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室与露地无核早红葡萄果实生长动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于2004年分别对温室和露地无核早红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动态进行了观测,对正在膨大的葡萄果实的纵径和横径进行定期测量记录并得出其生长曲线。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品种果实生长呈双S曲线:初始快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第二次快速生长期。②温室葡萄第一个快速生长期果实生长速度明显快于第二个,果实纵径的生长缓慢期与第二个快速生长期的界限不明显;幼果第一个快速生长期纵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横径,在第二个快速生长期横径快于纵径,但是总的生长量纵径大于横径,果粒最后基本呈圆形。③露地葡萄在果实的第一个快速生长期和生长缓慢期的纵横径生长曲线基本相同,横径较快地进入第二个快速生长期并且生长速度要快于纵径,导致果实最终横径略大于纵径,果粒略呈扁圆形。  相似文献   

2.
蓝靛果忍冬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居群蓝靛果忍冬的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为提高栽培效益及开展杂交育种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林、麻花沟和勃利等3个居群蓝靛果忍冬的开花习性和结果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蓝靛果忍冬花与果实形态在不同居群间变异较大,花与果实的大小并不成正比;3个居群的花期相差2~3d.3个居群蓝靛果忍冬的纵径、横径发育动态基本相同,基本呈现缓慢—快速—缓慢3个阶段,纵径、横径的生长快速期并不一致,纵径的生长较横径提前进入生长快速期,海林与麻花沟居群的果形指数变化趋势相似,与勃利居群区别明显.[结论]不同居群的蓝靛果忍冬由于生长环境不同,导致各生态适应性不同.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杏果实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日光温室与露地栽培的金太阳杏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栽培可使杏果实发育的第一速生期、第二速生期延长,果实发育的缓慢生长期缩短,整个生育期较露地栽培延长了15d;日光温室内金太阳杏第一速生期的生长速率显著低于露地,第二速生期的累积生长量显著高于露地;较低的夜间温度是造成温室内杏果实第一速生期较长、生长较慢以及果实个体较大的原因;日光温室内金太阳杏果实的横径、纵径与鲜果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乘幂回归关系(r=0.98**,r=0.99**);日光温室内金太阳杏鲜果质量与发育时间之间的关系符合Log istic生长曲线(r=-0.99**)。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东北地区野生蓝靛果忍冬果实形态的变异程度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东北地区野生蓝靛果忍冬果实形态(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和单果重)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蓝靛果忍冬在果实形态方面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果实形态变异较大;不同产地问和产地内果实形态指标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变异幅度以单果重最大,其次为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果实横径最小;单果重与果实纵径和横径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法模拟方程,根据果实纵径和横径生长利用方程可预测果实单果重量.[结论]为筛选优良个体和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英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137-8139
[目的]以南疆枣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地表覆盖模式对果园土壤温度和红枣生长发育的影响,寻找最优地表覆盖模式,为红枣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翻耕覆膜、翻耕秸秆覆盖、翻耕裸地和免耕裸地条件下,对5年骏枣枣园的土壤温度、枣果生长发育、枣果生长动态、枣外观品质进行测量.[结果]0 ~25 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翻耕覆膜>翻耕裸地>免耕裸地>翻耕秸秆覆盖.在生育期内,秸秆覆盖处理的综合生长量(二次枝长、二次枝粗)高于其他3个处理,促进枣树生长发育.不同覆盖处理措施中,秸秆覆盖下的枣品质最好,覆膜次之.[结论]综合考虑不同覆盖措施的效应,秸秆覆盖比较适宜新疆地区红枣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密度和调控措施对枣树生长量和产量的影响,探讨解决直播密植红枣在保证丰产稳产的前提下,逐步降低种植密度的方法.[方法]通过开展植株密度调控试验和主副株差别化修剪试验,调查不同处理枣树的生长量和产量.[结果]种植密度逐渐减小,干粗、株高、树冠投影面积等指标的生长量随之增大,枣头数逐渐增多,单株产量逐渐增加,而单位产量显著降低.主副株差别化修剪结果显示,副株的枣头长度和粗度的生长量、产量大于主株,而枣头数少于主株,差异显著.5年生不同密度的枣树在干粗、产量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其它生长量指标差异不明显,但4年生枣树生长量明显较小.[结论]对于幼龄密植枣园,种植密度对枣树生长量及单株产量有明显影响,但对果吊比的影响很小.