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玉米几个数量性状生长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结合植物生长分析和Griffing配合力分析法,从净增量和生长速率两方面研究了玉米株高、单株叶数、单株叶面积、粒重和籽粒密度生长的遗传。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生长均有极显著的遗传差异,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均方与相对重要性、加性和显性效应、平均显性度、广义和狭义遗传力等均随性状生长而显著变化,性状终结表现的遗传状况不能反映多基因系统在生长进程中的真实作用规律。株高和单株叶面积生长过程中主要以SCA起显著作用,单株叶数、粒重和籽粒密度生长过程中GCA和SCA均起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取九个玉米自交系:合二、331、406,MO17、洛85、苏37、273、B87和292组成完全双列杂交(不包括反交)用Griffing分析法(方法2,模型Ⅰ)对株高、单株叶数及叶面积、粒重和籽粒密度在其不同生长阶段的净增量作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所考查性状在其不同生长阶段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相对重要性和配合力效应值的大小、方向及显著性都有所不同,性状各生长阶段净增量的配合力效应之代数和等于相应终结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因而,要充分认识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仅考察终结性状或性状在某一时间点上的表现是不够的,须从生长发育的角度动态研究性状的遗传。  相似文献   

3.
玉米两个同源种质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TC法研究了玉米两个同源种质群体单株产量等十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结果表明在大部分经济性状中,都有上位性效应存在。在总的遗传变异中,加性遗传分量(D)作用最大,显性遗传分量(H)次之,上位性遗传分量(I)除抽丝天数、株高、穗长外一般较小。基础群体ACO的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株籽粒重等以可固定的D为主,而抽丝天数、穗位高、出籽率、百粒重除D重要外,H和I的效应也有显著作用。通过三轮改良穗行选择和一轮交互轮回选择形成的衍生群体AC_4各性状的D效应继续得到积累;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粒率、单株粒重的H和I方差,在总变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AC_4在遗传组成的总体上优于AC。  相似文献   

4.
玉米个体发育进程中控制叶片生长的基因效应差异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玉米各主要生育时期叶片性状的基因效应及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的叶片性状(单株出叶数、绿叶面积,出叶速率、叶面积增长速率)所受的基因主导效应是有较大差异的。因此,如果我们沿用以往的研究方法,以终结产物来推源(估算、推论)供试性状的基因型或基因效应,显然只能表示该性状终结阶段的状况,在此前后作用于该性状的基因效应不可能尽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玉米两个异源种质群体的几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重测交法(简称TTC)研究了玉米两个异源种质群体几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结果表明,上位性效应仅对G群体穗重、穗粗,M1群体穗重、单株产量的遗传系统有显著作用,其它性状表现出显著的加性效应,大部分性状显性和I_1类上位性也达显著水平,且显性基因的分布既有单向也有双向。三种基因效应中,加性对遗传系统贡献最大。同时,两群体同一性状的遗传系统及所含优良基因频率高低也表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以15个省内外常用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P(P—1)/2双列杂交进行试验,研究了株型性状和产量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各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矮广10、MO17、5005对所测株型性状的配合力效应为负值,能显著改善株型;获白、32、3H—2、84、多黄22能改进部分株型性状。产量与单株叶数的一般配合力间呈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的遗传多受基因加性作用支配。  相似文献   

7.
本文估算了4×5不完全双列杂交组成的20个 F1糯性杂种7个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及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穗柄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均表现正向超亲优势,而其余性状以正向超亲优势为主;各性状的配合力效应不同,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也各异,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的高低取决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特殊配合力效应的协调;穗柄长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株高、穗长、一级分枝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穗粒重以非加性基因效应为主;狭义遗传力顺序为:穗长>株高>一级分枝数>千粒重>穗粒数>穗柄长>穗粒重。  相似文献   

8.
水稻(Oryza sativa L.)亚种间杂交穗部性状的双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6×6没有反交的完全双列杂交,对亚种间杂交穗部性状的遗传和基因作用以及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粒长、粒宽、长宽比和粒重为不完全显性,遗传方差中以加性效应为主;穗长、二次支梗数、穗粒数为超显性,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一次支梗数表现有明显的上位性效应。狭义遗传力的排列顺序为粒宽>长宽比>千粒重>粒长>穗长>穗粒数>二次支梗数。二次支梗数和穗粒数具有相似的遗传基础,其余性状的基因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8EC1936对所有考察性状皆含有较多显性基因,而02428隐性基因偏多。约有1组显示显性的基因控制籽粒长宽比。穗长、千粒重、一次支梗数、二次支梗数和穗粒数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皆达极显著水平,粒长、粒宽、长宽比仅一般配合力达极显著。Lemont和02428对穗粒数及其相关性状的一般和特殊配合力俱佳;而对增加粒重和获得理想的籽粒形状8EC1936.CA529和矮64、Lemont是可供选择的亲源。  相似文献   

