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干红枸杞果酒酿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色泽、香味、酸度以及单宁含量几个方面对枸杞果酒酿造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在枸杞果汁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w)的玫瑰茄和茉莉花,检测其对枸杞果酒色泽和香味的影响;在枸杞果汁中分别添加不同体积分数(V/V)的橘子果肉汁和果皮汁,检测其对枸杞果酒酸味和涩度的影响。[结果]由感官评分得出各物质的最佳添加量为:在枸杞果汁中加入玫瑰茄2.0%、茉莉花2.0%、橘子果肉汁8%、橘子果皮汁4%,按酒精度为11.0(V/V)进行酿造。[结论]在最佳配方下酿造的枸杞果酒呈现透亮的宝石红色,酒香淡雅,清新怡人,酒感稳定,口感饱满,和谐度强,余味丰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沙田柚果酒的酿造工艺。[方法]以沙田柚为原料,选用ZHK-I葡萄酒酵母作为发酵菌种进行发酵酿造沙田柚果酒,对果胶酶酶解、果汁脱苦、发酵工艺及果酒澄清等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果胶酶水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5℃、酶添加量0.02%、酶解时间100min、pH值3.5;果汁脱苦最佳条件为:β-环糊精的添加量0.8%、β-环糊精作用时间60min;酒精发酵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6%、SO2添加量50mg/L、pH值4.2;壳聚糖添加量为0.06%时,澄清效果较佳,透光率可达94.5%。[结论]酿制出来的沙田柚果酒澄清透亮,酒味浓郁,同时具有沙田柚的特殊清香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马家柚果酒的发酵工艺及其抗氧化作用,为马家柚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果汁初始糖度、酵母菌液添加量、焦亚硫酸钾(K2S2O5)添加量、果汁初始pH、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对马家柚果酒酒精度的影响,确定马家柚果酒最佳发酵工艺;对比分析马家柚果汁、马家柚果酒及添加马家柚叶芽的果酒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和过氧化氢(H2O2)的清除作用.[结果]影响马家柚果酒酒精度的因素主次排序为:K2S2O5添加量>果汁初始pH>果汁初始糖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酵母菌液添加量.马家柚果酒最佳发酵工艺为果汁初始糖度22%、酵母菌液添加量2.0%、K2S2O5添加量120 mg/L、果汁初始pH 4.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8 d,根据此工艺进行发酵,马家柚果酒酒精度为14.3%vol.马家柚果汁、马家柚果酒及添加马家柚叶芽的果酒对O2- 的清除率最高分别为26.6%、34.5%和43.0%,对H2O2的清除率最高分别为21.7%、29.0%和37.6%.[结论]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发酵工艺能有效发酵马家柚果酒,添加马家柚叶芽可增强马家柚果酒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香果又名鸡蛋果,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原产巴西。它叶形奇特,花色鲜艳,四季常青。其果实为椭圆形,单果重60—120克,果汁澄黄,馨香优美,具有石榴、菠萝、草莓、柠檬、芒果、酸梅等10多种水果的浓郁香味,风味特殊,因而得名百香果。百香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碱酸,还有糖、维生素和磷、钙、铁、钾等多种化合物及17种氨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干酵母对莲雾果酒酿造的影响,筛选出最适活性干酵母,为莲雾果酒生产加工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南黑珍珠莲雾为试验材料,选用7种果酒活性干酵母发酵莲雾果汁,分别测定发酵过程中糖含量、酵母菌菌落总数、发酵能力和果酒总酸含量,并结合感官评价,分析不同酵母菌的发酵情况.[结果]在发酵温度25℃、初始糖度25.5 Brix、酵母菌接种量0.1%的条件下,拉曼得系列Lalvin 71B降酸干酵母在莲雾果酒发酵阶段始终保持较高的酵母菌菌落总数,发酵速率较快,果酒总酸含量较低,所制备的莲雾果酒感官评分最高(92分),品质最佳,酒体颜色浅黄,澄清透亮,具有莲雾果酒特有的清香味,酸甜可口,回味甘甜,口感柔和;而法国K1酿酒酵母的发酵效果最差,果酒感官评分最低.[结论]拉曼得系列Lalvin 71B降酸干酵母发酵的莲雾果酒色、香、味俱佳,可作为酵母菌用于莲雾果酒的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抑制香蕉果酒的褐变,提高果酒的品质。[方法]分析了香蕉果酒加工过程中果汁杀菌条件、原料成熟度、抑制剂处理对果酒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香蕉的成熟度越高,果酒的褐变程度越大;果汁杀菌温度≥90℃、杀菌时间≥15min、柠檬酸添加量≥0.4%时,对香蕉果酒有较好的褐变抑制效果,但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对香蕉果酒的褐变抑制效果较差,且在陈酿中颜色逐渐变红加深,不适宜用作香蕉果酒的褐变抑制剂。[结论]发酵前对香蕉汁进行适宜的热杀菌处理、适当提高香蕉汁的酸度均有利于抑制香蕉果酒的褐变现象。  相似文献   

