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产早熟优质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商花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花5号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以豫花9414为母本、远杂9102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而育成的高产、抗病、早熟、优质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2009-2010年河南省珍珠豆型优质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商花5号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为4 526.10、3 379.50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2009年为豫花14号,2010年为远杂9102)增产10.41%、9.80%;2011年生产试验的荚果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为4 261.05、3 178,50 kg/hm2,比对照品种远杂9102增产8.13%、6.96%.品质优,抗病性强,稳产性和适应性好.该品种于2012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花2012003,证书编号:2012040),适于河南各地春、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现有花生品种可分为四大类型,即:普通型、珍珠豆型、多粒型、龙生型。我省地处祖国的最北部,气温低、无霜期短,筛选早熟优质高产的花生生态类型品种,以达到高产稳产是当前花生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确立大垄双行种植模式下的合理种植密度,构建高产花生群体模式,研究大垄(90 cm)双行种植密度对花生植株性状、群体结构变化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半蔓生型花生品种‘四粒红’和直立型花生品种‘吉花 26’为材料,设置 6 个种植密度 M1(31.71 万株 /hm2)、M2(27.75 万株 /hm2)、M3(24.67万株 /hm2)、M4(22.20 万株 /hm2)、M5(18.50 万株 /hm2)、M6(15.85 万株 /hm2),以单垄(60 cm)双粒播种(11.93 万穴 /hm2)为对照(CK),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各花生品种的出苗率、植株生长情况、SPAD 值、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建立花生合理群体结构和不同类型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不同的花生类型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出苗和齐苗的时间不同,‘四粒红’早于‘吉花 26’出苗,播后 25 d‘四粒红’在 M3 密度下出苗率最高、达 100%,播后 30 d‘吉花 26’在 M3 密度下出苗率最高、达 100%,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密度。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两品种主茎高和侧枝长逐渐增高,SPAD 值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吉花 26’的干物质积累量先升高后降低,‘四粒红’的干物质积累量则逐渐升高。此外,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单株结果数、单株生产力和百果质量先增多后减少,‘吉花 26’在 M4 密度下最高,‘四粒红’在 M5 密度下最高,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同时,两试验品种的花生荚果产量不断提高,‘吉花 26’在 M4 时产量达到最高、为 7 956.67 kg/hm2,‘四粒红’在 M5 时产量最高、为 4 790.73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 96.14%、65.42%。【结论】大垄双行 + 单粒播种种植模式相对于单垄双粒种植模式可以增加花生株高、SPAD 值、干物质积累量,同时提高了产量。在密度一致的情况下,花生可以由双粒穴播改为单粒精播,以提高花生产量,应用大垄双行种植时,应根据花生品种类型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半蔓生型花生品种以 M5 密度最佳,直立型花生品种以 M4 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4.
