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部位、不同产地梗丝对卷烟常规主流烟气释放量的影响,分析了国内6个产地烤烟上部、中部、下部梗丝样本的常规主流烟气释放量,并与相应部位、产地叶丝样本的常规主流烟气释放量对比。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梗丝烟气焦油释放量上部≥中部>下部,烟碱释放量上部>中部≥下部;不同部位的叶丝烟气焦油、烟碱释放量上部>中部>下部;不同部位的梗丝、叶丝之间烟气一氧化碳释量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不同产地之间的梗丝、叶丝烟气焦油和烟碱释放量差异性均较小;不同产地的梗丝一氧化碳释放量以贵州毕节、云南临沧较高,以湖南郴州较低。梗丝烟气中焦油、烟碱释放量明显低于叶丝,而一氧化碳释量则明显高于叶丝。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烤烟烟梗部位和产地对其综合可用性的影响,为烟梗资源在卷烟中的优化应用及卷烟配方设计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析国内6个产地(云南楚雄、贵州毕节、重庆、湖南郴州、福建南平、河南平顶山)烤烟上部、中部和下部烟梗梗丝样本的物理特性、感官质量、烟气中有害成分释放量及危害性指数.[结果]物理特性部位间以中部>上部>下部;产地间以楚雄、南平和毕节较好,重庆和郴州较差.感官质量部位间以上部>中部>下部;产地间以重庆较低,其他产地差异不明显.焦油释放量以上部>中部、下部,产地间以平顶山、郴州和重庆较高,南平和毕节较低.一氧化碳释放量部位间以楚雄和南平表现为中部>上部>下部,其他4个产地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产地间以平顶山和楚雄较高.危害性指数部位间以上部>中部>下部,产地间以平顶山、楚雄和重庆较高.[结论]烟梗的部位和产地是影响其可用性的重要因素,卷烟产品选取烟梗原料时,应根据该产品对烟梗各质量指标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我国典型区域烤烟不同部位烤烟烟叶氢氰酸和焦油释放量的差异,采集了我国典型植烟区域的60个烤烟样品,运用数理统计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区域、部位和基因型间的氢氰酸和焦油释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烤烟烟叶焦油和氢氰酸释放量在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的部位特征;区域、基因型对氢氰酸释放量影响不显著,但是焦油释放量在区域间差异显著,其中以黄淮烟区焦油释放量最高,区域、部位和基因型三因素的相互作用对焦油和氢氰酸释放量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工业企业在原料选择、叶组配方或库存优化等方面兼顾产地和品种因素,可着重考虑原料部位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与7项有害成分释放量的相关性,重点选择云南省内及省外烟叶进行了常规化学成分(烟碱、总氮、总糖及蛋白质)和7项有害成分(一氧化碳、苯并芘、苯酚、氨、氰化氢、巴豆醛、N-亚硝胺)的测定,分别从部位、地区、等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部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与7项有害成分的相关性更为显著,其氨及危害性指数均与烟碱、总糖及蛋白质呈显著相关;昆明地区烟叶巴豆醛含量与烟碱、总氮、总糖及蛋白质含量显著相关;红河地区烟叶危害性指数与烟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云南省外烟叶氰化氢及危害性指数与蛋白质含量显著相关;红大及K326中烟碱含量对氨、苯酚及危害性指数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整体相关性随部位、地区、等级的不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初烤烟叶有机酸对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卷烟危害性,全面系统地阐述初烤烟叶中化学成分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以2014年浓香型主产区烤烟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法对初烤烟叶有机酸对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子分析共提取出草酸、富马酸、苹果酸、柠檬酸、丙二酸、棕榈酸、油酸、十八酸8种代表性有机酸。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草酸、丙二酸、富马酸、苹果酸、柠檬酸5种非挥发性有机酸对烟气7种有害成分(CO、HCN、NNK、NH3、B[a]P、苯酚和巴豆醛)及焦油释放量和卷烟危害性指数的关联度均较高,尤其是草酸对烟气有害成分的危害性指数有较高的关联度;而棕榈酸、油酸、十八酸等高级脂肪酸对烟气7种有害成分及焦油释放量和卷烟危害性指数的关联度相对较低。总体来说,初烤烟叶中有机酸成分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的产生有较大影响,而高级脂肪酸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滤棒成型参数对卷烟7种烟气有害成分(一氧化碳、氰化氢、亚硝胺、氨、苯并芘、苯酚及巴豆醛)释放量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卷烟滤棒成型材料中丝束规格、丝束填充量、三乙酸甘油酯添加量3个参数对卷烟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通过直观分析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滤棒丝束规格是影响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中巴豆醛、苯并芘、苯酚、氰化氢和亚硝胺的第一重要因素,是一氧化碳和氨的第二重要因素;丝束填充量是影响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中一氧化碳、苯酚、苯并芘和亚硝胺的第二影响要素;三乙酸甘油酯添加量是影响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中氰化氢和氨的第一影响要素,是巴豆醛的第二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7.
