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乙烯与百合切花瓶插寿命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  夏宜平  杜方  吴昀  马怡迪 《园艺学报》2013,40(9):1826-1836
 长期以来百合切花衰老是否对外源乙烯敏感一直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不同基因型百合切花衰老过程中内源乙烯释放量的变化规律、百合切花对外源乙烯敏感性的差异、化学调控与分子调控对百合切花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何良英  徐甜 《现代园艺》2011,(17):39-40
文章综述了切花衰老过程中乙烯的生物合成、调控及其与切花衰老的关系,探讨了乙烯的作用机理以及抗乙烯剂在切花保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心兰(Oncidiumhybridum)花朵的花药帽易脱落,导致切花加速衰老。以‘柠檬绿’文心兰为试验材料,研究脱药帽后花朵乙烯释放速率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含量变化,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及其抑制剂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ASA)对脱药帽文心兰花朵衰老、乙烯释放及乙烯合成关键基因OhACO1和OhACO2表达的影响,探究乙烯和JA在文心兰花朵衰老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脱药帽处理会加速文心兰花朵衰老,脱药帽处理1 d时乙烯释放速率已达168.23 nL·g-1·h-1,而同期未脱药帽对照没有乙烯释放,JA含量显著增加,但脱药帽处理比对照低57.86%。此外,外源MeJA处理显著抑制文心兰花朵衰老,而其抑制剂ASA处理则明显促进衰老,外源MeJA处理抑制了乙烯生物合成关键基因OhACO1和OhACO2的表达,而ASA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其表达,说明JA可能通过抑制乙烯合成来延缓文心兰花朵衰老,在文心兰花朵脱药帽处理诱发的衰老过程中JA具有拮抗乙烯、延缓...  相似文献   

4.
 以开花指数为1级的‘洛阳红’牡丹切花为试材,研究了外源乙烯和乙烯作用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其采后开花衰老进程中开花指数、花径增大率、瓶插寿命、内源乙烯生成量及乙烯生物合成关键酶ACC合成酶(ACS)和ACC氧化酶(ACO)活性的影响,从乙烯生物合成角度探讨了乙烯对其采后开花衰老的调节机理。结果表明,10 μL·L-1乙烯处理6 h明显加快了‘洛阳红’花朵开放进程,缩短了切花的瓶插寿命,并促使其在盛开后出现严重落瓣;1.0 μL·L-1 1-MCP处理6 h则延缓了花朵开放,延长了瓶插寿命,但却影响了部分切花的充分开放;内源乙烯的生成分别受乙烯和1-MCP处理的促进和抑制,与切花的开放衰老进程密切相关。不同处理后ACS、ACO酶活性分析表明,ACS活性变化与内源乙烯的生成相联系,是影响牡丹切花开放衰老进程的主要因子,这与目前得出的ACS是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限速酶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以‘班克海尔’和‘杨妃出浴’芍药切花为试材,研究了乙烯利处理对切花开放和衰老的影响;同时从中克隆得到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的9个关键基因PlACS、PlACO、PlACO5、PlETR1、PlERS1、PlETR2、PlEIN4、PlCTR1和PlEIN3,利用qRT-PCR分析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班克海尔’正常瓶插寿命长于‘杨妃出浴’,两品种均对乙烯敏感;乙烯利明显促进‘班克海尔’花朵开放和衰老进程,抑制‘杨妃出浴’花朵开放进程,并且出现僵花、衰老萎蔫。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乙烯合成和信号转导基因在两种切花品种中高度保守,保守性在98%以上。qRT-PCR分析表明,瓶插12 ~ 36 h,乙烯诱导两品种中除PlEIN3外的所有基因上调。瓶插0 ~ 12 h,‘杨妃出浴’中9个基因表达量均较高,内源乙烯合成和乙烯信号转导较为活跃,而在24 ~ 36 h,外源乙烯使‘班克海尔’乙烯生物合成基因表达量升高,乙烯信号转导基因表达量普遍高于‘杨妃出浴’。推测‘杨妃出浴’自身合成乙烯的时间较早,对乙烯的反应比‘班克海尔’更为敏感,‘班克海尔’乙烯反应类型可能为末期上升型,而‘杨妃出浴’为乙烯跃变型;两种芍药切花对乙烯的敏感程度以及花朵开放和衰老进程不同,可能与其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模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6.
乙烯对不同切花月季品种开花和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以研究乙烯在月季切花开花和衰老进程中的作用为目的, 以14 个切花月季品种为试材, 首先探讨了乙烯和乙烯抑制剂处理对切花开花和衰老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乙烯和乙烯抑制剂处理对不同乙烯变化类型切花月季品种的开花和衰老进程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类似非跃变型切花‘唐娜小姐’表现出典型的非跃变型切花的特征, 但是类似跃变型品种和类似末期上升型品种却有复杂的表现, 分别表现为促进、抑制和不敏感。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乙烯和乙烯抑制剂处理对类似跃变型品种‘萨蔓莎’和‘红衣主教’、类似非跃变型品种‘唐娜小姐’以及类似末期上升型品种‘黄金时代’乙烯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萨蔓莎’和‘红衣主教’分别表现为乙烯的自我催化和自我抑制。乙烯和乙烯抑制剂处理对类似非跃变型品种‘唐娜小姐’的乙烯生成量无影响。类似末期上升型品种‘黄金时代’, 表现为典型的负反馈调节。这些结果说明月季切花对乙烯的反应非常复杂, 在开花衰老进程中呈现不同乙烯变化类型的品种对乙烯的反应差别很大, 不能简单地根据内源乙烯生成量的变化动态对不同的切花月季品种进行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7.
预处理对切花菊贮藏中含糖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苏军  孙自然 《园艺学报》1991,18(1):94-96
前人研究指出,切花的质量与切花自身的含糖量及吸收外源糖的多少有关,切花在发育开放过程中自身贮备的糖分迅速消耗,必须补充外源糖才能满足其达到最佳观赏状态,糖分缺乏会加快衰老,降低观赏价值,缩短瓶插寿命。衰老过程往往还伴随着氧化酶活性的增强,在郁金香花冠、番茄、猕猴桃果实的衰老过程中都测定到过氧化酶活性增大这一现象,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可能会延缓衰老。有关切花菊在贮藏过程中这两个参数的变化规律尚未见报道。本文探讨了切花菊低温贮藏过程中含糖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规律和不同的预处理液对切花菊贮藏过程中这二个参数的变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材料 试验于1987年秋季在北京农业大学进行。切花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品种为‘广东黄’。采收时发育程度为:外层小花4-5轮开放,花径约5-7cm;采收时间在上午9-11时;采收长度;60cm。 预处理 以 5%蔗糖 0.3mM硫代硫酸银( STS);  相似文献   

