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兰州百合与大花卷丹进行正反交,研究了花期调控、不同授粉方式、蒴果采收时间及胚挽救培养基配方对杂种胚萌发率及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兰州百合延后种植及大花卷丹提前种植,可有效地解决花期不遇的问题;兰州百合与大花卷丹杂交授粉时,花期授粉的蒴果膨大率可达93.3%,种子有胚率为2.00%;大花卷丹与兰州百合杂交授粉时,切割柱头的授粉膨大率最高,仅为7.6%,但种子有胚率为0%。兰州百合与大花卷丹杂交授粉后60~70 d的蒴果进行胚培养较为适宜。兰州百合与大花卷丹的杂交胚适宜培养基为MS+0.3 mg/LNAA+0.2 mg/L6-BA。  相似文献   

2.
正"我家开挖成品百合0.8亩,产量1 820公斤,亩产达2 275公斤。按照与电商签订的售卖价每公斤28元,能收入50960元,扣除种子及其他投入成本2万元,有净收入30 960元。别提有多高兴,真的是要感谢党和政府。"云南省祥云县东山乡干海村村民李开荣满脸笑容地说。(注:1亩=667 m~2)在热闹的干海村百合大赛上,村民身着节日盛装,百合的大丰收让人喜悦,但真正让他们开心的是百合还未采摘,邮政电商平台上就接到了4 000件预售订单。"邮政电商让我们的百合名声大噪,我现在每天至少要接50个电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60Co-γ射线辐射对百合的诱变效应,以卷丹百合、金百合、湖北百合、岷江百合鳞茎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剂量(0、2、4、6 Gy)60Co-γ射线进行辐射处理,统计分析其辐射后的出苗率、性状表现、生理生化指标及变异状况。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金百合、湖北百合、岷江百合的出苗率、株高、开花率、产量均较对照降低。卷丹百合在辐射剂量为2 Gy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辐射剂量为4 Gy时,4个百合品种出苗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辐射剂量达到6 Gy时,鳞茎均未出苗。2 Gy辐射处理对4个百合品种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4 Gy处理时叶绿素含量则下降;所有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均逐渐增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卷丹百合的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其他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金百合、湖北百合、岷江百合适宜辐射剂量分别为2~4 Gy、2 Gy、2 Gy,而卷丹百合在本试验中未找到适宜辐射剂量。本研究为百合的辐射育种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辐照花粉辅助授粉、杂交液辅助授粉及切割花柱授粉等措施对克服百合‘cordelia’(♀)×毛百合远缘杂交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普通柱头授粉能够获得许多膨大果实和饱满种子,表明该杂交组合为亲合性组合。用经1000Gy或2500Gy剂量60Co辐照的母本花粉进行辅助授粉明显地提高了座果率和饱满种子结籽数,表明两种剂量的辐照花粉辅助授粉均能有效地克服该组合的杂交障碍。结籽数的提高有利于后续的选育工作。采用杂交液辅助授粉,座果率和饱满种子结籽数有所提高。而切割花柱授粉明显地减少了座果率和结籽数,表明该方法不适合于克服‘cordelia’(♀)×毛百合杂交障碍。  相似文献   

5.
从北京市房山区百合资源圃采集红芯百合(Fangio)植株样品,通过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内生细菌;进一步以百合灰霉病菌—灰葡萄孢菌( Botrytis cinerea)ACCC36423、百合叶尖干枯病菌—葡萄座腔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ACCC37263和百合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F01139等几种主要百合病原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拮抗菌株;并对拮抗菌株进行产 1-氨基环丙烷 -1-羧酸(ACC)脱氨酶活性、产生长素(IAA)、溶磷、产铁载体等多种植物促生特性测定;最后通过形态观察及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种属。结果从百合茎部分离获得一株内生细菌菌株 FJb-2;该菌株对灰葡萄孢菌、葡萄座腔菌和尖孢镰刀菌均有较高拮抗活性,对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率范围为 60%~ 81%;该菌株产 ACC脱氨酶活性为  相似文献   

6.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采用田间裂区试验(二因素三水平),分析了不同有机肥配施处理下钾肥对百合栽培土壤养分、酶活性、百合养分吸收、生长发育、产量及钾肥利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所有钾肥和有机肥配施处理均提高了土壤中速效钾、有效磷、水解性氮、土壤有机质、百合根、茎、叶、花苞及鳞茎中营养元素(氮、磷、钾)的含量。除个别处理外,大部分配施处理均能提高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同时降低土壤脲酶活性;所有配施处理下,百合株高、茎粗、冠幅、单株鳞茎鲜重和产量均显著高于CK,钾肥农学利用率总体上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变小。有机肥配施处理下,施用钾肥能促进百合生长,提高百合产量。在钾肥施入量为150 kg/hm2(K2)、有机肥为9000 kg/hm2(M2)时,百合单株鳞茎鲜重、产量及钾肥农学利用率均达到最大,建议固原冷凉地区百合栽培的钾肥与有机肥配施以K2M2  相似文献   

