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苹果渣中多酚提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356-1359
以苹果渣为原料,用超声波辅助乙醇的方法提取苹果渣多酚物质,并采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在试验中以苹果多酚得率为指标,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这5个单因素对苹果渣多酚提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0%,超声波功率350 W,提取时间25 min,料液比1∶7(g/m L),在此优化条件下,苹果渣多酚的得率为1.53%。  相似文献   

2.
林海 《南方农业学报》2012,44(6):1014-1017
【目的】研究超高压法提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山茱萸中熊果酸提取的适宜方法。【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超高压提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工艺进行优化,以熊果酸得率为指标,考察料液比(g∶mL)、乙醇浓度、超高压压力、加压时间对熊果酸得率的影响;同时与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超高压提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2(g∶mL)、乙醇浓度70%、超高压压力320 MPa, 保压时间4 min,该条件下熊果酸提取得率可达0.322%。与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相比,其提取得率高、时间短。【结论】超高压提取熊果酸得率高,提取时间短,是一种提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3.
林海 《广西农业科学》2013,(6):1014-1017
【目的】研究超高压法提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山茱萸中熊果酸提取的适宜方法。【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超高压提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工艺进行优化,以熊果酸得率为指标,考察料液比(g∶mL)、乙醇浓度、超高压压力、加压时间对熊果酸得率的影响;同时与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超高压提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2(g∶mL)、乙醇浓度70%、超高压压力320MPa,保压时间4min,该条件下熊果酸提取得率可达0.322%。与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相比,其提取得率高、时间短。【结论】超高压提取熊果酸得率高,提取时间短,是一种提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太空茄子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太空茄子叶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取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太空茄子叶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以响应面法得到二次多项式模型,优化其提取条件,并采用HPLC对总黄酮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在温度(80℃)固定的条件下,太空茄子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8 h、料液比1∶42(g/mL)、乙醇体积分数78%,在此条件下,太空茄子叶总黄酮得率为9.82%,与预测值9.87%相吻合.【结论】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太空茄子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玫瑰花蒂多酚的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其提取工艺,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方法评价对该工艺制备所得玫瑰花蒂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玫瑰花蒂多酚的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7.5(g∶mL)、乙醇体积分数52%、超声时间60min、提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多酚实际提取率为8.33%,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玫瑰花蒂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半清除浓度(SC50)均低于阳性对照VC,分别为6.67g/mL和59.32g/mL.【结论】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玫瑰花蒂多酚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的方法可行,且玫瑰花蒂多酚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酸枣仁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优化酸枣仁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酸枣仁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乙醇体积分数、液(体积,mL)料(质量,g)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总黄酮提取量为因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总黄酮提取量与3个影响因素不能用线性关系进行描述,采用二次多项式的拟合效果较好,复相关系数R2=0.887 9,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优选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4%,液料比40mL/g,提取时间35 min;最佳工艺验证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差2.30%,总黄酮提取率达到95.05%。【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以快速、简便地优化酸枣仁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所建模型预测性良好,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缪晓平  邓开野  谭梅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1004-11005
[目的]为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苹果渣为材料,利用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丙酮)提取其中的多酚物质;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采用福林法测定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含量,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有机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确定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各因素对多酚物质提取量的影响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用乙醇溶液提取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20℃,提取时间1h,料液比1∶14。[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提取锁阳黄酮的工艺条件和提取动力学.【方法】基于单因素试验,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锁阳黄酮的工艺参数,并建立锁阳黄酮提取动力学模型.【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1∶50 (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325 W.此工艺条件下,锁阳黄酮的提取得率为238.68 mg/g;运用Arrhenius方程求出提取过程中重要的动力学参数,其表观活化能为1.1193×10~(4 )J/mol.【结论】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锁阳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的方法可行,所建立的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锁阳黄酮的提取过程,且黄酮的提取符合扩散传质的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黑豆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黑豆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东北青仁黑豆为原材料,运用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黑豆异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料(g)液(mL)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功率、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5个因素对黑豆异黄酮得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选择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3个影响黑豆异黄酮得率的主要因素,以异黄酮得率为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获取提取工艺最佳条件并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所选择的5个因素对黑豆异黄酮得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当料液比达到1∶20时,黑豆异黄酮得率达到最大,为0.421%;超声波功率为300 W时黑豆异黄酮得率最大,为0.430%;当微波功率达到400W时黑豆异黄酮得率最大,为0.419%;微波辐射时间为120s时黑豆异黄酮得率最大,为,0.439%;乙醇体积分数为60%时黑豆异黄酮得率最大,为0.431%。响应面优化的黑豆异黄酮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g)液(mL)比1∶20、乙醇体积分数62%,超声波功率310W,微波功率420W,微波辐射时间120s,在此条件下黑豆异黄酮的得率为(0.473±0.005)%,较单因素最高提取得率提高了6.9%。【结论】用超声波微波辅助法提取黑豆异黄酮具有用时短、操作简单、得率较高等特点,可用于工业化生产黑豆异黄酮。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辅助提取苹果叶多酚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苹果叶多酚的最佳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苹果叶多酚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20%,液料比40∶1(mL∶g),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0 min,超声波功率600 W,提取两次,在此条件下多酚的得率为4.22%;苹果叶提取物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比茶多酚强;HPLC分析表明苹果叶中根皮苷的含量为2.45%,苹果叶提取物中根皮苷的含量为6.18%,占提取物中多酚量的61.36%。  相似文献   

