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瘤胃原虫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瘤胃内栖生着大量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虫,它们对于饲料在瘤胃内的降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瘤胃内原虫对瘤胃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去原虫后,瘤胃发酵类型发生改变,丙酸产量增加,甲烷产量减少。并且去原虫后,可以改变淀粉及蛋白质的消化,有利于改善家畜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夏季养鸡业3大主要原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对养鸡业危害最大的 3种主要原虫病及防治概况。把兽医界关于鸡的球虫病、组织滴虫病以及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论述与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相结合 ,重点论述了这 3种原虫病的典型病变和治疗原则 ;考虑到公众对药残的关注 ,在推荐一些用药原则时 ,对影响公共卫生的药品使用原则加以提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仅对6种常见的人畜危害严重的寄生原虫的DNA聚合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寄生虫的DNA聚合酶与宿主DNA聚合酶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原虫 (protozoan)是单细胞真核生物 ,具有完整的生理机能 ,以自生、共生或寄生的方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病毒是专性寄生于细胞内的非细胞型的生命分子。早在 30多年前 ,有人曾提出“病毒是单细胞原虫中的一部分” ,“原虫能够被病毒感染”的假设。证实第一种假设的证据是发现了原虫特异的原虫病毒 (protozoanviruses) [1 ] 。第二种假设的证据是某些哺乳动物病毒可感染原虫 ,感染后对原虫和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都发生影响[2 ,3] 。原虫病毒发现较晚 ,有足够实验证据确认的原虫病毒只有少数几种 ,文献报道多在 80…  相似文献   

5.
兔球虫病是家兔常见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发育需要经过3 个阶段,即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根据球虫寄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肠型、肝型和混合型。病理变化分别为肠壁血管充血、出血、十二指肠扩张、肥厚、肠粘膜发生卡他性炎症。可见肝脏肿大,肝表面及肝实质内有许多沿肝胆小管分布的白色或淡黄色的小结节,大小不一。防治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兔场环境卫生,同时使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关于家蚕微粒子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采用体外发酵法,研究烟酰胺(NAM)添加水平对泌乳奶牛瘤胃体外发酵指标的影响,探讨NAM影响生产性能的机理.选取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荷尔斯坦奶牛作为体外培养的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共有5个处理,每种处理均设3个重复.其中,A组为对照组,仅以基础日粮为发酵底物,B、C、D和E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3、6、9和12 mg/100 g NAM.结果表明,发酵4h内,pH值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发酵8h后,对照组和添加12 mg/100 g NAM组显著下降到正常水平下(P<0.05).从原虫蛋白浓度来看,添加9和12 mg/100 g NAM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添加3和6 mg/100 g NAM组数值上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添加6 mg/100 g NAM,能够维持正常的pH值,促进瘤胃微生物生长,特别是瘤胃原虫的生长,这可能是生产中添加NAM能提高生产性能的原因.建议促进瘤胃体外发酵的烟酰胺的适宜添加剂量为6 mg/100 g.  相似文献   

9.
原虫是瘤胃微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微生物群体之一,其种群构成及与其他瘤胃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当代瘤胃消化代谢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关于瘤胃原虫保留与否的争论更是由来已久,文章对此进行了翔实的论述,并简要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瘤胃原虫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又叫鸡白冠病。它是由寄生原虫引起的以拉绿色稀粪、鸡冠苍白、咯血等为主要症状,内脏器官组织和肌肉组织广泛性出血为特征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本病的传播媒介是库蠓,俗称"墨蚊",一般气温在20℃以上时,库蠓繁殖快,活动力强,本病流行也随之严重起来。因此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各地的流行季节随气候的差异有很大的不同。桂南地区多发生于4~10月,而最严重发病期见于5~8月,最高峰在5  相似文献   

11.
球虫是寄生性原虫,种类多,分布广,对畜禽特别是对鸡的危害严重。球虫对长期使用抗球虫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因此,通过试验筛选高效低残留而稳定的抗球虫药物,对畜禽食品安全和畜禽养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禽类的一种重要寄生虫病,俗称"白冠病",对养禽业危害较大,常引起雏禽大批死亡,死亡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在模拟羊瘤胃内环境的条件下,采用瘤胃液体外发酵技术,在发酵底物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尿素,测定发酵液中原虫数量和微生物蛋白(MCP)的含量,旨在探索饲料添加尿素水平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尿素浓度在0至3%范围时,MCP和原虫数量均表现出随尿素浓度增加而增加,2%和3%尿素浓度时,MCP和原虫量均较高,显著高于1%和对照组,说明此浓度可促进瘤胃微生物的增殖;但是,MCP和原虫数量在尿素浓度为4%和5%时均有显著下降,说明尿素浓度过高则对瘤胃微生物表现出了明显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兔脑原虫病是由兔脑原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笔者对兔脑原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治做了系统综述。为该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丝兰皂甙对绵羊瘤胃原虫数目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12只雄性成年东北细毛羊,按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饲喂4个水平(分别为0, 100, 200, 300mg/kg)丝兰皂甙,研究了不同水平丝兰皂甙对绵羊瘤胃内纤维素酶、总脱氢酶活性及原虫数的影响。分别于试验当天及第7, 14,21, 28d采食后2h取瘤胃液,测定各种酶活及原虫数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丝兰皂甙添加水平的升高,脱氢酶活性有上升的趋势,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 0. 05);纤维素酶活性随着丝兰皂甙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中300mg/kg组同对照组、100mg/kg组相比达显著水平(P< 0. 05);各处理组内部原虫数随天数的增加变化无明显规律,但各处理组间有随着丝兰皂甙添加水平的升高,平均原虫数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300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mg/kg组(P< 0. 05),而同200mg/kg组差异不显著(P> 0. 05)。  相似文献   

16.
17.
微生物制剂与瘤胃原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刍动物有其特殊的消化系统,而且瘤胃微生物区系复杂多样。瘤胃是反刍动物体内的饲料加工厂,草料中约有70%~75%可消化物质和50%粗纤维在此消化,在这一系列的消化过程中,微生物起着重要作用,构成特殊的微生态空间和微生态系。在瘤胃微生物区系中,原虫和细菌几乎各占50%。微生物制剂对瘤胃原虫有何影响,对机体起到什么作用,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1反刍动物瘤胃原虫对机体的作用1.1对机体的有利作用瘤胃内的原虫至少有30种以上,主要是属于纤毛虫纲,约有130多种纤毛虫,也有少数鞭毛虫纲的。纤毛虫数量为105…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开放式设施内饲养的7个品系中351只实验小鼠的肠道寄生虫作了观察。共检出方种寄生虫;毛滴虫、鼠贾第虫、鼠六鞭虫、隐藏管状线虫、四翼无刺线虫和微小膜壳绦虫;其感染率为:毛滴虫100%、鼠贾第虫49.57%、鼠六鞭虫22.51%、隐藏管状线虫58.40%、四翼无刺线虫21.94%、微小膜壳绦虫21.37%。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北邯郸2000年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特征及发病原因的调查,发现本地中、大鸡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10日龄AA肉用仔鸡为试验动物,对纯中药制剂原虫散进行了抗鸡球虫的效力试验。结果表明,中(1g/kg体重/d)、低(0.25g/kg体重/d)、高(3g/kg体重/d)3个剂量均有较强的抗鸡球虫作用,抗球虫指数(ACI)分别为163、22,169.39,168.15。该制剂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鸡球虫病,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认为,原虫散预防鸡球虫病的推荐剂量以0.5~1g/kg体重/d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