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黑龙江省瓜类白粉病菌IGS-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通用引物对采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甜瓜、黄瓜、南瓜和西瓜等16份瓜类白粉病菌进行转录基因间隔区(IG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IGS区存在长度异质性和数量多态性。应用MspⅠ、AsuⅠ、Hinp1Ⅰ3个限制性内切酶对IGS扩增产物进行酶切(IGS-RFLP),不同菌株的酶切位点不同,电泳后产生多样性丰富的图谱,成为菌株特有的DNA指纹。利用NTSYS-PC软件对IGS1-RFLP酶切图谱进行数据分析,各菌株之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幅度为0.460 0~0.800 0,表明白粉病菌间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遗传相似系数0.60为阈值,供试菌株可区分为3个类群。初步确定葫芦科白粉病菌致病性与DNA多态性不形成对应关系,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菌株地理来源、寄主来源及设施类型亦无明显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松口蘑在山西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亦称松茸、松蕈。菌肉肥厚,有独特的香气,营养价值较高,据报道还具有抗癌效果,因而被视为菇中之珍品。由于野生资源有限,目前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国际市场上每吨鲜松口蘑价格高达3~5万美元。松口蘑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北欧等地区。我国已知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四川、西藏、贵州、广西、安徽和台湾等省区,其中主要产区为东北和云南。  相似文献   

3.
提取江苏、云南、江西、湖南、广西、安徽、湖北地区的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红汁乳菇(L.hatsudake)、橙色乳菇(L.akahatsu)和鲑色乳菇(L.salmonicolor)共25个子实体样本的基因组DNA,扩增ITS序列,对GenBank下载和本次及以前测序的松乳菇ITS序列的碱基组成、变异位点及碱基替换类型进行分析,从GenBank下载乳菇属其它8个种,构建乳菇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松乳菇ITS序列共有20 bp长度的变化,碱基C、T含量大于G、A含量。变异位点ITS共有99个(ITS1 58个、5.8S 4个、ITS2 37个),其中主要是T与C的转换,转换与颠换位点数分别为8和5。ITS1、5.8S、ITS2中转换与颠换的比值R分别为2.34、1.95、1.12。基于ITS序列计算不同地区松乳菇间的遗传距离,江西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与西班牙序列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12,云南和法国序列间遗传距离为0,是同源序列。系统发育树显示:松乳菇和红汁乳菇、橙色乳菇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4.
以采自云南昭通的66株野生紫丁香蘑(Lepista nuda,L.nud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ITS序列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表明:经结合形态和分子水平的鉴定,确定所采的野生蘑菇为紫丁香蘑;66个紫丁香蘑的ITS序列长度变化范围为666~671bp,ITS1为241~244bp,5.8S为155bp,ITS2为267~275bp,G+C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1.5%~42.4%,所有样本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 0;通过序列比对,共筛选出7个SNP位点,单突变位点3个,简约信息位点4个;转换与颠换的比值R为0.672;该群体的核酸多态性指数Pi为0.002 91,每位点核苷酸多态性指数Theta(per site from Eta)为0.002 36。采用邻接法(neighbour joining,NJ)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支支持率低,表明群体内各菌株遗传距离小,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度较低。综上说明云南昭通野生紫丁香蘑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需要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5.
