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抗菌活性天然产物的筛选过程中,筛选到一株具有强抗菌活性的真菌SF_24818,通过活性跟踪,确定其中的活性组分,并大量发酵菌株,经提取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2个抗菌活性化合物,经紫外、质谱和核磁共振确定化合物为新羟基曲霉酸和曲霉酸,进一步的抗菌活性测试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icoccus aureus)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蝉拟青霉022007 9菌株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的发酵培养液对蝉拟青霉发酵液抗菌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筛选出较佳发酵培养液:05%蛋白胨,2%蔗糖,01% KH2PO4,005% MgSO4·7H2O,蒸馏水1 L。从其代谢产物中,经过滤、离心、脱糖、盐析和各种柱层析方法,分离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组分G1,电泳及RP HPLC验证其具有较高的纯度,初步表明蝉拟青霉代谢产物中含有一些小分子量的具有抗菌活性的肽类物质。G1组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有望开发成一种天然肽类抗菌药物和食品防腐保鲜添加剂。  相似文献   

3.
人物介绍     
向文胜 博士,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农业大学生物化工重点学科带头人,省农药重点学科、黑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东北农业大学生物化工学科创新团队带头人.科研方向为微生物天然产物药物.研究领域:(1)活性化合物及菌株高效筛选;(2)微生物天然产物药物生物合成、调控机制及作用靶分子机理研究;(3)微生物天然产物药物产业化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角果木内生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JG-1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结合理化常数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同时,对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以及全齿复活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从角果木内生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JG-12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5S)-5-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3-heptanone(1),ilicicolin H(2),2-chloro-3,5-dimethoxybenzyl alcohol(3),(7R)-methoxypurpuride(4),(5a S,9S,9a S)-1,3,4,5,5a,6,7,8,9,9a-decahydro-6,6,9a-trimethyl-3-oxonaphtho[1,2-c]furan-9-yl N-acetyl-L-valinate(5),ergosterolperoxide(3β-hydroxy-5,8-epidioxy-ergosta-6,22-diene)(6)。其中,化合物1具有抗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活性,化合物3具有抗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活性;化合物1和3~5具有全齿复活线虫抑制活性;化合物1~5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从4个不同地区土样中共分离得到20株天然无抗菌活性或抗菌活性微弱放线菌,采用链霉素(Streptomycin)、庆大霉素(Gentamycin)及利福平(Rifampicin)三重抗性法对其进行活性菌株的筛选后,17株放线菌的发酵液显示了抑菌活性,其中1号放线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利福平抗性分别为40、10和150 g...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植物细菌病害日趋严重,并缺少有效防治药剂的问题,从前期筛选获得的具有抗菌活性且次级代谢产物丰富的海洋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D5发酵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并进行抗菌活性评价,阐明目标真菌的抗菌活性成分,为新颖结构抗细菌生物农药的研发提供先导化合物。【方法】综合运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采用核磁、质谱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对化合物进行抗6种植物病原细菌燕麦食酸菌(Acidovorax avenae)、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密执安棒形杆菌(Clavibater michiganensis)、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活性评价,获得活性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从海洋杂色曲霉D5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发酵培养基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4个2-羰基-4-苯基喹啉生物碱,viridicatin(1)、3-O-methylviridicatin(2)、3,6-O-dimethylviridicatin(3)和3-O-methylviridicatol(4);2个双氧代哌嗪生物碱,(+)-cyclopenol(5)和(-)-cyclopenol(6);3个喹唑啉fumiquinazolines生物碱及其衍生物,versicoloid A(7)、chrysopiperazine C(8)和cottoquinazoline A(9);以及3个蒽醌类化合物,versiconol(10)、averufin(11)和noraverufanin(12)。抗菌活性结果表明,2-羰基-4-苯基喹啉生物碱3,6-O-dimethylviridicatin(3)具有显著的抗植物病原细菌活性,对青枯雷尔氏菌和野油菜黄单胞菌的MIC分别为50和100μg·mL-1。初步的构效关系分析表明,C-6位置的甲氧基可能是该类化合物发挥抗植物病原细菌作用的关键基团。【结论】海洋杂色曲霉D5代谢产物丰富,能够产生结构多样的生物碱和蒽醌类化合物。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和3个蒽醌类化合物,其中3,6-O-dimethylviridicatin(3)对青枯雷尔氏菌和野油菜黄单胞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有开发成为抗细菌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薏苡种仁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禾本科黍亚科蜀黍族薏苡种仁中分离内生真菌,采用菌饼法筛选其抗菌活性。通过5.8 S ITS 分子系统学鉴定菌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鉴定菌种发酵液正丁醇提取物次的生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分离共获得23株薏苡种仁内生真菌,其中,有弯孢霉属、链格孢属、砖孢属、茎点霉属、灰软盘菌属、稻黑孢属、玉蜀黍赤霉属、曲霉属及其他真菌。57%的菌株至少对测试菌株中的1种具有抗菌活性,且 GZR19号菌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并鉴定为1种茎点霉(Phoma sp .),其发酵液的次生代谢产物在该色谱条件下主要有4种物质含量较高,其中可能存在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与生物学活性结合的二级组合筛选模型对红树林植物海莲内生真菌进行筛选,得到优势菌株Pestalotiopsis sp.,从中分离得到4个甾体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及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解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分别为:3β-(E)-feruloyllupeol、stigmastan-3-one、β-sitosterol和sitost-5-en-3β-ol acetate,其中化合物分别3β-(E)-feruloyllupeol为首次从红树林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对4个化合物进行清除DPPH、ABTS自由基以及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均无抗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发掘天然抗菌物质新资源,从海洋放线菌库中筛选到一株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抗菌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唐德链霉菌(Streptomyces tendae)。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发现该菌株在2216E液体培养基中28℃摇瓶培养96 h,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最强;进一步通过抗菌活性示踪和多级色谱方法对该菌株所产抗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采用NMR和高分辨质谱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研究发现该菌株所产的两个抗菌活性化合物分别为2-Hydroxy-3-propyl-hexahydro-pyrrolo[1,2-a]pyrazine-1,4-dione和3-Propyl-hexahydro-pyrrolo[1,2-a]pyrazine-1,4-dione,均为环二肽衍生物。  相似文献   

