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土野花组合是筛选以乡土野花为主体的,并通过混合播种建立群落的一种景观植被建植模式,是欧美国家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农业景观恢复与建设的技术措施。已有的研究发现乡土野花组合能够改善景观结构与生境质量,吸引传粉生物和自然天敌,从而起到增强农业景观的传粉及害虫控制功能,并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产量;与此同时,乡土野花组合也具有较好的文化功能。乡土野花组合的设计对建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其物种筛选、配比、播种方式及布局是设计中需要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总结欧美国家乡土野花组合设计模式与生态监测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乡土野花组合物种筛选的3原则:乡土性、功能多样性与包含特定关键物种;并对其生长周期、物种数、播量、播种面积与空间布局等技术细节进行了讨论,以促进乡土野花组合的本土化、区域化发展。欧美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产业发展及农户补贴的有关政策,其中美国主要以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政策为主,注重限制植物材料本土化;欧洲国家通过多项立法及农业环境管护政策为农户提供多样化的生态补贴,以促进农户充分参与乡土野花组合栽植过程。在我国,尚缺乏成熟的乡土野花组合应用案例。中国的乡土野花组合需充分发掘种质资源并进行生态、栽培与景观特性评估,以实现本土化的乡土野花组合。本文最后提出,通过多学科合作实现乡土野花组合的设计与推广,政府、产业、科研机构与农民共同参与乡土野花组合的设计过程,并提出市场化的生态补贴政策,以推动乡土野花组合在我国农业景观的应用,为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2.
沿海地区无籽西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无籽西瓜的生育特性及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介绍了其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苗床准备、育苗移栽、定植、肥水运筹、中后期管理等内容,以期指导无籽西瓜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3.
有机白首乌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首乌是萝摩科植物,块根成分以淀粉和蛋白质为主,同时富含磷脂、G12甾甙、多糖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安神补血、收敛精气、滋补肝肾、健脾益气、乌须黑发、强筋骨、抗衰老等功效。自首乌是滨海传统特产,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为进一步提高首乌营养价值和种植效益,笔者探索总结出有机白首乌高产栽培技术(DB32/T1371-2009),现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系泊船受驶过船影响,船间作用力通用计算模型在浅水中存在着较大误差,针对这种情况搜集了一些船模试验数据,对通用计算模型在浅水中的应用提出了修正方案.从修正后的结果看,修正后的通用计算模型有更高的精度,更加适合用于模拟器中船舶运动的仿真.另外,给出了系泊船受到的船间作用力峰值回归公式,研究了船间作用力在不同水深及初始横距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破碎化导致中国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规模效益与服务效率,成为制约中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采用空间分层取样法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选择了240个10 km×10 km的样点,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通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景观指数分析、热点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中国东部平原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中国东部平原不同地区适宜的农村居民点数量与服务范围。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平原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程度表现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破碎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破碎化程度最低的区域位于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北部。2)气候、人口密度、耕作半径、土地开发时序、土地开发时期交通状况等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中国东部平原地区每100 km2农村居民点数量不宜低于3~4个,每个村庄的服务范围不宜超过33.6~45.8 km2。4)华北平原为中国东部平原中开展农村居民点破碎化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该区域尽量避免以整村迁并的形式开展农村居民点破碎化治理,而应以农户为单位,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农村居民点迁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中国东部平原农村居民点破碎化治理潜力最大的区域,该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应与农田布局调整协同推进,并根据不同地区耕作通勤状况合理确定中心村数量与位置,避免因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导致农民耕作不便。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东部平原地区乡村空间重构过程中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数量与规模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尼洋河流域景观生态系统廊道体系构成和布局现状分析,揭示了流域内廊道体系的主要问题:构成单一、布局简单;详细分析了各种廊道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域廊道体系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耕作半径分析的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该文以四川省西昌市为例,探讨了基于耕作半径分析的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法。首先对西昌市高山陡坡区、低山缓坡区、河谷平原区农村居民点特征进行分析,而后借助GIS欧氏距离分析工具及网络分析模块来分析3个区域适宜的耕作半径,以及西昌市农村居民点向"0.5、1、2、3、4、5 hm~2"农村居民点聚集后耕作半径的变化,最后提出西昌市不同区域"合村并居"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西昌市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程度高,微型与小型农村居民点数量占总数量的94.8%。河谷平原区、低山缓坡区、高山陡坡区适宜的耕作半径分别为3000~4000、750~950、550~750m。河谷平原区农村居民点向大于3 hm~2农村居民点聚集后,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村庄,并满足耕作半径要求;低山缓坡区部分农村居民点可向大于1 hm~2,且交通便捷的农村居民点集中,从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居民点;高山陡坡区农村居民点就地迁并价值不高,除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点以外,其他农村居民点迁并工程应与退耕还林还草、异地扶贫搬迁、山地保护与修复等工程协同推进,逐渐向低山缓坡区与河谷平原区迁移。该方法可用于计算不同区域适宜的耕作半径,及不同合村并居情景对耕作半径的影响,从而提高合村并居规划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因此,项目经营管理就成为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建筑工程成本定义  相似文献   
9.
氨基酸水溶肥料在棉花上的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了氨基酸肥水溶肥料在棉花上的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氨基酸水溶肥料可增加果枝数、果节数及优质桃比例,增产增效显著,产出投入比可达1.98。  相似文献   
10.
正瑞雪兆丰年,风雨送春归。雪,不仅被人们赋予了寄托和希望;从植物学角度而言,冬季一场雪更有利于春天植物的生长。然而北京自去年入冬以来持续贫雪,对此记者采访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植物学副教授李学东,自然地理学副教授张明庆;北京市植物园总工郭翎,北京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明英,带你认知自然,了解固态降水的缺少对植物而言究竟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