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不同玉米自交系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不含反交)为试材,对玉米自交系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分含量、淀粉含量的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差异较小,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可以在早代进行表型混合选择;而蛋白质含量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其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差异较大,以晚世代选择为好。各品质性状与产量均呈负相关,在同一组合中同时提高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非常困难,选育专用型品种的育种策略是品质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10个杂交组合的F_2代主要性状广义遗传力、相对遗传进度、相关遗传进度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义遗传力和相对遗传进度因性状、组合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凡双亲某性状差异大的组合,其F_2代该性状遗传力较高,相对遗传进度较大.就性状的平均结果而言,广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株高>抽穗期>主穗长>百粒重>主穗小穗数>主穗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重;相对遗传进度大小顺序为单株粒重>单株穗数>抽穗期>株高>主穗粒数>主穗小穗数>主穗长>百粒重.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相对值)也因组合、性状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综合来看,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相对值)均小于100%,因此,通过选择某一性状来间接选择单株粒重的效果一般不如直接对单株粒重进行选择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杂种F_2代主要性状遗传进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杂交组合的F2代主要性状广义遗传力、相对遗传进度、相关遗传进度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义遗传力和相对遗传进度因性状、组合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凡双亲某性状差异大的组合,其F2代该性状遗传力较高,相对遗传进度较大。就性状的平均结果而言,广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株高>抽穗期>主穗长>百粒重>主穗小穗数>主穗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重;相对遗传进度大小顺序为单株粒重>单株穗数>抽穗期>株高>主穗粒数>主穗小穗数>主穗长>百粒重。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相对值)也因组合、性状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综合来看,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相对值)均小于100%,因此,通过选择某一性状来间接选择单株粒重的效果一般不如直接对单株粒重进行选择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杂种F_2代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杂交组合的F_2、F_1;群体及相应的亲本为材料,对组合F_2代的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性状的遗传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定了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值,计算和分析了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结果表明;(1)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与单株粒重有较高的遗传正相关,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间具有中低度遗传负相关。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表现因组合不同而不同。(2)收获指数、株高的广义遗传力值较高,而生物学产量、单株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值较低。广义遗传力值因组合不同而表现有差异.(3)株高、生物学产量对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相对值)均小于100%.收获指数对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相对值)平均为110%.并且在生物学产量表现高的组合,其相关遗传进度(相对值)更高,达140%以上。  相似文献   

5.
甜高粱茎秆含糖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及遗传分析法,对甜高粱茎秆含糖量和其他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通过对甜高粱各农艺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B2)进行分析,发现单株生物产量、穗粒重、茎粗和生育期的广义遗传力为中等,而锤度、单株茎秆重、出汁率等其他性状的广义遗传力都较高;通过对甜高梁各农艺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发现锤度性状只与主茎秆重之间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不显著,单株生物产量与各性状的相关系数,除含糖量和出汁率外,均为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1个小麦品种蛋白含量、蛋白产量、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株高、抽穗期等11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环境变异、遗传力、遗传进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抽穗期、籽粒产量、单穗重、蛋白产量的遗传变异大,而蛋白含量的遗传变异是有限的。株高、抽穗期的遗传力较高,蛋白产量、籽粒产量、单株穗数的环境变异系数较高,而株高、旗叶功能期、蛋白含量的环境变异系数较小。在该群体的基础上,对抽穗期、单穗重、籽粒产量、蛋白产量、每粒蛋白含量、千粒重的选择效率是较高的,而对旗叶功能期的选择效率低。相关研究表明,环境变异系数与遗传变异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遗传力的高低呈显著的负相关,但遗传变异系数与遗传力的高低无关。本文还就由纯系品种按单因素方差分析所估算的遗传力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利用3个中国大豆品种和2个乌克兰大豆品种杂交,对F2群体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和F1代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后代各个性状的遗传变异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有较大的遗传潜力;不同组合各性状的遗传力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株高和百粒重的广义遗传力最高,可以在早世代选择;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产量性状表现正向超亲优势,百粒重表现负向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8.
