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浅圆仓安全储粮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我国浅圆仓发展过程及安全储粮研究现状.在简要介绍我国浅圆仓应用概况同时,简单总结了浅圆仓安全生产要素,包括对浅圆仓的检查、粮食入仓要求等;针对前人总结的浅圆仓储粮性能及其发展,相应地总结了浅圆仓安全储粮配套设备及相关应用技术.随着浅圆仓储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粮食仓储事业必将朝着仓储现代化和机械化的方向迈出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和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强优势籼型杂交稻组合汕优63(珍汕97×明恢63)产生的永久性籼籼交重组自交系(RIL)群体241个株系, 1999年在杭州对株高、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9个重要农艺性状, 进行了评价, 以及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等研究. 结果表明, 这些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 分布频率大致  相似文献   

3.
浅圆仓占地面积小,结构受力合理,单仓储存数量大,粮食出入库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单位时间出入库数量大,有利于实施粮食"四散"技术。但由于浅圆仓直径大、粮堆高,也给储粮技术的使用和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中央储备粮金华直属库从2012年3月分别对大豆、玉米、小麦浅圆仓安全储粮进行技术性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4.
因浅圆仓装粮线高、单仓储量大等特点,为确保储粮安全,采取环流熏蒸及常规熏蒸两种熏蒸方法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所测数据的分析、研究,提出对浅圆仓采取磷化氢环流熏蒸的杀虫方法,不仅能达到杀虫的目的,而且有效降低了熏蒸费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绿肥配施腐解菌剂在红壤旱地中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更好地利用其营养,在田间条件下,设置对照(CK)、腐解菌剂(DM)、腐解菌剂+炭基有机肥(BM)和腐解菌剂+固氮菌(NM)4个处理,采用尼龙网袋法模拟研究圆叶决明在橘园红壤中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特征,并测定其养分残留率.结果 表明,夏季绿肥圆叶决明中有机物腐解和养...  相似文献   

6.
五氯硝基苯拌种防治玉米圆斑病效果研究内蒙古赤峰市种子公司夏启,左慧忠玉米圆斑病对制种危害较大,一般年份减产10%,重发年份减产70%,甚至绝收,目前尚无特效的防治方法。圆斑病为单基因控制,专主寄生,多发生于玉米自交系。1956年首次在吉林省发现,19...  相似文献   

7.
中宁圆枣果实发育成熟期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10年生的中宁圆枣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后期(白熟期 ̄全红期)生理和生化变化特性,结果表明:(1)中宁圆枣果肉硬度变化具有明显的2个阶段,从白熟期至初红期,果肉硬度大幅度降低;从初红期至全红期,硬度维持在12.0 ̄12.5kg/cm2。(2)果实抗坏血酸含量与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686;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与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254。(3)果实发育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蔗糖和果糖含量均与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葡萄糖含量和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中宁圆枣果实在白熟期前以积累单糖为主,果实糖份累积总体表现为“果糖 蔗糖”型。(5)随着果实发育成熟,果实相对甜度不断增加。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和果糖含量与果实相对甜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0.9827、0.9750和0.9259;葡萄糖含量和果实相对甜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117。  相似文献   

8.
以桂圆为主料,醋酸酯淀粉、羟甲基纤维素钠、水为辅料,研制出一种口感润滑、有弹性的桂圆珍珠粉圆.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桂圆浓缩汁添加量6%,烘烤温度100℃,桂圆生珍珠蒸煮时间55 min,麦芽糖添加量20%.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组织状态良好、口感润滑、大小均匀、无色差的桂圆珍珠粉圆.桂圆珍珠粉圆的研制,不仅能够提高桂圆的附加值,而且对桂圆的深加工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8年开始的500亿斤中央储备粮库建设项目中,辽宁省各库的仓型绝大部分为浅圆仓,并配套使用了“四合一”储粮新技术。我们朝阳市城郊粮库就是其中之一,我库浅圆仓直径30m,单仓容量8340t。在几年来的浅圆仓储粮实践中,我们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探索科学管理,在减少入仓破碎、延缓  相似文献   

