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合。经分析得出GGR对黄花风铃木幼苗的可溶性蛋白、SOD以及POD起主导作用,IAA和PP333作用不明显。PP333对黄花风铃木幼苗MDA含量影响显著,IAA和GGR对MDA含量作用不明显。通过对黄花风铃木幼苗各个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的适宜浓度组合为11号处理(GGR浓度为400 mg·L-1、IAA浓度为400 mg·L-1、PP333浓度为400 mg·L-1),在此浓度下黄花风铃木幼苗生长情况及抗性生理最佳。本实验揭示GGR、IAA和PP333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交互作用对黄花风铃木幼苗的影响,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提高园林植物抗逆性,培育抗性品种等方面的运用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方法对苦荞内源激素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不同苦荞品种成熟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及其与苦荞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以四川本地4种苦荞品种西荞1号、米荞1号、川荞1号和川荞2号为试验材料,对比2种栽培方法下4种苦荞的内源激素含量、产量和营养品质;测定其在常规栽培方法和新型栽培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0057193.3,公开号105660133A)下苦荞的单株粒重、千粒重、产量、膳食纤维、蛋白质、黄酮和淀粉的含量,以及其成熟期茎、叶、根中脱落酸(ABA)、玉米素+玉米素核苷、生长素(IAA)、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和多胺(腐胺、亚精胺、精胺)等内源激素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4种苦荞的膳食纤维、蛋白质、黄酮及淀粉含量与苦荞叶中的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叶、根中的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及IA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叶中的IAA、ACC和多胺的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苦荞的产量和品质与其不同部位间的内源激素含量有密切关系,并且可以通过新型栽培技术调节其内源激素含量,以达到改善苦荞品质和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盆栽和大田种植条件下,研究两种氮素水平与喷施外源细胞分裂素(6-BA)对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产量和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外源激素调控苗期小麦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济麦22(JM22)为试验材料,盆栽种植条件下,设置低浓度氮(0.63 mmol·L~(-1))、高浓度氮(3.75 mmol·L~(-1))和叶面喷施清水、30 mg·L~(-1)的6-苄基腺嘌呤(6-BA)及300 mg·L~(-1)的洛伐他汀(Lovastatin)6个喷施组合处理,即高氮下喷清水的对照(HN)、高氮下喷施外源细胞分裂素(HN+6-BA)、高氮下喷施细胞分裂素合成抑制剂(HN+Lov)、低氮下喷清水的对照(LN)、低氮下喷施外源细胞分裂素(LN+6-BA)、低氮下喷施细胞分裂素合成抑制剂(LN+Lov)。处理后每隔3 d,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GS和NR活性、内源激素含量。大田条件下,设置低施氮量(120 kg·hm~(-2),N1)、常规施氮量(240 kg·hm~(-2),N2)、叶面喷施清水、30 mg·L~(-1)的6-BA和300 mg·L~(-1)的Lovastatin 6个喷施组合处理,即N1、N1+6-BA、N1+Lov、N2、N2+6-BA、N2+Lov。于成熟期测定籽粒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和穗粒数。【结果】盆栽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喷施外源6-BA显著提高了小麦幼苗地上部植株干重;喷施抑制剂Lovastatin则显著降低小麦幼苗地上部植株干重。与对照HN和LN相比,处理后12d,HN+6-BA和LN+6-BA两处理的植株干重分别提高21.39%、43.92%。与对照HN相比,HN+6-BA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净光合速率(Pn);处理后12 d,HN+6-BA处理的Gs、Tr、PN、Ci分别提高68.32%、58.66%、30.72%、51.61%。高氮水平的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分别比低氮水平高103.39%、94.44%。与对照HN相比,HN+6-BA处理显著提高了9—12 d Chl a含量和3—12 d的叶片Chl b含量。高低氮水平下,喷施Lovastatin均显著降低了Chl a和Chl b含量。高低氮水平下,喷施6-BA显著体高了叶片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而外喷Lovastatin则显著降低了叶片NR及GS活性。快速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表明外源6-BA处理改变了OJIP曲线。与对照HN相比,HN+6-BA显著提高了Ψo和PIabs,降低了Wk和Vj值。与对照LN处理相比,LN+6-BA处理的Wk和Vj分别降低22.09%和36.05%。外源6-BA对小麦幼苗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影响显著。与对照HN相比,HN+6-BA显著提高了3—12 d叶片Zt含量和6—12 d叶片IAA含量。喷施6-BA显著降低了叶片ABA含量,而Lovastatin处理则显著提高了叶片ABA含量。