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业盈  单长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456-11458
[目的]克隆分析黄金鲈鱼的一种邪基因。[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克隆了黄金鲈鱼的一种ZP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该cDNA序列包含1653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5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和进化分析表明,黄金鲈鱼的ZP蛋白与丰滑舌鳎ZP3b和青鳝ZPC5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所获得的黄金鲈鱼的ZP基因属于ZP3类型。  相似文献   

2.
易乐飞  周向红  刘楚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65-11067
[目的]为了进行青鳉DNA聚合酶β基因的电子克隆与分析的试验。[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克隆了青鳉DNA聚合酶β(OlPolβ)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启动子和编码蛋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该cDNA序列的全长1716by,编码含33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OlPolβ具有14个外显子和13个内含子。OlPolβ启动子上发现了SP1等一些转录因子的潜在结合位点。[结论]OlPolβ蛋白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的蛋白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孙业盈  单长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14-6915
[目的]克隆分析塞内加尔鳎的Survivin基因。[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克隆塞内加尔鳎Sunvivin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该cDNA序列包含444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塞内加尔鳎Survivin氨基酸序列与半滑舌鳎、斑马鱼、非洲爪蟾、鸡、小鼠和人Surivin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塞内加尔鳎的Survivin基因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葱蝇(Delia antiqua)ADH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通过RACE的方法克隆葱蝇ADH基因的cDNA序列,同时对该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试验获得的cDNA全长1 088 bp,其中ORF 771 bp,编码256个氨基酸,推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0.80 kDa,等电点为8.22;通过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ADH进行相似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葱蝇与刺舌蝇(Glossina morsitans)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结论]该研究为ADH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葱蝇(Delia antiqua)ADH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通过RACE的方法克隆葱蝇ADH基因的cDNA序列,同时对该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试验获得的cDNA全长1088bp,其中ORF771bp,编码256个氨基酸,推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0.80kDa,等电点为8.22;通过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ADH进行相似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葱蝇与刺舌蝇(Glossina morsitans morsitans)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结论]该研究为ADH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邹礼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2886-2887
[目的]对水稻L-半乳糖脱氢酶(L-GalDH)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方法]通过RT-PCR从水稻中克隆了L-GalDH基因,采用GenBank的BLAST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水稻L-GalDH基因的cDNA全长1 340 bp,包含一个长为951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L-半乳糖脱氢酶基因的同源性较高,其中与大麦的同源性最高,序列一致率为92%,与菠菜的序列同源性稍低,一致率为71%。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L-GalDH基因聚为3类。[结论]该研究为L-GalDH基因的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分析Sus scrofa interferon epsilon-1基因,以期为其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Homo sapiens interferon epsi-lon 1(IFNE1)序列(NM_176891.3)对猪HTG库进行搜索,通过对获得的2个片断(CU074336、AC127471)的序列分析,在5'-UTR和3'-UTR设计1对克隆引物,对7日龄仔猪的胃组织进行RT-PCR,将PCR产物克隆、测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猪SIFNE1与人、小鼠interferon epsilon-1基因cDNA编码区(CDS)的同源性分别为83.6%和69.2%;蛋白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6.2%和55.2%。