芝麻EMS诱变条件优化与突变体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适于芝麻诱变的最佳甲基磺酸乙酯(EMS)剂量和处理时间,创制优异芝麻突变体,采用0.1%~2.0%EMS浸泡处理芝麻91-0株系种子6~24 h,研究了EMS不同剂量和处理时间对芝麻突变体创制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0.1%EMS浸种24 h、0.5%EMS浸种24 h、1.0%EMS浸种12 h、1.5%EMS浸种6 h处理芝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为53.13%~90.17%,根长为0.30~2.00 cm,活力指数为18.53~131.00,适于芝麻诱变研究。2008—2010年,选用1.0%EMS浸种12 h优化条件先后处理芝麻91-0株系成熟种子7万粒,共获得M1代植株22 855份,成株率达到32.65%。对诱变株系及其后代叶型、株型、花器与育性、蒴果及粒型以及其他共5类24个田间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M1、M2代诱变率分别为7.60%、2.78%,M1、M2代株系发生的主要突变性状类型均为花器与育性类,比率分别为4.08%、0.93%。对831份突变体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后代中可稳定遗传的突变体比率为23.71%,主要突变类型为蒴果及粒型,占总调查株系的14.80%。研究表明,在1.0%EMS浸泡12 h诱变处理条件下,芝麻91-0株系发生可遗传突变的比率为0.80%。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现有花生品种可分为四大类型,即:普通型、珍珠豆型、多粒型、龙生型.我省地处祖国的最北部,气温低、无霜期短,筛选早熟优质高产的花生生态类型品种,以达到高产稳产是当前花生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现有花生品种可分为四大类型,即:普通型、珍珠豆型、多粒型、龙生型.我省地处祖国的最北部,气温低、无霜期短,筛选早熟优质高产的花生生态类型品种,以达到高产稳产是当前花生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培育出高产抗病黑衣花生新品种,填补广西乃至南方花生产区黑花生优良品种空白并形成相应的优质栽培技术,促进广西及华南区域花生产业的发展,以高产抗病果形好的桂花836为母本,以组合桂花30×93-8116杂交后代中单株结果多、产量较高的黑花生品系3H-1①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选育结合多代定向筛选,选育出抗病富硒高产黑花生新品种桂花黑1号.桂花黑1号属珍珠豆型黑花生品种,在2014—2015年广西特色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4308.75 kg/hm2,比对照增产10.51%;籽仁平均产量2961.3 kg/hm2,比对照增产11.99%;饱果率93.7%,双仁果率82.3%,百果重165.8 g,百仁重63.7 g,出仁率68.8%;粗脂肪含量为52.62%,蛋白质含量为25.31%,硒含量0.14 mg/kg;抗青枯病、锈病和叶斑病;2016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9年4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桂花黑1号是广西首个通过杂交育成的特色鲜食型富硒抗病黑花生品种,适宜在广西及我国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也可以在我国北方进行推广,青枯病发病严重的地块均能种植.  相似文献   

8.
EMS诱导水稻中花11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化学诱变剂甲基黄酸乙脂(Ethyl metbane sulphonate简称。EMS)对粳稻品种“中花11”进行诱变处理,以构建突变体库。结果表明:0.5%EMS溶液处理的水稻种子,再经0.5%和0.7%EMS溶液复合处理,发生突变的频率为12.4%,复合处理的诱变效果优于一次性处理。EMS诱变产生的突变体,后代发生分离的基因数量少,稳定性较好,但不同的株系所产生的突变类型丰富。EMS诱变产生的主要突变类型有:穗部形态突变、籽粒形态突变、茎秆形态突变、叶片性状突变、育性突变及熟期突变等。通过近四年的诱变、筛选,已鉴定EMS诱变产生的突变体861份;同时对部分突变性状如簇生穗、树稻等进行了遗传分析试验;另外在M3筛选到一个生产上能推广使用的水稻突变新品系。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大穗型(450万穗/hm2左右)、中间型(525—600万穗/hm2)、多穗型(675万穗/hm2左右)品种为研究对象,依据三种类型小麦品种产量表现,筛选适宜鲁西南种植且大面积实现9750kg/hm2超高产水平的冬小麦品种,结果表明以济麦22、泰山23为代表的多穗型品种为首选。试验系统分析了三种类型小麦群体的动态变化特点,总结出鲁西南多穗型品种9750kg/hm2超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即每公顷成穗720万,起身期分蘖成穗率45%,穗粒数40粒,千粒重38g,最高叶面积系数为8.6,高效叶面积率75%,有效叶面积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花生双粒或多粒等传统种植模式不仅造成同穴植株生长发育竞争排斥,降低产量,而且消耗种子量过大,严重影响种植效益。为此笔者选用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安花10号,开展单粒精播与双粒穴播传统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安花10号采用单粒精播种植模式具有群体结构合理、节种节耗等显著优势。