7.
以苹果汁、猕猴桃汁、百香果汁为原料酿造复合口味低醇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复合果汁含糖量、p H值、酵母菌接种量和果汁比例对低醇复合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果汁糖度值为16°Bx、p H 3.75、酵母菌接种量为0.20 g/L、果汁比例V百香果∶V猕猴桃∶V苹果=15∶90∶185时,为发酵低醇复合口味果酒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工艺条件下,复合低醇果酒酒精度可达6.9%,残糖35.2 g/L,色泽呈黄绿色,澄清透亮,酸甜可口,具有苹果、猕猴桃的清香以及浓郁的百香果香气,口感柔和。  相似文献   

8.
红树莓,蔷薇科悬钩子属,高60~100cm,落叶灌木,新疆伊犁霍城县、巩留县海拔1000~2000m天山山区有野生分布,当地俗称马林。其果实红若玛瑙,酸甜可口,富含有机酸、维生素,有特殊浓郁的香味,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等。其根可消肿活血,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现人工种植,其栽培管理要点如……  相似文献   

9.
果酒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安冬梅  张艳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59-5860,5911
从酵母菌种、果汁处理、酒精发酵的控制、下胶和澄清等方面,阐述了果酒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麦芽汁、火龙果、葡萄、菠萝组合的复合果汁,通过果酒酵母和异常维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混菌发酵得到一种具有红酒风味特征的复合果酒。[方法]以红酒风味指标为标准,测定发酵酒的酒精度、还原糖、总酸等理化指标,以及乙酸乙酯、高级醇、有机酸等主要风味物质,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复合果酒的主要风味特征指标符合红酒风味标准,酒精度为10.5%(体积比),混菌发酵比果酒酵母单菌发酵更快,酒中乙酸乙酯含量提高了32.10%,达50.55 mg/L,高级醇含量提高到251.09 mg/L,总有机酸降低到4.94 g/L。[结论]通过混菌发酵复合果汁获得具有红酒风味特征的复合果酒,这为南方水果的复合果酒酿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苹果不同品种果实香气物质研究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苹果果实的香气成分。【方法】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CT-GC-MS)分别测定了苹果不同品种未成熟无香气和成熟有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不同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了探讨。【结果】未成熟苹果无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己醛、2-己烯醛等为主;成熟苹果有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酯类和某些醇类物质为主。富士苹果果实主要香气成分为丁酸乙酯、1-丁醇、乙酸3-甲基丁酯、乙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3-甲基丁酯、乙酸丙酯、乙酸乙酯、1-丙醇、1-丁醇、2-甲基丁醇和2-甲基丁酸乙酯为新红星苹果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乔纳金苹果主要香气物质有1-丙醇、乙酸丙酯、乙酸丁酯、2-甲基丁醇、1-丁醇和乙酸3-甲基丁酯。丁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为王林苹果果实的主要风味物质。【结论】苹果不同品种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与未成熟果实不同,在成熟果实中大量增加的挥发性物质为果实的主要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12.
果实采后品质和生理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果实采后的品质劣变和生理衰老是限制果实贮藏保鲜的重要因素,探明果实采后品质和生理变化规律对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重要。介绍了果实采后品质成分如色素物质、香气物质、硬度、糖、酸、可溶性固形物、Vc和水分等的变化情况,综述了果实采后呼吸、乙烯和活性氧代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荔枝果酒香气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是一种常见水果,具有令人有喜悦感的香气,以其为主要原料酿造的荔枝果酒也因其独特的香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介绍了荔枝果酒的主要香气成分及其检测方法,举例说明了香气成分的研究现状,并对前人的研究结果加以总结,对研究前景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4.
对有机和常规栽培管理模式下的富士苹果果实品质、香气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栽培模式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管理的果园;不套袋果实的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显著高于套袋果实。  相似文献   