以西藏林芝地区林芝、波密、工布江达3个县采集的野生松口蘑子实体为材料,测定其外观大小及粗多糖、粗蛋白、游离氨基酸、铁和锌等营养成分含量,并与其它地区的松口蘑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林芝县松口蘑铁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区域;林芝地区松口蘑菌盖直径4.0~7.1 cm、菌柄长5.9~8.6 cm,与内地松口蘑菌盖直径5.9~21.5 cm、菌柄长5.0~18.0 cm相比,个体较小;粗多糖、粗蛋白和锌含量较低,而粗脂肪和铁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生态位因子分析(ecological niche factor analysis,ENFA)和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对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在中国的分布规律及适生区范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口蘑的气候生态位非常狭窄,其分布极易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夏季降雨丰沛,环境昼夜温差较大,年温差相对较小是我国松口蘑分布区的基本气候特征。中国的松口蘑适生区主要可划分为西南和东北两大区域:西南区以横断山区和滇中高原区为核心,川西高原和西藏东南部也存在较大面积的松口蘑最适分布区;东北地区,松口蘑的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两省东北部以及黑龙江东南部与朝鲜半岛毗邻区域(即长白山山区)。此外,陕西南部的秦岭山区,山西东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大兴安岭地区也存在一定范围的松口蘑适生区。总体而言,松口蘑在中国的适生区沿滇中高原—横断山区—秦岭—长白山一线分布。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Lindl.)G.Don](地方种质35份,野生资源35份),欧洲甜樱桃[C.avium(L.)Moench](18份)和毛樱桃[C.tomentosa(Thunb.)Wall.](7份)共95份材料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期从ITS的DNA序列变异角度揭示种内遗传多样性及种间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96条ITS序列比对后长度为712 bp,G+C含量为58.1%,检测到71个变异位点(9.97%),共定义了37个单倍型;中国樱桃、欧洲甜樱桃和毛樱桃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酸多样性分别为0.840和0.00466、0.928和0.00396、0.905和0.00564,中国樱桃中栽培种质遗传多样性明显低于其野生资源;(2)种间遗传关系显示,中国樱桃与欧洲甜樱桃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0.019),而与毛樱桃遗传距离较远(0.048);(3)邻接聚类和单倍型网络分析显示3个种分别聚为3个分支,种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分化。同时,选择3个种的代表单倍型进行其ITS序列的二级结构预测分析,3个种之间ITS1区、ITS2区的二级结构差异较大,最小自由能差异显著,进一步揭示了3个种间的遗传关系较远。综合分析认为,3个樱桃种内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分化,遗传关系较远,其中毛樱桃与中国樱桃和欧洲甜樱桃的遗传关系均较远。  相似文献   

8.
以昆明、曲靖、楚雄、玉溪、昭通、临沧、大理等7个变绿红菇地理居群的30个子实体样本为试验材料,基于ITS序列和LSU序列,对其分子变异、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结果:30个样品中,基于ITS序列检测到18个单倍型,基于LSU序列检测到10个单倍型;基于ITS序列和LSU序列分别构建的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及30个样品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各地理居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形成对应关系,二者无明显相关性。基于两个序列的分析结果均显示,各地理居群内单倍型多样性较丰富,而核苷酸多样性低。表明变绿红菇在不同的地理居群中的适应能力强,遗传多样性较低,绝大部分遗传分化来自于个体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利用筛选的分离培养基从4个长白山松口蘑菌褶中各自分离了菌丝体,应用RAPD标记对其真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菌丝体是其来源松口蘑子实体的纯培养物;所选培养基可用于松口蘑菌丝体的分离;长白山松口蘑子实体之间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拮抗反应和基因间隔区2(intergenic spacer 2,IGS2)分析方法对河南省32个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除菌株Pt1、Pt5和Pt22外,绝大多数菌株间存在拮抗反应;应用Hpa Ⅱ、Rsa Ⅰ和Hae Ⅲ等3个限制性内切酶,对IGS2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和电泳分析,不同菌株电泳后产生多样性丰富的图谱。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所有菌株分为3个大类,3个大类遗传关系相对较远,最终将32个菌株鉴定为3组,可为今后白灵侧耳新品种杂交选育亲本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试验对我国东北长白山的余脉 ,吉林省龙井市内的一座松茸山进行了植被调查 ,研究鉴定植物 38科74种 ,大型真菌 8科 15种 ,共计 4 6科 89种 ,其中新记录松茸发生地植物 2 2种 ,高等真菌 4种。分析表明山萝花 (Melampyrumroseum)可以作为松茸发生期的指标植物。讨论了生态环境对松茸自然繁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Williams 划分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系统,对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云
南省42 个样品和西藏地区13 个样品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从云南省样品中鉴定出9 个生理小种,