选择红花大金元B3F、C3F、X2F 烟叶,对打叶复烤各工序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苯并[a]芘和巴豆醛释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工序上部烟叶卷烟样品的HCN释放量最高,下部烟叶的最低,一润工序较处理前较大幅度提高了上部烟叶氢氰酸释放量;二润工序与一润工序相比,下部烟叶苯并[a]芘释放量降低9.36%;复烤工序与二润工序相比,下部烟叶巴豆醛释放量降低14.96%,中部烟叶苯并[a]芘释放量降低17.29%。综合结果,上部烟叶各工序间样品的主流烟气3种物质的变化强度都明显高于下部烟叶。  相似文献   

8.
选择红花大金元B3F、C3F、X2F烟叶,对打叶复烤各工序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苯并[a]芘和巴豆醛释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工序上部烟叶卷烟样品的HCN释放量最高,下部烟叶的最低,一润工序较处理前较大幅度提高了上部烟叶氢氰酸释放量;二润工序与一润工序相比,下部烟叶苯并[a]芘释放量降低9.36%;复烤工序与二润工序相比,下部烟叶巴豆醛释放量降低14.96%,中部烟叶苯并[a]芘释放量降低17.29%。综合结果,上部烟叶各工序间样品的主流烟气3种物质的变化强度都明显高于下部烟叶。  相似文献   

9.
对烤烟梗丝与叶丝卷烟主流烟气香味成分进行比对分析,为梗丝在卷烟配方设计和减害降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国内主产区云南曲靖的烤烟烟梗及其对应片烟,对其制丝后的94种卷烟主流烟气香味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以单支卷烟计,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22种碱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5,除2,6-二甲基吡嗪外,其余21种碱性成分均低于叶丝卷烟;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47种中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2,释放量低于叶丝卷烟的中性成分有42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25种酸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20,各具体成分的释放量也均低于叶丝卷烟。以单位焦油计,梗丝卷烟主流烟气碱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约为叶丝卷烟的1/2,其中明显低于叶丝卷烟的碱性成分有14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与叶丝卷烟基本相当,其中明显低于叶丝卷烟的中性成分有34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酸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为叶丝卷烟的1/7,除戊酸外,其余24种酸性香味成分的释放量均明显低于叶丝卷烟。梗丝烟气香味成分与叶丝烟气香味成分的种类组成基本一致,但梗丝烟气与叶丝烟气各具体香味成分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采用梗丝掺配技术在降低卷烟焦油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利用补香、增香技术来减少卷烟烟气香味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对烤烟梗丝与叶丝卷烟主流烟气香味成分进行比对分析,为梗丝在卷烟配方设计和减害降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国内主产区云南曲靖的烤烟烟梗及其对应片烟,对其制丝后的94种卷烟主流烟气香味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以单支卷烟计,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22种碱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5,除2,6-二甲基吡嗪外,其余21种碱性成分均低于叶丝卷烟;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47种中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2,释放量低于叶丝卷烟的中性成分有42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25种酸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20,各具体成分的释放量也均低于叶丝卷烟。