以6个杂交组合的F2,F1群体及相应的亲本为材料,对组合F2代的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性状的遗传相关性进行分析,测定了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值,计算和分析了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结果表明:(1)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与单株粒重有较高的遗传正相关,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间具有中低度遗传负相关。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表现因组合不同而不同。(2)收获指数,株高的广义遗传力值较高,而生物学产量,单株粒重的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9个芝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估算了10个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和基因型相关。结果表明:不同性状间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存在较大差异,产量性状的遗传力较经济性状的遗传力大,性状间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千粒重和每蒴粒数的遗传力高,可在早世代选择;株高和分枝部位的遗传力低,可在高世代定向连续选择或间接选择;单株蒴果数和单株产量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大,可根据表现型选择;株高分枝数和千粒重遗传变异数和遗传进度小,根据表现型选择效果较差,可适当放宽选择标准,使单株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的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高,但3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故对这类性状、应采用选择指数分析法进行多性状的综合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利用6×6半双列杂交和24个品种(系)单因素遗传设计,分别研究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及与其他性状之间的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加性和显性两种基因效应控制,上位性作用不存在;平均显性度为0.856,即呈部分显性;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4.77%和57.24%。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籽粒产量、亚油酸、芥酸均呈不显著负偏相关;与含油量呈显著负偏相关;与千粒重、亚麻酸、油酸均呈不显著正偏相关;但与幼苗期和始花期植株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呈极显著简单正相关。最后还讨论了培育高蛋白质、高产量、高含油量、低芥酸与低硫代葡萄糖甙品种的可能途径。笔者认为,通过提高品系的硝酸还原酶活力,有可能使高蛋白质含量与高油含量之间的负相关矛盾得以缓解;利用轮回选择育种方法,可能有利于打破性状间的不利连锁,培育出理想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冬播春性小麦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春小麦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以CIMMYT提供的28份春小麦品系为试材,在雨养及灌溉条件下,对主穗小穗数、穗粒数、不孕小穗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和小区产量等性状进行考察,分析春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力,评价春小麦品系的抗旱性,用GGE双标图对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遗传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小麦的抗旱性与多种产量性状相关;2种水分条件下主穗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的遗传力较大(42.79%~78.87%)。不同水分条件下主要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遗传相关程度存在差异。通过对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及遗传力进行联合分析,可以看出在雨养条件下主穗小穗数、穗粒数和小区产量对春小麦抗旱性的选择效率较高,在春小麦抗旱育种中应当注重对这些产量相关性状进行考察及选择。  相似文献   

12.
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1份谷子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千粒重、株高和穗长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可在早世代进行选择;穗重、生物产量和穗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大,相对遗传进度较大,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相关分析表明:穗粒重与穗重、生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穗重、生物产量和穗长三者之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遗传力较高。因此,可以通过对穗重、生物产量和穗长的选择来间接提高穗粒重,进而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经3轮不同方法的轮回选择,使沈综C0玉米群体产量获得了平均每轮8.67%的遗传增益。3种改良方法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植株性状,以全姊妹选择最显著。S1选择或半姊妹选择有增加茎粗的作用,全姊妹选择有使植株向高发展的趋势。经1轮S1选择和半姊妹选择后,大多数植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及植株性状的变异系数增加;经1轮全姊妹选择后,绝大多数植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和植株性状的变异系数有所下降。穗上第1叶叶面积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在3轮群体中均为第1位,并逐轮增加,偏回归系数除在HC2绿叶数显著外,3个群体均为株高和茎粗显著。雄穗分枝数在HC2有所减少,与产量的相关性也相应加强。叶面积、茎粗和株型是沈综群体今后需要同时改良的主要植株性状。  相似文献   

14.
