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赤霉素和细胞激动素对白刺种子萌发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白刺种子萌发特性,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细胞激动素处理方法,测定了白刺种子生活力、吸水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萌发指数.结果表明:浸种最初的2 h是白刺种子的迅速吸水期,整个吸水过程呈快--慢--缓慢规律.赤霉素和细胞激动素处理对白刺种子萌发有明显调控作用.150 mg·kg-1的赤霉素处理24 h,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生活力最高,300 mg·kg-1赤霉素处理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最低.6 mg·kg-1细胞激动素处理白刺种子1 h,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生活力均最高,而10 mg·kg-1细胞激动素处理白刺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最低.  相似文献   

2.
蓖麻种子吸水和萌发过程对盐分胁迫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盐分对蓖麻的影响,设置0 mM和100 mM 2个盐分浓度NaCl,研究了4个蓖麻品种种子的吸水和萌发特性.在吸水开始的18h内,种子吸水快速增加,18 h后增加缓慢,48 h后在0 mM NaCl水平下种子吸水呈快速增加趋势,而在100 mM NaCl水平下吸水很少.汾蓖10号和淄蓖7号的吸水量和吸水速率显著高于淄蓖5号和淄蓖8号.与0 mM NaCl相比,同一品种在100 mM NaCl下的吸水量和吸水速率明显较低.100mM NaCl处理对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延迟种子萌发,降低发芽率,抑制芽长和芽粗.综合发芽率、芽长和芽粗相对盐害率,淄蓖5号耐盐能力最强,其次是汾蓖10号,淄蓖7号和淄蓖8号耐盐能力相对较差.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蓖麻品种的吸水和萌发特性,为采用外源措施提高种子吸水能力,促进种子萌发和出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干燥温度对花生营养品质和发芽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新收获的大粒形花生品种花育22 (HY22)、中粒形花生品种花育20 (HY20)和小粒形花生品种农花16 (NH16)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干燥温度处理下花生营养品质性状和发芽参数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HY22、HY20和NH16花生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HY22>NH16>HY20,但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和氨基酸等组分的含量变化不大。当干燥温度为40℃时,HY22、 HY20和NH16的电导率值分别是其对照的1.98、1.26和1.62倍(12 h),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和胚芽重均与其对照无显著差异。当干燥温度为50℃时,HY22、 HY20和NH16的电导率值分别是其对照的2.4、1.61和3.12倍(12 h),HY22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显著降低了24.30和6.25个百分点,胚芽长度和胚芽重分别显著降低了25.21%和24.62%;NH16的发芽势显著降低了16.25个百分点,胚芽重显著降低了22.14%,HY20无显著变化。当干燥温度高于50℃时,HY22、 HY20和NH16的发芽率均显著降低。可见,高温干燥降低了花生的营养品质和发芽性能。本研究结果可为花生收获后快速干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四倍体西瓜作为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母本,其性状对三倍体西瓜组合选配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四倍体西瓜种子性状对三倍体西瓜品种的种子发芽率、成苗率、采种量起关键作用。为研究四倍体西瓜种子的性状变异,以41组秋水仙素诱导的T6同源四倍体西瓜为试验材料,以其诱导前的同源二倍体为对照,比较加倍后四倍体西瓜种子发芽率、单瓜种子数、百粒重和形态结构变异。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后,四倍体种子发芽率、单瓜种子数均低于其同源二倍体,但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喙宽、种皮厚度和百粒重均大于其二倍体。四倍体西瓜的单瓜种子数与其二倍体西瓜的种子数极显著相关,二倍体和四倍体西瓜的百粒重与其本身的长度和宽度极显著相关,四倍体西瓜种子种皮厚度与多个性状都显著相关,但四倍体种子的发芽率除与其种子的喙宽显著相关外,与其他性状都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通过比较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与其原始二倍体西瓜种子的差异,为诱导四倍体的选择及多倍体西瓜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窄叶鲜卑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窄叶鲜卑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野生种驯化和种群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窄叶鲜卑花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环境,研究干旱协迫强度对窄叶鲜卑花种子的吸胀速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种子抗旱萌发指数及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窄叶鲜卑花种子的吸水过程表现出急速吸水期、缓慢上升期和吸水平稳期3个阶段;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种子抗旱萌发指数及苗高、根长,苗重与胁迫强度均呈负相关;当PEG浓度达30%时,种子萌发完全被抑制。另一方面,种子群体萌动、萌发和出苗达50%所需时间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越发延迟,且各阶段对环境临界水势要求不同,出苗阶段最为严格,表明种子出苗过程对环境水分胁迫较为敏感,耐旱能力较弱。[结论]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窄叶鲜卑花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也说明水分是窄叶鲜卑花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在较干旱地区种植需要考虑水分的供给。  相似文献   

6.
