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酸酶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探讨了植酸酶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日龄的健康肉仔鸡270只,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肉仔鸡。分别为试验Ⅰ组(对照组)、试验Ⅱ组(植酸酶100 mg/kg)、试验Ⅲ组(植酸酶200 mg/kg)、试验Ⅳ组(植酸酶300 mg/kg)、试验Ⅴ组(植酸酶400 mg/kg)和试验Ⅵ组(植酸酶500 mg/kg)。采用阶梯式笼养,试验期6周。试验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使肉鸡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对血钙、血氯、血钾含量影响较小,而血清中血磷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
余俊 《畜禽业》2023,(6):19-21
目的 探究中草药对仔猪传染性腹泻病的治疗效果及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江苏泰兴某养殖场120头传染性腹泻确诊病例仔猪进行对比治疗试验,将患猪随机分为4组,即腹泻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各试验组分别饲喂100 mg/kg、200 mg/kg和300 mg/kg的中草药复方,治疗方案持续14 d。结果 腹泻对照组在未进行任何治疗处理的情况下,30头患病仔猪无一自愈,试验期间腹泻症状均未出现好转,其中5头死亡,死亡率达16.67%;而试验Ⅰ、Ⅱ和Ⅲ组治愈率分别为86.67%、93.33%和96.67%,死亡率分别为6.67%、3.33%和0.00%;与腹泻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和Ⅲ组患病仔猪经过14 d治疗后终测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升高了26.92%、36.54%和42.3%。结论 中草药复方对仔猪传染性腹泻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患病仔猪的生长性能,在一定范围内其效果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植酸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植酸酶不同添加量对肉鸡生长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择2周龄青脚麻鸡142只,随机分成4组。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用500g/t植酸酶分别代替60%、70%和80%的磷酸氢钙,试验Ⅳ组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用植酸酶取代60%的磷酸氢钙,肉鸡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优于其它试验组和对照组(P<0.05)。添加植酸酶后,肉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比率和胸肌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熟肉率、滴水损失率等肉质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亦差异不显著,而肉的嫩度第Ⅲ组劣于其它各组。综上所述,在肉鸡日粮中以500g/t的植酸酶代替60%的磷酸氢钙可以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是最佳的替代比例。而对屠宰性能和肉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何锦玉 《畜禽业》2024,(2):17-20
为了探索黄芪多糖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随机将60只身体健康、免疫完整、采食和饮水正常、体重在(20±0.5)kg的杜泊绵羊均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试验Ⅱ和试验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试验Ⅰ、试验Ⅱ和试验Ⅲ组育肥羊在饲喂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05%、0.10%和0.15%的黄芪多糖。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和Ⅲ组育肥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Ⅱ和Ⅲ组育肥羊的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Ⅱ和Ⅲ组育肥羊的屠宰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Ⅱ和Ⅲ组育肥羊的羊肉亮度和蒸煮损失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在育肥羊的基础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育肥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其中基础日粮中添加0.10%的黄芪多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选取体质量(74.52±1.03)g的团头鲂48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20mg/kg(试验Ⅰ组)、40mg/kg(试验Ⅱ组)和80mg/kg(试验Ⅲ组)植物甾醇的配合饲料,进行为期81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0、80mg/kg植物甾醇可提高团头鲂质量增加率及特定生长率(P0.05),其中40mg/kg组效果更佳,对肌肉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对肌肉粗脂肪含量有一定提高(P0.05);添加40mg/kg植物甾醇显著降低了81d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40mg/kg植物甾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蚯蚓提取物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AA肉鸡),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Ⅳ组为试验组,各组分别在日常饮用水中添加0、0.5%、1.5%及3%的蚯蚓提取物,研究其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常饮水中添加0.5%、1.5%的蚯蚓提取物,肉鸡增重效果明显,其中以1.5%效果更好(P<0.01),并能显著提高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外周血ANAE+淋巴细胞百分率、血清溶血素,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P<0.05)。而在此基础上添加3%的蚯蚓提取物,肉鸡生长缓慢,并在49日龄时体重明显降低(P<0.05),且机体免疫器官指数、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机能等均有所回落(P>0.05)。  相似文献   

7.
