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苹果轮纹病在西南各地时有发生,云南省滇西北一些地方发病率达70%。苹果轮纹病又称轮纹烂果病、粗皮病、轮纹褐腐病、疣状粗皮病等。主要危害梨、桃、李、杏、栗、枣、海棠等多种果树。病菌侵染果实多集中在6~8月,若幼果期降雨频繁,病菌孢子散发多,侵染较严重。幼果受侵染小专即发病.病菌侵入后处于潜伏状态:当果实近成熟期,其内部的生理生化发生改变后,潜伏菌丝迅速蔓延扩展,果实才发病。果实采收期为田间发病高峰期,果实贮藏期也是该病的主要发生期。  相似文献   

2.
苹果 轮纹病--开始见到烂果,即前期侵染的果实开始发病;如果有降雨,病菌可以继续侵染果实,导致果实带菌.8月份应该根据降雨情况,继续喷撤防病药剂.  相似文献   

3.
苹果轮纹病在各地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发病达70%,各地果农又称“轮纹烂果病”、“粗皮病”、“轮纹褐腐病”、“疣状粗皮病”等。主要为害梨、桃、李、杏、栗、枣、海棠等多种果树。若幼果期适逢降雨频繁,病菌孢子散发多,侵染也多。幼果受侵染水立即发病,病菌侵入后处于潜伏状态。当果实近成熟期,其内部的生理生化发生改变后,潜伏菌丝迅速蔓延扩展,果实才发病。果实采收期为田间发病高峰期,果实贮藏期也是该病的主要发生期。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苹果轮纹病发生与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田间采集的轮纹病烂果标本镜鉴结果表明 ,陕西苹果轮纹病菌主要为轮纹菌 [B.berengeriana.de.Not.f.sp.piricola(Nose) Koganezawa et Sakuma],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梨生专化型占总菌源量 5 7.2 7% ;其次为干腐病菌 [B.berengeriana de not],贝伦格葡萄座腔菌占总菌源量 42 .73 %。树干套膜法观察田间轮纹病发生期 ,结果表明 ,田间树干发病主要集中在 4、5、6三个月。对大田分生孢子捕捉结果表明 ,田间分生孢子大量散子期集中在 5、6、7三个月 ,是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 ,其与降水量关系密切 ;不同药剂田间防治轮纹烂果病结果表明 ,43 %好力克悬浮剂、2 0 .67% MC444乳油等对苹果轮纹烂果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喷药最佳时期应该在花落后即开始 ,间隔 1 0~ 1 5 d喷一次 ,连喷 8~ 1 0次。  相似文献   

5.
造成烂果病的主要原因是轮纹病,其次是炭疽病。苹果轮纹病主要病状为树皮粗糙,又称粗皮病,严重时出现病瘤,主要危害苹果的枝干和果实,受害时多以谢花后小皮孔未愈合时孢子菌浸入果实,因为孢子菌具有潜伏浸染的特  相似文献   

6.
程冉 《农技服务》2004,(8):33-34
苹果采收后,果农常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是烂果病的发生。苹果烂果病主要是由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褐腐病等综合侵染所致,烂果率在10%~70%。苹果烂果病发病在贮藏期,但感病却在生长期,因此,防治此病,必须从苹果生长期抓起。  相似文献   

7.
苹果烂果病是轮纹病、炭疽病等导致果实腐烂的几种病害的统称.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异常等原因,苹果烂果病发病比较严重,尤以1998年为甚.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目前主栽苹果品种是红富士,约占苹果总产量的60%以上.该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极易感染轮纹病,正常年份烂果率在30%,严重年份烂果率达50%以上.轮纹病菌自苹果落花后开始侵染幼果,6~7月间侵染最盛.幼果期遭受侵染的果实到近成熟期开始发病,在果收后1个月左右发病最重.我们依据该病菌的侵染循环和发病规律,结合常规农药防治药效不理想的缺陷,研制了以甲托等农药为主要成分的系列膜制剂.其作用机理:利用膜剂使果实外表形成半透膜,阻止病菌分生孢子的侵染,此为第一道防线;然后利用杀菌剂的内吸和保护作用杀死病菌,此为第二道防线.利用膜作为杀菌剂的载体,使药剂缓慢释放,从而使药效期延长,并且有耐雨水冲刷、附着力增强等作用.经莱阳、长清连续3年的田间药效试验,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我国每年贮藏的苹果量约占当年苹果产量的10%以上,但在苹果贮藏期间易发生病害,现就几种主要病害及防治进行简单介绍。 一、轮纹病 该病为侵染性病害,在整个果实发育期病菌均能侵染果实。果实受害后腐烂,采收时病果率高达5—10%,贮藏1个月后烂果率高达30%以上。发病初期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水渍状近圆形褐色斑点,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不同时期套袋的方法,研究了富士苹果轮纹病及炭疽病的侵染规律。结果表明:富士苹果自谢花后7~11d即开始感染轮纹病,花后23~27d为侵染高峰;而炭疽病菌的侵染高峰期为花后27~43d。适期套袋(花后7d)可有效防治这两种病害的为害。  相似文献   

