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奶牛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产奶,因此,保护好奶牛乳房至关重要。 一、乳房炎的危害 乳房炎是病原性细菌穿过乳头,侵害乳腺引起的炎症。分为临床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临床性乳房炎致使乳房红肿、发热疼痛,奶量剧减,挤出絮状奶,牛也会出现体温升高与拒食等症状;隐性乳房炎没有临床症状,但奶量降低,对牛群的危害甚至超过临床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2.
奶牛的产奶量和奶牛产出乳制品的质量与奶农的养殖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奶农对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非常关注,其中,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奶牛乳房炎的防治中有很大的作用,防治效果较好。本文首先对奶牛乳房炎的定义及其病发的原因、奶牛乳房炎的危害和预防的措施等问题做了介绍,其次讲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得出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有显著的疗效的结论,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奶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牛奶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而在奶牛养殖业中,一些奶牛疾病的发生影响着奶产量,特别是奶牛乳房炎。在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奶牛的奶产量。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应注意并注重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类疾病 ,引起发病的原因很多 ,如机械、物理、化学及病原微生物 (致病因子 )。其中病原微生物侵入乳房是主要的致病因子 ,常引起乳腺实质和间质组织发生炎症 ,进而影响奶产量和质量。尤其是干奶期发生乳房炎导致奶牛产后初乳期发生乳房炎 ,由此造成产后 2~ 3个月内的泌乳高峰期奶牛泌奶性能得不到充分表现 ,严重时则使泌乳母牛丧失泌乳能力而被淘汰。因此 ,奶牛干奶期乳房炎的防治应受到重视。1 病因分析通过对云南省种畜场奶牛干奶期发生乳房炎病例的统计分析发现 ,此期间由于妊娠后期的奶牛在停奶时未采取药物防治…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乳房炎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采集西安市某奶牛场618头荷斯坦奶牛完整记录的各月DHI报告中体细胞数据和兽医记录,统计分析乳房炎发病率、临床乳房炎及其患病时期对奶牛305d奶量的影响。同时另采集108头奶牛有完整记录的150个泌乳期的1 368条DHI记录,对比分析不同体细胞水平对奶牛胎次奶量、日产奶量和乳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年发病率为50.5%,临床乳房炎头阳性率为4.37%,头次阳性率为8.25%。临床乳房炎极显著降低奶牛305d奶量(P0.01),而在泌乳盛期患病的牛305d奶量降低可达32.5%。隐性乳房炎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随患病程度加重而加重,平均体细胞数20万/mL胎次奶量就会显著减少(P0.05),而体细胞数50万/mL,胎次奶量极显著降低(P0.01)。奶牛泌乳盛期患隐性乳房炎比泌乳中后期患隐性乳房炎对产奶量和乳蛋白率的影响更大,患病程度重的奶牛相对于健康牛日平均奶量显著降低(P0.05),乳蛋白率显著增高(P0.05),乳脂率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6.
高产奶牛乳房炎多发生于经产膘情好、体格较大的奶牛,临床上以浆液型乳房炎类型的居多.多表现红、肿、热、疼,奶稀、奶少乳汁内有絮状物为特征,又称临床型乳房炎。经对发病奶牛乳房炎的治疗发现与饲草料的合理饲喂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及对治疗前的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研究乳房炎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对乳房炎的治疗和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菌.通过对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发现乳房炎奶样中除大肠杆菌外,还有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链球菌、沙雷氏菌等其他的致病菌,并且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与奶牛乳房炎的治愈时间和乳房炎复发有着紧密的联系,区系结构越复杂,治愈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复发,引起后期乳房炎复发的病原菌包含在治疗前的奶样中.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乳房炎不仅给奶牛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存在影响人类健康的潜在危险;临床型乳房炎造成明显的弃奶损失和管理成本增加,而隐性乳房炎引起的奶产量损失更为严重。笔者认为在奶牛生产上既要尽早彻底治疗临床型乳房炎,更要尽可能地预防和控制隐性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对奶牛的乳品质与产奶量具有重要影响,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很高,所以,乳房炎对奶农养殖效益具有直接影响。中草药由于具有无毒害、无抗药性的优势不仅成为目前奶牛饲料重要添加剂,也成为有关学者的研究热点,并被广泛应用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本文主要论述了奶牛乳房炎的危害、奶牛产生乳房炎的原因、中草药添加剂对防治奶牛乳房炎的运用效果及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防治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乳房炎是指发生在乳房实质、间质间的炎症症状。奶牛乳房炎直接影响奶制品品质,严重影响奶牛养殖业的长久发展。当前研究结果显示,病原微生物浸入感染、机械性刺激、化学物理性损伤、环境管理不当、牛自身因素等均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因素,其中病原微生物浸入感染致奶  相似文献   

