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3月龄的鲫(Carassius auratus)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氯化三苯基锡(TPTC)对鲫的急性毒性以及在1/2LD50、1/3LD50、1/4LD50、1/6LD50亚急性浓度下对鲫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TPTC浓度下,鲫的概率单位较小,死亡率较低;当浓度达到385.6 μg/L时,死亡率超过50%.因此,TPTC浓度385 μg/L是一个安全阈值,当TPTC浓度达到385μg/L以上,死亡率明显增加.TPTC的对数浓度和概率单位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且TPTC在鲫体内的积累量较大,难以降解;鲫对TPTC比较敏感,可将其作为TPTC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生物.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为掌握聚维酮碘对中华绒鳌蟹蟹种的半致死剂量(LD50)。通过预实验,得到实验剂量的上限剂量对数值(Xk)和下限剂量对数值(Xi),实验组间距(d),再确定实验组药物浓度。实验设1个对照组,7个实验组药物浓度分别为15.85,19.50,23.99,29.51,36.31,44.67和54.95mg/L。每个实验组放置雌、雄蟹蟹种各10只,平均体重(5.95±0.48)g。以一次性给药方式,观察和记录24h和48h实验蟹种的死亡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AS统计软件中概率单位程序进行概率回归分析。实验结果显示,7个实验组聚维酮碘对中华绒鳌蟹蟹种24h急性毒性试验死亡率分别为0、0、0.15%、0.35%、0.85%、0.95%、100.0%、100.0%。直线回归方程:Y=-16.104 1+11.519 2log(Dose),R2=0.897 4(P>0.8)。24h半致死剂量(LD50)为25.004 86mg/L,95%可置信区间23.313 96~26.806 31mg/L。48h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蟹种在24h基础上均无死亡。  相似文献   

3.
乙酰甲胺磷对鲫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乙酰甲胺磷对鲫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不同乙酰甲胺磷浓度梯度下鲫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结果:在18~21℃下,乙酰甲胺磷对鲫的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9.3 mg/L、47.4 mg/L、40.3 mg/L。鲫在几组低浓度乙酰甲胺磷下暴露5 d,在同一检测时间内,脑AChE活力随浓度升高而下降;在同一浓度下检测,脑AChE活力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乙酰甲胺磷暴露浓度为28.4 mg/L时,24 h取样检测,乙酰甲胺磷对鲫脑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72 h、120 h取样检测,抑制作用减弱但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随着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殖密度的增大,其主要养殖区爆发了以鳃部出血为典型特征的疾病,经确诊为鲫造血器官坏死症(Crucian Carp Hematopoietic Necrosis),引起该病的首要诱因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给异育银鲫养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溶氧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溶氧条件的改变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各项生理机能,在溶氧胁迫状态下,水生生物会表现出应激及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为了探究溶氧浓度对异育银鲫感染CyHV-2及发生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影响,将健康的异育银鲫与已感染CyHV-2的病鱼混合饲养,结合鲫的最低生存氧浓度,设定溶氧浓度分别为7、6、5、4、3 mg/L,不同溶氧浓度均设立对照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通过控制不同溶氧浓度,测定CyHV-2感染数及死亡数,分析不同溶氧浓度条件下鲫CyHV-2感染率及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发病率。结果表明,随着溶氧浓度的降低,CyHV-2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随之升高,当溶氧浓度为7、6、5、4 mg/L时,对照组均未出现感染及死亡状况;当溶氧浓度为 3 mg/L时,实验组感染率为100%并且对照组也出现了死亡,充分肯定了溶氧胁迫会增加异育银鲫对CyHV-2的感染率及死亡率。研究结果对异育银鲫的大规模养殖及造血器官坏死症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比较使用MS-222、丁香酚等麻醉剂及低温休眠对鲫代谢抑制作用的影响,分别选取10、20、30 mg/L的MS-222、丁香酚以及0℃低温作为麻醉方式进行试验,分析鲫在麻醉作用下的生理变化,探讨不同麻醉方式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30 mg/L的丁香酚及MS-222能有效抑制血糖浓度的升高,但是对于皮质醇水平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脑丙二醛(MDA)、肝脏过氧化氢酶(CAT)与鲫麻醉20 h后的呼吸频率正相关。