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生长空间加大,枣树生长量和单株产量逐渐增大.此外,对幼龄枣树进行主副株差别修剪对调节枣树生长量和产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类型的果实发育动态和品质的综合比较,为选择品质优良的香梨芽变单株提供依据.[方法]供试材料为2013年库尔勒沙依东园艺场和包头湖农场的库尔勒香梨、芽变6号、早美香(芽变9号)、芽变10号、沙01和新梨2号.每隔7d,随机各抽取30个香梨及其芽变品种,测定果实纵、横径的生长动态,果实成熟时测定果实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测定数据采用SPSS17.O软件进行分析,通过方差分析评价香梨及其芽变类型的果实品质.[结果]库尔勒香梨的生长速率小于芽变香梨的生长速率,库尔勒香梨与芽变香梨的内含物质存在一定差异性.[结论]香梨及其芽变类型的果实纵、横径生长成双“S”曲线,沙01和新梨2号的果实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壶瓶枣’日光温室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壶瓶枣’成熟季节遇雨裂果的问题,使其提早成熟,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日光温室栽培试验对壶瓶枣物候期、生长量和果型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壶瓶枣’的萌芽、初花、盛花、结果和成熟,分别比露地早55、46、53、55、37天。在日光温室内,‘壶瓶枣’根蘖苗、嫁接苗抽枝量比露地分别提高31.7%、30.1%;枣吊数分别增加27.9%、35%;枣吊长度增加14.2%、34.5%;吊果率提高28.8%、23.5%。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温室内外‘壶瓶枣’的果形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露地栽培的‘壶瓶枣’,果实呈长倒卵形,而温室内枣果近似椭圆。  相似文献   

9.
库尔勒香梨三个芽变品系的生长结果特性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芽变品系的生长结果特性.[方法]以库尔勒香梨及几个芽变品系沙01、芽变6号和芽变9号为试材,在库尔勒市3个果园进行试验.于2008、2009年观测了试材的主要物候期;观测了试材1年生新稍、果实和叶片的纵、横径.[结果]3个芽变品系的花期要比香梨早1周左右,采收期要比香梨早1个月;果实的纵、横径均大于香梨果实,新稍长度芽变9号、沙01大于香梨新稍,芽变6号小于香梨;叶片面积均大于香梨,叶绿素含量芽变6号大于香梨,其余两个品系与香梨无显著差异.[结论]库尔勒香梨芽变品系在物候期和生长结果特性上存在差异,能够为库尔勒香梨的3个芽变品系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5-氨基乙酰丙酸对枣树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对山地枣树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选用9 a生盛果期矮化密植梨枣树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叶面喷施5-氨基乙酰丙酸对枣果纵径和横径、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稀释800倍的5-氨基乙酰丙酸对枣树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喷施后2次,枣果纵径比对照分别增加23.3%和27.1%,横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7.2%和15.5%,采收期枣果纵径和横径分别比对照增加27.4%和23.1%,产量比对照增加24.6%,枣果品质明显高于对照。实际应用中采用稀释800倍的5-氨基乙酰丙酸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品种新川中岛(P.persica cv.Atalasi Kawanakajima)为试材,连续3年(2012~2014年)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与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和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施钾量与果实缝合线横径发育全程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纵径发育全程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正相关,与果实横径发育全程生长量、果实纵径日生长量、果实缝合线横径日生长量的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实横径日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施钾量与桃成熟果实果形指数变化率和果汁含糖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果重呈正相关。综合效果以株施0.45 kg硫酸钾复合肥组合的最好,其次是株施0.60 kg硫酸钾复合肥组合的效果。建议在桃生产上把不同钾肥施用量作为肥培管理和果实品质优化的重要依据,为桃在立地条件下制定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日光温室内,"大红袍"枇杷果实的发育呈现S型生长曲线,整个生育期内,果实纵径始终大于横径,而且纵径生长速度大于横径。套袋延长了果实生长发育时间,果实单果质量增加,大小增加,果形指数没有变化。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维生素C含量提高,可食率增加。