发展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能够有效释放植株个体增产潜能,缓解高产栽培中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明不同施N模式和施N量对‘越光-S’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确立‘越光-S’高产栽培的合理施N模式和适宜施N量,为‘越光-S’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试验以日本优质粳稻品种‘越光-S’(Koshihikari-S)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2种施N模式、5个施N水平、共9个施N处理,3次重复。试验结果是:新施N模式(1:1:1:1)在总施N量为202.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6935.7 kg/hm2,传统施N模式(5:2:3:0)在总施N量为13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6534.3 kg/hm2,二者的最高产量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新施N模式栽培‘越光-S’,前期生长量较小,但中后期生长稳健,抗倒伏能力增强,叶片功能期延长,分蘖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传统施N模式栽培‘越光-S’,有利促进早生快发,增加穗数,但容易倒伏和早衰,分蘖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试验得出的结论是:‘越光-S’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合理的施N模式是基肥:蘖肥:穗肥:粒肥为1:1:1:1,适宜的施N量为200 kg/hm2左右;‘越光-S’在中低产栽培条件下,合理的施N模式是基肥:蘖肥:穗肥:粒肥为5:2:3:0,适宜的施N量为14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育出适应红塔区仍至云南省的品质优良、高产、抗性强的优良油菜品种满足品种更新换代,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选用从中国油料所引进的‘中双9号’品种和红塔区的当家品种‘A35’作亲本进行品种间杂交,再经过多代的提纯选择培养,选育出了优质、高产的油菜新品种.2013-2014年度8个试点平均产量2924.25 kg/hm2,产量排名1,与对照‘花油5号’6个试点增产2个试点减产,增产12.65%,产量与对照差异显著,且与其他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19.75μmol/g,粗脂肪含量45.26%,品质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2009年3月25日由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主持进行田间鉴定,定名为‘玉红油4号’.  相似文献   

13.
冀北燕麦一点多年高产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河北坝上燕麦主要应用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通过对6 个不同类型品种连续7 年高产试验结果的平均产量和变异系数分析,明确了‘坝燕4 号’和‘坝莜3 号’为饲料饲草专用品种,‘白燕2号’、‘坝莜9 号’和‘坝莜1 号’为加工专用型品种,早熟型品种‘坝莜6 号’和‘白燕2 号’可以做为一季作区救灾以及二季作区粮食和饲草生产应用。结果显示:(1)在较好的地力水平下,试验品种的籽实平均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坝燕4 号’>‘坝莜6 号’>‘坝莜1 号’>‘坝莜9 号’>‘白燕2 号’>‘坝莜3 号’;生物平均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坝燕4 号’>‘坝莜3 号’>‘坝莜1 号’>‘坝莜9 号’>‘坝莜6 号’>‘白燕2 号’;(2)在较好的地力水平和气象条件下,皮燕麦‘坝燕4 号’在2009 年获得6861.0 kg/hm2的最高籽实产量和14571.0 kg/hm2的最高生物产量,裸燕麦‘坝莜6 号’在2012 年获得了5494.5 kg/hm2的最高籽实产量,裸燕麦‘坝莜3 号’在2014 年获得了12507.0 kg/hm2的生物产量,‘坝燕4 号’、‘坝莜6 号’分别为皮、裸燕麦籽实高产潜力最高的品种;(3)试验品种均为抗逆性适应性较好品种,产量相对稳定,适应不同应用方向和地域。本试验取得了原种生产和品种评价双重收获。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两优616’秧龄、移栽密度与施氮量对产量的综合影响,探求该品种中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应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试验方案,通过一季中稻田间试验建立‘两优616’秧龄、移栽密度、施氮量与产量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施氮量移栽密度秧龄;经模拟寻优与筛选,最优组合是秧龄30.4天,移栽密度20.46万丛/hm~2,施纯氮168.75 kg/hm~2时,拟获得的最高产量为9778.1 kg/hm~2;‘两优616’产量≥8625 kg/hm~2的主要农艺措施为秧龄29~33天,移栽密度17.2万~22.7万丛/hm~2,施纯氮160.0~190.8 kg/hm~2。  相似文献   

15.
