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外源草酸延缓采后芒果成熟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外源草酸对采后芒果(Mangifera indica L.)的保鲜效应,为芒果贮藏保鲜提供新方法。【方法】芒果栽培种‘圣心’采后经5 mmol•L-1草酸溶液浸果10 min后在常温(25℃)下贮藏,研究草酸处理对果实的成熟进程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草酸处理后在贮藏期间果实的软化、可溶性固形物(SSC)增加、可滴定酸(TA)降低和果皮细胞的电解质渗漏量增加的速率都显著低于未处理的果实;处理果实果皮的超氧歧化酶(SOD)活性在采后6~15 d提高,脂氧合酶(LOX)活性在6、9 d时降低,同时,超氧阴离子(O2•–)在采后贮藏的前12 d和过氧化氢(H2O2)在9、12 d时含量分别降低;13 d后处理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显著降低;贮藏结束时(18 d),草酸处理果实的表皮红色着色好于对照,腐烂率显著低于对照,果肉口感没有产生变异。【结论】外源草酸有效地延缓采后芒果的成熟进程;草酸提高果皮的SOD活性和降低LOX活性从而导致活性自由基(ROS)含量下降,以及降低果实的乙烯释放量等生理效应与延缓果实成熟密切相关,同时有助于果实的抗病性;草酸处理是采后芒果贮藏保鲜的一种可选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5 mmol/L的草酸溶液浸泡宁杞3号果实10 min作为处理,以浸泡清水作为对照,置于常温(20 ℃)下贮藏,分析草酸处理对活性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处理后在贮藏期间果实超氧自由基(O-2·)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脂氧合酶(LOX)活性降低;果实采收后3 d用草酸处理,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于对照;贮藏结束时(采收后5 d),草酸处理果实的病情指数和腐烂率显著低于对照.说明草酸处理能降低枸杞果实的活性氧代谢,提高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延缓果实的成熟进程.草酸处理是枸杞采后贮藏保鲜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人参果营养成分、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方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果又名香瓜茄,新鲜的人参果水分含量高,且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及多酚类抗氧化活性物质,但采后易发生病原菌侵染及褐变,因此采后保鲜是人参果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综述从人参果的营养物质、酚类物质及抗氧化能力等进行概述。对人参果采后果实颜色、呼吸作用、碳水化合物和质地变化等影响果实采后生理特性的关键因子做了详细介绍,并对采后低温、气调及其他贮藏保鲜处理方式进行综述。同时指出人参果在营养成分开发和贮藏保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综合论述了桃果实在采后成熟衰老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变化特点和贮藏保鲜技术情况。详细论述了桃果实采后呼吸强度、乙烯变化、酶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含量、VC含量变化规律,探讨了桃果实在采前、贮前和采后的贮藏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5.
芒果采后生物学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芒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迅速后熟,6~8 d便出现乙烯高峰,随后逐渐出现炭疽病、蒂腐病,果实耐贮藏性和抗病性显著下降.芒果贮运保鲜技术主要在于控制果实的后熟进程和腐烂发生.评述了近年来芒果采后生理、采后病害和贮运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新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乙烯受体抑制剂在芒果采后贮运保鲜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芒果采后生产学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芒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迅速后熟,6-8d便出现乙烯高峰,随后逐渐出现炭疽病、蒂腐病,果实耐贮藏性和抗病性显著下降。芒果贮运保鲜技术主要在于控制果实的后熟进程和腐烂发生,评述了近年来芒果采后生理、采后病害和运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新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乙烯受体抑制剂在芒果采后贮运保鲜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水杨酸用于水果采后保鲜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杨酸用于水果采后贮藏保鲜机制的研究进展.水杨酸可降低水果在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增强保护酶活性、抑制乙烯的合成、延缓果实的软化及增强植物抗病性等.  相似文献   

8.
龙眼果实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龙眼是我国南方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龙眼果实一般成熟于高温、高湿的夏季,采后贮藏期间易发生品质劣变、腐烂,严重制约了采后贮藏保鲜。就物理保鲜技术(如低温、气调、热处理和辐照)、化学保鲜技术(如有机酸、磷脂酶D抑制剂、外源ATP和涂膜)和生物保鲜技术的国内外龙眼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保持龙眼果实采后品质、延长保鲜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MCP采后处理在果实贮藏保鲜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MCP是一种新型乙烯抑制剂,能抑制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调节果实成熟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延缓采后果实衰老,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和货架寿命,对果实采后的营养成分、风味物质、硬度的保持和减轻采后病害也有一定的影响。概述了1-MCP在采后果实贮藏保鲜方面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油桃的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合论述了油桃[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ne(Ait)maxim]果实在采后成熟衰老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变化特点和贮藏特性、采收、贮前处理方法、贮藏保鲜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油桃的贮藏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概述近年热带水果番荔枝在采后成熟生理和保鲜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果实后熟期间的乙烯、糖类、挥发性物质,多胺等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与成熟有关的酶活性的变作总结,并介绍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的原理和综合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12.
