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牧草中磷的测定用钼锑抗比色法与氢醌亚硫酸钠法,肉中磷含量采用钼锑抗比色法与喹啉重量法测定。对牧草及肉中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分别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统一使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草原生态系统土草畜样品中的磷含量。  相似文献   

2.
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灰性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测定,宜采用碳酸氢钠—钼锑抗比色法。通过碳酸氢钠—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有效磷,应注意操作步骤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换算以及影响结果的几个关键因素——温度、钼酸铵、抗坏血酸、水。  相似文献   

3.
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法,对油茶根际溶磷菌进行分离,筛选出6株溶磷细菌.利用透明圈法对油茶根际土壤中具有溶磷能力的细菌进行初筛;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发酵液的可溶性磷含量,对解磷菌株进行复筛,得出菌株3-Y-08的溶磷活性最强.根据进行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研究,初步鉴定菌株3-Y-08为巨大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4.
提高土壤有效磷测定数据准确性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效磷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测定结果受测定方法、浸提剂、土液比、温度、时间、振荡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庄浪县土壤大多为碱性,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使用仪器为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T6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相似文献   

5.
玉米根际溶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溶磷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法,对玉米根际溶磷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出38株解无机磷菌株和35株解有机磷菌株,并发现无论是细菌总数,还是溶磷细菌总数,根际土壤都比非根际土壤要多.对筛选获得的73株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发现,大多数菌落呈乳白色或黄色、形状不规则或近圆形、光滑黏稠、扁平、不透明、边缘不整齐.进一步利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其溶磷能力,发现无机磷菌株溶解的有效磷含量与培养液pH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有机磷菌株则无明显相关.各菌株溶解磷酸钙和卵磷脂的能力差异较大.无机磷菌株和有机磷菌株对无机磷(磷酸钙)和有机磷(卵磷脂)的溶磷量分别为8.88~108.31和0.51~3.53 mg/L.菌株中SWJ1-4和SWJ3-1溶解无机磷能力较强,RYJ1-6溶解有机磷能力较强,且这3株菌株生长快、生长状况良好,在后续微生物菌肥研制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2种植物磷含量的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钼锑抗检测法和钒钼黄检测法2种比色法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比色方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钼锑抗比色法适宜检测磷含量较低的样品,如小麦、玉米、花生秸秆及小麦、玉米籽粒;钒钼黄比色法适宜检测磷含量较高的样品,如花生籽粒。  相似文献   

7.
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有效磷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石灰性和中性土壤有效磷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用流动分析仪测定酸性土壤有效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钼酸铵溶液中硫酸的体积分数,以及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等方面就流动分析仪测定酸性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当钼酸铵中的硫酸体积分数为2.15%时,流动分析仪法的检测结果准确稳定,加标回收率在95.6%~97.8%,多次重复测定的变异系数在1.57%~7.07%,方法的精密度、准确性较高,重复性好,与钼锑抗比色法所测结果一致,相关性良好,可用于批量酸性土壤有效磷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固态发酵中不同碳氮源对黑曲霉解磷效果的影响,采用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以磷酸三钙为磷源,葡萄糖、纤维素和淀粉为外加碳源,硫酸铵、尿素和硝酸钠为外加氮源,取试验筛选的1株黑曲霉为菌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麸皮发酵中,加淀粉、纤维素的培养基发酵液中的有效磷含量相对无外加碳源的对照培养基有效磷含量可分别增加0.77、0.51g/kg。在稻壳发酵中,加淀粉、葡萄糖的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可分别增加26.32、15.23g/kg,分别增加了4.3、2.5倍;加硫酸铵、尿素的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略有减少,加硝酸钠的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可增加4.60g/kg。在玉米芯发酵中,加淀粉、葡萄糖的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分别可增加8.20、12.23g/kg;外加的氮源各组有效磷含量均有减少,其中加尿素可使有效磷含量减少10.70g/kg。  相似文献   

10.
两种测定湿地植物总磷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超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8):142-144
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和磷钒钼黄比色法测定湿地植物不同器官的全磷含量,比较两种测定方法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磷钒钼黄比色法测定的全磷含量要高于钼锑抗比色法;两种测定方法误差均在允许的范围内;测定湿地植物全磷,钼锑抗比色法比磷钒钼黄比色法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1.
刘雅琴  乌日娜  段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888-19890
[目的]优化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条件。[方法]在筛选出的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基础上,对其培养基C、N含量、接种龄、接种量、初始pH值、摇瓶转速及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龄14 h,接种量8%,初始pH值5.5,发酵温度35℃,转速150 r/min,接种菌液量25 ml,培养基中C、N的含量分别为1.0%。[结论]在优化条件下,酶活力达到31.4 U/ml,比未优化时提高了65.3%。  相似文献   