研究3个复方中草药水煎浓缩液(1 g/mL)(复方Ⅰ:十大功劳、黄柏、半枝莲、苦参、百部、槟榔;复方Ⅱ:大黄、黄芩、野菊花、蛇床子、石榴皮、乌梅;复方Ⅲ: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地锦草、败酱草、龙胆草、鱼腥草、青蒿)体外杀水滴伪康纤虫和海洋尾丝虫的效果及对体质量18~20 g大菱鲆的毒性,旨在筛选出高效、低毒、少残留的治疗盾纤毛虫病的中药组合。体外杀虫试验在96孔细胞培养板的每孔中加入90μL药液和10μL离心后的虫液,药物剂量分别为0、5、10、15、20、25、30 mg/kg,每组3个平行,显微镜下观察盾纤毛虫的状态。体外杀虫试验结果显示,复方Ⅰ的剂量在0~30 mg/kg时对海洋尾丝虫无杀害作用;复方Ⅲ仅在药物剂量为30 mg/kg时对海洋尾丝虫有杀害作用,其他剂量时无效;复方Ⅱ20、25、30 mg/kg组1 h水滴伪康纤虫全部死亡,30 mg/kg组3 h海洋尾丝虫全部死亡。随即在循环水箱中进行为期7 d的大菱鲆毒性试验,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0 mg/kg)、推荐剂量组(20 mg/kg)、3倍剂量组(60 mg/kg)、5倍剂量组(100 mg/kg),每组3个平行。试验结束时,鱼尾静脉采集全血和血清,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大菱鲆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Ⅱ药浴后,大菱鲆血液中白细胞、嗜酸性细胞等血常规指标以及葡萄糖、球蛋白含量等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各试验组大菱鲆的鳃、肠道、胃、肝脏和脾脏均无明显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复合益生菌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实验设1个对照组((Ⅰ组)投喂基础饲料)和3个实验组(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的饲料,添加浓度分别为1000 mg/kg(Ⅱ组)、2000 mg/kg(Ⅲ组)和3000 mg/kg(Ⅳ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初始体重为(175.79±15.32)g草鱼8周后,测定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均能显著提高草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存活率无显著差异,且Ⅲ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增重率比Ⅰ组提高了16.32%。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了草鱼肠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其中Ⅲ组的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最高,Ⅳ组的淀粉酶活性最高;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了草鱼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当添加量为3000 mg/kg时,会降低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复合益生菌能显著降低草鱼血清中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当添加量为3000 mg/kg时,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有所升高。结果表明草鱼基础饲料中适量添加复合益生菌能促进其生长,降低饵料系数,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功能,适宜添加量为2000 mg/kg。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27.5℃~31.2℃下,将平均体质量(30±5)g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饲养在长2 m×宽2 m的网箱中,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添加抗菌肽200 mg/kg(组Ⅰ)、400 mg/kg(组Ⅱ)、600 mg/kg(组Ⅲ)和800mg/kg(组Ⅳ)的试验饲料。68 d后,测定黄鳝的生长及免疫相关指标及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后各组黄鳝的成活率和免疫保护力,研究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黄鳝生长性能及免疫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抗菌肽黄鳝的相对增重率比对照组高8.9%~33.0%,饵料系数降低3.1%~16.2%,成活率高3.1%~7.2%;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增加(P<0.05),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添加量为800 mg/kg时AKP活性最大,比对照组增加37.6%。添加量为600 mg/kg时ACP、SOD、GSH-Px和CAT活性最大,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63.3%、...  相似文献   

10.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杨桂英、赵祥等选用16只17.5kg左右,5月龄左右的本地公绵羊,以体重大小随机分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DE9.65MJ/kg、CP12.91%、CF23.73%),试验Ⅰ组喂基础日粮+含Cr0.2mg/kg的吡啶羧酸铬,试验Ⅱ组喂基础日粮+含Cr0.2mg/kg的CrCl3.6H2O和300mg/kg的烟酸,试验Ⅲ组饲喂基础日粮+含Cr0.2mg/kg的CrCl3.6H2O。