7.
高原  刘普幸  王允  雍国正  姚玉龙  陈丽丽 《土壤》2015,47(1):148-155
基于黑河中上游绿洲各县(区)1991—2010年农业旱灾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等统计数据,利用信息扩散理论风险分析模型和风险等级划分,对农业旱灾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近20年来,研究区农业受旱灾影响的受(成)灾风险估计值随风险指数增加而减小,当受灾风险水平在50%以内时,临泽受灾风险估计值最小,为0.000 29,山丹受灾风险估计值最大,为0.811 12,风险频率达到每1.2年一遇。当成灾风险水平在30%以内时,成灾风险估计值以山丹最大,为0.765 50,达到每1.3年一遇,甘州区最小,为0.118 95,旱灾几乎年年发生。旱灾发生具有高频率和集中性特点,受损度主要集中在15%以内,受损程度在30%以上可能性很小。当旱灾受(成)灾指数为10%时,高台、民乐、山丹的灾损程度最大,而超过50%时灾损程度很小;成灾风险等级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以甘州区、临泽为中心,风险等级水平向外围增加,即山丹、民乐风险等级水平最高,属于高、较高风险等级,甘州区、临泽风险等级水平最低,为低、较低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食用百合鳞茎采后耐久保鲜方法,以兰州百合鳞茎为试材,研究了ClO2处理对百合鳞茎在(-3±1)℃贮藏温度下的防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lO2熏蒸处理1?h均能降低百合贮藏期间的腐烂指数,其中6?mg/L 浓度ClO2处理时腐烂指数最低,该处理也降低了百合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抑制了贮藏期间可滴定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和贮藏后期可溶性糖含量的降低,保证了百合鳞茎贮藏期间的风味品质。ClO2浓度较低或过高时,保鲜效果均有所降低。研究结果认为适宜浓度的ClO2可作为防腐保鲜剂在百合鳞茎的实际贮运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百合是具有较高观赏性的一种植物,能够为种植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近年来,围绕百合观赏性、抗性、品质以及繁殖能力等方面进行育种已经取得较大成效,培育出较多的新品种。基于此,对百合科植物组织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百合科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前景作出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潮汐式栽培模式在盆栽百合规模化生产中的应用,对盆栽百合潮汐式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以盆栽百合"八点后"为试验材料,采取不同栽培基质和供液模式处理,对处理后的盆栽百合相关性状指标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盆栽百合"八点后"潮汐式栽培的最佳基质配方为国产泥炭、进口泥炭、珍珠岩比例为4∶5∶2,最佳供液模式为供液高度3 cm,浸盆时间20 min。研究结果可作为盆栽百合潮汐式规模化生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于2008年进行木薯品种问杂交,♂印尼细叶(Sc205)×♀华南5号,结果,当年摘得蒴果330个,获得种子936粒.2009年3月24日播种,5月萌芽出土293株,发芽率31.3%.后经移栽、培育成种茎的仅26株.2010年作为品系进行无性繁殖,结果折667 m2产鲜薯达5.36 t的品系1个.  相似文献   

