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勇  高永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51-20354
[目的]对华细辛自发自交传粉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观察和栽培条件下人工控制试验,对细辛属华细辛的整个开花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对其传粉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华细辛是一种以自发自交为主要传粉方式的物种。其花雌性先熟,单花期一般为3~4 d,第1天为雌性期,柱头可以接受外来花粉,雄蕊花丝呈90°下弯,花药不开裂;第2及第3天,两轮雄蕊依次上举,花药依次开裂,并与柱头发生自然接触,完成自发自交传粉。人工自交和异交试验证明,华细辛的异交均是可育的,结实率均达到100%。去雄套袋试验表明华细辛不能单性结实,也没有无融合生殖现象。[结论]华细辛是杜衡亚属植物,但是其传粉机制与细辛亚属植物很相似。  相似文献   

2.
对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的生殖方式进行观察,观察结果表明:(1)菘蓝花两性,四强雄蕊,花粉较多,主要靠昆虫传粉;(2)P/O(花粉/胚珠)值为9 426~28 280,属于异交繁育系统,其传粉过程观察、自异交试验及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的显微观察结果也证明菘蓝主要以异花传粉的方式进行交配;(3)菘蓝花期自交结实率只有7.8%,具有较强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的作用部位是柱头表面,属于孢子体自交不亲和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樟树的开花及传粉生物学特性。[方法]测量花部综合特征,MTT法测花粉活性,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柱头的可授性,通过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和人工授粉试验测定樟树的繁育系统类型,通过访花观察确定樟树的主要传粉者类型。[结果]樟树的花较小,柱头-花药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分离;樟树的单花期3~4 d,花粉的高活性可以持续到花开后的第3天,而柱头具有较高的可授性是在花开的前2 d;樟树的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且樟树的结实率受到传粉者不足的限制,导致其自然结实率偏低,只有36.7%。[结论]该研究可为深入开展樟树的种质资源保存、杂交育种以及良种选育等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3种瑞香属植物甘青瑞香、橙花瑞香和金边瑞香的花部性状调查、传粉昆虫观察,以及花粉胚珠比(P/O)和坐果率的统计分析,探究瑞香属植物柱头缩入式雌雄异位和花部性状的进化及适应意义。结果发现,3种瑞香均为管状花结构,花药2轮,属柱头缩入式雌雄异位,需要特化的传粉者为其传粉;据P/O推测,橙花瑞香和金边瑞香的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而甘青瑞香为兼性异交;访花观察发现,3种瑞香的传粉者均较稀少;坐果率统计结果表明,特殊的花部结构、异交为主的繁育系统结合传粉者的不足直接导致3种瑞香的低坐果率。  相似文献   

5.
几种重楼属植物花药开裂和关闭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重楼的栽培、育种以及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观察6种重楼属植物的花药开裂和关闭现象并测定花药旁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结果]禄劝花叶重楼、大理重楼、滇重楼和多叶重楼的花药开裂相对较早,海南重楼和高平重楼相对较晚。海南重楼和高平重楼的花药关闭早于禄劝花叶重楼、大理重楼、滇重楼和多叶重楼约1 h。海南重楼、高平重楼、大理重楼和滇重楼花药开裂和关闭的持续时间较长,禄劝花叶重楼和多叶重楼的持续时间较短。重楼属植物的花药开裂和关闭过程与光照和温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呈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结论]重楼属植物的花药随着气温的升高和空气相对湿度的降低逐渐开裂,重楼花药开裂和关闭的持续时间与花药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6.
多花野牡丹传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多花野牡丹花期从5月初至6月末,单朵花开放1 d。异型雄蕊,5枚黄色花药位于柱头的上方,5枚紫红色花药位于柱头的下方两侧。花粉为扁球形,极面观为六裂圆形,黄色花药中花粉的三假沟连接到两极,紫红色花药花粉的三假沟未连接到两极。黄色和紫红色花药的花粉活力不同,并随开花进程有下降趋势。该物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异花授粉单果饱满种子数显著高于自花授粉,两种传粉方式中,黄色花药中的花粉授粉效果好于紫红色花药。传粉昆虫有圆花熊蜂、红光熊蜂、鞋斑无垫蜂等,9:00~10:30昆虫访花频率最高,11:40以后见不到昆虫访花。杂交指数为4,繁育系统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花粉与胚珠比为601.54,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矮沙冬青传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培培  李志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222-1224,1234
[目的]阐明矮沙冬青的传粉机制,揭示影响矮沙冬青传粉成功的因素。[方法]以矮沙冬青的自然居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药日散粉进程和传粉昆虫的种类、行为及访花频率。[结果]矮沙冬青花粉活力保持时间较长,I~9d内均能保持50%以上的花粉活力,0~8d内柱头均具有可授性,但柱头可授性下降很快,花后10d柱头丧失可授性:传粉昆虫主要为蜂类。昆虫的访花频率与植物的花药散粉进程高度吻合。花药日散粉、昆虫的传粉频率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结论]影响矮沙冬青传粉成功的因素主要有访花昆虫的数量、访花昆虫的访花频率和外界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鸢尾蒜[Ixiolirion tataricum(Pall.) Herb.]的物候生长、花部特征、性表达以及繁殖适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12年连续2年对鸢尾蒜的物候观测生长周期为63~ 72 d,花期为10~12 d;营养生长期约为34 ~35 d,约占生活史的1/2,生殖生长期为46~58 d,约占生活史的4/5,与新疆其他早春类短命植物的物候生长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共性.(2)单花从蕾期到开放花部特征变化可分为6个时期,花药开裂早于柱头成熟,属于雄蕊先熟,为柱头探出式同型雌雄异位;雄蕊的花丝与花药均有分化,长、短雄蕊及花柱存在稳定的空间分离.(3)鸢尾蒜杂交指数以及花粉/胚珠比的测定表明,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型,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可能存在延迟自交和繁殖保障.鸢尾蒜的花部及性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在特定的生境条件下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生长繁殖方式.  相似文献   

9.