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10周龄时个体发育良好,冠髯大而鲜红的海兰褐种公鸡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CK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在Ⅰ、Ⅱ、Ⅲ、Ⅳ和Ⅴ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2、0.4、0.6、0.8和1.0 mg/kg的铬,以此来研究铬对种公鸡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公鸡饲粮中铬的添加量在0.2~0.8 mg/kg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体重、第二性征及性腺的发育均趋于增加趋势,对提高体重、性腺发育及繁殖性能有极显著影响(P<0.01),铬添加水平达1.0 mg/kg时平均射精量、受精率、精子密度及精子活力均逐渐呈减弱趋势,而畸形率则呈增长趋势,该组与CK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分析,日粮中理想的铬添加量是0.8 mg/kg,可有效地提高海蓝褐种公鸡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用15周龄个体发育良好、冠髯大而鲜红的海蓝褐种公鸡10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8只,3个重复。CK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Ⅱ、Ⅲ、Ⅳ和Ⅴ组添加水平分别为VA10000IU/kg+VE15mg/kg、VA12000IU/㎏+VE30mg/㎏、VA14000IU/Kg+VE45mg/㎏、VA14000IU/㎏+VE60mg/㎏和VA18000IU/㎏+VE75mg/Kg。结果表明,(1)试验Ⅲ组睾丸重量极显著于其他各组(P<0.01);Ⅰ~Ⅴ组睾丸纵径均极显著于CK组(P<0.01);Ⅲ组处理睾丸横径显著于CK和Ⅳ、Ⅴ组(P<0.05);(2)Ⅴ组处理射精量均极显著于其他组(P<0.01);Ⅲ组和Ⅴ组处理精子密度均极显著于其他组(P<0.01);Ⅲ组处理精子活力极显著于其他组(P<0.01);Ⅲ组和Ⅳ组受精率显著于其他各组(P<0.05);(3)各组间精子pH值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不同VA和VE水平对试验种公鸡繁殖性能指标的变化,本试验研究表明:VA和VE的适宜添加量为VA14000IU/kg+VE45mg/㎏。  相似文献   

13.
进一步研究谷氨酰胺(Gln)在促进肠道发育、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的适应性方面的作用机理,本试验选择1日龄艾维因肉仔鸡160只,按公母均分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各处理组环磷酰胺注射剂量为4mg/kg,免疫抑制于试验第三周进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为0.1%、0.2%、0.4%的Gln进行饲喂,建立谷氨酰胺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艾维因肉仔鸡调节作用的动物模型,测定机体空肠指数、绒毛直径和固有膜厚度,为Gln在生产上促进肉仔鸡肠道发育、预防免疫抑制及抵抗应激损伤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肠道菌群的影响,将体重(30±5)g/尾的黄鳝,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分别投喂抗菌肽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00(组Ⅰ)、400(组Ⅱ)、600(组Ⅲ)、800(组Ⅳ)mg/kg的试验饲料。连续饲喂2个月后,对每组肠道中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肠道中的细菌数量和种类组成以及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平板菌落计数法显示各组黄鳝肠道细菌总数在(3.00±1.66)×10~7~(3.80±1.95)×10~7 CFU/g,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肠道细菌总数无显著性差异。对分离纯化菌株进行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共鉴定出14类细菌。各处理组肠杆菌科所占比例比对照组下降了13.5%~21.3%,黄杆菌属下降了10.6%~12.4%;而乳杆菌属增加了7.6%~14.2%。各组菌群Shannon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组Ⅲ多样性指数最高(H′2.354、D 0.889)。综合各项指标以抗菌肽600 mg/kg添加组较佳。结果表明:黄鳝饲料中添加600 mg/kg抗菌肽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菌群多样性,添加800 mg/kg对菌群结构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提高甚至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华鳖不同生态养殖模式对池塘水环境及养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条件相近的两组池塘,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的两种生态模式(Ⅰ组:中华鳖-吃食性鱼类鲤和草鱼模式;Ⅱ组:中华鳖-杂食性水生动物鲫和螺模式)对池塘水环境以及养殖效果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Ⅱ组CODMn在7、8、和9月显著低于Ⅰ组(P<0.05),NH3在6、7、8和9月显著低于Ⅰ组(P<0.05),TP在7月和8月显著低于Ⅰ组(P<0.05),TN在6、7和8月显著低于Ⅰ组(P<0.05),NO2--N在6月和7月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水环境质量较Ⅰ组好。Ⅱ组检出藻类47种,Ⅰ组34种,Ⅱ组种类显著增多(P<0.05);Ⅰ组蓝藻重量占83.18%,硅藻2.98%,隐藻2.65%,甲藻0%,Ⅱ组蓝藻58.59%,硅藻13.44%,隐藻14.00%,甲藻7.07%,Ⅱ组蓝藻明显下降,而硅藻、隐藻、甲藻明显上升(P<0.05)。6月Ⅰ组平均生物量4.18mg/L,Ⅱ组2.57mg/L,8月Ⅰ组29.04mg/L,Ⅱ组5.41mg/L,6月和8月Ⅰ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Ⅰ组Shannon-Wiener指数H’在6月和8月均值分别为2.117和0.7467,Ⅱ组均值分别为2.5427和1.0178,Ⅱ组6月和8月H’均明显增加(P<0.05);在6月,Ⅱ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8516,Ⅰ组为1.2499,Ⅱ组较Ⅰ组上升明显(P<0.05);两组的Pielou匀度均指数J差别不大。Ⅱ组中华鳖平均产量11782.5kg/hm2,显著高于Ⅰ组11482.5kg/hm2(P<0.05)。  相似文献   

16.