茎瘤芥(榨菜)数量性状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基因型单因素遗传设计,用23份较有代表性的茎瘤芥种质资源,研究了15个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参数,分析和比较了各性状广义遗传力、现实遗传力和相关遗传力,并估算了各性状对瘤茎产量的相关遗传变异贡献率和间接选择相对效率;同时本文还进行了遗传相关信息与遗传相关贡献的估算以及主成份等分析。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瘤茎膨大期、营养生长期、瘤茎横径、茎/叶等数量性状在产量构成及选择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遗传率和遗传相关,旨在加深理解水稻产量相关性状遗传体系。【方法】以几个重要的恢复系和不育系为材料,采用加性-显性-母体效应遗传模型(ADM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水稻产量相关性状遗传效应、遗传率和遗传相关。【结果】研究表明水稻产量相关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母体效应的控制,穗总粒数、单株总粒数、千粒重和单株重以加性效应占主导,株高和单株有效穗则由显性效应和母体效应共同控制;狭义遗传率以千粒重的表现最高,单株重次之;不育系中粤泰A能增加单株有效穗,Y58S和中9A能增加单株总粒数;恢复系中绵恢725能增加穗总粒数、单株粒数、单株重和千粒重;此外,遗传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增加穗总粒数和单株总粒数可以达到增加单株重的目的,而要选到穗总粒数较多的材料有效穗不能太多。【结论】在水稻产量相关性状育种实践中,应根据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方式不同采用不同的选育方法。穗总粒数、单株总粒数、千粒重、单株重和播始历期可在常规聚合育种上通过世代综合选择,使加性效应得以稳定遗传,而株高和单株有效穗在杂种优势利用上有一定的潜力。千粒重和单株重早期世代选择效果较好,株高和单株有效穗高代选择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6.
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20个向日葵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出苗──现蕾日数,现蕾──开花日数,开花──成熟日数,叶片数、子仁率等农艺性状都有较大的遗传力。可以在早代单株选择或直接选择。而单株粒重、小区产量等遗传力较低的农艺性状应根据性状间相关关系进行间接选择或多环境选择。某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由该性状的遗传力和变异幅度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7.
笔者用NL8 1×JN2,NL8 1×JN5,NL8 1×B 13个杂交组合的正反交F2代群体为材料,研究了小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以及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株高、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都呈数量性状遗传,F2群体中均或多或少出现超亲单株;(2)株高具有较高的遗传力(81%~88%),百粒重具有中等遗传力(44%~54%),单株荚数具有中等偏低的遗传力(36%~41%),而单株产量遗传力仅为15%左右。在5%的选择压力下,百粒重可在平均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2 9~4 1g,选育超大粒品系材料是有可能的;可通过选择多荚来提高单株产量。(3)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百粒重无显著相关,从这些群体中选育多荚、大粒、高产材料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在覆膜滴灌条件下玉米品系(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应用DPS软件对15个玉米杂交品系(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灰色关联度等分析,结果表明:籽粒重、穗重、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玉米产量与生育期、籽粒水分含量、穗重、籽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品系(种)划分为3类,第Ⅲ类表现良好,值得进行推广种植。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玉米籽粒重、穗重、生育期、籽粒水分含量等性状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导因素,在玉米高产育种中,应以其为主攻目标,提高玉米后代的有效选择,加速高产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9.
小麦高蛋白育种的亲本选配及后代选择原则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按Grifing双列杂交方法二所配制的15个杂交组合F1~F5材料及其中4个不同类型杂交组合的遗传与选择方法分析,探讨了小麦高蛋白育种的亲本选配及后代选择的原则和效果。结果表明,单株籽粒蛋白质含量在F2有超亲分离;世代之间各组合的群体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相关;籽粒恒白质含量的遗传力因估算方法,群体大小、材料特点等不同而有变化,依遗传力大小看,群体>个体、后期世代>时期世代、高蛋白组合>低蛋白组合;选择效果与亲本特点有密切关系,不同选择方法对蛋白质含量的选择效果因杂交组合类型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