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张彬  颜天  周名江 《水产学报》2008,32(1):111-116
报道了一株非PSP产毒的相关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ffine,株AC-1)对甲壳类生物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的存活、生长及种群繁殖的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该藻对黑褐新糠虾有急性致死作用,96 h LC50为5 000 cells·mL-1.研究该藻各组分:藻液、藻细胞重悬液、藻细胞培养过滤液、内容物对糠虾存活的影响时,发现只有藻液和藻细胞重悬液显著降低了糠虾存活率,过滤液和内容物也有影响,但不显著,表明相关亚历山大藻活体藻细胞的毒性最强.通过对糠虾63 d的慢性毒性实验研究,发现在密度为50 cells·mL-1藻液中,糠虾的繁殖就受到了不利影响.试验进行到63 d结束时,糠虾日最高产虾数、总产幼虾数、总产虾天数都明显减少,初次产虾时间推迟,繁殖中断增加.且该藻对黑褐新糠虾亲虾的存活、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糠虾亲虾的存活率为对照的71%,而体长和体重分别为对照组的87.3%和97.8%,但差异尚不显著(P>0.05).可见,相关亚历山大藻(AC-1)虽然不产生PSP毒素,但也能对甲壳类生物的种群数量和资源补充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臭氧对不同发育时期中国对虾的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淇  李健  宫小明 《齐鲁渔业》2003,20(9):18-19
采用静水法研究了臭氧对不同发育时期中国对虾的毒性。结果表明,臭氧对中国对虾受精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和仔虾的无显著毒性浓度(24小时)分别为0.80mg/L、0.08mg/L、0.48mg/L、0.87mg/L和1.36mg/L;不同发育时期中国对虾对臭氧的耐受能力为: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受精卵<仔虾。建议采用0.2mg/L左右浓度的臭氧对海水进行消毒处理,经充分曝气后再应用于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3.
在确定对有毒物质的水质标准方面,作为改变毒性的一种因素——温度压力,仅引起很少注意。Cairns et al.(1975)评论了温度对毒性的影响,但由于发表的材料不多,无说服力,有时甚至出现矛盾的说法、故没有进行归纳。我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氰化物对3种不同温度驯养和试验的虹鳟(Salmo gairdneri)的剧毒性。  相似文献   

4.
《内陆水产》1974,(3):25-28
杀草丹是一种较好的除草剂,它有较强的选择性能和杀草作用。但在稻田大量施用后,它对水质的污染程度以及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如何,尚无确凿的依据。去年,省血防研究所和省水产研究所均作了杀草丹对鱼的毒性实验,但两者的致死浓度相差较大。今年六月,我们重新作了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硫醚沙星等四种药物对泥鳅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毒性试验的方法,在水温(22±1)℃条件下,用硫醚沙星、溴氯海因、指环清、季氨168、四种药物对泥鳅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硫醚沙星24hLC50为167.72mg/L,安全浓度为39.745mg/L;溴氯海因24hLC50为116.6mg/L,安全浓度为50.20mg/L;指环清24hLC50为30mg/L,安全浓度为5.23mg/L;季氨168的24hLC50为60.56mg/L,安全浓度为10.37mg/L;建议指环清不能做泥鳅的治疗药物,季氨168要谨慎使用,溴氯海因及硫醚沙星可以作为泥鳅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实验采用Giemsa与Wright' s两种染色方法对黑褐新糠虾血细胞进行染色,根据血细胞大小,所含颗粒与否,颗粒多少和核质比将其分型,并对各型血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通过比较Giemsa染色与Wright's染色两种方法的染色时间和效果,Wright's染色更加适合糠虾血细胞.通过染色,将黑褐新糠虾血细胞分为3种类型,它们分别为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它们的胞体大小依次增大,核质比依次降低.对此3种类型血细胞比例分别统计后发现,颗粒细胞所占比例最多约( 48.38%±0.05%),其次是半颗粒细胞约为(35.22%±0.04%),最少的为透明细胞约为(16.40%±0.01%).对不同浓度溶藻弧菌的感染试验发现,日本新糠虾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死亡,即48h,而黑褐新糠虾72 h出现死亡,各浓度组中日本新糠虾死亡率均高于黑褐新糠虾.黑褐新糠虾相对日本新糠虾来说,对溶藻弧菌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可能与其血细胞中颗粒和半颗粒比例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谢瑞文 《南方水产》2006,2(4):75-79
综述了铬在渔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铬作为水产养殖饲料添加剂,对水生生物生长、毒性和生理活性的影响,及铬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对渔业生物的危害以及检测方法等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水体中组织胺对黑褐新糠虾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浓度组织胺(1 mg/L、3 mg/L和5 mg/L)养殖水体对黑褐新糠虾生长与发育的影响,其中0 mg/L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水体组织胺对黑褐新糠虾生长和存活有显著影响。其中高浓度组(5 mg/L)黑褐新糠虾存活率仅为(83±12.47)%,而对照组为(97±4.71)%,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织胺对黑褐新糠虾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用药17 d后,对照组体长为6.18±0.30 mm,而最高组织胺浓度组(5mg/L)的体长仅约为对照组的87%,即5.35±0.26 mm,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抱卵雌虾的体长各组基本一致,均约为7.58±0.24 mm;组织胺能抑制黑褐新糠虾蜕壳,表现为同一时期内蜕壳比例较低;组织胺能延迟雄性黑褐新糠虾第二性征出现和雌性黑褐新糠虾抱卵的时间,分别延迟约1 d和3 d。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组织和机构在毒理学研究中推荐的实验鱼品种,强调用鱼类作实验动物时所必需的实验控制条件和要求.对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试验的药物浓度设置、试验结果的观察和评价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 2000年1月27日,福建沙溪河因工厂排污造成急性死鱼案件,死鱼河段长达150余km,是全国较大的污染死鱼案件之一。笔者根据调查取证的结果,为了重现鱼类急性中毒死鱼症状,进一步确定污染源,从2000年3月27—30日,提取污染源附近河滩底泥抽提液进行鱼类毒性试验,现  相似文献   