12.
赵银娟  袁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54-17556
[目的]探究羟基化酶产生菌Stenorophomonas maltophilia CGMCC 1.1788菌株中羟基化酶的转化活性.[方法]采用摇瓶发酵转化方法对羟基化酶产生菌S.maltophilia CGMCC 1.1788对农药氯噻啉的生物转化条件(不同生长时期的细胞、温度、pH等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结果]确立了转化条件:100 ml锥形瓶最佳装液量10 ml,最佳反应温度25℃,最适pH 6.5,最佳反应底物起始浓度0.2 g/L,最佳反应时间48 h.[结论]为较好地发挥该菌的微生物转化功能及了解羟基化酶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裴韬  任大明  石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576-2577
[目的]研究小麦赤霉病拮抗菌P72的抑菌活性及稳定性。[方法]将Bacillus subtilisP72接种于发酵培养液中,接种量5%,28℃摇床培养48 h后,8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菌株发酵离心所得上清液进行分离纯化、遗传稳定性、热稳定性及酸碱稳定性测定。[结果]P72菌株发酵上清液经过盐析、透析后进行DEAE-52离子交换层析,用0.5 mol/LNaCl溶液洗脱的蛋白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拮抗能力最强。SDS-PAGE电泳显示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分子量约为40 kD。经过稳定性的试验测定,该抗菌物质的拮抗活性具有遗传稳定性,在60℃有较高的稳定性,无菌液对酸具有稳定性,在碱性溶液中不具有稳定性。[结论]小麦赤霉病拮抗菌P72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拮抗能力较强,抗菌活性较稳定,且热稳定性较好,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多黏芽孢杆菌(Paenibacilus polymyxa)液态发酵的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多黏芽孢杆菌液态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定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为:马铃薯250.0 g/L,白砂糖20.0 g/L,玉米粉30.0 g/L,NaNO3 1.0 g/L,(NH4)2SO4 1.5 g/L,KH2PO4 1.0 g/L,pH6.5,装液量100 ml/250 ml(V/V),接种量5%(V/V),培养温度37℃,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周期72 h。[结论]该研究可为工业化生产多黏芽孢杆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海洋细菌L1-9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测定海洋细菌L1-9菌株的最适培养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其发酵的最适温度、pH值、摇床转速,明确其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海洋细菌L1-9菌株的适宜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豆饼粉1.00%,玉米粉1.50%,麦麸1.00%,大米粉0.50%,KH2PO40.05%。正交试验表明,在装液量为5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5.0%时,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3℃,pH值8.0,转速190 r/min。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得菌体数最多可达1.035×1010个/ml;通过比浊法测得最大OD值量为0.817。在此基础上对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量5.0%,发酵时间84 h时,菌体生长最理想。[结论]该研究为海洋细菌L1-9菌株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曹志恒  王波  黄居昌  陈家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29-16031
[目的]研究啤酒糟发酵菌液的最佳配比。[方法]以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康宁木霉和绿色木霉为供试菌株,应用4组分单纯形重心设计与Excel的规划求解工具来研究啤酒糟发酵茵液的最佳配比。[结果]菌株之间的最佳配比为:康宁木霉种子液2.4ml、热带假丝酵母种子液2.6ml。[结论]该研究为啤酒糟的资源化和减轻环境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同时高产甘露聚糖肽和乳酶生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以甲型溶血性链球菌H1S-33号为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在各个时间段分别取样测定活菌数及甘露聚糖肽含量,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在液体发酵过程中,28h发酵液中甘露聚糖肽含量最高为69.2μg/ml,活菌数最多为2.38×1016个/ml。[结论]同时高产甘露聚糖肽与乳酶生发酵条件为:培养基由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氯化钠组成,发酵温度37℃,最佳发酵时间28h。  相似文献   

18.
玉澜  蓝峻峰  谢济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578-8581
[目的]为测定食品中的生物胺寻求一种快速、简单的方法。[方法]采用以丹磺酰氯作为衍生剂,室温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富集和衍生介质,以超声作为反应条件的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生物胺。[结果]测定食品中的生物胺较理想的衍生条件是:衍生剂量1.5ml,硼砂缓冲液的pH9.10,硼砂缓冲液量为2 ml,1 ml[OMIM]PF6离子液,超声时间为20 min。[结论]液相色谱法是测定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一种快速、简单的方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海水养殖废水氨氮降解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水养殖废水氨氮降解菌的筛选及其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通过亚硝化细菌筛选和反硝化细菌筛选方法,从海水养殖废水中分离筛选出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各1株,命名为ZW38和ZL5,并对其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经鉴定,菌株ZW38属于亚硝化单胞菌属,菌株ZL5属于副球菌属。两菌株在37℃条件均获得最大生物量,但菌株ZW38生长缓慢,最适生长pH值是6.0~8.0;而菌株ZL5的稳定期较长,到38 h时达到最大生物量,最适生长pH值是6.0~7.5。当摇床转速为130 r/m in时,菌株ZW38在装液量为40 m l/250 m l时生长最好;菌株ZL5在装液量为20 m l/250 m l~80 m l/250 m l的生长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将ZW38和ZL5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将海水养殖废水中的氨态氮降解成为对环境无毒无害的气态氮。  相似文献   

20.
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晓曦  李社增  李校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02-9405,9437
[目的]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最佳碳源、氮源、初始pH值、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菌量和装液量的确定出发,针对一株新发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SAB-1进行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从8种不同的碳源和氮源中确定了长效碳源水溶性淀粉、长效氮源棉籽粉与速效碳源葡萄糖、速效氮源酵母浸膏。并优化了基础发酵培养基的发酵条件:温度31℃、转速180 r/min、发酵时间26 h、初始pH值6.0、接菌量1%、装液量50 ml/250 ml。该条件下发酵后菌体产量为46.0×109/ml。[结论]该解淀粉芽孢杆菌在设计发酵条件下基本达到了工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