套袋果实的糖酸比增大,果实口感和风味得到改善,这是由于套袋明显改善了果实外观质量,避免发生果锈、日灼、缩果、裂果现象,有利于果实大小形成,也有利于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拉枝对直播密植枣园树体生长、光环境以及枣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参试株干径和基径进行调查,分析拉枝处理与对照的生长量差异;采用LAI-2000冠层仪和照度计进行行间叶面积指数、株间透光率及树冠中部光照强度日变化进行测定;果实成熟期用蒽酮法、氢氧化钠滴定法和钼蓝比色法分别测定其总糖、总酸和VC的含量.[结果](1)拉枝处理的干径生长量小于对照,基径生长量则高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2)拉枝处理后行间叶面积指数较对照提高119.0;,株间透光率较对照提高1倍;(3)拉枝后树冠中部光照强度日均值为334.70 lx,对照仅为101.01 lx,光环境明显改善;(4)拉枝后单果重和单株产量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质差异不显著.[结论]在不减少密植枣园有效株数的前提下,株间拉枝方式改善树体光照环境和枣果品质,提高枣果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苦瓜果实膨大的影响,为其设施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农6号苦瓜为试验材料,在设施大棚内分别进行人工授粉(套袋处理)和蜜蜂授粉,连续授粉5d,每天统计坐果率;于授粉后第1、4、7、10和14 d测量果实的横径、纵径、周径和单瓜重量,计算日相对生长率;在成熟期测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结果]人工授粉的苦瓜横径和周径在整个生育期均较蜜蜂授粉苦瓜大,蜜蜂授粉苦瓜纵径在授粉后第14 d大于人工授粉苦瓜,两种授粉方式的苦瓜横径、纵径和周径相对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授粉后第1~4d人工授粉的苦瓜横径和周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蜜蜂授粉苦瓜(P<0.05,下同),授粉后第5~7 d则显著低于蜜蜂授粉苦瓜.蜜蜂授粉的苦瓜单瓜重在发育后期增重明显,单瓜重相对生长率在授粉后第5~7d迅速下降,此时人工授粉的苦瓜单瓜重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蜜蜂授粉苦瓜,在授粉后第10 d有小幅度上升.蜜蜂授粉的苦瓜坐果率较人工授粉低,但果实果型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人工授粉.[结论]人工授粉苦瓜前中期发育快,蜜蜂授粉苦瓜在后期发育较快,蜜蜂授粉可提高苦瓜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斑菲尔脐橙在桂林市的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为制定促进果实膨大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每年开花期观察斑菲尔脐橙初花期、盛花期、谢花期和生理落果期,在第2次生理落果结束后测量果实纵、横径.[结果]斑菲尔脐橙果实生长曲线呈抛物线生长,不同年份其生长曲线存在一定差异,2010年斑菲尔脐橙在9月上旬前果实纵径大于横径,9月上旬后果实横径大于纵径,果实呈近圆形;2011年整个果实生长过程中,果实横径均大于纵径.斑菲尔脐橙果实生长速率从6~12月均呈正增长,但两年的结果差异较大,2010年果径增长有两个高峰,而2011年仅有1个高峰.[结论]斑菲尔脐橙果实生长曲线呈抛物线生长,不同年份其生长曲线存在一定差异.6~7月是斑菲尔脐橙果实迅速膨大期,每年的5~6月应加强肥水管理,以确保果实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早熟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的疏花疏果、适时施肥和果实适期采收等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贵州省制定温州蜜柑栽培技术规范提供参考,试验用2年时间测量了11年生、12年生早熟温州蜜柑品种宫川(C.unshiu cv.Miyagawa)果实的纵径、横径动态变化,比较了单枝结果母枝留果量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宫川在贵州省栽培,果实的纵径、横径生长量年变化规律是开始生长较快,然后变慢,直到10月以后进入缓慢生长期,最后随果实成熟期的到来,其生长曲线趋于平缓年生长发育过程中有4次生长高峰,呈逐渐上升的"S"形曲线变化;并且果实的净增长量也有4次生长高峰,呈双"S"形曲线变化’其中纵径生长与横径生长是交替进行的,但纵径的生长势强于横径、从不同单枝结果母枝留果量处理对宫川果实纵径、横径的生长影响来看,留果量能直接影响宫川果实纵径与横径的生长量和净增长量、生长高峰出现的时间、起伏程度和生长高峰的次数,单枝留果2个、3个的处理果实生长发育情况、果实外观质量优于单枝结果母枝留果4个的对照。此建议,贵州省在6月上旬和7月上旬为早熟温州蜜柑壮果肥的最佳施用时期,结合根外追肥效果会更好‘采收期以10月底为宜。单枝结果母枝留果量以2~3个为首选,当然在实际生产中实施疏花疏果还要结合树龄大小、树势强弱、结果母枝多少、控制大小年结果现象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留果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影响柑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和果实品质变化的因子及机理,为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连续3a(2013~2015年)对柑橘不同幼果大小与其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品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比较。结果表明,(1)幼果大小与果实纵径、横径年生长量及日生长量的生长高峰期在年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次数和时间有关;在果实年生长量方面,纵径有8~10次生长高峰期,横径有8~9次生长高峰期。在果实日生长量方面,纵径有5~7次生长高峰期,横径有7~9次生长高峰期。