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矿区附近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和矿质元素浸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3种生物可降解螯合剂[S,S-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氨三乙酸(NTA)和柠檬酸(CIT)]和2种生物难降解螫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对南京市栖霞山铅锌矿和汤山铜矿区附近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和矿质元素进行了浸提研究,比较不同螯合剂对重金属Cu、Pb和Zn的浸提率及对矿质元素的溶出效应.结果表明,EDDS、EDTA、DTPA对各土壤样品中Cu、Ph和Zn 3种重金属提取率高于NTA,CIT的提取率最低.EDDS对Cu和Zn的提取率与EDTA、DTPA相当,但其对Pb的提取率明显低于EDTA和DTPA.对矿质元素的浸提结果表明,螯合剂的存在明显增加Mu和Fe的提取率;Al、Si的提取率也有所增加.对于实验中的4种土壤样品EDDS对Mn的溶出率低于EDTA和DTPA;但EDDS对Fe溶出作用高于其他螯合剂.NTA对Fe、Mn的溶出作用低于EDDS、EDTA和DTPA.Ca、Al、Mg和Si的各螯合剂提取率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外源脱落酸提高金鱼藻抗铜绿微囊藻胁迫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等沉水植物金鱼藻为试验材料,采用光照培养箱,研究了金鱼藻与铜绿微囊藻共生情况下外施脱落酸对金鱼藻的影响.共生情况下分别采用0、0.5、1.0、2.5、5.0 mg·L-1脱落酸进行处理,以金鱼藻单独培养作对照,培养5 d后测定金鱼藻生物量及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会对金鱼藻产生胁迫伤害,使其生物量减少.而低浓度(≤1.0 mg·L-1)脱落酸处理可以增加金鱼藻光合色素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减少丙二醛(MDA)积累量,减轻金鱼藻所受胁迫.高浓度脱落酸处理使金鱼藻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但并不影响其生长.施用0.5~1.0 mg·L-1脱落酸对提高金鱼藻抗胁迫能力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城市园林绿化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园林学内容、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概括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概念和作用,阐述了园林与绿化的内在关系,系统地探讨了绿地规划设计、植物造景、植物配置、植物群落构建、良种选育、培育管理等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几种挺水植物净化生活污水总氮和总磷效果的研究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石菖蒲、灯心草和蝴蝶花3种不同植被系统、基质为河砂的潜流型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总氮和总磷的效果,并同无植被系统、相同基质的潜流型人工湿地净化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范围里无植被的人工湿地和3种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总氮有较好的去除作用,随着污水中总氮浓度的增加,虽然无植被的人工湿地和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去除总氮的效果均有下降的趋势,但有植被的人工湿地仍然能维持较高的总氮去除水平,无植被的人工湿地总氮去除效果则下降较快.在有植被的人工湿地中,以石菖蒲植被人工湿地氮素净化能力最强,其次为灯心草和蝴蝶花,这与植被自身吸收同化污水中氮素水平以及植物根系微生物作用有关.对于污水中总磷的去除,本研究中由于污水中磷素浓度较低,无植被和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磷素均有很好的去除作用,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同的植物体中磷素仍有明显的吸收同化富集现象,其中石菖蒲吸收同化磷素能力最强,其次为蝴蝶花和灯心草,植被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对于污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合成洗涤剂主要成份表面活性剂直链型烷基苯磺酸钠(LAS)对隆线溞、白鲢幼鱼的急性毒性,以及对鲤鱼胚胎发育的毒性影响和鲤鱼仔鱼的急性中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LAS 对以上几种水生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隆线溞48小时 LC_(50)为5.26毫克/升,白鲢幼鱼96小时 LC_(50)为2.16毫克/升,鲤鱼受精卵的孵化率随着 LAS 浓度增大而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其浓度组推迟了孵出时间。因此初步说明 LAS 对溞和鱼类是属低毒物质。本文还用加佳、白佳两种洗衣粉对隆线溞的急性毒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从污染鱼塘底泥中筛选分离出一株能有效降解低浓度呋喃唑酮的细菌F5,经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30℃静置避光培养30 d后,该菌株对0.75、1.0和2.5 mg/L呋喃唑酮的降解率分别为58.8%、64.1%和38.2%。温度为20~25℃更有利于该菌株的降解作用,对1.0 mg/L呋喃唑酮降解率均能达85%。碳源和氮源浓度的提高均能促进该菌株的生长和对呋喃唑酮的降解。在0.5 mg/L低磷浓度下,该菌株生长受抑制但降解活性增加,对1.0 mg/L呋喃唑酮降解率达71.8%。  相似文献   
7.