推测其氨基酸序列信号肽为第1~21位氨基酸,IFabd结构域为第59~176位氨基酸,结构特征与人、小鼠的interferon epsi-lon-1相一致。[结论]该研究克隆了Sus scrofa interferon epsilon-1基因,为进一步研究SIFNE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显性白毛调控基因(KIT)与绵羊毛色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显性白毛调控基因K/T与绵羊毛色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克隆绵羊显性白位点基因KIT的exon2。并将exon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动物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绵羊Ⅺ丁基因exon2eDNA长271bp,编码86个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绵羊与黄牛、水牛和山羊的同源性较高,迭98%~100%,而与马、狗、猪、猫等同源性仅为81%一88%。[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加快绵羊育种进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邹礼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16-20317,20321
[目的]对玉米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γ-TMT)基因进行克隆和分析研究。[方法]通过RT-PCR扩增得到玉米γ-TMT基因的cDNA序列,同时对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玉米γ-TMT基因cDNA全长1 310 bp,包含一个长为1 059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小麦和水稻等高等植物的γ-TMT基因同源性较高,序列一致率为69%~87%;与低等生物褐藻的序列同源性较低,一致率只有56%。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不同来源的γ-TMT基因可聚为3类。[结论]为进一步研究γ-TMT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吴波  刘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19-11721,11724
[目的]对柑橘类植物遗传多样性进行精确分析研究。[方法]根据已报道的各种植物Mn/Fe-SOD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上前后2个保守区设计1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技术,分别从岭南沙田柚、柠檬等6种柑橘类植物中克隆得到长426bp的Mn/Fe-SOD基因片段,并对所得序列进行了SNP分析。[结果]柑橘类植物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7.2%,与其他植物Mn/Fe-SOD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都在77.7%以上;经过氨基酸序列推导,每个基因片段分别编码142个氨基酸,6个基因片段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7.9%,与其他植物Mn/Fe-SOD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79.0%以上。在Mn/Fe-SOD基因片段中有18个核苷酸位点存在SNPs,导致3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多态性频率为1SNP/23.7bp,核苷酸变异度为4.23%,氨基酸变异度为2.38%。[结论]该研究为丰富构建柑橘类植物基因图谱标记和抗逆性状的遗传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尼罗罗非鱼性别相关基因Dmrt1的RACE扩增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研究Dmrt基因的进化、尼罗罗非鱼性别决定机制和功能提供资料。[方法]以尼罗罗非鱼精巢cDNA为模板,采用简并PCR扩增和克隆其Dmrt保守区域,并采用3′RACE反应获得Dmrt1基因全序列。[结果]尼罗罗非鱼中Dmrt保守区域长度为158 bp。尼罗罗非鱼Dmrt1基因的DM-domain与奥利亚罗非鱼、虹鳟、青鱼将、新月鱼、人、小鼠中Dmrt1基因的DM-domain和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中DMO基因的DM-domain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6%、87.9%、81.4%、82.1%、77.9%、77.1%、72.1%、72.1%,氨基酸同源性为100.0%9、7.8%、87.0%、87.0%、89.1%、89.1%、84.8%和84.8%。通过3′RACE反应,获得1 108 bpDmrt1的3′端序列。尼罗罗非鱼Dmrt1与奥利亚罗非鱼、虹鳟、青鱼将、新月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0%、62.0%、41.0%和73.0%。[结论]Dmrt1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12.
灭多威对日本青鳉和大型溞乙酰胆碱酯酶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秀娥  曾阳  付荣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50-5952,600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灭多威对大型溞和日本青鳉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灭多威对大型溞和日本青鳉的24 h LC50评价其毒性大小,并采用Ellman方法检测灭多威对生物体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灭多威对大型溞幼溞和日本青鳉的24 h LC50分别为9.83和185μg/L。随着灭多威暴露浓度的增加,对大型溞幼溞和日本青鳉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在体内试验中,在灭多威连续暴露下乙酰胆碱酯酶的相对酶活总体呈下降趋势。在体外试验中,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灭多威对AChE活性的抑制率与暴露时间呈一定的线性关系,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结论]体内和体外试验的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研究污染物对生物体酶活的影响时,应分别进行体内和体外试验。  相似文献   

13.