11.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侵染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分离培养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金丝小枣浆烂果病(ZiziphusjujubaMill.cv.Jinsixiaozao)的侵染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病原菌囊孢壳菌Physalosporaobtuse(Schw.)可在金丝小枣树体及病残体和枣园周围的杨树、榆树、刺槐树、桃树、苹果、梨树上越冬。5月下旬—9月中旬分生孢子器形成并散发分生孢子,8月中、下旬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同时散发。囊孢壳菌孢子随风、雨传播,通过伤口和气孔侵入。6月上旬囊孢壳菌开始侵染枣吊、果柄,7月上旬开始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囊孢壳菌对枣果的侵染高峰期。囊孢壳菌在当年发病枣果上只形成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器,8月下旬—9月散发分生孢子,可在田间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12.
苹果褐斑病在山东半岛中部的周年流行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褐斑病是中国苹果叶部的重要病害,主要导致苹果树早期大量落叶。研究旨在明确褐斑病的周年发生动态,确定病害的关键防治时期,为病害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09和2010年3-7月份,每隔15 d自山东莱阳和青岛两地的苹果园内定期采集落地病叶,随机挑取病叶正面的子实体,镜检已形成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子实体,依据拟分生孢子盘和子囊盘在子实体中所占百分率,分析越冬病菌的发育动态。2008-2010年6-10月份,在山东莱阳和青岛的果园内,每隔15 d定树定枝系统调查同一批枝条上所有叶片的发病率和落叶率,将系统调查数据拟合逻辑斯蒂模型,获得能描述褐斑病发病动态的模型参数。2010和2012年9-11月份,每隔10 d从苹果树上随机摘取具有典型症状的苹果褐斑病叶,切取分生孢子盘,镜检分生孢子盘上小型孢子和分生孢子各占的比率,根据小型孢子在分生孢子盘上所占的相对比率的变化,分析褐斑病菌的发育动态。【结果】苹果褐斑病菌在越冬病叶上能产生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两种类型的孢子。拟分生孢子于3月初至6月底形成,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旬。自苹果树萌芽期开始,拟分生孢子就可以随雨水溅散传播,侵染树体下部叶片。拟分生孢子侵染的叶片,大部分于6月底之前脱落,对褐斑病后期流行作用不大。子囊孢子于5月中旬至6月底成熟,可以随气流传播侵染树体上部叶片,是导致苹果褐斑病后期流行的主要初侵染菌源。子囊孢子侵染的叶片自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初侵染形成的病叶率低于2%。7月份,初侵染病斑大量产孢,并进行再侵染,病原菌不断积累,7月底病叶率可增长至5%左右。8月份,初侵染病斑和再侵染病斑大量发病,并产孢侵染,导致病叶率迅速增加。8月下旬褐斑病发病达高峰期,12 d后形成落叶高峰。6-9月份苹果褐斑病的累积病叶率和累积落叶率随时间的变化动态可用逻辑斯蒂模型描述。进入9月份,褐斑病菌开始产生小型孢子(性孢子),小型孢子在分生孢子盘上所占比率呈直线增长。10月份褐斑病菌逐渐停止产生分生孢子,进入越冬预备期。【结论】苹果褐斑病在山东半岛中部的周年流行动态可划分为4个阶段:自苹果萌芽至6月底为褐斑病菌的初侵染期。其中5月下旬到6月底是子囊孢子的初侵染期,也是全年防治褐斑病的第1个关键时期。7月份为褐斑病的指数增长期,也是全年防治褐斑病的第2个关键时期。8-9月份是褐斑病的逻辑斯蒂增长期,也是褐斑病的盛发期。10月份褐斑病菌进入越冬预备期。  相似文献   

13.
苹果轮纹病发生规律及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2000年开展了负载量、施肥水平对苹果轮纹病的影响试验,并对辽宁省苹果轮纹病发生规律及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枝果比过小导致负载量过大,加重轮纹病的发生,枝果比(5~6)∶1的病情指数较低,且有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质量.施肥水平比正常量增加0.5或0.75倍不但有利于减轻轮纹病的发生,而且产量显著增加.富士系、元帅系等品种为高感品种,国光、珊夏等少数品种为中度或轻度感病品种,鸡冠为抗病品种.降雨特别是7、8月降雨量大加重粗皮病发生.土壤质地较轻、容重较小、有机质和全N含量高是减轻轮纹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连续环剥或过量应用PP333加重轮纹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红富士苹果套袋技术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通过2a的试验,研究出红富士苹果的套袋栽培技术:增施磷钾肥、控制枝量、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花后40~50d)套双层袋、采收前1个月去外袋、4~7d后去内袋、去袋时间以袋内温度升至最高时为宜。红富士苹果套袋后,果皮细腻、光洁指数高、底色淡黄、全红果比率高、着色鲜艳、农药残留量低、外观品质好,病虫果率低。  相似文献   