以单位焦油计,梗丝卷烟主流烟气碱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约为叶丝卷烟的1/2,其中明显低于叶丝卷烟的碱性成分有14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与叶丝卷烟基本相当,其中明显低于叶丝卷烟的中性成分有34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酸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为叶丝卷烟的1/7,除戊酸外,其余24种酸性香味成分的释放量均明显低于叶丝卷烟。梗丝烟气香味成分与叶丝烟气香味成分的种类组成基本一致,但梗丝烟气与叶丝烟气各具体香味成分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采用梗丝掺配技术在降低卷烟焦油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利用补香、增香技术来减少卷烟烟气香味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云南烟叶主栽品种7项有害成分释放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云南烟叶主栽品种7项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差异,选择3个主栽品种红大、K326和云87,分别对同产区不同品种、不同产区相同品种、同产区不同部位不同品种的烟叶原料之间7项有害成分释放量、单料烟危害性评价指数(H)、单位焦油里有害成分释放量及H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同产区不同品种的差异较大,红大品种的N-亚硝胺、氨、苯酚释放量及单料烟危害性评价指数H均最低,单位焦油里H指数均表现为红大云87K326。2不同产区相同品种的规律有所不同,红大、K326及云87的H指数较低的产区分别为曲靖、昆明和红河,而单位焦油里H指数较低的产区分别为红河、昆明、昆明。3同产区烟株不同部位烟叶不同品种的H指数均表现为云87K326红大;单位焦油里单料烟危害性评价指数H均表现为K326云87红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用掺配不同比例“三丝”(梗丝、膨胀丝及薄片丝)的烟丝(不加香)卷制烟支,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3种有害成分(NH3,HCN,CO)的释放量。结果发现:以烟气NH3释放量为主要考虑因素时,梗丝、膨胀丝和薄片丝最优掺配比例分别为15%、15%和15%;以烟气HCN释放量为主要考虑因素时,梗丝、膨胀丝和薄片丝最优掺配比例分别为15%、5%和15%;以烟气CO释放量为主要考虑因素时,梗丝、膨胀丝和薄片丝最优掺配比例分别为15%、15%和0%。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吡咯烷酮羧酸钠对降低卷烟气中亚硝胺的释放量的影响.[方法]对添加吡略烷酮羧酸钠的卷烟的感官指标、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烟相比,添加吡咯烷酮羧酸钠的卷烟在香气、刺激性、协调性、杂气和余味等感官指标上有较大的改善;在重量、吸阻、圆周、园度和硬度等物理指标上无明显变化;在焦油、一氧化碳、烟碱、N-亚硝胺等化学指标上均有所降低.[结论]吡咯烷酮羧酸钠对降低卷烟气中焦油、一氧化碳、烟碱、N-亚硝胺等有害成分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烤烟(Nicotiana tabacum)品种K 326为材料,采用稳定同位素13C标记技术,研究了烤烟圆顶后1周不同部位叶片、同一叶片不同区段的13C同化能力差异及同化物运输分配的特点,探讨了施氮量对烤烟叶片碳同化能力及同化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不同部位叶片13C同化能力表现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同一叶片不同区段13C同化能力依次为叶中部叶基部叶尖部。随施氮量增加,上部叶和下部叶的13C同化能力有增大的趋势,而中部叶的13C同化能力以中等施氮量处理(N2)最大。各部位叶片的13C同化产物主要分配于相应部位叶片及根和茎中,增加施氮量具有促进上部叶同化物向根部和茎部运输分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低害梗丝加工工艺设计参数的优化选择提供参考,采用流化床、滚筒和气流干燥3种加工模式处理梗丝卷制卷烟,分别测定梗丝中多酚化合物含量及卷烟烟气挥发酚的释放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梗丝中的3种主要多酚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河南产地梗丝中的绿原酸和莨菪亭含量最高,分别为12.79~14.05mg/g和6.43~5.50mg/g,云南产地梗丝中的芸香苷含量最高,为1.60~1.86mg/g;不同加工模式下,梗丝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烟气挥发酚释放量有差异,其中,滚筒流化床气流干燥;主流烟气挥发酚释放量与其梗丝多酚类化合物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39~0.913。采用气流干燥模式更有利于降低烟叶多酚类化合物及其烟气挥发酚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6.