保水剂对4种典型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保水剂用量对4种典型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种子包衣保水剂的适宜用量,为荒漠区植被恢复和荒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泡果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4种典型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1%,4%,7%,10%,13%的保水剂对4种种子进行处理,测定4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结果]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柠条种子发芽率呈现下降趋势,花棒、泡果白刺和红砂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保水剂用量为4%时发芽率最高;不同量保水剂处理对柠条和红砂种子发芽势影响显著(p0.05)。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发芽势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当保水剂用量为1%时柠条种子发芽势最高,4%时花棒、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的发芽势最高;不同量保水剂处理对柠条、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平均发芽速率和发芽指数影响显著(p0.05),泡果白刺和红砂种子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保水剂用量为4%时平均发芽速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当保水剂用量为1%时,柠条种子发芽指数最大。[结论]保水剂用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物种而各异,适量的保水剂对典型荒漠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解析花生种子自然老化过程中品质及发芽特性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以6个花生品种(系)为试材,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还原量、电导率等指标对老化花生种子的品质和发芽活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程度加深,不同品种(系)花生种子的5个发芽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生长量)均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P<0.05);花生种子的活力指数与TTC还原量呈相同的下降趋势,而电导率则呈上升趋势;除了亚油酸以外,其余4个花生品质指标,包括油酸、油亚比(O/L)含油量和粗蛋白,总体呈下降趋势,自然老化对花生品质及发芽特性均产生负向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自然老化种子中多个指标进行评价,为确定和探究不同花生品种的存储条件及代谢途径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摘要:为实现琼脂床代替纸床运用于烟草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检验。以K326、云烟87和南江3号的裸种、引发种子和包衣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梯度浓度的琼脂培养基制备发芽床,进行种子检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琼脂浓度为0.55%时,琼脂床上的烟草种子萌发显著早于纸床(p<0.05)。当琼脂浓度大于1.65%时,裸种在9 d后,包衣种在10 d后,幼苗会出现萎蔫现象;在0.8%和1.1%的琼脂床上,3个品种3种类型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与传统纸床检验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与传统纸床相比,琼脂床保水性好,在整个检验周期内无需再次补水,琼脂床吸附性较好,便于烟草种子点播,在轻微震动下种子也不易滚动,所以预先摆好的苗床不易被破坏,便于计数。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紫苏品种种子在萌发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给评价紫苏种子的抗旱性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紫苏品种TS003号和贵苏4号为试料,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分别测定2个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和鲜重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PEG-6000干旱胁迫处理对TS003号、贵苏4号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和鲜重均产生抑制作用,均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蒸馏水空白对照相比,在低浓度PEG-6000(3%、6%)干旱胁迫下,各指标值下降幅度差异不显著(P > 0.05),PEG-6000浓度在12%及以上时显著下降(P < 0.05),尤其在PEG-6000浓度为24%(重度干旱胁迫)处理下紫苏种子发芽完全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蓝盆花和草金丝桃种子的萌发特性,分别用不同温度、硼酸、赤霉素处理种子,研究两种草本花卉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两种野花种子在25℃萌发情况最好,发芽速度块、发芽率高,此时蓝盆花和草金丝桃种子萌发率分别达到66.67%和63.33%;硼酸和赤霉素能促进蓝盆花、草金丝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450 mg·L-1赤霉素和350 mg·L-1硼酸处理对蓝盆花种子萌发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发芽率达到76.67%和73.33%;草金丝桃种子在350 mg·L-1赤霉素和350 mg·L-1硼酸处理下的发芽率均达到76.67%,以上研究表明赤霉素和硼酸均可促进两种花卉的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对内蒙古自治区各柠条产区种子害虫为害情况的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柠条种子害虫在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到西各调查样地普遍发生,均为柠条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neocaraganaeLiao)、柠条豆象(Kytorhi-nus immixtusMotschulsky)、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Treitschke)3种害虫混合为害,所调查地区各样地为害程度均在 以上,平均种子虫害率为26.53%,虫株率达100%;进行了虫害对种子质量的影响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每千粒种子因虫害损失掉的重量是3.12 g,种子发芽率平均降低了9.51%。  相似文献   

12.