四环素在乌栅土中的吸附与解吸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批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四环素(TC)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中的吸附解吸,以及pH和典型二价阳离子Ca2 和Mg2 对TC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TC在乌栅土中的吸附可以用线性方程拟合,所得K,d和K,∝值分别为419.38 L·kg-1和19 782.07 L·kg-1,K,d和K,∝值较高,这表明乌栅土中的TC不易迁移和淋溶,对太湖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等饮用水源的影响风险较小.对单次吸附解吸过程的结果采用滞后性指数评价TC的解吸的滞后性,得到滞后性指数为2.58,显示TC在乌栅土中的解吸存在明显的滞后性.TC在乌栅土中的吸附也受pH条件和二价阳离子的明显影响,低pH条件可以明显地促进TC在土壤中的吸附,而高pH条件下,TC吸附受到抑制,并更易于达到最大吸附量.通过对低pH条件TC璃子含量分数的分析表明,TC璃子能明显地增加TC在土壤上的吸附,并且其离子所占比例与分配系数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典型二价阳离子Ca2 和Mg2 的存在也可以明显降低TC在土壤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8.
采用湿筛-离心法将采集自谷里铜矿矿区周边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筛分成不同粒径的团聚体,并用EDTA对原土和各粒径组分进行淋洗,旨在为进一步对矿区周边环境修复及风险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粘粒级(〈0.002mm)团聚体颗粒具有相对较高的有机质(OM)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游离氧化铝含量(Ald)和游离氧化铁含量(Fed)。Cu和Zn在粘粒级团聚体颗粒含量最高,而Pb在砂粒级〉0.2mm团聚体颗粒含量最高。Cu、Zn和Pb3种重金属在不同粒径团聚体的解吸规律相似,均表现出在粘粒级和细粉沙级团聚体解吸率最高,而在砂粒级团聚体的解吸率最低,但砂粒级团聚体颗粒对解吸总量的贡献最大。3种金属中,Cu的解吸率(〉15%)和解吸速率最大,原土及不同粒径颗粒团聚体组分的Cu、Pb和Zn的EDTA解吸过程均出现快速增长再趋于平缓的两个阶段,动力学模拟以Elovich方程描述最优。  相似文献   
9.
采用湿筛-离心法将采集自谷里铜矿矿区周边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筛分成不同粒径的团聚体,并用EDTA对原土和各粒径组分进行淋洗,旨在为进一步对矿区周边环境修复及风险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粘粒级(<0.002mm)团聚体颗粒具有相对较高的有机质(OM)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游离氧化铝含量(Ald)和游离氧化铁含量(Fed)。Cu和Zn在粘粒级团聚体颗粒含量最高,而Pb在砂粒级>0.2mm团聚体颗粒含量最高。Cu、Zn和Pb3种重金属在不同粒径团聚体的解吸规律相似,均表现出在粘粒级和细粉沙级团聚体解吸率最高,而在砂粒级团聚体的解吸率最低,但砂粒级团聚体颗粒对解吸总量的贡献最大。3种金属中,Cu的解吸率(>15%)和解吸速率最大,原土及不同粒径颗粒团聚体组分的Cu、Pb和Zn的EDTA解吸过程均出现快速增长再趋于平缓的两个阶段,动力学模拟以Elovich方程描述最优。  相似文献   
10.
几种挺水植物净化生活污水总氮和总磷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研究了石菖蒲、灯心草和蝴蝶花3种不同植被系统、基质为河砂的潜流型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总氮和总磷的效果,并同无植被系统、相同基质的潜流型人工湿地净化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范围里无植被的人工湿地和3种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总氮有较好的去除作用,随着污水中总氮浓度的增加,虽然无植被的人工湿地和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去除总氮的效果均有下降的趋势,但有植被的人工湿地仍然能维持较高的总氮去除水平,无植被的人工湿地总氮去除效果则下降较快。在有植被的人工湿地中,以石菖蒲植被人工湿地氮素净化能力最强,其次为灯心草和蝴蝶花,这与植被自身吸收同化污水中氮素水平以及植物根系微生物作用有关。对于污水中总磷的去除,本研究中由于污水中磷素浓度较低,无植被和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磷素均有很好的去除作用,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同的植物体中磷素仍有明显的吸收同化富集现象,其中石菖蒲吸收同化磷素能力最强,其次为蝴蝶花和灯心草,植被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对于污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