8.
切花保鲜与乙烯生成或抑制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华 《福建果树》1997,(4):63-65
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阐述了乙烯与鲜花保鲜的关系:(1)乙烯可催促切花衰老,(2)乙烯生物台成途径是:Met→SAm→Acc→乙烯,作用机理是促进一种转化酶抑制剂的合成,阻止衰老器官中蔗糖分解和再分配;(3)利用乙烯抑制剂、拮抗剂或其他植物激素以及化学物质抑制乙烯生成以实现切花保鲜。  相似文献   

9.
香石竹切花在衰老过程中乙烯生物合成的变异韩卫民译(新疆石河子园林研究所)我们调查研究了几种香石竹切花品种的乙烯生物合成方式,这些品种与“白西姆”品种相比显示出较长的瓶插寿命。“白西姆”花在采收后第五天开始出现衰老,其特征为花瓣卷曲和快速枯萎,而我们调...  相似文献   

10.
不同保鲜剂对非洲菊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蔗糖、硝酸钙、硫酸铝、乙醇等配制的2种不同配方的保鲜剂和新高脂膜对非洲菊切花进行瓶插试验,通过外部形态观察和各项指标测定,处理A试剂1(配方为:2%蔗糖+0.5%乙醇+1g/m L硝酸钙)最不利于非洲菊切花的保鲜,它反而加快了切花花径展开和丙二醛含量上升的速度,加速了切花衰老;处理B试剂2(配方为:2%Suc+200mg/L8-HQC+150mg/L AL2(SO4)3+蒸馏水)对非洲菊切花的保鲜效果最好,它显著地延长了瓶插寿命,增加了鲜重,推迟了切花鲜重和水分平衡值的下降速度,使花茎坚韧,明显提高了观赏价值;处理C(配方为:新高脂膜稀释100倍液)也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它有利于增加花重,增大花径,延缓丙二醛含量、电导率的上升和切花水分平衡值降为负值的时间,延缓切花衰老。  相似文献   