李玮 《畜禽业》2023,(8):30-32
目的 探究复合酶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及饲料消化率的影响。方法 试验选用80头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在基础日粮中根据体质量分别添加0、200、400、600 mg/kg的复合酶制剂,试验为期30 d。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仔猪的终测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仔猪对饲料中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的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有效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改善仔猪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提高营养物质吸收率,且在该试验条件下,复合酶制剂的最适添加剂量为600 mg/kg。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01,(12):25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蔡辉益等用1日龄AA肉鸡840只,随机分为15个处理组,日粮分别深加两种不同剂量的金霉素(50和100mg/kg)和粘杆菌素(10和20mg/kg),结果均可显著降低28日龄肉鸡盲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且随着抗生素剂量的增加,其数量有继续降低的趋势.其中添加28mg/kg的粘杆菌素可显著提高28日龄肉鸡育肠中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添加50mg/kg金霉素和10mg/kg粘杆菌素也使其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100mg/kg金霉素使其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5,(5)
选择生长正常、日龄、体重相近的杜×大×长三元杂断奶仔猪15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两个重复,每个重复25头。试验共设三个组,对照组日粮按该场配方配制,不添加黄芪多糖;试验Ⅰ、Ⅱ组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300、500 mg/kg黄芪多糖。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能有效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并能改善仔猪的健康状况,其中以500 mg/kg的添加水平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植酸酶对鲤鱼生长及磷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300尾体重为50 g左右的鲤鱼鱼种,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Ⅰ组饲喂每千克添加1500 U植酸酶的基础饲料,Ⅱ组饲喂每千克添加3000 U植酸酶的基础饲料,Ⅲ组饲喂每千克添加4.5 g Ca(H2PO4)2的基础饲料,Ⅳ组饲喂每千克添加8.9 g Ca(H2PO4)2的基础饲料。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3000 U/kg和1500 U/kg植酸酶显著地促进了鲤鱼生长,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饲料中磷的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3000 U/kg和1500 U/kg植酸酶组鲤鱼的增重率分别提高61.06%和52.81%,鲤鱼对饲料中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65.63%和61.65%,粪磷含量分别下降24.58%和22.88%。本试验表明:植酸酶可以显著地促进鲤鱼的生长和提高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1日龄伊莎褐蛋鸡健雏500只随机分5组,玉屏风口服液分别按低剂量第Ⅰ组,0.5mL/[kg体重)]、中剂量[第Ⅱ组,1.0mL/(kg体重)]和高剂量[第Ⅲ组,1.5mL/(kg体重)]饮水,第Ⅳ组加入黄芪多糖口服液[1.0mL/(kg体重)]为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药物(Ⅴ组)。Ⅰ、Ⅱ、Ⅲ、Ⅳ组从第七天开始饮水给药,给药3周;Ⅴ组饮用常水。各组于7、21日龄用LaSota疫苗常规免疫,14、28d用IBD疫苗滴鼻点眼免疫。并分别于21、35、49、63日各取10只采血,常规分离血清,用微量血凝抑制(HI)试验法测定HI抗体滴度,间接ELISA方法检测IBD抗体水平,并检测"玉屏风口服液"对免疫器官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给雏鸡饮用"玉屏风口服液"能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能促进鸡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能显著增强鸡新城疫疫苗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免疫效果,促使雏鸡迅速产生抗体,抗体维持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