10.
对鹅掌楸13个产地种实性状的研究发现,聚合果表型性状(果长、果宽、长/宽比等)与种子性状(千粒重、发芽率等)的差异在产地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变异主要存在于产地问,产地内也存在一定的变异.单聚合果翅果数随聚合果的增长而增加,翅果千粒重随聚合果增宽而增重.参试种子发芽率多在3%~5%,部分产地达10%以上,估计与参试产地的种群大小密切相关(如贵州黎平).地理生态因子对种实性状存在一定影响,产地的海拔及年降雨量是聚合果发育的主要影响因子;而海拔和无霜期则对种子发芽率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在池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探索黄河鲤的生长规律,于2017年5—10月开展了养殖试验,获得其成活率和饲料系数,并通过测量其体长、体质量和体高,对黄河鲤在池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约5个月的养殖,黄河鲤成活率92.6%,饲料系数1.38,体长、体质量和体高的平均值分别为21.13 cm,689.21 g和7.73 cm。相应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10.88%~15.53%,9.15%~46.44%和13.82%~22.04%,肥满度在2.84~7.31之间变动。体长(LS)与全长(LT)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LT=1.721LS+0.4517 (R2=0.9998),体长与体质量(W)的回归方程为:W=0.0174L3.2946 (R2=0.9725)。拟合出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LSt=29.354 (1-1.082e-0.399t)3,Wt=1790.916 (1-1.688e-0.547t)3,LHt=9.352(1-1.688e-0.54t)3,投入产出比为1:1.19。黄河鲤在池养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且经济效益良好,为皖北黄河鲤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脊尾白虾低盐种群亲本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随机选取上海奉贤地区的脊尾白虾低盐种群亲本100尾(40尾抱卵和60尾未抱卵),分别测量体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宽(X3)、头胸甲高(X4)、第一腹高(X5)、第一腹宽(X6)、腹部长(X7)、额剑长(X8)、尾节长(X9)、体质量(Y)等10个指标,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低盐种群亲本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脊尾白虾低盐抱卵亲本的形态性状普遍高于未抱卵亲本,除体质量外,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抱卵亲本和非抱卵亲本的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低盐抱卵亲本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尾节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尾节长的作用最大(0.900),在未抱卵亲本中,所有保留性状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头胸甲长的作用最大(0.747);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抱卵亲本和非抱卵亲本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  相似文献   