3种杀菌剂对日本青鳉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陆伟  蔡磊明  赵学平  刘新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62-17563,17566
[目的]探讨多菌灵及三唑类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方法]以不同鱼龄的日本青鳉(Oryzias latipes)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静态暴露法,测定了多菌灵、三唑醇、三唑酮3种杀菌剂对日本青鳉的急性毒性.[结果]多茵灵、三唑醇、三唑酮3种杀菌剂对日本青鳉成鱼、幼鱼、仔鱼的LC50(96 h)值分别为:0.749 8、0.4646、0.0512 mg/L;20.5415、14.4866、1.4735 mg/L;12.4707、11.0202、0.3536mg/L.单一杀菌剂对日本青鳉不同鱼龄毒性高低依次为:仔鱼>幼鱼>成鱼;3种杀菌剂之间毒性高低依次为:多菌灵>三唑酮>三唑醇.[结论]为相关部门制定3种杀菌剂的使用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花粉育性基因MS2的克隆与RNAi载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MS2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RT-PCR克隆棉花花粉育性(MS2)基因cDNA片段,将MS2反义基因、与陆地棉chinase基因第一个内含子和MS2正义基因3个片段串联在一起,经鉴定后,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中PBI121中。[结果]成功构建了MS2基因的RNAi载体p35S12MSIn。[结论]该载体的构建为棉花不育材料的遗传转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胡嘉祺  谭贝贝  苏红  李世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90-9291,9326
[目的]检测GTL2基因在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GTL2基因在牛的心、肝、脾、肺、肾和大脑组织中的表达状态进行分析。[结果]在牛被检测的6个组织中,GTL2基因均有表达,且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为研究GTL2基因在牛组织中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牛白细胞介素-2基因(IL-2),并观察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黑白花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编码牛IL-2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X-2T原核表达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通过RT-PCR扩增获得500 bp的目的片段,所克隆的IL-2基因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表达产物为分子量约43 kD的融合蛋白。[结论]该研究为IL-2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纹枯病菌诱导水稻表达的WRKY基因克隆及分析(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纹枯病菌诱导的水稻上调表达基因。[方法]对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获得的纹枯病菌诱导水稻表达的EST序列K16进行电子克隆,根据电子克隆产物设计引物进行RT-PCR、克隆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克隆产物进行功能预测。[结果]克隆出一个长度为1079bp的序列,结构功能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236个氨基酸的蛋白,存在多个功能位点,含有2个典型的WRKY结构域和1个C2H2锌指型结构,该基因与水稻WRKY8、WRKY24和WRKY30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经电子克隆获得的纹枯病菌诱导表达的基因为典型的WRKY家族基因,该基因可能在水稻抗纹枯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高邮麻鸭白细胞介素-2(CIL-2)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以高邮麻鸭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的总RNA为模板,根据已发表的鸭IL-2基因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应用两步RT-PCR技术扩增出IL-2基因的特异性片段。将扩增片段插入pGEM-T-easy载体,并进行测序分析和结果验证。[结果]阳性克隆所含插入片段的DNA序列全长为433bp,与预期大小一致,含有1个423bp大小的开放性阅读框,共编码141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N端21个氨基酸形成信号肽,成熟蛋白为120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3.66kD,含1个糖基化位点。该序列与绿头鸭、绍兴鸭、固始鸭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8%,与广州白鸭的同源性为99.3%,存在少量核苷酸差异。[结论]高邮麻鸭IL-2编码区基因相对高度保守,为其用于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郭彦  杨洪双  于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012-2013
[目的]探究果蝇小翅与残翅基因间的作用关系。[方法]利用果蝇2种不同翅型的突变体进行杂交,找出小翅、残翅基因同时存在个体,观察其翅的表型,同时对翅的分离比进行推测,研究果蝇小翅与残翅基因间的作用关系。[结果]正反交果蝇的表现型不相同。果蝇的小翅品系和残翅品系的正交组合的杂交后代F1雌、雄全部为长翅,而反交组合的雌蝇为长翅,雄蝇为小翅。F2的翅型有长翅、小翅、残翅3种,小翅、残翅基因同时存在的个体表型为残翅,并且翅型分离比均为长翅:小翅:残翅=3:3:2。[结论]残翅基因对小翅基因具有遮盖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廖金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3967-3968
[目的]研究汕型红米的恢复性并对其恢复基因进行定位。[方法]配制(珍汕97A、D62A、G46A和D702A)和红宝石的F1、BC1和F2,并对该3代花粉育性进行调查,用SSLP对恢复基因进行定位。[结果]红宝石对上述不育系具有1个恢复基因,分布在第7染色体上,与RM182的遗传距离是7.4 cM,不同于恢复系恢复基因在第10染色体上成簇分布的形式,是比较特殊的恢复基因。[结论]可以通过转基因与回交转育的方法选育具红色性状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