10.
两种宋果灵酯化产物的合成及其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宋果灵羟基酰化后对其活性和毒性的影响。[方法]宋果灵经过乙酰化、丙酰化得到相应的宋果灵酯化产物。[结果]所得化合物对苜蓿蚜均具有一定杀虫活性。化合物结构经MS、1HNMR和13CNMR确认。[结论]该试验可为植物源高杀虫活性化合物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蝙蝠葛茎叶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蝙蝠葛(Menispermum.dahuricumDC.)茎叶的乙醇粗提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其萃取物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物对青霉菌(Penicilliumsp.)有强抑制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假丝酵母菌(Candiasp)有强抑制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有较强抑制作用,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oracapsic)有抑制作用;正丁醇萃取物无明显抗菌活性。经对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纯化得到2个化合物和,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具有抑制金色葡萄球菌和辣椒疫霉菌的活性,化合物具有抑制假丝酵母菌和辣椒疫霉菌的活性;经光谱和化学分析鉴定化合物为异槲皮素甙,该化合物为首次从蝙蝠葛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夹竹桃的内生真菌,对1株分离自夹竹桃茎部链格孢属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再经过重结晶纯化,得到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对所得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这5个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和DPPH自由基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5个化合物分别为次黄嘌呤(1)、腺嘌呤(2)、尿囊素(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4)、尿嘧啶核苷(5)。其中,化合物1、3、4、5为首次从链格孢属真菌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尿囊素)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化合物2(腺嘌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夹竹桃链格孢属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槿植物的叶、树皮和花是中药黄槿的入药部位,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的药用价值。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在基因层面存在信息传递,会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代谢产物,因此黄槿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可能成为新型天然活性产物。从不同地点采集的半红树林植物黄槿中分离纯化出64株内生真菌并鉴定,通过固体发酵得到其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牛津杯法检测内生真菌的粗提物对5种常见致病细菌的抑菌活性,后根据分离部位的不同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筛选确定3株具有强抑菌活性的菌株,用于后续次生代谢产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分离百合球茎组织中的内生真菌,筛选其中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结果显示,从健康百合组织中分离得到3株内生真菌,通过其发酵液对7种腐败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测试,筛选到1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BH-3。根据真菌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对BH-3进行分子鉴定,确定其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红树内生真菌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 L28的代谢产物及其抗真菌活性。【方法】柱层析分离纯化代谢产物,波谱技术鉴定结构;二倍稀释法测试代谢产物对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番茄枯萎菌F. oxysporum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分离鉴定出7-羟基-2,5-二甲基色原酮(化合物1)、Livistone A(化合物2)、Barceloneic acid A(化合物3)、Barceloneic lactone(化合物4)、2′-O-methylbarceloneate(化合物5)、Spirostaphylotrichin R(化合物6)、 Spirostaphylotrichin U(化合物7)、β-谷甾醇(化合物8)、β-胡萝卜苷(化合物9)和β-腺苷(化合物10)。化合物1能强烈抑制小麦赤霉菌和番茄枯萎菌的生长,MIC均为100μg/mL;化合物5对番茄枯萎菌的生长具有中等抑制作用,MIC为200μg/mL。【结论】化合物1和化合物5可作为相应抗菌农药...  相似文献   