13.
耳石形态在斑尾复鰕虎鱼群体鉴别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验证耳石形态指标在斑尾复鰕虎鱼群体鉴别中的有效性。本研究运用4种统计方法对黄、渤海斑尾腹鰕虎鱼4个群体矢耳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烟台群体与青岛群体、烟台群体与天津群体、丹东群体与天津群体的9个耳石形态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判别正确率为86.5%;构建的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50.927%、24.179%、12.321%,累积贡献率为87.427%;聚类分析显示青岛和天津群体聚为一组,烟台与丹东群体聚为一组。4种分析方法均显示不同群体间耳石的差异,证实了耳石形态指标可作为黄、渤海斑尾复鰕虎鱼群体判别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可为渔业资源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闽江中游鲢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茂元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1):124-129
为了研究闽江中游鲢的年龄组成和生长情况,根据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闽江中游段采集的126尾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样本,通过对其鳞片年轮的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鲢的年龄判定与生长特性。结果显示:闽江中游鲢的体重范围为310.6~9420.8 g,体长范围为23.4~86.9 cm;鳞片的年轮主要表现为闭合切割型和疏密特征,由1 +~7 +共7个年龄段组成,其中优势年龄组为3 +~4 +龄。体长与体重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W=0.027×L 2.953,幂指数接近3,表明闽江中游鲢属于匀速生长类型。拟合Von Bertalanfly的生长方程为:Lt=106.696×[1-e -0.147( t +1.1443)],Wt=26332.083×[1-e -0.147( t +1.1443)] 2.953。生长拐点年龄为ti=5.923,与其他水域鲢种群相比,其生长性能略低。因此,建议闽江中游鲢的开捕规格体长大于70 cm,体重大于7.7 kg,同时规范渔具渔法,以降低捕捞强度,加大资源养护力度,促进闽江鲢资源的恢复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野生与人工栽培百蕊草5种黄酮类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百蕊草中百蕊草素Ⅰ、山奈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山奈酚-7-O-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结果 表明百蕊草素Ⅰ、山奈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山奈酚-7-O-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苏云金芽孢杆菌对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innaeus)]种群繁殖力的影响,采用浸渍绿豆法对绿豆象成虫开展室内生测。结果显示:苏云金杆菌的剂量分别为80.0 IU/mg、53.3 IU/mg、32.0 IU/mg、26.7 IU/mg、20.0 IU/mg时,绿豆象成虫的致死率依次表现为95.56%、70.00%、36.67%、21.11%、7.78%,其毒力回归方程为y=0.38x+2.91。苏云金杆菌亚致死剂量LC10LC30LC50可明显缩短绿豆象成虫的寿命、抑制雌成虫的产卵能力。亚致死剂量处理组绿豆象种群的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的值均低于对照组,亚致死剂量处理组种群的加倍时间显著延长。由此可见,苏云金杆菌对绿豆象有较好的杀虫效果,亚致死剂量对绿豆象种群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谈佳玉  倪锦  沈建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5):131-135
通过研究影响南极磷虾虾肉质量的主要形态特性,丰富南极磷虾生物学资料,同时为南极磷虾脱壳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随机选取南极磷虾100尾,测定体长(X1)、头胸甲长(X2)、腹部长(X3)、尾扇长(X4)、头胸甲宽(X5)、腹部宽(X6)及虾肉质量(Y)7个形态特征,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形态特征对虾肉质量的影响效应。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南极磷虾的形态特征与虾肉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和回归显著性检验,建立腹部长(X3)、腹部宽(X6)对虾肉质量(Y)的多元回归方程Y=-0.187+0.008X3+0.032X6,回归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显示,腹部长与腹部宽对虾肉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是影响虾肉质量的重要形态特征指标,其中腹部长对虾肉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头胸甲长和头胸甲宽通过间接作用影响虾肉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商洛“药食同源”植物南五味子为研究对象,对其木脂素类中的南五味子酯乙提取纯化及抑菌研究,复配Nisin、KGM、番茄红素制备复合涂膜保鲜剂,以期延长冷鲜肉贮藏期。HPLC测定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乙醇浸提南五味子酯乙,在超声温度68℃、料液比1:8、乙醇质量分数84%、提取时间60 min时,南五味子酯乙得率为1.426 mg/g。HPD100型大孔树脂纯化的南五味子酯乙对供试菌的抑菌顺序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以pH、TVB-N值、MetMb含量为冷鲜肉主要鲜度指标,考察不同浓度南五味子酯乙、Nisin、KGM、番茄红素对冷鲜肉保鲜效果影响,正交法优化复合涂膜保鲜剂最佳配方为2.5%南五味子酯乙+0.1%Nisin+0.4%KGM+0.03%番茄红素,在4℃可贮藏冷鲜肉10天。研究结果可为南五味子酯乙在冷鲜肉贮藏和保鲜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主栽大豆品种产量指标筛选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28个大豆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该区域大豆产量进行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产量相关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独立综合指标,性状累计贡献率为79.083%;通过隶属函数计算产量综合评价值(Y),对参试品种进行产量综合评价,筛选出了产量较高的大豆品种合农71、合农85、绥农26、合农75、黑农61及合农76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大豆产量评价数学模型,Y=0.122+0.736X1+0.465X2+0.168X3+2.527X4+0.326X5+0.289X6-0.313X8,平均估计精度为92.16%;筛选了7个核心产量评价性状,分别为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及4粒荚数,该模型可作为大豆育种材料产量评价及品种产量鉴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冬瓜果肉叶绿素含量遗传规律进行分析,以期为冬瓜果肉颜色控制基因的挖掘和果肉颜色的改良育种奠定基础。以冬瓜果肉白色纯化自交系(LT-1)为P1,果肉绿色纯化自交系(LT-2)为P2,构建四代遗传群体(P1、P2、F1、F2),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的遗传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主基因和多基因对冬瓜果肉种的叶绿素含量影响,探究冬瓜果肉叶绿素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冬瓜果肉中叶绿素含量是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调控,F2分离群体中的主效基因遗传率为82.0696%,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a为-1.477,显性效应ha为-1.465,且显性度ha/da接近1,第二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b和显性效应hb分别为-0.835、-0.715,显性度ha/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