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为探求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形成的氮肥形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烤烟氮肥利用率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的对照相比,硝态氮和铵态氮肥都有利于烟叶产量的形成;在施肥的各处理之间烟株生物量及氮肥利用率最高的为硝铵比1∶1的处理;而烟叶中氮、烟碱和蛋白质的含量最高的为铵态氮处理;总糖、还原糖则是硝态氮处理效果最好。综合考虑各处理烟叶化学指标可知,按硝铵比1∶1的比例施用氮肥对烟叶产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川北烟区烤烟的产质量,采用不同氮肥形态及基追肥比例,研究氮肥运筹对烤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基追肥比例为7∶3处理的烟叶产量及产值均最高;不同基追肥比例,上中等烟叶比例顺序为50%铵态氮+50%硝态氮100%硝态氮100%铵态氮;随铵态氮肥用量减少,烟叶水溶性总糖及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总植物碱、总氮、钾和氯含量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烤烟产量、产值及品质等因素,优质适产烤烟最佳施肥方式为50%铵态氮+50%硝态氮,基追比例为7∶3。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烟叶品质和肥料利用率,进行了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和烤烟氮素营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加入鸡粪和油枯制作的不同养分的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各处理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最高峰值比对照延后28d;烤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15.8~36.4g,对氮肥的利用率提高1.35~4.5百分点;氮在烟叶中的分配比例提高0.71~4.78百分点(分配比例以中部烟叶最高,提高13.06~14.79百分点),根系和茎秆中的氮分配比例分别降低0.39~2.2百分点和0.31~2.58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对豫中烟区烤烟生长及品质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豫中浓香型烟区施肥适宜的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即铵硝比),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氮肥、钾肥和磷肥施用量相同的基础上,设计4个不同铵硝比(6∶4、5∶5、4∶6、3∶7)处理,研究了豫中烟区不同铵硝比对烤烟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及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株移栽后30、45 d,烟株的叶长、叶宽、茎围和叶面积随硝态氮比例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以铵硝比4∶6处理表现最好。在成熟期(移栽后90 d),各处理间烟株株高和叶宽无明显差异,而叶长和叶面积随硝态氮比例增加呈降低趋势。各生育时期不同铵硝比处理下烟叶氮、磷、钾含量差异表明,铵硝比为4∶6时有利于烟株对氮、磷、钾的吸收。硝态氮不利于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氮、氯离子含量的合成或累积,而铵态氮则促进烟叶的碳、氮代谢;烟叶钾含量则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以铵硝比为4∶6时(钾含量1.3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硝态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烟叶对钾的吸收。香气成分分析发现,硝态氮有利于烤烟中部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合成,过高或过低的铵硝比都不利于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和棕色化反应产物的合成,二者含量均以铵硝比4∶6时最高,且致香物质总量也以铵硝比4∶6时最高。综合考虑烟株的生长情况、烟叶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在河南浓香型烟区推荐以铵硝比4∶6进行氮肥施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形态氮素对云烟87产质量的影响,为云烟87制定更科学的施肥方案。[方法]该试验于2014年在攀枝花市米易县开展,旨在探讨氮素形态对云烟87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品质及协调性的影响。[结果]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施比例各为50%时,能较大程度提高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的各农艺性状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增施硝态氮(30%~50%),对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有明显提升作用,但当硝态氮施用比例超过50%后,烤烟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均逐渐下降。就提高烤烟的经济效益来看,施入铵态氮与硝态氮以各50%为宜。硝态氮施用比例从30%增加到50%,能明显提高各化学指标适宜性;中部叶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了5.64%和7.43%,钾含量提高了8.98%;但硝态氮施用比例超过50%以后,各化学指标适宜性逐渐下降,总糖、还原糖和烟碱含量上升明显。