11.
对红富士苹果进行套袋栽培,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鸟等对果实的为害,减轻果面污染,是生产无公害果实的重要途径。天津市静海县果树技术推广站2001-2003年在承担天津市农委项目《精品果园综合技术推广》过程中,对红富士苹果套袋栽培技术做了专题研究,摸索出了适宜天津地区红富士苹果套袋栽培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2.
我国苹果矿质营养研究现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综述了我国苹果矿质营养研究(主要是1980年以后)所取得的成果。内容主要包括叶分析标准值的确立和叶片营养诊断技术;树体矿质营养元素的分布与年周期变化规律;氮素贮藏营养;矿质营养与逆境胁迫;矿质营养与酶化学、根际营养学等。  相似文献   

13.
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均引起苹果烂果 ,本研究发现轮纹病是导致苹果烂果的主要原因。采收期病果中轮纹病占 82 .99%~ 91 .0 8% ,炭疽病占 6.87%~ 9.4 8%。贮藏期病果轮纹病占 78.50 %~ 80 .56%。两病均具有前期侵染、后期发病、潜伏期长的特点。苹果轮纹病菌的侵染初期在 5月 ,侵染盛期在 7~ 8月 ;苹果炭疽病菌的侵染盛期为 6~ 8月。果园内 4~ 9月均有孢子活动。孢子散发初盛期为 5~ 6月 ,盛期在 7~ 8月 ,田间孢子散发盛期与病菌侵染盛期相吻合。果实感病率幼果期至果实膨大期高于成熟期。采收前 3 0d和贮藏 3 5d内为果实发病高峰期。降雨是决定两病当年发病早晚和发生程度的决定性因素。病菌孢子释放、侵染及田间果实发病均与降雨密切相关。温度只影响孢子散发的初始期 ,而对病情发展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苹果黑星病的症状类型及时间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苹果黑星病症状的多样性,并根据寄主的反应和病征的特点,将其分为疱斑型、边缘坏死型、干枯型、褪绿型、梭斑型、疮痂型6类;初步确定了苹果黑星病在陕西旬邑县有2个发病高峰,1个出现在7月上旬,另1个出现在9月初;建立了病害流行时间动态函数。  相似文献   

