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文章主要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流转管理机制不健全、流转操作不规范、农民进城就业难、农村社会保障法律缺位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规范流转行为、完善农民进城就业制度建设、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凤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77-19680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都处于弱势状况,盘剥和占有他们的利益促成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也带来了贫富不均、纠纷不断的不和谐音符。阐述了新的形势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必要性:一是落实农村相关政策的需要;二是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与缩小城乡差别的需要;三是减少土地纠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剖析了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表现及其原因:一是农民在土地保有环节的权益受损,包括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和承包经营权的缺失2个方面;二是农民在土地流转环节的权益受损,包括征地制度的缺失、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规范与宅基地流转受限3个方面;三是土地发展权缺位影响农民对土地增值的共享。提出了保护农民权益的对策:一是明晰土地产权;二是规范和完善征用土地制度;三是适度放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四是设立生态补偿和土地发展权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农村农民社会保障是当前农村、农民在基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的保障需求,是稳定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有序流转,加速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地制度的创新形式,但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实际权益缺失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绊脚石,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和重要环节。强化政府职能、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国家对农村金融财政的支持力度、改革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机构、健全信息平台、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等措施可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的基础,也是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和生产要素,有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引导和促进土地使用权流通,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需要,也是减少农民,富庶农民,促进农民分工分业的需要。近年来,余杭区通过加强宣传、政策引导、转移培训、合力指导等办法,提高了广大农户进行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积极探索了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新办法、新途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下半年,笔对全区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本从分析土地使用权流转着手,列举流转的主要形式,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对策措施,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和生产要素,有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引导和促进土地经营权流通,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需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何玲  贾启建  董谦  董海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62-3164,3170
首先,以河北省土地流转为例,介绍了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其次,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河北省350户参与土地转出的农户的社会保障供求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村社会保障供求状况。其中,从土地转出前农户的社会保障供给状况、土地转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供给状况(农户养老保障状况、农户医疗保障状况、农户就业保障和教育培训状况)2个方面探讨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状况;从土地转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状况、土地转出前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状况2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变化状况。最后,提出了通过加大针对合作医疗资助力度、出台针对土地流转的相应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执行、监督机构,以及树立农民现代社会保障意识的措施来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供求矛盾,并建议政府应以优化和完善转出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的,建立一个统一的覆盖全省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业制度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问题日渐突出,同时农村土地流转的创新模式得到重大突破,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农村推广土地流转创新模式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土地流转利益主体虚化、形式分散和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管理无序以及社会保障不健全、侵害农民利益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农村现实情况,采取了很多完善土地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措施,健全土地流转创新模式,以此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有效改革和真正创新,从而实现"三农"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肇旺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809-4810
基于在小岗村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民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价值观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小岗村仍有93%的农民认为土地最重要的生存保障;83%的农民如果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就不愿意再经营农业;在农业现代化条件下,大部分农民愿意成为承包大户。可见,农民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观念已向现代农业方向转变。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以确保农民对土地的权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实体法和程序法;处理好村集体和承包户的关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民权益存在流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文章对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民权益流失进行反思,指出流失的根源在于制度安排的缺陷,制度完善是实现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根本路径,并强调制度完善的关键在于建立包括产权、市场、管理和法律等在内的完整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黎诚  赵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404-5405,5407
从土地具有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功能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传统征地补偿方式存在的缺陷;接着以陕西杨凌示范区为例,从土地的功能和失地农民有关的生活保障、子女上学、合作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出发构建新型征地补偿方式。通过对一次性征地补偿和新型征地补偿两种方式现值的比较,完善了原有征地方式中因土地增值和农民生活保障等问题的不足,并分析了新型征地补偿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农地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测算出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价值,得出在我国现在的国情下,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刘易斯拐点和耕地红线的判断与三农治理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导致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模式的衰落,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瓦解,粮食安全危机凸现;农地所有权的政府垄断也导致城市化成本过高,阻碍了农民的城市化,形成庞大的伪城市化人群,严重威胁到社会稳定。只有尽快改变以堵为目标的三农治理旧思维,充分利用耕地红线神话破产、刘易斯拐点到来的历史新机遇,进行深刻的农地制度改革,我们才能实现农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降低农民的城市化成本,减少伪城市化人口,缓解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危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基本经济社会条件的重大改变,在很多地区已展开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尝试,以期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益,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就土地流转的动因及流转中的突出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尊重农民意愿,科学评估土地价值,稳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组织及中介机构等举措是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5.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遗留制度以及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安排,遭遇了新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困境。表现在:改革红利消失和“三农问题”仍然严峻;政府“低成本”征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冲突;新型城镇化战略遭遇土地制度短板。这些问题均与现行农地制度下农地配置中单纯行政权力主导而缺乏市场均衡化流转,以及农地产权主体不清导致利益争夺无序有关。加之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仅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也影响了农地主体自由流转农地的行为决策。目前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明朗,即加快农地市场化流转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但要形成农地健康流转的市场机制,必须突破目前产权主体不清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不全两大制度障碍,夯实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硬核”,并形成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保护带”。  相似文献   

16.
湛江市土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用地公平、居民生活质量、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等4个方面构建土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湛江市1996~2005年的土地利用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洪江市土地利用的用地公平、居民生活质量、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等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土地利用社会效益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公共绿地、人均GDP、百人电话数等因素的影响.根据这些影响因子从生态环境建设、人口质量和土地利用集约度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等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安全、城镇环境安全、辖区农村环境安全和城乡资源利用4个系统层指标着手,把土地安全评价与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相结合,细化研究层次,通过对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完备性等检验,最终选择了24项元指标,构建了适合小城镇特征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功效—安全度函数模型的评价方法,并以泰安市大汶口镇为例,进行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汶口镇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处于较安全状态,但也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8.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之面积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为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需要建立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由于各区域的自然环境、耕地质量以及复种指数的不同,不同区域耕地产出存在差异,耕地质量面积标准的确定成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该文以区域及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对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中面积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农地社会保障功能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矛盾与化解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分析了其形成的制度根源;然后阐述了农地社会保障功能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现实矛盾.结果表明: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突出表现在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上的"公平性"和"福利性".致使土地分散且难以自由流转;而现代农业发展则要求通过土地的自由流转,实现农地的适度集中,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创造条件;凌驾于生产要素功能之上的农地社会保障功能,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益难以提高.结合实地调查和全国统计数据,论证了目前我国农地对农民家庭的社会保障能力明显不足,有必要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农地的流转和集中.最后,本文提出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在于正视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弱化的事实,将土地保障形式由实物保障转换为价值保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替代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