[结论]总的来说,铵态氮和硝态氮施用比例各50%时,对云烟87烤烟产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对烤烟生长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为南平烟区烤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硝态氮与铵态氮不同配比烤烟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及烟叶化学成分含量与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硝态氮与铵态氮不同配比对烤烟大田生育期的影响不明显,团棵期前铵态氮有利于烤烟的生长及烟叶的开面,进入旺长期后提升硝态氮比例的烟株粗壮,叶片数较多,有利于烤烟的生长;不同配比处理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均偏低,烟碱含量偏高,糖碱比失衡,氮碱比均较适宜;大田烤烟赤星病和气候斑点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9.16%~12.48%、1.88~3.57和1.85%~8.10%、0.52~2.57,增加硝态氮比例有利于提高烤烟对赤星病的抗性,增加铵态氮比例烤烟气候性斑点病的发生率降低,普通花叶病零星发生且发病较轻;不同配比处理烤后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中等烟比例分别为175.15~181.51kg/667m~2、4 191.10~4 487.26元/667m~2、23.91~24.72元/kg、49.89%~56.35%和43.65%~49.44%,差异均不显著。【结论】硝态氮∶铵态氮为5∶5时,烤烟的农艺性状及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与经济性状等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素形态对皖南烟区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不同的氮素形态试验结果表明:施硝态氮多的处理前期有利于烟株早发.不同的氮素形态处理对烤烟各项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小.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烤烟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各处理产值随着硝态氮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且100%硝态氮的处理(处理5)显著优于25%硝态氮及以下的处理(处理2和处理1),但100%硝态氮的处理(处理5)、75%硝态氮的处理(处理4)、50%硝态氮的处理(处理3)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施肥中硝态氮量达到总施氮量的50%以上即可.各处理烟叶的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和评吸质量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8.
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影响的研究,发现在基肥中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可促进烟株早期生长;增强烟株对花叶病和赤星病的抗性;提高烟叶产质、上等烟比例及内在品质,但当硝态氮的比例达到50%时这种正效应均达最大,以后变化不大。由此可以认为基肥中硝态氮比例达到50%是生产上烟叶优质适产的理想值。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硝态氮(NO^-3-N)和酰胺态氮(NH2-N)配比对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化学成分、评吸质量和代谢酶活性(酸性转化酶和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相同氮量的前提下,提高酰胺态氮比例,烤烟的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2.5%~8.6%和1.5%~20.5%,以NO^-3-N:NH2-N=75:25和NO^-3-N:NH2-N=50:50处理效果较好,该2个处理提高烤烟均价、中等烟和上中等烟比例、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糖碱比、K2O含量、降低非还原糖和含氮化合物(烟碱、蛋白质、总氮)含量。烟叶评吸结果,不同处理的烟叶在香气质、综合评分等方面的变化与肥料配方中硝态氮的比例无显著相关性,其中以NO^-3-N:NH2—N=50:50处理最低。烤烟叶片中酸性转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与硝态氮比例的关系也不密切。结果表明,一定生产条件下较好的烟叶产量和产值需要适当的硝态氮比例而不是全施硝态氮,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硝态氮(NO3--N)和酰胺态氮(NH2-N)配比对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化学成分、评吸质量和代谢酶活性(酸性转化酶和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相同氮量的前提下,提高酰胺态氮比例,烤烟的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2.5%~8.6%和1.5%~20.5%,以NO3--N:NH2-N=75:25和NO3--N:NH2-N=50:50处理效果较好,该2个处理提高烤烟均价、中等烟和上中等烟比例、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糖碱比、K2O含量、降低非还原糖和含氮化合物(烟碱、蛋白质、总氮)含量.烟叶评吸结果,不同处理的烟叶在香气质、综合评分等方面的变化与肥料配方中硝态氮的比例无显著相关性,其中以NO3--N:NH2-N=50:50处理最低.烤烟叶片中酸性转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与硝态氮比例的关系也不密切.结果表明,一定生产条件下较好的烟叶产量和产值需要适当的硝态氮比例而不是全施硝态氮.  相似文献   

11.