15.
苹果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苹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共检出了 5种脂肪酸 ,其相对含量分别是棕榈酸 7.0 9%,硬脂酸 2 .37%,油酸 39.6 9%,亚油酸 4 9.6 4 %,花生酸 0 .91%。同时 ,对苹果籽的一些物理特性的分析结果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16.
苹果园蚜虫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3a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好年冬乳油2500~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刺4000~5000倍液对绣线菌蚜、棉蚜均有优异的防治效果,且有效控制时间长,对天敌较为安全,应大力推广应用.菊醋酯药剂的防治效果亦较好,但对天敌杀伤力大,有效控制时间短.应减少应用.有机磷类药剂的防治效果差,有效控制时间短,且对天敌伤害大.对幼果亦不够安全,已不宜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果园用工费,提高果园经济效益,在渭北旱塬以常规修剪苹果园为对照,监测量化修剪对疏花疏果用工费、果实品质和果园经济效益等的影响;在陕北丘陵沟壑区以苹果套袋(纸袋)为对照,监测喷施苹果面膜(腐殖酸型苹果免套袋膜剂)替代果实套袋对果园用工费、果实品质和果园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量化修剪在冬季修剪时较常规修剪多支付用工费4500元/hm2,疏花可减少11250元/hm2,疏果可减少2250元/hm2;量化修剪的苹果单果重大,品质高,产值提高13.73%;经济效益提高34860元/hm2。喷施苹果面膜较果实套袋和去袋可减少用工费22850元/hm2,材料费减少8250元/hm2;喷施苹果面膜提高了苹果的外观商品价值和贮藏运输性能,产值提高50.01%;果园经济效益提高192900元/hm2。量化修剪和喷施苹果面膜降低了果园用工费,提高了果园经济效益,果园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开展量化修剪和喷施苹果面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苹果疏除幼果与成熟果果胶品质的差异,为苹果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苹果疏果期的疏除幼果和成熟果榨汁后的果渣为原料,采用传统酸法提取苹果果胶,对2种果胶的得率、酯化度、纯度、总酚含量、褐变度、色值、特性黏度和黏均分子量进行测定,比较其差异并分析果胶的超微结构。【结果】苹果疏除幼果果胶的得率、酯化度、纯度、特性黏度及黏均分子量均小于成熟果果胶,但总酚含量和褐变度均大于成熟果果胶;成熟果果胶的色泽比苹果疏除幼果果胶好。苹果疏除幼果与成熟果果胶的表面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苹果疏除幼果果胶品质不如成熟果果胶。  相似文献   

19.
研究苹果生理指标与其对苹果绵蚜 (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 抗性的关系,为筛选培育抗性品种,实现持续有效治理苹果绵蚜提供依据。田间调查不同苹果品种对苹果绵蚜的抗性,测定比较各品种正常枝条生理指标,以及被苹果绵蚜危害后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枝条中可溶性糖(r=0.99)、蛋白质(r=0.86)含量与感蚜率呈正相关;氨基酸含量与感蚜率呈负相关(r=-0.96);酚类物质和4种酶活性与苹果感蚜率均不存在明显相关性。被害后昭锦108可溶性糖含量有所下降,红富士、金冠分别上升1.4%、7.0%;蛋白质、氨基酸、酚类物质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红富士总酚含量明显下降,达23.5%,总酚下降率与感蚜率呈正相关(r=0.94);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均上升,其中CAT变化率与感蚜率存在相关性 (r=-0.92),昭锦108 CAT活性明显上升,达91.2%;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增减不一;金冠4种酶活性均上升。研究表明,对苹果绵蚜抗性较强的品种: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较低,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受害后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总酚含量下降率较低,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率较高。酶活性对抗蚜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苹果品质评价标准是划分苹果质量的重要依据。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组织均已制定了苹果品质评价标准。完善苹果品质评价标准是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保证苹果食用安全、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提高苹果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技术保障。基于此,分析了苹果品质及其影响因素,详细阐述了主要国际组织和国家及我国苹果品质评价标准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其标准内容的特点及差异,总结了我国苹果品质评价标准的成果与不足。提出了苹果品质评价标准的几点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苹果品质评价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