桂南木莲繁育系统及其传粉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桂南木莲(Manglietia chingi)自然条件下结实率低的原因及其传粉适应性意义,运用花粉活力测定、柱头可授性检测、传粉昆虫观察和套袋试验等方法研究其繁育系统及开花特征。结果表明:桂南木莲单花花期3~4 d,过程分为松蕊阶段、初次开放阶段、闭合阶段、再次开放阶段、衰败阶段;其中闭合阶段柱头可授性最强,花粉活力最高(31.34%),但雄蕊群未对外散粉;再次开放阶段雄蕊群对外散粉,但花粉活力低(8.85%);花朵两次晚上开放吸引少量甲虫访问,花朵白天下垂合拢滞留活力极低的花粉(1.93%)并吸引蜜蜂访问;桂南木莲的花粉/胚珠值(P/O)为12 430,属专性异交,自交不亲和。因此,桂南木莲二次开合、花朵下垂是对昆虫异交传粉机制的适应,自然条件下对外散出的花粉活力低、缺少有效传粉昆虫是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红白忍冬繁育系统与传粉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红白忍冬(Lonicera japonica var. chinensis(P. Watson) Baker)的繁育系统及传粉特性。观察记录花的发育和传粉过程,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分别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并运用异交指数(OCI)值、花粉与胚珠比(P/O)和人工授粉检测其繁育系统,用自交亲和性评价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判断其自交亲和性。结果表明,红白忍冬的花为聚伞花序,总状排列,自下而上开放,单花发育分为7个时期,主要通过风和昆虫传粉,瓜芦蜂为主要传粉昆虫;雄蕊先熟,开花后4 h花粉活力达到最高值,柱头可授期约2 d,开花后8 h柱头可授性最强;红白忍冬OCI值为4,P/O比率为642. 24±79. 73,属于混合交配系统,以异花传粉为主;红白忍冬为配子型自交不亲和植物,自交结实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在中国引种地区的开花及雌雄异熟特征对其生殖的影响,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树木园、白云实验场、伏波实验场的灰木莲人工林作为观测对象,调查研究灰木莲在该地区的花期物候、开花动态、花期不同阶段的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①在引种地区广西凭祥,灰木莲的花期主要集中在3月上旬至5月下旬,个别单株1月下旬就开花,偶尔出现1 a中2次花期,第2次花期从10月中旬持续到12月上旬。②在花期不同阶段,由于气温条件不同,灰木莲的开花表现不同模式的二次开合现象,开花各进程发生的时间,以及二次展花间隔时间差异较大。③灰木莲在单花内表现为雌雄异熟,雌蕊先熟,雌蕊位于雄蕊上部,在时间和空间上均避免了自花传粉发生。灰木莲在单株水平上为同步集中式开花,同一植株第1轮花的花粉释放时间正好为第2轮花发生初次展花柱头活力最强的时间,2轮花的雌雄性征表达均较强,重叠可达1~6 h,保证它在有限的可授期内授粉成功。④灰木莲异株异花、同株异花及自花授粉皆能正常结实,异株异花授粉结实率明显较同株异花和自花授粉高,表明其繁育习性是以异交为主,但存在自交亲和的现象;灰木莲不同花期的授粉结实率以低温的始花期最低,过渡期和盛花期较高,说明低温不利于其受精及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12.