黄富  成志军  张胜  杨会丽  荆永锋  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65-22266,22288
[目的]研究烤烟烟叶烟碱与烟气烟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同一地区生产的11个品种不同等级烤烟烟叶的烟碱含量和烟气烟碱含量进行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烤烟烟叶的烟碱含量和烟气烟碱含量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烟叶烟碱进入烟气中的比例为4.06%~8.64%,呈现出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的规律;南江3号的烟叶烟碱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但烟叶烟碱进入烟气烟碱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品种;K326品种各部位之间烟碱的转化率较为稳定。[结论]烤烟烟叶烟碱含量与烟气烟碱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烟叶烟碱进入烟气烟碱的比例受品种和部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理烟区烤烟矿质元素与感官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烤烟质量,以大理烟区云烟87、K326和红花大金元3个主栽烤烟品种的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为研究对象,对其矿质元素含量与感官质量进行测定和评价,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对矿质元素与烟叶感官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烤烟品种不同部位烟叶矿质元素的含量均有较大程度差异,3个品种的上部叶钙、镁、铜、锌、铁、锰、硼等7种元素,以及中部叶钙、镁、铜、锌、铁等5种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差异。(2)各品种烤烟感官质量表现为中部叶优于下部叶与上部叶,上部叶的香气质、香气量、劲头与烟气浓度得分明显高于下部叶,而燃烧性与灰色得分明显低于下部叶;各感官质量指标在不同品种间有较大差异。(3)烤烟中不同的矿质元素中锌元素与感官质量中劲头的灰色关联度达到最大值,为0.558;硼元素对多种感官质量指标均有较大程度的影响。不同品种矿质元素的含量与感官质量差异较大,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烤烟品种使用矿质元素肥料以促进烤烟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进而提高烤烟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准确、环境友好的氢氰酸释放量预测方法,以减少检测过程中氢氰酸对人体的危害。【方法】测定了182份初烤烟叶样品的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和25种烟叶化学成分,采用BP神经网络,以卷烟常规化学成分烟丝水分、氯、丙二酸、挥发酸、钾、总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主流烟气中氢氰酸作为输出,建立初烤烟叶主流烟气中氢氰酸释放量的预测模型。【结果】利用所建模型对28个样品进行外部验证,模型平均预测相对偏差为7.88%,大部分样品的预测相对偏差在10%以内。【结论】该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良好,对于初烤烟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胶囊滤棒对卷烟烟气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制备了"人参皂苷"胶囊及胶囊滤棒,并考察了"人参皂苷"胶囊滤棒对焦油及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卷烟危害性指数、卷烟香气特征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人参皂苷"胶囊滤棒可选择性降低7种烟气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及卷烟危害性指数;"人参皂苷"胶囊滤棒可改变卷烟的香气特征,使一支卷烟同时具有2种香气风格.[结论]研究可为"人参皂苷"胶囊卷烟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河南烤烟叶片厚度的分布与变化规律,选取2012年河南省不同县市烤烟烟株不同部位烟叶样品共95种,采用单层法测定叶片厚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0%以上的产区烟叶叶片厚度呈现上部烟叶中部烟叶下部烟叶的趋势;许昌市烟叶整体较厚,尤以禹州烟叶最为突出;相同部位不同产地烟叶样本间的厚度差异极显著;以叶片厚度为指标对河南烤烟烟叶进行了快速聚类分析,将样品聚为薄、稍薄、中等、稍厚、厚5类,这与烟叶分级时厚度的档次划分相一致。第一类烤烟叶片厚度稍薄,下部烟叶居多,占总数的51.85%,中部烟叶次之,占29.63%,上部烟叶较少,占18.52%。第二类烤烟叶片厚度薄,82.35%都是下部烟叶,其余为中部烟叶。第三类烤烟叶片厚度稍厚,65.22%属于上部烟叶,中部烟叶占30.43%,下部叶仅来自禹州。第四类烤烟叶片厚度中等,38.46%属于上部烟叶,53.85%属于中部烟叶,下部烟叶较少,主要来自襄县、郾城。第五类烤烟叶片厚度厚,均为上部烟叶,主要来自禹州和许昌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