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稻谷储藏安全水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麦角甾醇为参考指标,分析了在不同温度下籼稻和粳稻中的不同水分对其储藏过程中真菌生长的影响.确定了实验室条件下籼稻安全储存水分为13.5%,粳稻安全储存水分为14.0%;确定了稻谷安全水分曲线,可作为偏高水分稻谷短期安全储存指导.  相似文献   

2.
在华东高温高湿生态区,利用多种控温储藏技术,结合地下水风机盘管机组控制仓温,研究探讨延缓晚粳稻品质劣变的方法,从而保持晚粳稻新鲜品质,实现晚粳稻较长时期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和RVA粘度测定仪,研究稻谷温度、储藏时间、稻谷含水量和磷化氢浓度四种因素对粳稻储藏期间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是晚粳稻糊化特性和脂肪酸值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磷化氢对晚粳稻峰值粘度和崩解值影响显著,储藏时间和稻谷含水量对晚粳稻糊化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对南方高温高湿地区不耐储偏高水分(14.3%)晚粳稻,在浅圆仓进行安全度夏储藏试验。在中储粮浙江分公司指导下,通过采取科学储粮管理模式,综合应用"四合一"储粮技术,保持储粮新鲜品质,对晚粳稻储粮度夏技术做一些探索,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并为半安全晚粳稻在浅圆仓长期安全储藏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粳稻谷呼吸强度大,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弱,储藏期间极易发热、黄变,导致品质劣变,保管难度较大,在夏季高温天气通过空调控温和棉毯压盖等方法来实现安全低温储藏。  相似文献   

6.
宋伟  张明 《粮食储藏》2014,(2):28-32
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储藏的粳稻谷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峰值粘度变化进行监测(储藏时间为180d,测定周期为30d),结合动力学分析方法,在研究储藏条件对粳稻谷品质影响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品质变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且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快,在温度为30℃、25℃、20℃、15℃条件下储藏180d后,粳稻谷过氧化物酶残余活力依次下降至16.74%、23.85%、38.35%、40.17%;峰值粘度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温度越高,上升的趋势越明显,在30℃条件下储藏180d后,峰值粘度上升至3495cP,而在温度为25℃、20℃、15℃条件下储藏的粳稻谷样品,峰值粘度依次上升至3307cP、3262cP、3018cP。粳稻谷过氧化物酶活性、峰值粘度的预测模型依次是:lnAt=-e-31007.16/RT×t+4.6052、lnAt=-e-24467/RT×t+7.7337。动力学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在1%~12%之间,可以对储藏期间粳稻谷品质变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择15%,10%水分的粳谷,采用四种储藏温度(15℃、20℃、25℃、常温),八种储藏形式(露天散装、露天包装、仓内散装、仓内包装密闭、磷化氢低剂量1g/m3、28/m3、对照)储藏三年.试验证明,粳谷品质的变化与储藏温度、储藏年限、储藏形式有关。低温15℃、准低温20℃条件下储藏,稻谷的品质变化效慢,储藏三年后,粳谷粘度12cst,脂肪酸值17mg/100g,品尝回归评分70分.30℃常温条件下包装稻谷储藏三年后,稻谷粘度6cst,脂肪酸20mg/100g,品尝回归评分68分.散装稻谷三年后,稻谷粘度4cst左右,脂肪酸25mg/100g,品尝回归评分65分左右.根据品质指标,初步得出各种储藏模谷的安全储藏期,15℃、20℃条件较谷可以储藏3年以上,常温条件包装稻谷可以储藏2~3年,散装稻谷可以储藏1.5~2年。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晚粳稻储存量逐步增加,而晚粳稻入库时气温较低,无法通过晾晒降低至安全水分,烘干费用又较高,成为高水分晚粳稻过夏的新挑战和新难点。我库在晚粳稻储藏期间采用空调控制仓温,内环流调节粮温等储粮方法,探讨出一套可行的高水分晚粳稻安全度夏的技术方案。1技术创新、应用随着晚粳稻收购市场的日益变化,晚粳稻入库质量的总体特征是:水分偏高、杂质超标。尽管我库平房仓屋顶增设了阁楼式吊顶隔热保温,但由于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高水分晚粳稻谷(水分15.3%)在高大平房仓散装储藏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机械通风、粮面压盖及环流熏蒸等技术,能有效杀虫防霉,延缓品质陈化,可使高水分晚粳稻谷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东北粳稻绿色保质减损储藏技术需求,通过开展内环流控温和空调控温两种技术应用实仓试验,经应用效果对比,两种储粮技术均能达到理想的控温效果,均能有效延缓粳稻品质劣变,且水分减量及品质变化无显著差异,但在能耗方面,空调控温技术运行能耗及费用相对较高,因此,采用内环流控温技术对实现东北粳稻保质减损储藏更具有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陕西关中地区地下仓长期储存稻谷的可行性,解决东北稻谷在我省储存难的问题,延缓稻谷储存期间的品质下降,延长储存时间,结合关中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对扶风杏林储备库现有地下仓进行准低温隔热改造,结合密闭管理,降低仓温和粮温,使稻谷常年处于准低温以下储藏环境中,保持稻谷的储存品质和食用品质,达到绿色安全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温度和时间对储藏籼稻谷水分、细菌量和霉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符合安全水分的稻谷含水量下降,在15℃、20℃时,细菌量和霉菌量基本维持原来水平,储藏200 d后,稻谷的色泽、气味正常,无霉变、生虫现象,而当储藏温度超过25℃时,细菌量和霉菌量下降,但储藏200 d后,稻谷的色泽、气味不正常,并出现生虫现象,因此低温储藏有利于稻谷水分的保持和延缓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减少数量和霉变损失.方差分析和回归方程的拟合表明温度和时间是储藏稻谷细菌量或霉菌量变化的极显著影响因素,并且细菌量或霉菌量与储藏温度和时间呈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以色列和菲律宾分别救星地PVC方包仓、筒仓露天储藏小麦、玉米和稻谷试验。对气密储藏、充CO2储藏及自然环境下储藏进行了比较。对储藏的不同水分谷物的品质变化、PVC透气性、抗虫及抗鼠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PVC气密粮仓不使用化学杀,有利于环境保护,适用于粮食的中短期及应急储藏。  相似文献   