11.
以国际标准组织(ISO)规定的淡水污染指示生物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和乍得湖区优势种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实验对象,采用96h急性毒性试验,以96h半致死效应浓度(96h LC50)和毒性单位(TUa)为指标,对乍得油区石油勘探开发所用钻井液进行水生环境生态毒性评价及分级.实验结果表明,1号钻井液样品对斑马鱼和泥鳅基本无毒害作用,2号钻井液对斑马鱼和泥鳅均具有低水平毒性效应.2号钻井液对斑马鱼和泥鳅的96h LC50分别为42 362 mg/L、50 861 mg/L,TUa分别为2.36、1.97.对比发现,由于2号钻井液比1号钻井液多了一种添加剂——低荧光白沥青(JHBA-2),生态毒性即由无毒激变为低毒性,因此该添加剂具有明显的环境生物毒性,可在今后的研究开发中弃用或寻求低毒及无毒替代品.  相似文献   

12.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phonate,PFOS)及其盐类是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一种,是我国松花江等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本文综述了PFOS及其盐类的性质、污染水平及毒性效应等方面研究的进展。PFOS的结构决定了它难降解的特性,针对PFOS的结构特点及污染水平,开发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本文还评估和分析PFOS的毒性及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阐述鱼类作为典型模式生物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东海浮游糠虾类优势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用生态特征指标分析和聚集强度测度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东海浮游糠虾类优势种的数量变化和生态适应。结果表明,春、夏和冬三季糠虾类占优势的有漂浮囊糠虾(Gastrosaccus pelagicus)、中华节糠虾(Siriella sinensis)和美丽拟节糠虾(Hemisiriella pulchra)等3种,属暖温种。秋季优势种有四刺端糠虾(Doxomysis quadrispinosa)、宽尾刺糠虾(Acanthomysis latiscauda)和极小假近糠虾(Pseudanchialina pusilla)等3种,属暖水种。东海浮游糠虾类暖温种丰度低,出现率和聚集强度较低;暖水种相反,往往具有较高的丰度、聚集强度和出现率。  相似文献   

14.
以3月龄的鲫( Carassius auratus ) 为实验对象, 研究了氯化三苯基锡( TPTC) 对鲫的急性毒性以及在1 /2LD50、1 /3LD50、1 /4LD50、1 /6LD50亚急性浓度下对鲫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较低的TPTC 浓度下, 鲫的概率单位较小, 死亡率较低; 当浓度达到385. 6 Lg /L时, 死亡率超过50%。因此, TPTC 浓度385 Lg /L是一个安全阈值, 当TPTC 浓度达到385 Lg /L以上, 死亡率明显增加。TPTC的对数浓度和概率单位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 且TPTC在鲫体内的积累量较大, 难以降解; 鲫对TPTC比较敏感, 可将其作为TPTC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生物。  相似文献   

