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淮北三种主要金龟子成虫的发生时期和活动特点、生殖特性和影响成虫活动因素等进行了介绍,并对暗黑金龟子隔日出土规律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雌雄成虫交配前期和雌虫产卵前期的时长及成虫交配、产卵和羽化的昼夜节律,为探索更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柑橘木虱防控措施和性诱防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活体九里香幼苗和成株为试验材料,以自制塑料杯及养虫笼为试验载具,在室内控制环境条件及室外自然状态下对柑橘木虱成虫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柑橘木虱成虫繁殖行为前期及繁殖行为昼夜节律数据.[结果]柑橘木虱雌雄成虫的交配前期分别为10.64±2.25和9.84±1.79 d;雌虫的产卵前期为12.58±2.90 d.成虫交配、产卵和羽化活动主要在2:00—21:00进行,其活动高峰期分别为9:00—10:00、11:00—12:00和9:00—10:00.[结论]柑橘木虱雌雄成虫交配、雌虫产卵和若虫羽化集中在白昼进行,雌雄成虫交配前期和成虫羽化日节律存在两性差异现象.可根据柑橘木虱成虫繁殖行为日节律的特点对其进行防治及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3.
几种生物制剂对七星瓢虫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罩笼法对棉田七星瓢虫成虫进行了毒性试验 ,喷药后 72h成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苦参碱 1.0 5% ,灭虫丁 2 .73 % ,EB - 82灭蚜菌 19.58%和田卫士 43 .0 9%。室内采用喷雾法对七星瓢虫的幼虫和成虫进行了触杀毒力测定 ,幼虫 7d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依次为46 .50 % ,58.44 % ,70 .48% ,93 .16 % ;成虫 7d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依次为 10 .88% ,13 .63 % ,19.12 % ,67.39%。  相似文献   

4.
烟粉虱成虫对烟碱类杀虫剂抗性的生物测定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浸叶法和内吸法测得的烟粉虱成虫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抗性比值分别为1.22、3.28、2.49和1.37、4.27、3.26,2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浸叶法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对自然混合日龄与饲养的不同日龄成虫的LC50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分别以棉花叶和茄子叶作为试验材料测定烟粉虱对吡虫啉的抗性,测定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因此,认为可以采用与田间实际用药情况相接近的成虫浸叶法进行烟粉虱对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而且可采用自然混合日龄成虫代替饲养的相同日龄成虫直接进行生物测定,棉花叶和茄子叶均可作为抗药性生物测定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对杂拟谷盗幼虫、成虫进行辐照处理,研究其辐照效应.结果表明:杂拟谷盗幼虫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性高于成虫.幼虫经250 Gy剂量辐照后,可以完全阻止其发育为成虫,在14 d内全部死亡;成虫经250 Gy剂量辐照后,则需42 d才能全部死亡,而且不能产生下一代成虫.250Gy的剂量可以作为电子束辐照防治杂...  相似文献   

6.
烟实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 Guenée)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扫描电镜对烟实夜蛾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成虫触角上存在着7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柱形感器和腔乳头状感器.其中以毛形感器数目最多,并分为长毛形和短毛形2种.刺形感器分为长刺形和短刺形.并对烟实夜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种类和分布差异及与其相近昆虫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应用诱捕器进行林间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诱捕试验.连续3年的结果表明,诱捕器能准确地监测萧氏松茎象成虫种群动态.萧氏松茎象成虫活动主要在3月~6月,4月~5月是成虫数量出现的高峰期,8月份成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结果还显示,开展成虫诱捕后的第3年林间萧氏松茎象种群虫口减退率为70.63%.这说明诱捕技术能有效降低萧氏松茎象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释放回捕法研究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林间扩散距离.2006~2007年连续2年诱捕器的回捕率分别为56.25%和45.37%.诱捕器的诱捕范围在150 m内,其中以16~60 m诱捕成虫的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66.67%和46.94%.这说明成虫运动性不是很强,应用诱捕器来监测和捕杀成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花绒寄甲防治甘肃省二白杨光肩星天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省嘉峪关地区受光肩星天牛危害严重,以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卡为研究对象,设置释放卵卡、成虫、卵卡和成虫3种不同的防治方案,对二白杨光肩星天牛进行生物防治,2个月后对防治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混合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卡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可以达到53. 24%,远远高于对照组和释放成虫组、卵卡组。树木解析结果证明了混合释放花绒寄甲卵卡和成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天牛幼虫的减少率平均可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毛细管[带电泳技术对曲足侏缘蝽5龄若虫和成虫的水溶性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30 min电泳时间内,若虫和成虫分别有38个和50个蛋白质吸收峰,大部分吸收峰位于0~10 min内;大部分蛋白质种类含量较低;成虫产生了与生殖有关的蛋白质种类.  相似文献   

10.
大棚黄瓜上烟粉虱成虫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棚烟粉虱成虫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的聚集强度随密度的上升而下降;成虫始终处于聚集-扩散-再聚集-再扩散的动态过程之中.烟粉虱成虫在黄瓜植株上部充分展开的幼嫩叶片上数量最大;烟粉虱在大棚黄瓜上呈指数增长,其模型为Nt=2.5642e0.532t,(r=0.9858**).应用最优分割法将烟粉虱成虫动态划分为3个时期,分别为建立期、发展期和暴发期,在种群建立期对烟粉虱实施控制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