(2)柑橘幼果大小与果实纵径日生长量、横径年生长量和横径日生长量的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正相关,与果实纵径年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负相关。(3)柑橘幼果大小与成熟果实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皮厚度呈极显著相关,与果形指数和果汁含糖量呈显著相关。生产上以选留大的幼果效果最好,其次是选留较大幼果。建议把幼果大小作为柑橘疏花疏果的重要依据之一和影响果实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贵长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期测量8~9年生贵长猕猴桃果实的纵径、宽横径和厚横径,观察果实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1)贵长猕猴桃果实生长呈逐渐上升的单曲线,有两个生长期:即快速生长期(5月20日-6月16日)和缓慢生长期(6月16日-8月4日).随果实接近成熟,其生长曲线与时间轴线逐渐趋于平行.2)果实净增长有3次生长高峰:第1次,纵径出现在5月27日,宽横径出现在6月9日,厚横径出现在6月9日-6月16日,纵径比横径提前两周;第2次,果实纵径、宽横径和厚横径都出现在6月30日;第3次,纵径出现在7月21日,宽横径出现在8月11日,厚横径出现在7月14日.随后生长速度迅速降低,9月1日以后接近停止生长.3)不同留果量和不同留果部位不影响贵长猕猴桃果实纵、横径的生长高峰次数,但影响纵、横径生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和生长曲线的起伏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枣棉间套作条件下,红枣供水状况与单作红枣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红枣主要应用的3种灌溉模式和不同灌水量对红枣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红枣3因素2水平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红枣枣吊长度、枣吊数量、开花数量、果径变化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溉模式下,枣吊长度滴灌>沟灌>微喷,单个枣股枣吊数量和单个枣吊蕾、花数以及横纵径之积比较均为滴灌>微喷>沟灌,并且红枣单株产量滴灌>沟灌>微喷,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灌水量水平下,红枣各项调查指标均表现高灌溉量处理优于低灌量处理,枣单株产量高灌量显著大于低灌量产量.[结论]滴灌、微喷和沟灌增加灌水量都能显著促进红枣的生长和提高红枣产量,3种灌溉模式对红枣的影响表现为滴灌>沟灌>微喷.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区无核白葡萄果实外观品质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产区间无核白葡萄果实外观品质差异及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新疆吐鲁番、托克逊、鄯善和哈密4个产区147份无核白葡萄果穗重、果实大小(果粒重、皮重、皮果比)、果实形状(果实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和果实色度指标(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色泽比a/b、彩度C、色调角h°)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不同产区无核白葡萄穗重、果粒大小、形状及果实色度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同一产区不同样品间穗重、果实大小、形状及果实色度指标也存在一定差异.穗重以鄯善产区最大,为412.71 g,显著高于其他3个产区,吐鲁番、托克逊和哈密产区间并无显著差异;哈密产区的果粒重(2.78 g)、皮重(0.26 g)、皮果比(0.09)、纵径(20.24 mm)、横径(14.26 mm)和果形指数(1.42)均高于其他3个产区,吐鲁番产区的果粒重、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与哈密产区无显著差异;哈密的L值(37.06)、b值(16.73)、C值,吐鲁番的a值(-2.54)和鄯善产区的b值(16.30)、C值,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产区,且哈密与鄯善产区的b值和C值差异不显著,色泽比以吐鲁番和托克逊产区最大,都显著高于鄯善和哈密产区,4个产区葡萄果实的色调角h°差异不显著;哈密产区不同样品穗重一致性较差,吐鲁番产区不同样品间果实形状一致性较好;穗重与果粒重、皮重、纵径和横径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皮果比和色泽比a/b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果粒重与皮重、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皮果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皮重与皮果比、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皮果比与果形指数和亮度L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纵径和横径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纵径与横径和果形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h.与a/b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吐鲁番、托克逊、鄯善和哈密产区间和同一产区不同样品间果实外观品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各指标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