9.
优质蛋白玉米农艺性状的遗传和相关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NC—Ⅱ设计,研究了10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方差占遗传方差的比重大于60%的性状有穗位高、单株叶数、穗行数、百粒重、穗粒重和产量;其余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占遗传方差的比重在48.01—58.99%之间变化。据(?)gca/(?)G和(?)gca/(?)P分析了不同性状选择和利用效果的差异,按从优至劣的顺序排列各性状得:百粒重>穗粒重>穗位高>单株叶数>穗行数>播种至抽丝天数>每株穗数>株高>产量>行粒数。本文还对相关性状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Hayman双列分析法分析了一套糯高粱不完全双列杂交资料6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株高和一级分枝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单穗粒数、单穗粒重和千粒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除单穗粒重以显性效应重要外,其余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株高和一级分枝数的狭义遗传力较高。控制这些性状的显性基因为增效基因。泸72A含有较多的控制单穗粒数和单穗粒重的显性基因,R_(29)则含有较多的控制除千粒重外的其它4个性状的显性基因,它们是值得育种者重点利用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1.
粳稻剑叶不同发育时期SPAD值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延勃  马洪文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5):171-173,193
利用3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6个粳型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在不同发育时期剑叶SPAD值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亲本剑叶SPAD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一亲本在不同的发育时期SPAD值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条件遗传方差分析,剑叶SPAD值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剑叶发育前期和中期决定的,叶绿素的发育过程在不同时段分别受基因的显性效应及加×加上位性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加工番茄亲代与子代在不同生长时期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与植株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内源激素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和选配、杂交后代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亲本T59、JW9、HZ38为参照,经系统选育获得的高代自交系Dg46-1和Dg149-1为试材,测定加工番茄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叶片生长...  相似文献   

13.
郝苏丁  余显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18-6419
[目的]测定不同卷叶性状的水稻(Oryza sativa L.)叶片的透光率,并分析不同透光率对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用构建的水稻卷叶近等基因系B6C1和B5C2回交得到B6C2,对B6C2群体进行透光率及产量性状的测定。[结果]在晴天条件下,不同卷叶性状的水稻叶片透光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生育时期透光率的变化为分蘖期收割期始穗期,即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透光率先降低然后升高。在阴天条件下,透光率随不同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减小。总体上,相同生育时期和相同天气类型下,卷叶叶片的透光率均大于平叶叶片。[结论]透光率变大提高了水稻群体的受光效率,使卷叶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大于平叶,是水稻增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中稻新两优6号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为提高稻株剑叶光合速率,延缓叶片衰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于始穗期及始穗期后6、12 d测定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含量(SPAD)。[结果]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剑叶光合速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孕穗期和始穗期喷施50 mg/L NAA-Na、20 mg/L吲哚乙酸、30 mg/L赤霉素、10 mg/L6-BA和2.1 ml/L美洲星,可以提高供试水稻的剑叶光合速率,有效延缓后期衰老;而喷施20%三唑酮或3 g/L磷酸二氢钾+17 g/L尿素降低供试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结论]喷施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NAA-Na、吲哚乙酸、赤霉素和6-BA)可提高稻株剑叶光合速率,延缓叶片衰老,利于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选育高产辣椒品种,用6个亲本,按(1/2)n(n-1)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研究了辣椒净光合速率杂种优势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辣椒净光合速率离中优势在开花结果前期受叶片、疫病抗性的影响较大;中期主要受叶片、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的影响,对果实发育、产量形成、营养含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后期主要受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的影响,对产量形成、抗病性产生较大的影响.超亲优势在开花结果前、中、后期受叶片、CMV、疫病抗性的影响较大,受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的影响较小,3个时期都对果实发育、产量形成、干物质、纤维素含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玉米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与茎腐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87~1988年两年试验中,明确了10个杂交种在不同生育期的植株干重,叶面积和低茎节密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与茎腐病之间的关系。在营养生长阶段,抗、感品种之间在叶片大小、色泽和植株干重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在生育后期的植株干重、叶面积和低茎节密度与茎腐病发病率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各品种间在上述3个性状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抗病品种的特征一般为叶面积较大、植株干物质积累多,低茎节密度偏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为分析玉米ABA/逆境响应转录因子ABP9基因过量表达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利用该基因开展抗逆分子育种。【方法】本研究构建了35S启动子驱动ABP9组成型表达的植物表达载体,获得了过表达ABP9基因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并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比较了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在种子萌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形态和生理变化,分析了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相比表现出萌发,幼苗生长以及开花阶段的生长抑制;气孔开度减小,叶片内源ABA含量降低;ABA信号传导基因表达增强,而ABA合成基因表达降低;而且这些效应在ABP9基因表达相对较强的转基因株系中表现更明显。【结论】说明ABP9基因过量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即诱导转基因植株产生耐逆反应,抑制植株的生长发育。因此,在利用ABP9基因进行转基因抗逆育种时须考虑控制ABP9基因适时适量表达。  相似文献   

18.
王乐宝 《农学学报》2015,5(9):41-45
为了解不同叶龄时期追肥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性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掌握当地玉米最佳追肥时期,从而为当地玉米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本试验主要在玉米3展叶、5展叶、7展叶、9展叶不同叶龄时期进行追肥,通过玉米生育时期、形态指标、产量因素等综合性状调查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玉米最佳追肥时期为9展叶;较对照增产85.8kg/亩,且玉米生育后期长势较好;在玉米9展叶追肥产量最高达773.8kg/亩,较对照高85.8kg/亩,玉米穗位高在80-90cm之间,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因此玉米9展叶是追肥的最佳时期。玉米3展叶追肥处理,在玉米前期生长较快,第2、3、4节较长,导致穗位高度增加,株高较高,容易发生倒伏,且出现早衰现象。玉米5展叶、6展叶、7展叶追肥,植株性状表现良好,但产量较对照没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中矮秆高粱杂交种杂种优势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改良恢复系与不育作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15个中矮秆类型杂交种。对杂交种单株产量、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叶面积、开花期、成熟期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性状杂种优势的厌上在组合间的分布各不相同。可将组合的分布分为两大类,即中亲值类型和超高亲类型。(2)相关分析表明,开花期,成熟期,穗长,千粒重,穗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而叶面积、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3)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贡献较大的是千粒重和穗粒数。以这些性状作为选择指标直接选择,并协调好与穗长的关系,可以选育出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