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因其可以作为蔬菜、粮食、饲料以及能源,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热点。马铃薯在种植中存在不整齐、易缺苗、薯块的大小不均匀等问题,所以马铃薯在大面积生产的推广上受到限制。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基于此,通过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的影响,探索马铃薯高产量、高品质的新途径,以此提高和完善马铃薯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覆盖不同厚度稻草(4、8 cm)以及加盖普通地膜和黑色地膜对免耕马铃薯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不同厚度稻草的影响效果具有显著的差异,与覆盖稻草4 cm相比,覆盖稻草8 cm可提高单株结薯数和产量,降低绿薯率,但降低出苗率和株数,其他品质参数差异不明显;在覆盖稻草4 cm的基础上加盖薄膜具有提高单薯重和产量的作用,但在覆盖稻草8 cm的基础上加盖薄膜则对出苗不利,降低了出苗率和株数,降低产量;加盖地膜能显著降低绿薯率,其中黑色地膜的效果优于普通地膜。  相似文献   

3.
2014年冬-2015年春,古田县城西街道农技站在曹洋村姚祖堂户单季稻后茬用新引进的3个马铃薯新品种,以福克212作为对照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古田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中薯3号的品种生育期短,产量高,抗病性较强,适合在古田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紫花851产量次于中薯3号,单株结薯个数较多,食用品质好,可以推广种植;克新3号的产量稳定性和食用品质等综合性状表现和福克212相近,有待添加试点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氮素形态耦合及土壤氮转化过程调控措施对作物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铵态氮肥用量(纯氮225.0、168.8和112.5 kg/hm2)±硝化抑制剂、不同硝态氮肥用量(纯氮225.0、168.8和112.5 kg/hm2)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施用硝态氮肥相比,铵态氮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氮素吸收量;随铵态氮肥用量的提高,马铃薯产量具有增加的趋势,而不同硝态氮肥用量处理对马铃薯薯块产量无显著影响;铵态氮肥配施双氰胺(DCD)可以有效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马铃薯薯块产量(特别是大中薯产量)。马铃薯产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硝态氮含量没有明显关系。研究结果说明氮素形态耦合能够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氮肥利用率,对氮肥减量增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分别在高肥(900kg/hm~2)、中肥(750 kg/hm~2)、低肥(600 kg/hm~2)3种施肥水平下进行了2种种植密度(40 500株/hm~2和49 500株/hm~2)试验,对其主要生长指标和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在高肥水平下,马铃薯的单株结薯数量、大中薯数量、大中薯质量、产量及商品薯率均达到最大值,49 500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达29 577.63 kg/hm~2、商品薯率达到80.6%;不同种植密度除在低肥水平下对马铃薯的单株结薯质量和大中薯质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其他各项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组合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也不显著。综合来看,900 kg/hm~2的施肥量与49 5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为该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种植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6.
毕节市马铃薯氮肥不同施用水平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具有正效应作用,提高商品薯率,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2)施氮225kg/hm2的净收益和产投比最高,产量为19081.97元/hm2,产投比为2.13,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新引进的10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灰色关联系数法,通过综合评价指数对产量、产量性状及生态适应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马铃薯的筛选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21 — 2022年,青薯9号、陇薯15号、甘农薯9号和陇薯10号具有丰产稳产性,V7、丽薯6号、大西洋和陇薯7号产量较低。通过灰色关联系数法分析发现,青薯9号、甘农薯9号2个品种生态适应性最强,表现稳定。综合评价表明,甘农薯9号、青薯9号、陇薯15号和陇薯10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合理、生态适应性强、品质高,是适宜当地推广的优质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种薯贮藏及处理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在很多国家都有种植,范围遍布全世界,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在马铃薯的生产过程中,长时间贮藏和播种前的种薯处理极为重要。基于此,深入探讨分析马铃薯种薯贮藏及处理技术,以期更好地推广马铃薯种植。  相似文献   

9.
