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研究大粒型水稻材料对粒型相关基因的挖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为水稻超高产育种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大粒型水稻材料lg1与9311杂交衍生的F2遗传分离群体为对象,分别采用2014年、2015年的粒型数据和2年的联合粒型数据,对控制其粒长、粒宽及粒厚的QTL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3种情况下共定位到22个相关QTL,其中5个粒长QTL、9个粒宽QTL、8个粒厚QTL,分布于第1、第2、第3、第4、第5、第8和第11号染色体上。3种情况下均检测到QTL的有3个,即粒长QTL q GL-2-1、粒宽QTL q GW-5-1和粒厚QTL q GT-5-1,3个QTL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于亲本lg1;此外,有7个QTL在2014年、2015年和2年的联合数据定位中均被检测到,12个QTL只在1年或2年的联合数据定位中被检测到。q GL-2-1、q GW-2-3和q GT-2-3处于同一标记区间RM5812~RM13174,推测可能受同一粒型基因控制,是新的粒型QTL位点。主效QTL q GL-1-2和q GW-11-1可能是新的控制粒型QTL位点,其余检测到的QTL所在的大部分标记区间已有粒型QTL被定位或克隆。本研究结果为大粒水稻lg1粒型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豫中浓香型烟区豫烟10号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分析了三个施氮量水平下豫烟10号上、中、下三部位烟叶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结果表明:中、下部烟叶以N2处理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上部烟叶以N1处理较好;中、下部烟叶感官质量总分N2>N1>N3,上部烟叶感官质量总分N1>N2>N3。豫烟10号以中低氮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烤烟烟梗部位和产地对其综合可用性的影响,为烟梗资源在卷烟中的优化应用及卷烟配方设计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析国内6个产地(云南楚雄、贵州毕节、重庆、湖南郴州、福建南平、河南平顶山)烤烟上部、中部和下部烟梗梗丝样本的物理特性、感官质量、烟气中有害成分释放量及危害性指数.[结果]物理特性部位间以中部>上部>下部;产地间以楚雄、南平和毕节较好,重庆和郴州较差.感官质量部位间以上部>中部>下部;产地间以重庆较低,其他产地差异不明显.焦油释放量以上部>中部、下部,产地间以平顶山、郴州和重庆较高,南平和毕节较低.一氧化碳释放量部位间以楚雄和南平表现为中部>上部>下部,其他4个产地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产地间以平顶山和楚雄较高.危害性指数部位间以上部>中部>下部,产地间以平顶山、楚雄和重庆较高.[结论]烟梗的部位和产地是影响其可用性的重要因素,卷烟产品选取烟梗原料时,应根据该产品对烟梗各质量指标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打叶复烤工艺对烟叶自然发酵的影响,考察室温条件下原烟与片烟发酵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差异。收集6个不同地区的初烤后原烟,同时对这6种烟叶进行模拟打叶复烤制成片烟,将原烟及片烟同时放置在室温下自然发酵60 d,定期取样并检测常规化学成分(水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烟碱及总氮)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发酵进行,原烟中淀粉、水溶性总糖含量均有所减少,还原糖含量稍有增加,总氮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片烟中淀粉、总糖及还原糖含量变化均不明显,但总氮含量略有下降;统计分析显示,原烟和片烟在发酵60 d后上述4种化学成分的变化量均存在差异性(0.01P0.05)。发酵过程中,2种烟叶的烟碱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变化差异较小。在60 d的自然发酵过程中,前45 d原烟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较为剧烈,后15 d各化学成分含量渐趋于稳定。研究结果证实自然发酵过程中,原烟的内在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较为剧烈,而片烟则无明显变化,因此复烤工艺是影响烟叶自然发酵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加速烟叶发酵的技术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叶发酵是改善烟叶品质的1种初加工方法,也是卷烟加工的1个重要环节。从改变环境温湿度、辐照、加速氧化、外加微生物和生物酶法等方面综述了烟叶发酵技术,并提出了烟叶发酵技术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量对赣豆6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播期、密度和氮肥互作效应对赣豆6号产量影响极显著,在施入等量的钙镁磷肥(375kg/hm^2)和钾肥(100kg/hm^2)前提下,赣豆6号在7月20日播种,密度为22.5万株/hm^2,追施氮肥量为250kg/hm^2的情况下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7.
吉安市地处江西省中南部,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57.3万hm^2。为加速优、新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筛选出适合我市的当家接班品种,鉴定、评价新引进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等重要特性,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当涂县黄池镇戚桥庙堂村傅有桃,家传抓鳖绝技,兄弟四人都是抓鳖能手,他们不需任何渔具,只凭一个盆和两只手就能把水里的鳖捉上来。过去,出门一天能获鳖100多斤,近几年鳖资源减少,一天只能抓到几斤,有时甚至一只也抓不到。一天,傅有桃听到广播里讲鳖可以人工养殖,他想何不试试,这个想法得到了弟兄们的赞同。于是,分家多年的四兄弟联合搞起了养鳖生产,每人自筹资金700元,建起了一个三亩的养鳖池。从去年5月份开始,四兄弟把每天抓到的鳖计重过数后全部放养入池,先后共计放八成鳖(包括二令幼鳖)1.600只,总重845斤。经过精心喂养,这些野生沙鳖习惯了池内生活,安全度过夏季,到冬季,挖穴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花而不实现象的发生与防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杂交稻种植面积增大,杂交稻花不实现象也日益增多,通过观察了解花而不实现象主要症状,初步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秋大豆新品种赣豆6号的特征特性,从整地与轮作、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