11.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分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临床型乳房炎造成产乳量的下降,炎症奶废弃。隐性乳房炎流行面广,是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产乳量降低4%~10%。乳的品质大大下降,乳糖、乳脂、乳钙减少,乳蛋白升高、变性,钠和氯增多。隐性乳房炎是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的基础,其发病率是健康牛的2~3倍。牛场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难以估计。1病因传染源为病牛的腺体,通常情况下都是洗乳房的毛巾发生污染,挤奶杯中有残留的奶,挤奶机操作不当,使乳房炎病菌交叉感染。另外,圈舍夏季高温、高湿、冬季寒冷及圈舍内的粪尿冻块及其他硬杂物等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之一,更是影响其养殖业发展、奶产品质量的重要原因。该文对奶牛乳房炎的病原、病因及防治措施进行综合论述,旨在为临床更加有效地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发生的一种炎症,是一种复杂的、导致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据统计,我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占奶牛总发病率的21%~23%,隐性乳房炎乳头阳性率更是高达50%左右[1]。奶牛乳房炎不仅造成产奶量下降,使奶品质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饲养中经常发生的疾病之一,是由于奶牛乳腺受到奶牛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影响,微生物、化学、物理的刺激后引起奶牛乳腺组织的炎症,该病能直接导致奶牛奶产量降低,作者结合实践经验简要介绍如何预防奶牛乳房炎的饲养管理措施,以有效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乳房炎,是现代养殖过程中,因奶牛免疫力失调引起的多发性乳腺炎症,该疾病的发生,对于奶牛体质将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引起奶质降低,奶量减少等后果。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以上饶地区山青牧场为对象,对牧场中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进行的调研,在此基础上,针对该牧场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奶牛乳房炎防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微生物及乳汁中微生物群系分布.[方法]对CJ和HZS 2个牛场的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查,视觉和触觉等临床检查奶牛乳房及乳汁后,将2个场中确诊为临床乳房炎的奶牛随机采集乳汁样本各3份,并将非临床型奶牛的乳汁样本随机采集各1份,通过对乳房炎奶牛和非临床型奶牛乳样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  相似文献   

17.
TAK免疫增强剂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临床症状及应用亚临床乳房炎快速诊断试验检出试验用奶牛。将确诊的泌乳期临床乳房炎奶牛 10头设为 A组 ,干奶期临床乳房炎奶牛 8头设为 B组 ,泌乳期隐性乳房炎奶牛 18头设为 C组 ,C组中另设肌肉注射组 (肌注组 6头 )、乳房注射组 (乳注组 6头 )及对照组 (6头 )。用 TAK免疫增强剂进行治疗试验 ,A,B组的给药途径为肌肉注射 ,每次每头 10 m L / d;C组肌注组给药方法同 A,B组 ,乳注组在每个患病奶牛乳区注射 ,剂量为每乳每区 10 m L / d。临床乳房炎治愈效果以患病奶牛临床症状消失作为主要指标 ,隐性乳房炎奶牛采用称量法测定每头奶牛不同时期的日均泌乳量 ,并用 BMT诊断液检测治疗效果。治疗试验结果表明 ,TAK免疫增强剂对临床乳房炎特别是泌乳期临床乳房炎奶牛治愈率达 80 % ,对干奶期奶牛治愈率为 37.5 % ,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也有较好的疗效 ,尤其可使肌注组奶牛产奶量明显增加 ,且肌注组和乳注组乳头阳性率分别比治疗前下降了 2 1.6 %和16 .7%。  相似文献   

18.
为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溯源,对乳房炎奶牛和正常奶牛的乳头擦拭子和牛奶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V4-V5高变区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使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乳房炎奶牛乳头和牛奶中微生物组成呈现明显差异:在门的水平上,乳头丰度最高的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牛奶则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乳头样品均含有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而牛奶中几乎没有,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细菌仅存在于乳头中;在属的水平上,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仅在乳头上检测到,牛奶中丰度最高的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其仅存在于2个乳头样品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细菌在两类样品中都有,但乳头的含量高于牛奶。奶牛患乳房炎后乳头和牛奶的微生物群落与正常奶牛也有差异: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仅在乳房炎奶牛乳头中检测到,正常奶牛没有,乳房炎奶牛乳头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丰度高于正常奶牛,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仅在乳房炎奶牛牛奶中检测到,正常奶牛没有。奶牛乳头与牛奶中的微生物群落差异极大,奶牛患乳房炎后乳房外和乳房内微生物组成都会发生变化,外源病原菌和内源病原菌都可能引起乳房炎。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症状为乳房实质、间质的炎症。病因多由机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侵入及化学物理性损伤所致。乳房炎不仅影响产奶量、奶品质,造成奶农的经济损失,而且危害人的健康。所以,必须要抓好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工作。1病因1.1卫生方面卫生不良,消毒不严,导致细菌滋生。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的奶牛乳房疾病,其发生与病原微生物、奶牛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其中隐性乳房炎在奶牛群中最为普遍,但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而造成奶量损失和健康牛感染的危险,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有效控制隐形乳房炎的不二法则,对提高奶牛生产效益、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