油菜小麦兼用气送式集排器搅种装置设计及充种性能试验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针对小麦种子在气送式集排器供种装置中因流动性差导致充种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提高小麦充种性能的搅种装置。该文分析了搅种装置影响充种性能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搅种齿与搅种轴的主要结构参数,并构建了种子在搅种装置作用下的充种力学模型。应用EDEM仿真分析了搅种装置安装位置对种群压力、种群与供种机构切向力和型孔充种数量及其变异系数的影响;台架试验研究了搅种齿结构及其排布对充种性能和搅种装置与供种机构转速比对供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搅种装置能明显增加种群压力、切向力、型孔充种数量、充填角和充种合格率。搅种齿长度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充填角和型孔充种数,搅种齿排列方式显著影响型孔充种数。研究得出影响充填角和型孔充种数的主次因素为:搅种齿长度>排列方式>搅种齿形状。在搅种齿形状为圆柱形,搅种齿长度为6 mm和双螺旋排列方式条件下,充填角、型孔充种数和充种不合格率分别为78.20°、1.73和0.69%。供种速率随锥孔轮数量、转速比和转速增加而增加,在转速为20~40 r/min条件下,选择锥孔轮数量为6和转速比为1.154优化组合时,供种速率及其变异系数分别为690~1340 g/min和0.23~0.80%。该研究为搅种装置结构改进和供种装置充种性能的提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韩鲁艳  焦菊英  雷东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2):220-224,232
通过室内多组人工降雨模拟试验,探讨了适合于研究坡面种子流失与迁移的种子布设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在常规人工降雨模拟试验方法的基础上,主要需加强以下方面:(1)供试种子要能代表研究区的主要物种及不同的形态特征;(2)鉴于种子的流失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种子适宜布设在土壤表面;(3)染色种子以区分土壤本身携带的种子;(4)每个物种的种子定点且物种间错位布设,以准确测定种子在坡面上的迁移距离;(5)种子的布设数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坡面糙度;(6)将大种子布设在种子布设区域的最下端以避免大种子对径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烟草种子超干燥贮藏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许美玲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2):156-162
为最大限度地延长烟草种子寿命,妥善保存烟草种质资源,防止种质资源失传,自1994年以来,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烟草种子超干燥保存及相关技术研究工作。一是采用不同的干燥剂、干燥剂与种子的不同比例对不同类型的烟草种子进行超干燥处理,即把烟草种子含水率降低到5%以下的超干燥水平,初步查明不同处理的烟草种子在超干燥过程中水分降低和种子活力变化规律,由此推算出烟草种子超干燥保存最佳含水率为1.5%~2.5%。同时也验证了大量烟草种子适合于超干燥处理和保存。二是采用种子活力年平均降低值的3种方法预测了1978~1995年采收的34份烟草种子的贮藏寿命,表明烟草种子在超干燥条件下可保存25年以上。三是把超干燥的种子放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贮藏,最适合的贮藏条件是4℃,其次是-8℃,再次是在室温下的干燥器内保存,在常温的室内或高温(温室)下保存一年后就完全丧失活力。通过对1979~2000年采收的种子苗期和大田期的主要性状观察试验,没有发现超干燥保存的烟草种子有遗传变异。采用上述技术,已成功地保存了1500多份烟草种质资源,并探索出延长烟草种子寿命和安全贮藏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油茶籽脱壳机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挤压和碾磨原理以及风筛复合分离原理设计开发出了油茶籽脱壳机。油茶籽含水率和辊筒线速度是影响脱壳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适宜的脱壳工艺条件为油茶籽含水率5%~20%,辊筒线速度8.90~10.00 m/s,在此工艺条件下,油茶籽脱壳率≥98.5%,仁中含壳≤4%、壳中含仁≤1%。油茶籽脱壳机成功投入了生产实践应用,获得了质量优良的油茶籽油和脱壳油茶籽饼粕,提高了油茶籽加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气吸式排种器带式导种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3,自引:16,他引:7  