研究与农机配套的农艺技术,对于促进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寻求适宜于机械操作的马铃薯栽培措施,该文于2013—2016年连续4 a在不同降雨年型下设置不同颜色地膜(白膜和黑膜)、马铃薯穴播块数(1块和2块)、种植密度(72 720、51 945、40 395株/hm~2)处理,进行裂区试验,研究膜色穴块数和密度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旱作马铃薯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整薯或穴播2块以及缩小株距增加单位面积株数均能显著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对产量影响大小是覆膜播种块数株距。其中,在黑膜覆盖条件下平均产量较白膜覆盖增产8.1%,且黑膜在不同年份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丰水年平水年歉水年。穴播2块较穴播1块增产12.9%;穴播块数在不同年份对产量的影响大小是歉水年丰水年平水年,歉水年份整薯播种增产效果大;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的年份顺序是平水年丰水年歉水年,株距减小,产量增加。同时,不同降水年型对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歉水年平水年丰水年),农机农艺融合及集成栽培显著提高了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锌是马铃薯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本试验以马铃薯品种"天薯11号"为试材,研究了锌肥(EDTA-Zn)叶面喷施水平(0、4.5 kg·hm~(-2)、9.0 kg·hm~(-2))和拌种处理(1g (Zn SO_4·7H_2O)·kg~(-1)种薯、不拌种)及其互作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g (Zn SO_4·7H_2O)·kg~(-1)种薯拌种的马铃薯开花期提前,成熟期推迟,延长了生育期天数;提高马铃薯单株产量、大中薯薯数和薯重比例,增加株高和主茎数,提高马铃薯干物质、淀粉、维生素C、锌含量和产量。叶面喷施锌肥4.5 kg·hm~(-2)和9.0 kg·hm~(-2)处理均可提高上述马铃薯生长发育经济特性、品质以及产量,且锌肥叶面喷施4.5 kg·hm~(-2)的效果更佳。锌肥拌种的马铃薯产量显著高于不拌种处理,拌种且叶面喷施锌肥4.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25 104 kg·hm~(-2),增产幅度达4.83%~19.2%,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1g (Zn SO_4·7H_2O)·kg~(-1)(种薯)拌种、同时EDTA-Zn 4.5 kg·hm~(-2)叶面喷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区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提高其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膜下滴灌冬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分析马铃薯产量、经济与农学效益随氮肥用量的变化趋势提出冬马铃薯生产上适宜的氮肥用量范围。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生育期随氮肥用量的增加逐渐延长,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和块茎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345 kg/hm~2施氮量时最高,且株高和大薯重高于其他处理。施氮量在0~420 kg/hm~2时对马铃薯出苗率影响不大,而施氮量达495 kg/hm~2时出苗率和块茎产量显著降低;施氮效益、施氮纯收入、氮肥产投比和农学效率在施氮量195~345 kg/hm~2时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345 kg/hm~2施氮量时逐渐下降,施氮量为495 kg/hm~2时显著降低。马铃薯产量对氮肥用量的反应通过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析得出,马铃薯最高产量施氮量和经济最佳施氮量分别为341.7、327.1 kg/hm~2,而最高产量与经济最佳产量二者相差不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膜下滴灌冬马铃薯适宜的氮肥用量应该控制在270~327.1 kg/hm~2之间,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滴施不同铵硝比例氮肥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滴灌施肥方式探讨滴施不同铵硝比例氮肥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滴施不同铵硝比例氮肥对马铃薯植株生物量的积累差异不显著;滴施铵态氮肥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块茎中N的浓度,而滴施硝态氮肥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块茎中Ca的浓度;滴施不同铵硝比例氮肥处理马铃薯的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灰分含量等均差异不显著,块茎产量也差异不显著,但马铃薯商品薯比例以滴施铵硝比例为50/50氮肥处理的最高,达到92.01%。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天薯12号、定薯4号、庄薯3号、希森6号和青薯10号5个马铃薯品种的综合品质,以同一条件下生产的品种为试材,采用分级指数法对参试品种的单株块茎数、单株质量、单薯质量、商品薯率等经济性状和干物质、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还原糖进行综合分级评价。结果表明,同一条件生长的不同马铃薯品种其田间表现和采后营养品质均存在较大差异,参试的5个品种中,青薯10号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说明其综合品质最好;其余品种按综合评价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定薯4号、天薯12号、庄薯3号、希森6号。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的贮藏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物有机肥对连作马铃薯及土壤生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柳玲玲  芶久兰  何佳芳  范成五  秦松 《土壤》2017,49(4):706-711