15.
<正> 嘧啶氧磷是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的一种新型有机磷杀虫剂,其纯品外观为无色透明粘稠状液体,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乙醇、乙醚、苯、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并能溶于盐酸中。通过广泛的药效试验,表明它具有良好的触杀、胃毒和一定内吸渗透作用,对作物害虫及地下害虫等都有良好的杀虫效果,是一种杀虫谱较广的高效有机磷新品种。嘧啶氧磷对水域环境的污染的负荷值以及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还缺少资料。因此,本试验观察了不同的水生生物对嘧啶氧磷的受毒反应,以便说明嘧啶氧磷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为综合评价该农药的实际毒性,确定安全使用剂量,对水域污染的负荷量,制定渔业用水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3月龄的鲫(Carassius auratus)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氯化三苯基锡(TPTC)对鲫的急性毒性以及在1/2LD50、1/3LD50、1/4LD50、1/6LD50亚急性浓度下对鲫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TPTC浓度下,鲫的概率单位较小,死亡率较低;当浓度达到385.6 μg/L时,死亡率超过50%.因此,TPTC浓度385 μg/L是一个安全阈值,当TPTC浓度达到385μg/L以上,死亡率明显增加.TPTC的对数浓度和概率单位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且TPTC在鲫体内的积累量较大,难以降解;鲫对TPTC比较敏感,可将其作为TPTC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生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合成洗涤剂主要成份表面活性剂直链型烷基苯磺酸钠(LAS)对隆线溞、白鲢幼鱼的急性毒性,以及对鲤鱼胚胎发育的毒性影响和鲤鱼仔鱼的急性中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LAS 对以上几种水生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隆线溞48小时 LC_(50)为5.26毫克/升,白鲢幼鱼96小时 LC_(50)为2.16毫克/升,鲤鱼受精卵的孵化率随着 LAS 浓度增大而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其浓度组推迟了孵出时间。因此初步说明 LAS 对溞和鱼类是属低毒物质。本文还用加佳、白佳两种洗衣粉对隆线溞的急性毒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卤幼(Artemia sp.)、强化卤幼、背刺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背刺胸刺水蚤 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4组生物饵料投喂4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Z4幼体,以大眼幼体的成活率、Z4→大眼幼体变态时间、头胸甲长度和大眼幼体中脂肪酸组成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了4种生物饵料对大眼幼体生长发育及其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背刺胸刺水蚤(C组)、背刺胸刺水蚤 日本新糠虾(D组)投喂组的中华绒螯蟹幼体可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70%左右),幼体发育时间缩短1~2 d,大眼幼体头胸甲长度显著大于卤幼组(A组)和强化卤幼组(B组)(P<0.01),各组大眼幼体头胸甲长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组、D组、B组、A组;(2)强化卤幼可以提高其总脂、磷脂及DHA含量,背刺胸刺水蚤和日本新糠虾具有较高的AA、DHA和HUFA含量;(3)各组大眼幼体中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P<0.05),DHA和HUFA含量随着饵料中含量的上升而上升(n=9,P<0.01),饵料中的DHA含量和大眼幼体的头胸甲长度呈显著正相关(n=9,P<0.05).由此可见,背刺胸刺水蚤和日本新糠虾可以作为中华绒螯蟹Z4到大眼幼体阶段的优质活饵料,可以提高其成活率和头胸甲长度.  相似文献   

19.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选用4种中草药对金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根据96hTLm来判断药物对金鱼的毒性大小。结果表明:这4种中草药的毒性大小顺序为:贯众〉苦楝〉青蒿〉鱼腥草;高浓度中草药水提液和CuSO4同时使用时毒性较大;置金鱼于中草药水提液中药浴后进行CuSO4毒性试验,除鱼腥草外,药浴72小时以内可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鱼类受精卵极易受外来毒物的刺激,引起胚胎畸形与死亡。所以胚胎毒性(Embryotoxicity)即化学物质对动物胚胎具毒性的研究日益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资料表明:.在“水生生物检定法”的领域中,研究毒物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是当前用于生物学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保护渔业资源的一项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