针对免耕播种机双圆盘式开沟器投种点高,种子播入土壤中粒距变异系数大,合格指数低的缺陷,该文在对气吸式排种器成穴时间平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种与取种盘转速、播种机行走速度相关,且传动与投种机构一体的带式导种装置,并确定了该气吸式排种器带式导种装置的主要结构参数。在综合试验因素对株距合格率,重播率和漏播率影响不同的基础上,确定影响排种质量的主次顺序为投种点高度、取种盘转速和负压室压力,较优参数组合为投种点高度100mm,取种盘转速30r/min和负压室压力3.5kPa。此时粒距合格率为98.50%、漏播率为0.48%、重播率为1.02%。通过试验验证,试验值与理论值误差分别为0.11%、0.17%和0.08%,符合试验要求。该文为气吸式排种器的参数优化与排种质量进一步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不同排种速度下,种子投送轨迹的水平偏移量差异导致种子与导种管壁碰撞接触点不同,造成粒距一致性降低的问题,该研究在传统一体式固定导种管的基础上设计一种由结合段和投送段两段管体构成的组合式导种管,两段管体由转动副连接,在驱动机构作用下,可进行整体平移和绕转动副的旋转运动。对组合式导种管工作原理和投种过程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投种过程的种子动力学模型。运用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种子—管体仿真模型,以作业速度和投送段末端倾角为因素进行仿真试验,得到不同速度下两管体的最佳姿态,构建作业速度与组合式导种管运动关系数学模型。搭建导种性能试验平台,设计组合式导种管运动控制系统,进行导种性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式导种管在2~12 km/h作业速度下的姿态对种子具有较好的引导效果,与导种管初次接触后发生二次弹跳的种子占比小于2.39%;组合式导种管在不同作业速度下的排种粒距合格率均高于传统导种管,能够准确还原排种器的本征排种性能,在作业速度为2~6 km/h时排种粒距合格率在96.35%左右,在12 km/h时降至84.17%;组合式导种管各速度下的排种粒距变异系数较传统导种管平均降低24.65个百分...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甘肃省牧草种子品质,避免牧草种子中混杂杂草种子过多导致草场质量下降,对2019 —2022年甘肃省草原生态修复项目牧草种子中混杂的杂草种子进行物种鉴定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检牧草种子中混杂各类杂草24科102种。检出频次较高的杂草有26种,其中禾本科6种,藜科、蓼科杂草各4种。外来入侵物种野燕麦、反枝苋、刺苋及有毒杂草马先蒿、草地乌头需要重点监测和防控,以避免造成草地植物种群结构失衡、生态恶化、威胁家畜生存。检出杂草的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共98种,占牧草中全部杂草种类的96.1%;灌木仅4种,仅占牧草中全部杂草种类的3.9%。草本植物中,一年生杂草46种,多年生杂草38种,二年生杂草8种,一年生或多年生6种。  相似文献   

19.
蔬菜种子除芒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利用输料螺旋的推进作用,使带种毛的种子之间、种子与螺旋及壳体之间发生均匀揉搓作用,将种芒除掉”的除芒原理研制而成的蔬菜种子除芒机,避免了机械元件直接作用于种子造成的损伤,并能很好地除去小粒菜籽种皮上的种芒,为进一步提纯和加工处理种子提供了光滑的种粒。通过一次回归正交试验找出了影响除芒效果的主次因素和最佳参数组合,为进一步研究除芒机理与机具提供了依据。经山东省莱阳市种子公司生产试验表明,研制的5CM135-1型除芒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生产率和除芒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Extensive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ed mass, shape and persistence in soil.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ed mass, shape and dormancy remains unclear. Therefor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of seed mass and shape with dormancy in 124 plant species from different families, differing in their growth forms, in an arid temperate degraded grassland in northeastern Inner Mongolia, China. One‐tailed t‐test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s in seed mass and shape between dormant and non‐dormant species. Phylogenetically independent contrast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divergence within individual clades between dormant and non‐dormant seeds was associated with seed mass or seed shap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ormant seeds were heavier than 1 mg. Species with dormant seeds had significantly larger seed mass than those with non‐dormant seeds (one‐tailed t‐test = −3·56, p = 0·0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ed shape between them (one‐tailed t‐test = 0·86, p = 0·195). Furtherm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ed mass, shape and dormancy was observed to be linked to phylogeny.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