15.
火龙果果实和花及茎的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火龙果果实、花及茎的开发应用研究状况。着重介绍了火龙果果实、花及茎的营养成分、保健价值及火龙果果汁、果酒、果脯、果醋、酸奶、果酱、罐头、冰淇淋、花保健饮料和干花的加工工艺,并对火龙果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枇杷果酒酿造的工艺参数。[方法]以湖北省荆门市当地的枇杷鲜果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考察不同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起始糖浓度、p H和发酵时间对枇杷果酒质量的影响。[结果]枇杷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发酵温度15℃,起始糖浓度20 Brix,p H 3.6,酵母接种量0.4%,前期发酵时间6 d。[结论]所得果酒透明清亮,色泽淡黄,酒体醇香,为枇杷的深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三种温州蜜柑果实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国庆1号’、‘宫川’和‘大叶尾张’3种温州蜜柑果实的香气成分及其差异。【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3种温州蜜柑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从3种温州蜜柑果实中分别检测到65、36和55种挥发性成分,总含量分别为584.67 μg•g-1、505.29 μg•g-1和494.63 μg•g-1。在3种果实中有29种相同的成分。独有的香气成分中,‘国庆1号’有12种,‘宫川’有5种,‘大叶尾张’有2种。【结论】D-柠檬烯、γ-松油烯、β-月桂烯、α-蒎烯、芳樟醇和辛醛是3种果实中主要的特征香气成分。‘国庆1号’特征香气成分的含量高于‘宫川’和‘大叶尾张’的。  相似文献   

18.
对着色系优系富士‘烟富3号’品种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10月5日至10月26日期间,随采收时间的延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13.2%增加到15.2%,可溶性糖由9.977%增加到12.967%,可滴定酸含量由0.252 mmol/g逐渐下降至0.164 mmol/g;VC含量则先增加后下降,10月26日采收的果实中VC含量仅为19日的26.7%;10月5日采摘的果实中仅检测出18种香气物质,总含量6.581μg/g,26日采摘的果实中检测出香气物质32种,总含量达到了45.770μg/g;适当延迟采收时间有利于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香气成分种类和总量,提高果实的风味和品质;在烟台地区,10月20日应该是‘烟富3号’苹果最佳食用的采摘期。  相似文献   

19.
海棠不同品种果实香气物质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研究不同海棠(Malus sp.)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及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为寻找苹果属物种中具有特异香气的种质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 MS)技术,分别测定了‘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Pink Spire’、‘Radiant’、‘Sparkler’、‘Flame’等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Red splender’和‘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3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醛类、酯类和醇类。2-己烯醛是最主要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略有差异,分别占果实挥发性物质总量的45.37%、21.98%、33.56%、32.21%、38.6%和45.88%。果实成熟后,香气组分变化较大。‘Red splender’果实成熟后,2-己烯醛仍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下降为42.89%,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减少了12.16%和7.18%,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13.86%;‘Strawberry parifit’果实中环己醇成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上升为46.43%,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减少了23.74%和9.34%,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49.03%。【结论】海棠果实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2-己烯醛、3-己烯醛、己醛、2,4-己二烯醛、苯甲醛、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醛类物质是对这些海棠品种果实风味贡献最大的挥发性物质,酯类和醇类是构成不同品种海棠特异香气的重要组成。‘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醛类和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下降,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美蔷薇制品的苦涩味 ,本试验利用发酵制果酒的方法 ,将美蔷薇制成果酒。在常规制酒工艺的基础上 ,对一些主要影响因素 ,如果和水的比例、果的破碎方法、是否过滤、前发酵时间等用正交试验 ,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 ,最后确定美蔷薇果酒的最佳工艺 ,研制出了颜色美观、口味醇和 ,在保持期 (1 5年 )不变质、不褪色、不沉淀的果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