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有效降解烟叶中的纤维素,改善烟叶的整体品质,从不同产地原烟表面初步分离出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通过测定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活性,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并进行16 S rDNA测序,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对其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菌株在烟叶中的发酵条件,考察烟叶中纤维素降解效果。结果表明:1)在分离得到的18株菌株中,XC-19-1产纤维素酶活性最高(6.6 U·mL~(-1));2)16 S rDNA测序以及生理生化试验推断,XC-19-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3)根据正交试验的结果,将培养后的XC-19-1菌液按照3%的烟叶质量比例施加于抽梗后的烟叶表面,在温度为37℃、相对湿度为75%的条件下作用60 h后,烟叶中的纤维素降解率可达30.6%,总糖以及还原糖含量均有明显提高,有效提升烟叶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打叶复烤工艺对烟叶自然发酵的影响,考察室温条件下原烟与片烟发酵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差异。收集6个不同地区的初烤后原烟,同时对这6种烟叶进行模拟打叶复烤制成片烟,将原烟及片烟同时放置在室温下自然发酵60 d,定期取样并检测常规化学成分(水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烟碱及总氮)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发酵进行,原烟中淀粉、水溶性总糖含量均有所减少,还原糖含量稍有增加,总氮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片烟中淀粉、总糖及还原糖含量变化均不明显,但总氮含量略有下降;统计分析显示,原烟和片烟在发酵60 d后上述4种化学成分的变化量均存在差异性(0.01P0.05)。发酵过程中,2种烟叶的烟碱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变化差异较小。在60 d的自然发酵过程中,前45 d原烟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较为剧烈,后15 d各化学成分含量渐趋于稳定。研究结果证实自然发酵过程中,原烟的内在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较为剧烈,而片烟则无明显变化,因此复烤工艺是影响烟叶自然发酵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黑曲霉产果胶酶生物降解在再造烟叶所含果胶的含量,改善烟草薄片的品质,以河南中烟再造烟叶工艺生产线上的高浓混合浆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对果胶酶降解果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果胶降解最佳反应条件为酶活力为10 000 U/m L、料液比1∶1(g∶m L)、反应温度50℃、处理时间3.0 h,果胶降解率达到最大,为29.26%±1.06%。高浓混合浆经酶解后经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分析发现,裂解产物成分的组成、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酶处理前后醛酮类和杂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2.03和1.96个百分点,酸类、酯类、萜烯类、苯环及酚类、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降低了0.50、1.17、0.80、1.32、0.04个百分点。对比裂解前后的产物的种类、数量与相对含量发现,利用黑曲霉产果胶酶降解高浓混合浆中的果胶,作用明显。感官评价表明,酶解后的样品添加于卷烟中,使得卷烟香气更加柔和,刺激性减轻,透发性好,但香气量略有不足。  相似文献   
4.
为特异、高效地降解烟叶中的叶绿素,从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克隆获得了叶绿素酶基因At CLH1片段,大小为975 bp。通过构建表达载体p ET28a-At CLH1,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获得了重组工程菌株。该菌株在30℃下,经0.5 mmol/L IPTG诱导培养22 h,可较好地表达重组蛋白At CLH1,蛋白质电泳图谱显示其大小约为35 ku。该菌株的叶绿素酶活力可达24.9 U/m L,能够明显降解烟叶提取物中的叶绿素,在提升低次烟叶品质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原烟复烤前后表面细菌种群变化情况及其对烟叶发酵的影响,考察了3种不同烟叶(自然状态下的原烟、施加微生物的原烟、复烤后片烟)经发酵后微生物及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同烟叶发酵1个月后,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研究表面细菌的变化情况,并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检测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原烟相比,复烤后烟叶表面的细菌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降解蛋白质菌(Bacillus cereus)、降解淀粉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cillus subtilis)、产香菌(Erwinia、Pantoeadispersa)等细菌的数量均明显低于复烤前的原烟。发酵后,原烟表面富集上述几类细菌,而复烤后烟叶表面细菌则未得到明显富集,部分细菌已检测不到。烟叶发酵1个月后,淀粉、蛋白质、氮含量均降低,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且原烟的化学成分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复烤后烟叶。表明复烤工艺可造成烟叶表面细菌种类和数量减少,由此影响烟叶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6.
烤烟中的高果胶含量严重影响烟草吸食品质和陈化速度。为降低烟草中的果胶含量,提高烟草及烟草制品的品质及安全性,从不同年份和不同产地的18份复烤烟草中共分离筛选出有降解果胶能力的细菌38株和真菌9株。其中,XC-8、XC-30、SMXP-57、SMXP-58、SMXP-62共5株细菌具有较高的降解果胶的能力,在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30℃、接种量10%条件下果胶酶活性分别为176、179、143、192、121 U/mL。其中,菌株SMXP-58酶活性最高(192 U/mL),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理化特性分析,确定SMXP-58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将SMXP-58菌株制成的菌剂(9.6×107个/mL)喷施于100 g烟叶表面,发酵3 d的烟叶评吸总分提高了1.02,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在发酵时间60 h、菌液量1 mL、水量20 mL的条件下,烟叶中果胶含量最低(7.45%)。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降低烟叶中的淀粉含量、提高烟叶品质,从不同产地原烟表面初步分离具有降解淀粉能力的菌株,通过测定菌株的淀粉酶活性筛选高效产淀粉酶菌株,并对筛选菌株基因组DNA进行16S rDNA测序,同时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分离得到的22株菌株中,XC-3菌株产淀粉酶活性最高(116 U/mL);根据其16S rDNA测序结果以及生理生化试验结果推断,XC-3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优化XC-3菌株在烟叶中的发酵条件,并考察其对烟叶中淀粉的降解效果。结果显示,将培养后的XC-3菌液(OD600=2.0)按照3%的烟叶质量比例接种于抽梗后的烟叶表面,在37℃条件下发酵48 h后,烟叶中的淀粉降解率可达29.84%,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上升,有效提升了烟叶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8.
摘要: 为进一步探索烟叶分切加工的化学物质基础,以河南浓香型初烤烟叶为材料,从叶尖到叶基分切成10段(HN-1~HN-10),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分析研究了叶片不同分切区位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并基于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对不同区位进行聚类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①不同分切区位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平均为124.22 mg/g,变幅为41.70~193.40 mg/g,各组分平均含量表现为苹果酸(89.38 mg/g)>草酸(18.07 mg/g)>柠檬酸(13.48 mg/g)>丙二酸(3.13 mg/g)>丁二酸(0.17 mg/g);②草酸和丙二酸在不同区位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③丙二酸、柠檬酸含量与分切区位(HN-1→HN-10)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草酸与分切区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从叶尖到叶基,草酸含量呈逐渐增加的抛物线型变化,丙二酸和柠檬酸含量均呈逐渐降低的线性变化;④可将不同区位聚为两段,第一段(HN-1~HN-7)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为124.68 mg/g,第二段(HN-8~HN-10)含量为123.15 mg/g;⑤两段式分切烟叶样品的感官评吸结果为第一段(43.19分)>整片(42.08分)>第二段(41.04分),且第一段的得分显著高于整片和第二段,说明切除叶基3/10的烟叶有望作为高端原料的替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