12.
百合田间种植易受杂草危害,为寻求高效低毒、适用于百合生产的新型除草剂及其使用技术,本试验研究了我国创制的新型高效除草剂丙酯草醚对百合田间杂草的控制情况和对其生长的影响规律,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其在百合鳞茎中的残留。结果表明,丙酯草醚作为土壤处理剂,于杂草芽前处理,在60 g ai·hm~(-2)用药剂量下能有效防除百合田间禾本科和部分阔叶杂草,杂草鲜重总防效为87.2%;百合田早期喷施丙酯草醚,不仅对百合整个生育期的植株无药害,而且处理组百合在现蕾期、始花期和盛花期的株高、地上部鲜重、花蕾数、花苞数和花朵数均极显著大于对照组,丙酯草醚处理显著促进了百合的生理和生殖生长。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百合田早期喷施丙酯草醚,在处理组百合鳞茎中未检出丙酯草醚残留(检测限0.001 mg·kg~(-1)FW)。由此可见,丙酯草醚能用于百合田间杂草防除,对百合生长及其食用是安全的。本研究结果为百合田间杂草防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食用百合作为药、食兼用型植物,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产品远销海内外。食用百合的地下鳞茎部分具有食用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药用价值突出的特点,因此有着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和研究意义。通过梳理众多学者依食用百合施肥效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食用百合高产优质的栽培工作的开展及相关施肥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助力农田食用百合的生产实现"高产量、优品质"这一长远目标。通过借助CNKI文献库资料,分析了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对食用百合在生产过程中关于大田施肥的现状和研究进展,重点就施肥对食用百合中氮、磷、钾分布的影响,对食用百合地下鳞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和总结。食用百合在栽培过程中,虽然各地区的百合的施肥量和时期不一,但均以施钾量的变化为关键,其次是氮肥和磷肥。为解决食用百合地下鳞茎近年来出现的产量下降、品质低劣等问题,提出研究发展趋势:(1)多种耕作措施的应用;(2)生物有机肥的施用;(3)专用肥施用;(4)施肥对百合植株代谢物质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辐照花粉辅助授粉对百合‘pollyanna’(♀)×毛百合杂交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普通柱头授粉能获得许多膨大果实和饱满种子,表明该组合为亲合性组合。用经1000和2500Gy的60Coγ射线辐照的母本花粉进行辅助授粉明显提高了果实中饱满种子的结籽率,表明2种剂量的辐照花粉辅助授粉均能有效克服该组合的杂交障碍。结籽数的提高能获得更多的后代,增加了从F1代中选育新优单株的几率。随机选取辐照花粉辅助授粉获得的杂交子代15株,采用ISSR技术对其组培苗进行亲子鉴定,6条ISSR随机引物在15个子代中共扩增出372个条带,其中具有父本特征带114条,具有母本特征带67条,具有双亲共有带65条。ISSR鉴定结果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5.
过氧化氢酶(CAT)参与植物的多种胁迫反应。为探究百合中的CAT基因与百合抗镰刀菌病害的关系,根据百合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诱导的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SSH文库中筛选到的CAT基因中间序列片段,通过RACE结合RT-PCR技术从泸定百合中克隆到1个CAT基因全长c DNA序列,该基因全长1 743 bp,包含1个1 47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92个氨基酸,命名为LsCat1(Gen Bank登录号:KU355272)。序列比对分析表明,Ls-Cat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包含已确定的CAT保守基序。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Ls-Cat1与其它物种CA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qPCR结果显示,Ls-Cat1经百合镰刀菌诱导后明显上调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与百合抗镰刀菌病害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揭示百合对镰刀菌枯萎病的抗病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角度,研究蚯蚓联合生防细菌改善百合连作障碍的机理和效果,为湖南百合产业化种植提供技术措施。【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湖南长沙连续种植了两季百合(Lilium lancifolium Thunb.)。供试土壤为红壤,生防菌为Bacillales velezensis YFB3-1菌液(菌体浓度为109 CFU/mL),蚯蚓为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试验设单施菌液(T1)、只接种蚯蚓(T2)、同时使用菌液和蚯蚓(T3) 3个处理,以不使用菌剂和蚯蚓为对照(CK)。调查了两茬百合产量和枯萎病病情指数,分析了第二茬百合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及连作百合产量与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和枯萎病的相关性。【结果】与第一茬相比,同一处理的第二茬百合产量都显著下降。两年连作百合产量都以同时使用菌液和蚯蚓(T3)处理为最高,分别为16464、15674 kg/hm2,都显著高于同年份其他处理。两年连作百合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以T3为最低,都显著低于同年份其他处理,T3处理...  相似文献   

17.
小芸木种子生理特性及萌发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分布于滇南热带雨林的小芸木种子的萌发生理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小芸木种子是一种顽拗性种子 ,含水量为 4 8%~ 50 %的种子在 2 0、 2 5和 30℃发芽率达 90 %以上 ;含水量在 4 5%以下时 ,发芽率在 63%以下 ;种子含水量降低至 2 5.78% ,胚含水量降至 1 3.4 4%时 ,均完全失去发芽力。种子有休眠特性 ,轻度脱水、流水冲洗可以打破休眠。种子在 2 0、2 5、30℃恒温条件下 ,发芽率较高且较快 ,而在 1 2、4 0℃和室温 (白天 2 4~ 35℃ ,夜间 1 6~ 2 4℃ )时发芽率低且较慢。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种子萌发时对温度和光照的敏感性升高 ,低温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加强 ;用 0 .0 1 %的高锰酸钾溶液处理含水量为 4 5.0 4 %的种子 ,在 2 0、 2 5、 30℃种子萌发率可提高 1 5%~ 60 %  相似文献   

18.
木薯品种细叶3号,经过二年二个点的品比试验,产量均居第一,经分析,其高产性状主要表现在:1、块根产量高,经济系数大,块根膨大较早,干物质向块根的分配率高;2、株型直立少分枝,叶片小,相互遮荫少,单位叶重较高;3、净同化率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鲜切百合株型设计和优化栽培手段不足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和系统模拟对单株百合生长发育过程形态变化进行仿真模拟,构建百合功能结构模型,并利用叶倾角、叶序、出芽方向、出苗时间等关键生育参数在合理范围内的随机发生,实现对鲜切百合群体生长动态的三维重建。通过设置不同种植时间(4月10、20、30日和5月10、20、30日)、种植密度(66.7、33.3、22.2、16.7、13.3、11.1株·m-2)和不同株型(叶倾角分别为20°、30°、40°、50°、60°、70°和80°)的模拟情景,利用三维建模平台GroIMP中的辐射模型对百合群体累积光截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月20日种植有助于百合群体获得最大累积光截获,叶倾角为20°的百合群体能够获得最大累积光截获。百合功能结构模型能够优化栽培管理、设计优势株型,为鲜切百合种质资源评价和株型基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施用钾肥对百合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百合施用钾肥增产效果能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是,钾肥施用过多,影响土壤养分平衡,从而抑制百合对其它养分的吸收,每公顷施K2O75~150kg为宜。钾肥施用方法以1/2作基肥,1/2作蕾肥为佳,既克服了因土壤含钾量低产生的后期供钾不足的缺点,又满足了百合中后期对钾的营养需求。因此,百合鳞茎的产量和净收益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