16.
筛选到一株具有农药活性的真菌NBERC-170301,通过活性跟踪,确定出其中的活性组分。并经过大量发酵,提取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超高效液质联用(UPLC-MS)和NMR确定其中3个化合物分别为青霉酸、郝金青霉素和郝青霉素酮,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但结构暂未确定。  相似文献   

17.
多黏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Dw-6是1株具广谱抗菌活性的拮抗菌株.该菌株发酵液经热处理、固相萃取及柱层析得到了1个单峰化合物DwGPB.该化合物对蛋白酶K较为敏感,但对胰蛋白酶不敏感.对供试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杆菌均具有强烈的抑制活性.苏云金杆菌经DwGPB...  相似文献   

18.
由上海药物所等单位承担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新药筛选及关键技术平台研究”课题的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应用先进的高通量和高内涵药物筛选技术,对我国特有的化合物样品库(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产物)实施大规模随机筛选。在对筛选发现的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改造的基础上,开发治疗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原创新药。作为我国创新药物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内生真菌Eef-10的分类地位,分离和鉴定该真菌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并评价其抗细菌和抗肿瘤细胞活性,以期得到具有抗细菌和抗肿瘤活性的天然活性化合物。【方法】内生真菌的鉴定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和纯化主要采用减压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LH-20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化合物的鉴定主要依据~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学数据以及相关的参考文献;采用MTT显色法测定了次生代谢产物对5种不同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采用CCK8法测定了次生代谢产物对2种不同癌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从内生真菌Eef-10中分离到的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traric acid(化合物Ⅰ)、2, 4-二羟基-3, 6-二甲基苯甲酸乙酯(Ethyl 2, 4-dihydroxy-3, 6-dimethylbenzoate)(化合物Ⅱ)和4-甲基-5, 6-二氢-2H-吡喃-2-酮(4-methyl-5, 6-dihydro-2 H-pyran-2-one)(化合物Ⅲ)。化合物Ⅱ对5种革兰阴性细菌表现出强抑制活性,最大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为35.87~55.50μg/mL,化合物Ⅰ的IC_(50)为67.25~130.55μg/mL,化合物Ⅲ的IC_(50)均大于200μg/mL。抗肿瘤细胞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IC_(50)为1.50μg/mL,活性强于阳性对照喜树碱(IC_(50)为3.6μg/mL)。【结论】从内生真菌Chaetomium sp. Eef-10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化合物Ⅱ对桉树青枯病菌和Hep-G2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抗菌活性较好的菌株,以9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法对分离自三尖杉茎、叶、种皮的61株内生真菌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分离得到抗真菌活性物质并对菌株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1株高活性菌株Se01,经形态学鉴定和18S rDNA序列分析,确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 piperis),其代谢产物主要有生物碱、甾体、萜类、有机酸、内酯、蒽醌类、氨基酸、糖等成分.这些物质大多有较强的活性,能为植物抗病提供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