15.
套袋对红星苹果果实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盛果期红星苹果为试材,测试了不同类型纸袋对果实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套袋处理后,果皮红色素花青苷含量明显提高,比对照高61.7%~219.5%,而果面底色叶绿素则明显降低,同时,果面由条红变为片红,果面洁净,果点变小,果面质量提高;(2)不同类型纸袋对果肉质量影响不同,13—A和13—B两个处理明显提高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酯类物质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5.8%和56.2%,因而感观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16.
于辉  张秀美  王宏  刘志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4):55-56,59
以寒富苹果为材料,测定了辽宁省9个地区寒富苹果的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寒富苹果单果重差异较大,介于175~596 g之间,果形指数差异较小;果实中的糖以果糖为主,占3种糖总含量的比例在44%以上;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介于9.76%~11.64%之间;糖酸比介于18.25~28.85之间;可滴定酸介于0.36%~0.59%之间,不同产地的寒富苹果品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不同成熟期瑞连娜苹果品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兰  王宏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53-6754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成熟期对高酸苹果经济性状的影响,为适时采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常温下,对不同成熟期高酸苹果瑞连娜果实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及贮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近成熟期1个月瑞连娜果实生长是一个持续增加的过程,日平均增重1.40 g,且10月5~10日有一个快速跃变期。果实生长后期横径生长速率高于纵径。随着成熟度的提高,果皮颜色由深变浅,果面光洁度由略粗糙变为极平滑,VC含量逐渐降低,日平均降低0.03%。随采摘期的延后,果实总酸含量逐渐降低,固酸比逐渐增大,果实在常温下贮藏相同时间后的腐烂率逐渐升高。[结论]在滨州地区瑞连娜果实最适宜采摘期是10月10~15日,采收的果实最利于贮运,最适宜加工果汁的采摘期为10月15~20日,最佳食用的采摘期为10月20~25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褐斑病是导致苹果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研究旨在通过调查褐斑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综合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和2012年,将褐斑病菌(Diplocarpon mali)分生孢子悬浮液分4-6次喷雾接种于富士苹果各龄期的叶片,接种后观测记录每个接种叶片第1个病斑出现的时间,每3 d观测一次,依此计算褐斑病在富士叶片上的平均潜育期、最短潜育期和显症历期。接种期间用全自动气象站,每30 min记录接种苹果树附近的气温、降雨量和相对湿度。【结果】苹果褐斑病在富士苹果叶片上的平均潜育期23.8 d;最短潜育期为8-20 d,平均为13.6 d;显症历期为12-54 d,平均为31.3 d。在显症历期内,不同的时期显症病斑数不同。6、7月份接种叶片比8月份接种叶片的最短潜育期和显症历期长。防雨棚内培育叶片的最短潜育期和显症历期长于自然条件下培育的叶片的最短潜育期和显症历期。苹果褐斑病在基部老龄叶片上潜育期短,在代谢旺盛的梢部叶片上潜育期长。苹果生长前期(6、7月份)接种叶片的潜育期显著的长于生长后期(8、9月份)接种叶片的潜育期。【结论】苹果褐斑病的显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潜育时间和显症历期都相对较长。除取决于病原与寄主的组合外,苹果褐斑病潜育时间和显症历期的长短主要受叶片龄期、衰老程度和生理状态,即叶片抗病性的影响。6-9月份是苹果褐斑病的主要发病期,在此期间气温对褐斑病潜育期的影响不大,而降雨和高湿能促进病斑显症。在褐斑病菌侵染后的15 d,甚至20 d内,使用内吸治疗性杀菌剂能抑制绝大部分潜育期病斑发病。  相似文献   

19.
试验表明,6 种增色剂在红富士苹果采收前喷两次,对苹果果实着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着色指数较对照提高37.1% ~41.4% ,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 1998~ 1999年对苹果烂果病的研究 ,明确了引起烂果的主要病害种类是苹果轮纹病和苹果干腐病。室内孢子萌发试验表明 :此病的发生与湿度关系密切。大田药剂防治试验表明 :喷药期决定着防治效果 ,烂果病防治应在谢花后、气孔皮孔开始形成时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