脑MDA的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丁香酚的作用下,脂质过氧化程度较低,起到较好的代谢抑制作用。推荐20 mg/L丁香酚作为鲫成鱼长时间浸泡麻醉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铜、锌离子对尾草履虫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志崇  刘云  孙平跃 《水产科学》2005,24(10):19-21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离子浓度增高,Cu2 、Zn2 对尾草履虫的毒性增大,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回归分析表明,两种离子的概率单位与浓度对数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Cu2 、Zn2 的1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32 mg/L、11.48 mg/L,95%置信区间分别为0.29~0.36 mg/L,8.98~14.88 mg/L。Cu2 对尾草履虫的毒性大于Zn2 的毒性;尾草履虫对Cu2 浓度变化比Zn2 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达里湖鲫对盐度和碱度突变和渐变的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达里湖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幼鱼在盐度、碱度突变和渐变条件下的耐受性,并对在不同盐度和碱度浓度下的累计存活率、生存上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盐度突变条件下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11.795、11.089、10.809和10.534 g/L;碱度对试验鱼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69.831、68.779、67.071和65.114 mmol/L。渐变条件下达里湖鲫的盐碱耐受能力均强于突变组,其碱度渐变组生存上限为109.2 mmol/L,明显高于突变组的90 mmol/L;盐度渐变组生存上限为15 g/L,与突变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驯养适应,可以显著提高达里湖鲫对碳酸盐型水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养殖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对硝基酚对稀有鲫胚胎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探究了不同浓度对硝基酚对稀有鲫( Gobiocypris rarus)胚胎发育的急性毒性,记录了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毒理学特征,并对稀有鲫的心率、死亡率、孵化率、自主运动频率及孵出仔鱼体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硝基酚会导致稀有鲫胚胎发育延迟,并造成胚胎卵凝结、心包囊肿、脊柱弯曲等多种畸形甚至死亡现象。随着对硝基酚浓度的提高,稀有鲫的胚胎孵化率、96 h成活率降低,各时期的死亡率与畸形率均增加。对硝基酚对稀有鲫胚胎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 LC50)分别是14.162、10.282、4.484、4.160 mg/L,安全浓度( SC)是1.63 mg/L。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余氯对大竹蛏稚贝的毒性及半致死浓度,设置5、10、25、50和80 mg/L 5个不同质量浓度的三氯异氰尿酸(含50%有效氯)消毒液,对大竹蛏稚贝进行毒性试验,并分别在三氯异氰尿酸处理5 min、30 min、2 h、12 h和24 h后将稚贝转移至新鲜海水中,研究及时换水对提高稚贝存活率的作用。结果表明:(1)三氯异氰尿酸对大竹蛏稚贝24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12.21 mg/L,安全浓度为1.22 mg/L;(2)低浓度余氯对稚贝造成的死亡率较低,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3)及时发现并进行大量换水能明显降低余氯对稚贝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稚贝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不同源壳聚糖对鲫生长和抗感染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80尾平均体质量(25.1±1.5)g/尾的鲫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饲喂3种饲料(基础饲料、基础饲料+0.50%普通虾蟹壳壳聚糖、基础饲料+0.50%昆虫壳聚糖),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研究不同源壳聚糖对鲫生长和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昆虫源壳聚糖显著提高了鲫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了饵料系数(P< 0.05),昆虫壳聚糖处理组的生长性能高于普通壳聚糖处理组(P< 0.05);壳聚糖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鲫抗嗜水单胞菌感染的半致死浓度LD50(P< 0.05),昆虫壳聚糖处理组的LD50高于普通壳聚糖处理组(P< 0.1).  相似文献   

11.