油梨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其生理特性和采后病害是影响采后贮藏保鲜的重要因素。综述了油梨果实采后预处理技术和贮藏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油梨贮藏保鲜方面的重点问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外源抗坏血酸对陕西省周至县主栽猕猴桃品种‘秦美’的保鲜效应。采后‘秦美’猕猴桃果实经0.5%抗坏血酸溶液浸果20 min后在常温(20℃)下贮藏,以蒸馏水处理的果实为对照,研究外源抗坏血酸对‘秦美’猕猴桃果实生理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处理降低了采后猕猴桃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延缓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升高,减缓果实营养品质的下降,减少果实失重和腐烂,保持较高的果实好果率,因此认为外源抗坏血酸处理能够有效地延缓采后‘秦美’猕猴桃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是采后猕猴桃果实贮藏保鲜的一种可选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O处理对采后芒果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方法]以“吉禄”芒果为试验对象,用0.1 mmol/L的外源NO浸泡处理芒果果实30 min,25℃贮藏11d,分析NO处理对芒果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NO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芒果果实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延缓了采后芒果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衰老进程.[结论]研究可为NO用于芒果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葡萄采后生理生化特征及贮藏保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83-11185
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葡萄贮藏生理生化的特性以及葡萄采后主要病害等的研究状况,对葡萄采后保鲜技术冷藏、气调贮藏、辐射贮藏保鲜、钙对葡萄贮藏效果的影响、涂膜保鲜、气体防腐保鲜、采前喷雾保鲜剂、臭氧保鲜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开发安全、无毒的保鲜剂或无公害的保鲜方法如生物防治、诱导抗病性、紫外线处理、O3处理、变温处理等,将是今后葡萄保鲜领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板栗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板栗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采后生理涉及果实呼吸、果实含水量变化、营养成份变化。板栗贮藏保鲜技术主要从品种选择、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条件、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草酸处理对厚皮甜瓜采后病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草酸处理对"银帝"甜瓜采后病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 mmol/L至200 mmol/L的处理浓度范围内,以50 mmol/L处理对损伤接种Trichothecium roseum的抑制效果最好,更高浓度(100、200mmol/L)处理并未进一步提高抑制效果,也未对果实产生药害.在1 min至15 min的浸泡时间范围内,以10 min和15 min处理对损伤接种T.roseum的效果较好.草酸处理诱导了果实损伤接种T.roseum的系统获得抗病性(SAR),并且处理后48 h至96 h损伤接种T.roseum可使果实的防卫能力达到最大.草酸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损伤接种3种主要采后病原物的病斑直径;延缓了果实贮藏期间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柚果实采后的商品化处理程度较低,致使柚果实在贮藏期间易发生汁胞粒化、酸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商品价值。从低温保鲜技术、涂膜保鲜技术、保鲜薄膜袋技术及其他保鲜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柚果实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前柚果实贮藏保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柚果实贮藏保鲜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柚果实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一种有效的黄秋葵保鲜方法。[方法]以黄秋葵为试材,分别经冷水预冷处理和冷水预冷复合纳他霉素处理后,放置在4℃条件下贮藏16 d,研究其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结果]与单独冷水预冷处理相比,冷水预冷复合纳他霉素处理可以更有效地抑制黄秋葵在低温贮藏期间叶绿素的降解,延缓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维持果实较高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提高了果实的商品率,延长了果实的货架期。[结论]冷水预冷复合纳他霉素处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保鲜方法在采后黄秋葵果实的实际贮运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该文测定了不同品种桃果实中的酚组成含量,采用多种抗氧化测定体系综合评价其抗氧化能力,并分析各抗氧化成分对总抗氧化能力的贡献;探讨了桃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发育期及采后处理对主要活性成分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桃果实中活性成分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参考,对开发安全便捷的桃果实贮藏保鲜技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采用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