生物有机肥是一种集有益微生物和有机肥优点为一体的新型肥料,能更好地让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定植和生长。本研究针对马铃薯连作障碍问题,探索几种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连作土壤生物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以威芋5号原种为材料,在同等化肥用量的基础上,增施等量不同品种的生物有机肥,测定其出苗率、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土壤生物性状等。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出苗率、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产量以及薯块品质均有改善作用。其中GZ-I处理增产效果最明显,增产率为52.26%,并且GZ-I处理可以明显地提高细菌与真菌的比值(B/F),其B/F较对照提高5.67倍。GZ-III处理提质效果最明显,马铃薯薯块中淀粉、还原性糖以及Vc含量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0.68倍、1.64倍、0.41倍。施用不同生物有机肥均可提高马铃薯土壤的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水平,其中GZ-III处理的改土效果最明显,可以明显增加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因此,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连作区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并对土壤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中GZ-I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GZ-III处理的提质和改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功能菌为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和"冀张薯12""紫色马铃薯""大西洋"3个品种马铃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张北冷凉坝上地区施用微生物菌剂对不同品种马铃薯产量、品质、土壤速效磷钾以及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显著增加3个品种马铃薯的产量(P0.05),其中"冀张薯12"产量增幅最大为24.54%,其他2个品种产量平均增幅仅为6.96%;可以改善马铃薯的品质,尤其是紫色马铃薯,其V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320.21%,29.40%,7.12%(P0.05)。此外,菌剂施用调控着整个生育期土壤速效磷钾的含量和相关土壤酶活性,种植"大西洋"和"冀张薯12"的土壤施用菌剂后速效磷钾含量高于对照且在中后期达到显著水平,同时提高了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平均增幅为37.52%和32.30%。总之,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适用于冷凉张北坝上地区马铃薯种植,且对"冀张薯12"的促生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田土壤耗水、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陇中半干旱农区设置了玉米秸秆带状双行覆盖(SSM2)、玉米秸秆带状单行覆盖(SSM1)、玉米秸秆全覆盖(SFM)、地膜春覆盖(PMS)和地膜秋覆盖(PMA)5种覆盖方式,以传统露地平作为对照(CK)。结果表明:2年试验中,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处理土壤贮水消耗量较CK分别增加13.5,14.8 mm。玉米秸秆带状覆盖能显著提高降水对马铃薯耗水贡献率,不同降雨年型内均以SSM2处理贡献率最高,2年分别为95.6%和94.3%。于CK相比,覆盖处理均降低了生育前期(播种-块茎形成期)耗水量,地膜覆盖显著增加了生育中期(块茎形成期-淀粉积累期)耗水量,玉米秸秆带状覆盖显著增加了生育后期(淀粉积累期-收获期)的耗水量。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分别能使马铃薯干薯产量增加27.9%和24.2%,干薯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3.1%和19.3%。综上可知,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处理能显著增加马铃薯生育时期内农田土壤贮水消耗量,并改善马铃薯生育前期和生育后期耗水,减少旱地马铃薯农田无效耗水,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干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专用中耕培土犁的应用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中耕培土是马铃薯生产的关键耕作技术,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传统的中耕培土犁培土效果达不到当前生产作业要求,限制了马铃薯产业发展。为解决该问题,该研究根据马铃薯生产现状,应用自主研发马铃薯专用中耕培土犁,并以传统中耕培土犁为对照,开展不同垄距培土犁培土效果对比试验,设置垄距为65、70、80和90 cm,分别在马铃薯苗期及现蕾期进行2次培土,探讨马铃薯专用培土犁的最佳培土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马铃薯专用中耕培土犁培土,垄体明显增大,垄体土壤质量高于对照21.7%~33.4%,有利于马铃薯生育期地下干物质的积累,提高马铃薯匍匐茎数;有利于地下薯块的增长,大、中薯块茎产量增加,小薯块茎所占比率有所减少;马铃薯产量两年平均为38 215.0~43 131.2 kg/hm~2,比对照提高1.1%~7.3%,商品薯产量为33 788.9~39 346.7 kg/hm~2,比对照提高4.1%~11.2%,青薯产量为670.7~834.3 kg/hm~2,比对照降低18.7%~28.8%;其中垄距为80 cm培土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青薯产量最低,均值分别为43 131.2和670.7 kg/hm~2,为马铃薯专用中耕培犁的最佳培土模式。该研究可为马铃薯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两种杀青方式(微波杀青、蒸汽杀青)、不同杀青时间对金花茶花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杀青时间控制在60~65 s、蒸汽杀青时间控制在120~150 s范围内,所制干花品质较好;两种杀青方式以微波杀青品质最佳,其花朵外形完整,色泽金黄,汤色黄绿透亮,香气浓郁持久,滋味甜醇爽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硝基肥品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等量的条件下,施用硝硫基复合肥和硝氯基复合肥较氯基复合肥、硫基复合肥能明显地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增加单薯重、单株重以及肥料利用率。与硝氯基复合肥、硫基复合肥和氯基复合肥处理相比,施用硝硫基复合肥处理的马铃薯增产率分别为2.96%~3.06%、5.19%~5.51%和10.05%~10.37%;同时能够改善马铃薯的果实品质,增加果实的淀粉、可溶性糖和Vc含量,是较为理想的复合肥。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秸秆覆盖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在白银市平川区研究了秸秆不同覆盖量对垄作栽培马铃薯种植的土壤水温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玉米秸秆覆盖能明显改善垄作马铃薯的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保墒、增温效果明显。秸秆用量为10 500 kg/hm2时,土壤含水量为12.58%,马铃薯株高为73.1 cm、单株薯重为0.79 g、单薯重为0.162 g,马铃薯商品率高达69.14%,折合产量最高,达24 000.00 kg/hm2,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