摘要:通过研究玉米品种‘龙单63’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最适施肥量,为玉米品种‘龙单63’持续稳定高产提供依据。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以玉米品种‘龙单63’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龙单63’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随着密度、施肥量的增加,‘龙单63’的农艺性状得到改变,随着密度的加大,株高、穗位、秃尖的长度是不断的增加的,而穗长、穗粗,都有所降低,穗行数和行粒数的变化没有什么规律,产量的变化有不同的差异,以施肥量磷酸二胺300 kg/hm2、尿素300 kg/hm2、氯化钾100 kg/hm2 时,公顷保苗在76920 株时,产量最高,达到12251.27 kg/hm2。因此,玉米品种‘龙单63’比较适合耐密植,种植密度应控制在76920 株/hm2左右为宜,施肥量应控制在B-C肥力水平之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合理的矮杆密植大豆群体结构,为实现大豆超高产育种目标奠定理论基础。以4个不同基因型矮杆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了8个不同的密度梯度,调查分析产量相关性状,筛选最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递增,株高表现为逐渐增加;单株荚数及粒数则表现为逐渐下降;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倒伏率在达到一定密度时出现急剧上升。‘吉密豆1号’、‘吉密豆2号’、‘吉密豆3号’、‘吉密豆4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40万株/hm 2、37.5万株/hm 2、40万株/hm 2和56万株/hm 2,产量分别可达4199.2 kg/hm 2、3282.3 kg/hm 2、3410.1 kg/hm 2和3313.4 kg/hm 2。因此,合理的增加种植密度,可进一步挖掘矮杆耐密型大豆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中熟玉米品种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以15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比较了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各品种产量的高低。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以先玉335和雷奥150产量最高,分别为12 600.0 kg/hm2和12 448.8 kg/hm2;先玉335和雷奥150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13个供试品种。在每公顷种植密度6.00万~6.21万株的情况下,以先玉335和雷奥150单产最高;在每公顷种植密度5.04万~5.5万株,以长单529、吉单536和吉单275的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18.
氮肥底追比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以小麦品种‘尧麦16’、‘安麦16’和‘泰山4241’为材料,在施纯N 270 kg/hm2,底追比3:7、5:5、7:3处理下研究了氮肥底追比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尧麦16’和‘安麦16’产量均在3:7处理下最高,分别为6839.93 kg/hm2和6202.2 kg/hm2,‘泰山4241’产量在5:5处理下最高,达7629.23 kg/hm2。品种间以‘泰山4241’产量最高,‘安麦16’产量最低。不同氮肥底追比处理下,品种间以‘泰山4241’旗叶SPAD值均表现为最高,且在底追比3:7处理下表现最高,‘尧麦16’和‘安麦16’在底追比5:5处理下表现最高。灌浆时间相对于灌浆速率更易受氮肥底追比的影响,氮肥底追比对‘尧麦16’和‘泰山4241’的灌浆过程影响大于‘安麦16’,‘泰山4241’的灌浆持续时间和灌浆速率均表现较高,灌浆后期功能叶衰退较慢,叶源生产能力强,能为籽粒发育提供较多的营养物质,从而为获得较高产量提供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19.
机插水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立森  王建武  刘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58-10259
[目的]探讨机插稻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方法]通过不同基本苗和不同施氮量的互作试验,研究机插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结果]随着基本苗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基本苗为13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9553.5kg/hm2;纯氮量为34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9 760.5 kg/hm2;互作试验表明,基本苗135万株/hm2、纯氮量345 kg/hm2时水稻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群体较合理,产量最高,为9 796.5 kg/hm2;随着基本苗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逐渐增加,而成穗率、每穗粒数呈下降趋势;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随之增加,但成穗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机插稻以基本苗135万株/hm2、纯氮量345 kg/hm2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黑龙港低平原地区直播春花生高产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品种引进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两年大田品种比较试验对黑龙港低平原地区引进的9个春花生品种进行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株饱果数,荚果产量受百果重影响较大,而百果重与百仁重、主茎高、侧枝长、籽仁长极显著正相关,但与总分枝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当地种植品种‘冀花4号’相比,‘豫花25’、‘豫花9326’、‘豫花22’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平均籽仁产量分别增加28.95%,17.91%,17.67%,且‘豫花9326’粗脂肪含量较高。综合分析,黑龙港低平原地区通过引进春花生品种‘豫花25’、‘豫花9326’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