黄芪传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黄芪的传粉特性,为黄芪的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为试材,采用异株异花授粉、自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和套袋自花授粉4种授粉方式,研究黄芪的传粉特性。[结果]4种授粉方式的膜荚黄芪的结实率差异明显,异株异花授粉、自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套袋自花授粉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81%、56%、1%、0,可见膜荚黄芪为异花授粉植物。不同授粉方式的蒙古黄芪的结实率差异也明显,异株异花授粉、自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和套袋自花授粉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8%、54%、0、0,表明蒙古黄芪为异花授粉植物。[结论]黄芪是自花不孕或自交不亲和的异花授粉植物。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人工授粉、噻唑蓝(MTT)、柱头压片等方法,对广玉兰开花动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雌雄异熟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广玉兰为期5—6d的单花开花过程中,存在二次开合现象;2)广玉兰开花后花粉活力随开花进程逐渐减弱,初次开放阶段是柱头最佳可授期,对异株异花、同株异花及自花授粉皆具可授性;3)广玉兰...  相似文献   

14.
鹤望兰的自花与异花授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珍稀名贵花卉鹤望兰是典型的鸟媒植物 ,引种到我国栽培 ,由于没有蜂鸟 ,必须人工授粉才能结实 .为了研究人工授粉的效果 ,提高鹤望兰的授粉成功几率 ,对授粉的时间、同一花序的不同花朵、自花、异花等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①在厦门地区 ,4~ 7月、9~ 11月进行人工授粉效果最好 ;②异花授粉的结果率明显高于自花授粉 ,异花授粉的结果率平均为 91 75 % ,自花授粉仅为 40 76 % ;③异花授粉的单果种子数为 2 4 5个、自花授粉为 10 4个 ,两者存在明显差异 ;④同一花序的各花朵间异花授粉结果率无差异 ,而进行自花授粉各花朵间存在明显差异 ;⑤同一花序的不同花朵间授粉结实的单果种子数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草果产量寻求一种较好的方法。[方法]设置自花授粉、异化授粉和自然条件下未进行人工授粉,研究了人工授粉对草果结实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花期使用外源激素和施肥对草果结实率的影响。[结果]人工授粉比大田自然状态下的结实率明显提高,同一处理水平下异花传粉OND结实率高于OOU;自花传粉OOU结实率高于OND。当外源激素和磷肥水平均较高时,结实率达到最大。[结论]在花期进行人工授粉以及使用外源激素能大大提高草果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16.
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传粉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5年在广西巴马县对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花部形态特征、开花进程、繁育系统、访花者类别、访花行为和传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蒜头果通常于4月初开花,花期约30 d,单花开放的持续时间约8 d,开花期间具有较为浓烈的香气。②蒜头果虽然具备自交亲和能力,但在自然环境中则以异花传粉为主,且需要传粉者;蒜头果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其繁育系统属于混合交配型。③记录到蒜头果访花昆虫共有8目36科43种;经过鉴定,确定传粉昆虫有7目18科19种;昆虫的访花频率因昆虫的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以蜂类的访花频率最高。④连续3年观察到的传粉昆虫种类不同,花期阴雨天气对昆虫访花活动和传粉效果的影响是蒜头果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从玉  陈在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02-17404,17407
[目的]了解和探索板栗雄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探讨科学有效地抑制雄花芽分化、促进雌花分化的方法,并为板栗的开花授粉、结实丰产的化学调控及合理的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年生鄂粟2号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1.)为试材,在雄花芽临界分化期测定了雄花芽和同期叶芽中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结果]板栗雄花芽临界分化期,雄花芽和同期叶芽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质变化趋势相同,且雄花芽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均高于叶芽。综合可知,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溶性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促进了雄花芽的分化。[结论]板栗雄花芽分化与其营养物质的积累有密切关系,也与叶芽分化有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工授粉与自然授粉对火龙果果实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肉火龙果为试材,进行人工异花、人工自花和自然授粉3种授粉处理比较试验,研究3种不同授粉处理对果实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肉火龙果平均落蕾率为61.9%;人工异花授粉、人工自花授粉座果率果显著高于自然授粉;人工异花授粉、人工自花授粉果实体积增长速度远大于同期自然授粉果实;人工异花授粉、人工自花授粉商品果率、单果重等均高于自然授粉;人工异花授粉、人工自花授粉比自然授粉每667 m2增产787.6~1 381.6 kg、增值2 775.6~6 132.6元,产投比为1.42~2.84∶1。火龙果采用人工授粉,尤其是人工异花授粉,可显著提高红肉火龙果座果率,提高单果重、商品果率和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中药材的分子水平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从汉城细辛、北细辛、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中提取基因组DNA,使用20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并通过聚类分析研究药材间的亲缘关系。[结果]129条引物有扩增产物,占总引物数的64.5%,其扩增片段大小为250~2 000 bp。筛选出19条扩增出清晰条带、重复性好的引物。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种内相似性大于种间相似性,汉城细辛和北细辛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该研究在DNA水平上证明了汉城细辛和北细辛与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是不同品种的药材,而细辛和黄芪存在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