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N1和N2相比,喷施外源6-BA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N1+6-BA和N2+6-BA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0.48%和16.61%。【结论】外源6-BA与氮素配合施用,通过提高内源Zt含量,降低内源ABA含量,一方面提高了Chl a及CHl b含量和NR及GS活性,进而改善了叶片氮素同化能力和光能捕获、传递转化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PSII反应中心电子传递链供体侧和受体侧的电子传递能力,进而改善了改善光系统性能,提高叶片光合性能,叶片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从而提高苗期地上部植株干重,最终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一个黄麻矮秆种质株高性状对外源激素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黄麻矮秆种质爱店野黄麻株高对不同外源激素的敏感性,进而确定该种质属于哪种激素敏感型,为后续利用该矮秆种质剖析黄麻株高的遗传基础与激素调控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首先,比较分析爱店野黄麻与正常株高的栽培品种黄麻179株高等重要农艺性状。其次,以爱店野黄麻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油菜素类固醇(BR)和生长素(IAA)处理,比较分析MS培养基条件下不同处理间下胚轴的长度和叶面喷施大田条件下不同处理间株高的变化;同时,比较分析爱店野黄麻与黄麻179在MS培养基条件下GA3处理间下胚轴的长度。再次,每隔3 d,叶面喷施一次浓度100 mg·L-1GA3,分析连续喷施GA3对爱店野黄麻株高的恢复程度。继而,分析爱店野黄麻在一次喷施GA3处理后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没有用激素处理条件下,爱店野黄麻和黄麻179株高分别为1.89 和4.28 m,两者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爱店野黄麻是一份典型的矮秆种质。在0.1 mg·L-1外源IAA和BR的MS培养基条件下,爱店野黄麻下胚轴与未处理的爱店野黄麻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在0.1 mg·L-1外源GA3的MS培养基条件下,爱店野黄麻下胚轴长度明显高于未处理的爱店野黄麻,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且未处理的黄麻179与外源GA3处理的爱店野黄麻、黄麻179的下胚轴长度相当,初步表明爱店野黄麻为植株体内赤霉素敏感型,外施GA3后爱店野黄麻下胚轴有显著的增长,黄麻179没有明显的变化。在不同浓度外源激素大田的叶面喷施条件下,高浓度(100 mg·L-1)的GA3 处理的爱店野黄麻株高变化量均显著高于另2个较低浓度GA3;但不同浓度IAA和BR处理后,爱店野黄麻株高与未处理的爱店野黄麻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进一步表明爱店野黄麻为赤霉素敏感型植株。在大田叶面喷施条件下,100 mg·L-1的外源GA3连续处理后,爱店野黄麻的株高明显高于未处理的爱店野黄麻,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且其株高接近黄麻179水平,表明外源赤霉素GA3连续处理可以使该矮秆种质植株的株高恢复到正常栽培种的株高水平。酶活性分析试验中,一次喷施100 mg·L-1 GA3激素处理后,第3天α-淀粉酶活性与处理前相比开始升高,直到第6天,α-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强,表明GA3能诱导爱店野黄麻的α-淀粉酶活性提高。【结论】爱店野黄麻是一份典型的黄麻矮秆种质,该种质对外源IAA和BR不敏感,对外源GA3敏感;连续用GA3处理可以恢复其株高,外源GA3可以诱导其α-淀粉酶活性增强,该种质是GA3敏感型的矮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荞麦品种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栽培表现,扩大选择更适合谊区荞麦的栽培品种.通过研究16个引进荞麦品种及2个当地品种在赤峰地区的栽培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结果表明赤峰1号和北早生可以作为甜荞优良品种引进,西荞1号、苦荞04-46和黔苦3号可作为苦荞推广品种在赤峰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白魔芋开花过程中激素与雌、雄蕊成熟时间的关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白魔芋从佛焰苞形成前期到开花后期6个不同时期雄蕊和雌蕊中4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的质量比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IAA,GA3,ABA和ZT 4种激素的质量比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IAA在雄蕊和雌蕊中均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ABA表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与IAA的趋势相反;GA3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雄蕊在佛焰苞成形后期达到最大值,约为195ng/g,而雌蕊GA3的质量比晚于雄蕊达到最大值,雌蕊在开花前期才达到最大值,约为188ng/g;ZT质量比的变化为先升后降、再升再降.在花芽形态分化,即雌、雄蕊成熟的关键时期,雌蕊中内源IAA,GA3和ZT的质量比均高于雄蕊,且GA3表现明显,说明较高浓度的IAA,GA3和ZT在成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在同一过程中,雄蕊中ABA的质量比却高于雌蕊的,而雄蕊晚熟于雌蕊,表明较高浓度的ABA抑制雄蕊的成熟.ABA/IAA和ABA/ZT的比值呈现出与ABA相同的变化趋势,高浓度的ABA/IAA,ABA/ZT和ABA/GA3均不利于雄蕊的成熟,进一步证明高浓度ABA是抑制雄蕊成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6.