分别为1 号、2 号、4 号、6 号、7 号、10 号、11 号、12 号和13 号,从西藏自治区样品中鉴定出4 个生理
小种,分别为2 号、4 号、5 号和7 号,其中,生理小种4 号为这两个地区的优势小种,所占样品的比例
分别为61.9% 和53.8%。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区松茸ITS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延吉市和云南省昆明市松茸子实体的ITS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取两个地区松茸子实体的基因组DNA,应用特异引物对其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并对云南省昆明市松茸样品进行克隆及测序。之后从GenBank上获取5个地区7条松茸ITS序列,并利用MEGA、BLAST、DNAMAN和ClustalX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云南松茸样品克隆发现,ITS序列中有A与G、T与c的颠换,并插入1个碱基T。序列对比发现,松茸ITS序列长度在600bp~604bp范围内,G+C含量在43.0%~44.2%之间,共有41个变异位点,ITS2变异位点数要多于ITSl的变异位点数。同时,多个位点存在着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表明不同产地松茸ITS序列在进化过程中存在差异,为真菌分类、鉴定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梅根瘤内生菌超微结构及其固氮酶结构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透射电镜首次观察到杨梅根瘤内生菌泡囊结构存在两种类型,有隔或无隔,椭圆形,直径1.3~3.0μm。并首次从杨梅根瘤共生固氮的内生菌中通过PCR反应克隆了2675bp的固氮酶结构基因,包括nifH和nifD全长基因及nifK基因片段,对其nifH和nifD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核苷酸与已报道的Frankia菌株同类基因的核苷酸的同源性高,达89%以上。861bp的nifH基因开放阅读框架和1458bp的nifD基因开放阅读框架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Frankia菌株同类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2%以上和89%以上,特别是起重要作用的氨基酸残基非常保守。nifH、nifD及nifK基因是连锁在一起的,nifH和nifD及nifD和nifK之间的间隔序列分别为49bp和205bp,与已报道的Frankia菌株同类基因之间的间隔序列在长度和同源性上差异较大,因而杨梅根瘤共生固氮的内生菌与其它属植物根瘤共生固氮内生菌及分离株存在菌株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区四种松茸子实体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西南地区不同产地的4个松茸子实体为材料,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胺凝胶电泳分析了其可溶性蛋白,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地区的松茸子实体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图谱谱带间存在差异。其中,采自四川通江和重庆的松茸子实体谱带相似,采自云南凯顺与云南昌明的松茸子实体谱带相似,而采自四川通江和重庆的松茸子实体与采自云南凯顺和昌明的松茸子实体,其谱带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让云南出口型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云南松茸近十年的出口国家、出口数量、出口总额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一的出口类型和目标市场、越来越严格的贸易壁垒、物流水平低、大型出口企业缺失,是云南松茸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提出了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政府监管力度,规范生产和销售,同时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增强松茸相关科研力度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云南保山地区松茸主要病虫害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保山、楚雄、昆明、丽江等地的调查结果表明,松茸因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约12.2%,由此推算,云南年损失松茸约126.88t,造成的年经济损失约为523万美元,初步查明,云南常见的松茸病虫害共5种,其中虫害造成的损失约占总损失的90%,病害造成的损失占10%。本文介绍了每种病虫害的症状,危害状况及病理或虫种,提出了以生态措施为主的防治对策,并以海棠村试验结果为依据,证明了其防治效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波消解-直角加速飞行质谱仪(ICP-oTOFMS)对云南省不同地区松茸子实体、菌柄和菌盖中砷(As)、镉(Cd)、汞(Hg)、铅(Pb)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茸中As、Cd、Hg、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08 mg.kg-1~0.795 mg.kg-1、0.087 mg.kg-1~0.209 mg.kg-1、0.015 mg.kg-1~0.038 mg.kg-1、0.144 mg.kg-1~0.486 mg.kg-1;菌盖中As、Cd含量均高于菌柄,有显著差异;菌柄和菌盖中Hg、Pb的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收集19个出口松茸主产地的97个样本,使用逆转录因子的DNA分子标签对样本基因组进行PCR扩增;为尽可能区分原产地,对某些产地的样本增加先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基因组DNA,再次使用逆转录分子标签的步骤。采用全自动DNA分析系统获得一系列DNA指纹图谱。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同一地理居群共有的DNA指纹图谱特征以及酶切前后的图谱差异。这些指纹图谱特征与松茸原产地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