环境缺氧(Hypoxia)及其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缺氧不仅会引起鱼类形态结构的改变还使其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对鱼类的各种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环境缺氧的因素、适应的类型及其对鱼类呼吸、摄食、生长和游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鱼类生理生态相关研究、渔业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氰戊菊酯对鲤科鱼类致突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统计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胚胎致畸率,研究了氰戊菊酯对鱼类的致突变效应。结果显示:氰戊菊酯对1龄草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60.62μg/L;1.2μg/L以上的氰戊菊酯能显著提高草鱼的微核率、核异常率以及总核异常率,三者的变化趋势均是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先升高,达到峰值后再缓慢下降;微核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表明氰戊菊酯对草鱼染色体畸变有明显影响。在2~32μg/L的氰戊菊酯中,随着浓度的升高,斑马鱼的胚胎死亡率升高、出膜率降低、80%胚胎出膜时间延长,仔鱼畸形率升高,说明氰戊菊酯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有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9年4月在河南省洛阳市洛河中随机采取垂钓渔获物样本288尾,进行体长、年龄测定和种类鉴定。结果为:渔获物样本共有7种鱼,其中主要是鲦和鲫鱼;渔获物样本体长6.1~24.2 cm,平均值为9.4cm。渔获物样本有0+龄、1+龄、2+龄共3个年龄组,其中0+龄居多。  相似文献   

14.
研究副溶血弧菌对斑马鱼的感染模式。试验以注射、创伤、浸泡等3种不同的感染方式分2次进行,每组10尾斑马鱼,结果显示注射感染只在高浓度菌液时有死亡,48h的LC50是5.63×107CFU·mL-1,而创伤感染偶有死亡,浸泡感染则未见死亡,表明注射感染是斑马鱼副溶血弧菌的重要感染模式。同时注射感染结果也显示低水温的死亡率远远低于高水温的死亡率,表明适宜的温度和弧菌的浓度是其致病的关键。并初步探讨了大豆异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免疫增强作用,各组试验鱼分别投喂黄酮含量为0.5%、1%、2%的饲料,喂养两周后开始注射3.6×109CFU·mL-1的副溶血弧菌悬液,以投喂1%的试验组的抗感染效果较好,表明其对减少养殖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好处,为养殖生产提供一种新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5.
低温对罗非鱼类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非鱼类作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耐受低温能力差成为限制其产量的重要原因。因此,很多学者对低温伤害罗非鱼的机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以期针对性地解决罗非鱼不耐寒的问题。文章综述了饵料、环境和鱼体自身等影响罗非鱼耐寒的因素,以及低温对鱼体的伤害范围,包括宏观的生理变化和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改变,介绍了低温对罗非鱼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重点讨论了这些研究成果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含有元素磷的水体中鱼类的血清胆碱酯酶和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的测定,发现元素磷对上述两类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抑制率为40%~70%时,即可导致鱼类亚急性中毒死亡。结果表明:元素磷不但是一种剧毒物质,能引起鱼类的急性中毒,而且是一种稳定的可积累的毒物,它能破坏鱼类的肝细胞,抑制正常代谢,造成神经毒性,以致引起鱼类的亚急性和慢性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7.
Methyltestosterone-treated feed was fed at four different feeding frequencies to Oreochromis niloticus fry held in hapa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n sex reversal and on growth. Sex reversal rates greater than 97% were obtained for feeding rates ranging from 2 times/day, 5 days/week, to 4 times/day, 7 days/week. Greatest growth and lowest feed conversion occured when the fry were fed 4 times/day vs. 2 times/day. Fish were graded to sizes &#le; 15 mm and > 15 mm at the end of the 30-day treatment period and later sexe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percent males between small or large fish.  相似文献   

18.
使用微颗粒饵料进行对虾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杭州高成添加剂厂生产的高成牌微颗粒饵料,进行中国对虾人工育苗试验。幼体发育、成活、体长情况表明,高成牌微颗粒饵料能替代部分鲜活饵料。建议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使用75%的替代量,仔虾期使用50%的替代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极端性气象灾害对海洋渔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文章对气象灾害给渔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进行了简单分类,分析了灾害形成的原因,并且总结了灾害影响渔业生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在体暴露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五氯酚钠(Na-PCP)在不同暴露时间(24、48、72和96 h)下对梨形环棱螺的急性毒性,以及Na-PCP对肝脏、鳃和腹足中精氨酸激酶(AK)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Na-PCP对梨形环棱螺的半致死浓度为0.411 mg/L,安全浓度为0.0411 mg/L;在Na-PCP暴露下,梨形环棱螺肝脏中单位蛋白AK活性在低浓度下被诱导增长,在高浓度下则出现被抑制的现象,鳃和腹足中单位蛋白AK活性伴随Na-PCP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表现出时间剂量效应,且腹足中下降幅度相对鳃中较大.试验结果表明AK活性可以作为指示五氯酚钠对梨形环棱螺毒理效应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