N基因是控制烟草花叶病毒发生的最有效基因。本文详细阐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发现、基因组结构及致病机制,并对N基因的基因组结构、表达、抗TMV机理和N基因的分子标记方法做了详细介绍,最后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氮、钾肥类型对烟草产量及吸钾量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钾肥品种及其用量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产量、植株含钾量及吸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肥与KNO3配施能显著提高烟草产量及含钾量,促进钾的吸收。在不考虑营养元素平衡的情况下,过多增施钾肥对提高产量及含钾量的作用不大;烟草需钾量是随着其它营养改善而有所提高。烟草的吸钾量与土壤有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208),说明高的土壤钾素肥力可能对生产高质量烟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用量对烤烟产量及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寻求协调烟叶内部化学成分、提高内在品质的施肥水平的最佳组合,进行了不同氮用量对烤烟产量及内在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公顷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公顷产值、上等烟比例、中等烟比例和均价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但每公顷施纯氮超过75kg之后开始下降;化学成分分析中,烟碱、总氮、蛋白质含量从各处理上来看,每公顷施氮75kg的处理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从评吸结果来看,每公顷施氮75kg处理的烟叶香气较丰富,饱满,杂气较轻,余味微滞.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每公倾施氮75kg的处理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配比对马里兰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马里兰烟适宜的氮磷钾比例,在五峰县烟区进行试验,研究了氮磷钾比例对马里兰烟生长情况、产量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磷钾比例为1∶1∶3时,烟叶的经济性状最好,化学成分较适宜,烟叶评吸质量较好.在五峰烟区土壤中等肥力下,马里兰烟的氮、磷、钾最佳使用量分别为180、180、540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下氮对烤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利用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材料,设置5个氮用量处理进行盆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上,干旱胁迫下处理E(0.6g/kg土壤)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其他处理,正常供水条件下,处理D(0.45 g/kg土壤)表现最佳,当氮用量增至0.6g/kg土壤时会抑制烟株的生长。在生理特性上,随着干旱胁迫的逐渐加剧烟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而脯氨酸含量则逐渐升高,正常供水条件下个体指标均保持平稳,说明烤烟光合作用及抗逆指标对干旱胁迫非常敏感。各施氮水平间比较表明,较高的氮素营养有利于烤烟通过生理过程的调节来抵御干旱的侵袭,减小干旱损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明K326在抚州烟区种植的适宜施氮量及其对产质量形成的影响。[方法]2013年,在抚州市宜黄县烟草科技园,以K326为材料,进行105、120、135、150、165 kg/hm2的施氮量处理。[结果]烤烟K326生物学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经济性状、单位面积产值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K326的大田生育期延长,叶片数减少,叶面积增加,叶片内糖类物质、K2O明显降低,总氮、生物碱含量明显增加。[结论]当施氮量为135 kg/hm2时,K326产量适宜,单位面积产值最高,内在化学成分协调,外观质量、评吸质量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有机肥对不同发育时期烤烟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LOX活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有机肥条件下总类胡萝卜素整个生育期含量较高;有机肥对新黄质前中期起促进积累作用,中后期起促进代谢作用;有机肥显著促进叶黄质、β-胡萝卜素积累.无机肥处理的LOX活性在烤烟发育前期高于有机肥处理,30天后,有机肥处理的LOX活性一直高于无机肥处理.有机肥调整了发育末期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组分比例构成和色素与相关酶类的关系.试验表明,有机肥条件下β-胡萝卜素、叶黄质含量较多是烤烟香气量较多的前提,烤烟发育后期LOX活性较高是有机肥促进烤烟品质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碳氮的平衡与感官质量之间的关系,以烤烟上、中、下3个部位,全国6大产烟区域的样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福建、湖南和安徽,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烟叶碳氮平衡与感官质量之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叶两糖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烟碱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总氮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对感官香气质、余味、甜度、劲头、浓度有较大影响,而烟叶中总碳与总氮的比值对烟叶感官质量影响不明显。因此,在烟叶配方设计或原料选择时,可以考虑原料或叶组中化学成分间的相互平衡。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氮比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烟叶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的有机肥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烤烟的发育、养分吸收、烟叶质量和产值,其中以C/N比最高的M4效果最好,其次是C/N比较高的M2和M3,这三种有机肥对烤烟生长、烟叶品质的作用都优于C/N比较低的饼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