11.
王晰  徐哲  赖齐贤  陈雯 《园艺学报》2015,42(9):1771-1780
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切花采后易出现弯茎现象,造成瓶插寿命缩短,观赏价值下降。非洲菊弯茎的发生受到其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综合调控。从非洲菊花茎组织结构、物质代谢、导管堵塞、植物激素等方面对弯茎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探讨弯茎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非洲菊切花茎堵塞的解剖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花茎解剖结构的研究,对非洲菊切花采后的花茎堵塞现象及杀菌剂纳米银处理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非洲菊切花茎基端的导管堵塞严重,而上部与中部导管未见明显堵塞现象。扫描电镜观察证实,非洲菊切花茎导管中的堵塞物为细菌。非洲菊切花采后用纳米银溶液浸渍花茎基端处理24 h可明显减少和推迟导管中堵塞物发生,显著延长切花的瓶插寿命。  相似文献   

13.
以月季为材料,研究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预处理缓解水分胁迫对切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分数0.01 % TritonX-100预处理1 h能有效缓解短期水分胁迫对月季切花水分代谢的影响,从而使切花瓶插寿命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The respiration of cut flowers of gerbera (Gerbera jamesonii H. Bolus ex Hook.f. 'Vesuvio') and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L.)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with increasing storage temperature. Poststorage vase life and negatively gravitropic bending of the neck of the flowers were both strongly affected by simulated transport at higher temperatures. Vase life and stem bending after dry storage showed highly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s (negative and positive, respectively) with the rate of respiration during storage. The data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temperatures close to the freezing point during commercial handling and transport of these important commercial cut-flower crops for maximum vase life.  相似文献   

15.
番茄果实采后一氧化氮处理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番茄品种‘百利’为试材, 研究了NO处理对其采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NO处理可推迟果实呼吸和乙烯高峰的出现, 抑制O·2 和H2O2 的累积, 保持了贮藏后期SOD、CAT、POD、APX 较高的活性以及GSH和AsA含量的较高水平, 延缓了MDA含量和膜相对透性的升高, 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 延缓了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16.
以非洲菊大红品种(Gerbera jamesonii)为试材,以不同浓度的CoCl2和K2SO4为瓶插保鲜液,通过整体形态观察和生理指标测定相结合的方法,评定Co 和K 在抑制、减少或延缓非洲菊切花弯颈的作用.结果表明:K 对非洲菊切花水分的调节作用优于Co ,Co 对可溶性蛋白质、花青素和弯颈的抑制、减少或延缓作用优于K ,0.5 mmol·L-1CoCl2是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7.
牡丹呼吸速率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开花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牡丹品种‘洛阳红’和‘胡红’为材料,研究开花和衰老过程中花瓣内源激素水平与呼吸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花朵的发育,‘洛阳红’和‘胡红’呼吸速率均呈现典型的跃变特征,高峰分别出现在盛开期和半开期。牡丹开花后表现出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和花色素苷积累的生理特征。牡丹在开花、衰老过程中内源IAA、ZR和GA3含量降低,内源ABA含量上升,‘洛阳红’属于类似乙烯跃变型,‘胡红’属于类似乙烯末期上升型。结果提示,牡丹在开花和衰老过程中花瓣内源激素代谢失衡是导致花瓣衰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Carnation flowers were treated with ethylene and then transferred to ethylene-free air at 65° F. (18·3° C.) and the effect on senescence observed. Short exposures (0.2 p.p.m. for 6 hrs.) gave no visible response; the same concentration for 48 hrs. in the absence of CO2 caused irreversible wilting. The response of flowers to intermediate concentrations is described.

Accumulation of carbon dioxide during the ethylene treatment delayed ethylene-induced senescence. Carbon dioxide (2–3%) or ethylene oxide (0·1–0·2%) was sufficient to prevent damage by 0·2 p.p.m. ethylene and also suppressed the surge of endogenous ethylene which accompanies wilting of petals by exogenous ethylene. Respiration was increased 25–40% by toxic doses of ethylene. The surge in endogenous ethylene which occurs at senescence may be suppressed by accumulation of carbon dioxide or depletion of oxygen, the threshold concentration being about 4% for each gas. An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leakage of solutes occurred at senescence and when petal tissue broke down.

The results of these investigation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problem of storage of flow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