以11个甜荞品种和12个苦荞品种为材料,在云南、西藏、山西、内蒙、宁夏、青海6个生态区进行种植,研究了生态因子对甜荞和苦荞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荞和苦荞平均产量分别为98.11和138.35 kg·亩-1,可溶性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3.49%和10.21%,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0.03%和2.45%。甜荞和苦荞品种不同栽培地点的单株粒重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栽培地点对甜荞和苦荞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影响比基因型的影响大。除了甜荞籽粒黄酮含量,甜荞和苦荞各性状在不同栽培地点均存在显著差异。生态因子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甜荞产量与海拔呈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苦荞产量和黄酮含量均与海拔呈正相关,表明海拔是影响甜荞和苦荞产量和品质性状的主要生态因素。本研究发现甜荞和苦荞对环境敏感性都存在着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17.
苦荞生物有机专用肥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菌剂、酵解有机肥、微量元素及风化煤等复配技术研制的苦荞生物有机专用肥,可有效地提高苦荞黄酮含量与生物产量,提高幅度分别达5.5%~7.8%和7.1%~25.8%,具有明显的生态效应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少籽西瓜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胚胎败育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西瓜材料F011、M05以及两者的F1代(少籽)为试材,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测定技术,比较了3个西瓜材料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IAA、GA3、ABA和iPAs的含量变化,对少籽西瓜种子败育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果实中IAA、GA3、ABA和iPAs的含量变化异常于亲本,IAA、GA3和iPAs在球形胚期相对亏损达到30%~70%,而ABA的含量最高值则为亲本同期的2倍,显著富足.同时,3个材料IAA/ABA、ABA/GA3和ABA/iPAs的比值变化趋势差异明显,说明内源激素动态变化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平衡与西瓜胚胎败育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叶面喷施硼肥对苦荞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为制定苦荞合理施肥技术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苦荞品种晋荞2号为试验材料,在现蕾期喷施不同浓度(12、24和48 mg/L)的硼肥水溶液,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测定并分析苦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成熟期苦荞根系形态和农艺性状指标及产量.[结果]随施硼量的增加,成熟期苦荞根际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速效钾含量和pH整体上呈降低趋势,有机质含量整体上呈升高趋势.叶面喷施一定浓度的硼肥溶液有助于苦荞根系的伸长,增加苦荞的株高、子叶节高度、主茎节数和主茎分枝数,进而提高其产量.当硼肥喷施浓度为12 mg/L时,苦荞的根长(137.06 cm)、株高(124.50 cm)、主茎分枝数(8.33个)和产量(1416.042 kg/ha)达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的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硼肥水溶液对苦荞植株形态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现蕾期喷施12 mg/L浓度硼肥有利于苦荞的生长,可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Gibberellins(GAs) are important phytohormones that regulate many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in plants. Clove, as the reproductive organ of garlic, dramatically affected garlic bulb development. Considering the potential of gibberellins in plant development and our previous studies,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soaking two types of seed cloves(seed clove-I: without root/shoot sprouting; seed clove-II: with root/shoot sprouting) in GA_3 solution on axillary bud development and examined the effect of soaking seed cloves in GA_3 solution on bulb development, phytohormone level and sugar content in this study.Results indicated seed clove types, soaking liquids and their interac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number of cloves per bulb and the rate of single-clove bulb. Moreover, soaking seed cloves in 1 mmol L~(–1) GA_3 solution for 24 h not only promoted axillary bud formation and secondary plant growth(equal to tillering or branching), but also sligh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cloves per bulb and changed bulb structure with a low yield and marketable quality. On the 40 th day after GA_3 treatment(at axillary bud outgrowth stage), zeatin riboside(ZR) and soluble protein in stem were sharp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GA_3, sucrose, fructose and soluble protein in leaf. However, GA_3, indole~(-3)-acetic acid(IAA), soluble sugar and sucrose in stem(3.52 ng g~(–1) fresh weight(FW), 19.88 ng g~(–1) FW, 237.3 mg g~(–1) FW, and 8.24 mg g~(–1) FW, respectively)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on the 40 th day after GA_3 treatmen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of water treatment(5.56 ng g~(–1) FW, 32.96 ng g~(–1) FW, 263.6 mg g~(–1) FW, and 10.37 mg g~(–1) FW, respectively). To our knowledge, these novel results indicate seed cloves soaked in GA_3 solution promotes axillary bud formation and outgrowth that caused the changes in plant architecture and bulb structure. Meanwhil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level of endogenous plant hormone(GA_3, IAA and ZR) cooperates with the content of sugar(sucrose and fructose) in leaf and stem to regulate axillary bud outgrowth in garl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