14.
以一定条件下的籼米平衡水分,水活度作为评价籼米储藏稳定性和制定保管技术措施及管理规范的重要依据。对不同水分的籼米,综合运用通风储藏自然低温隔湿保冷储藏磷化铝低剂量和间歇密闭及其它储粮技术,使21710t水分为13.7%-16.6%的籼米保质,保鲜,安全储藏6-8个月。3种不同水分的籼米品质变化趋势,保质保鲜效果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三大平原气候条件,结合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储藏特点,分别提出了适合我国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农户储粮减损的集成技术,旨在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储粮损失巨大的问题,为农户安全储粮提供了技术保障,从而达到农户储粮减损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时间对储藏籼稻谷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和时间越长,储藏籼稻谷的含水量、出糙率、整精米率和发芽率下降越快,而脂肪酸值上升越快,储藏稻谷品质陈化速度越快,低温储藏有利于减缓稻谷品质的下降.方差分析表明储藏温度和时间是籼稻谷各品质变化的极显著影响因素.通过SPSS分析软件将上述这些指标(Y)与储藏温度(T)和时间(D)进行二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都符合Y=aT +bD+c (P<0.01),表明籼稻谷各项品质指标与储藏温度和时间呈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冬季干冷气候条件下,利用机械通风对储粮降温后用聚氯乙烯塑料泡沫板(或防虫磷药糠装袋)进行压盖试验,对稻谷在不同储藏方式下的储藏品质、菌落数、微生物区系等项目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低温储粮技术储存稻谷等粮食能够起到保鲜作用,从而延缓粮食陈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实用性和良好的市场前景,进一步达到绿色储粮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李琛 《粮食储藏》2011,40(1):4-6
通过近三年来糙米储藏实仓试验,结合HACCP体系的应用,对糙米低温储藏关键控制点的分析,得出只要各个环节确保关键控制点监测值低于设定关键控制点限值,可以实现糙米长期安全储藏的结论。通过HACCP体系的应用,在积累大量记录的基础上,不仅可以为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提供保障,还可以为糙米低温储藏技术实现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型土体地下仓具有常年自然低温、低湿和密闭缺氧效应,可保持储粮品质,延长储藏期限,可放宽粮食入仓安全水分,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合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土质为黄粘土,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建造。  相似文献   

20.
王清和 《粮食储藏》1997,26(3):31-35
文章从操作方法,粮面密切及日常管理几个方面总结了应用“三低”储粮技术储存散装稻谷的经验,推出了“三低”与其他保粮技术有机结合的“三低六合一”综合防治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