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成型率、水分含量、休止角、吸湿率的综合评分OD值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麻苏止咳颗粒的辅料配比、药液密度等成型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麻苏止咳颗粒剂最佳成型工艺为辅料配比(糊精∶乳糖)0.17∶1,浓缩药液密度1.25 g/cm3,在该工艺下,总评OD值为0.657 7,与预测值(0.640 4)相当,相对误差为-2.70%。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麻苏止咳颗粒的成型工艺稳定可行,且成型率高、流动性好、水分含量低、吸湿率低,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复方解酒颗粒剂(葛花和人参)的最佳制备工艺。考察原料药浸膏与不同填充剂的配比、润湿剂(乙醇)的浓度、干燥的温度对颗粒剂外观性状、粒度、水分、溶化性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原料药与填充剂(浸膏∶蔗糖粉∶糊精)按1∶3∶1的比例,乙醇浓度85%,干燥温度80℃,制得的颗粒成型性高、溶解度好。  相似文献   

3.
优选清热养胃颗粒剂的成型工艺。在吸湿性研究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粒工艺条件。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混合辅料的配比为3∶7,用70%乙醇为润湿剂制颗粒,乙醇的用量为浸膏粉的5%。优选出的制剂成型工艺科学合理,所制的颗粒质量较好,成型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羊肚菌颗粒剂制备的最优处方。[方法]以颗粒剂的成型率、吸湿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安排试验,对羊肚菌颗粒剂处方进行筛选。[结果]最优处方为药物与糊精∶乳糖(2∶1)比为1.00∶0.75,润湿剂为70%乙醇,润湿剂的用量为0.15 mL/g。[结论]所制备的颗粒符合药典规定,是合格的颗粒剂。  相似文献   

5.
孙镜沂  张娜 《湖北农业科学》2016,(14):3701-3704
研究了复方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无糖颗粒的制备工艺。采用湿法制粒,以颗粒的吸湿性和流动性为指标,筛选最佳处方,并对颗粒的外观、粒度、干燥失重、溶化性进行检查。结果表明,复方红花提取物与糊精质量比为1∶1.8,润湿剂为85%乙醇,矫味剂阿斯巴甜用量为0.3%时,颗粒的吸湿量最小,流动性好。颗粒的外观、粒度、干燥失重和溶化性均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筛选出最佳的降糖灵颗粒剂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方法,以其成型性、溶化性、吸 湿性等为评价指标,筛选出其处方中加入辅料的种类、配比及最佳的成型工艺条件、结果确定最佳成型工艺条件 为干浸膏粉与辅料的比例为2:3,用50Ic PVPk 加入90%乙醇溶液制颗粒,其用量为320Ic-360Ic〔结论降糖灵颗粒 的优化成型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采用湿法制粒法制备党参、黄芪多糖泡腾颗粒,以成型率与溶化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党参黄芪多糖泡腾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条件是泡腾剂用量为33.5%,淀粉与糊精比例为2∶1,泡腾剂的比例为1.7∶1。说明用此方法制备泡腾颗粒方法可控,溶化时间为50.55 S,成型率为96.4%。  相似文献   

8.
秸秆配合颗粒饲料制粒加工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秸秆配合颗粒饲料的制粒加工工艺参数,为新疆秸秆配合颗粒饲料的生产加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分析配合颗粒饲料在制粒过程中精粗料配比、原料含水率、原料的粉碎长度及喂料速度多种因素,对秸秆配合颗粒饲料成型后颗粒的密度、粉化率及成型率等指标的影响,确定秸秆配合颗粒饲料主要加工工艺最优参数。【结果】(1)原料精、粗料比例小于5∶5时,成型率大幅度升高,粉化率大幅度降低。精、粗料比例大于5∶5后成型指标均不理想,甚至出现不成型情况,原料从颗粒机中以粉碎后的状态直接流出。当精、粗料比例为2∶8时,颗粒饲料的密度、成型率均达到最高值,粉化率最低。(2)原料含水率为12%时,颗粒饲料密度、成型率均最高,粉化率最小。(3)原料粉碎长度≤3 mm,颗粒饲料密度及成型率达到最高值,粉化率最低。【结论】(1)颗粒成型效果最好的原料含水率在10%~14%,以12%的原料含水率最优。(2)不同的喂料速度对颗粒饲料的密度、成型率及粉化率的影响均不明显。⑶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原料不同精粗配比对于颗粒饲料的密度、成型率均有显著影响,原料不同含水率对颗粒饲料粉化率影响显著。⑷四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精粗料配比原料含水率原料的粉碎长度喂料速度,较优生产条件为A_2B_2C_3D_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制备灵芝多糖颗粒剂的最优处方。[方法]以颗粒的粒度、吸湿性、制粒难易度、口感等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稀释剂、润湿剂等的影响,再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优处方。[结果]最优处方是稀释剂为糊精∶乳糖(1∶1),润湿剂为70%乙醇,每剂量中甜味剂阿斯巴甜添加量为0.025 g。[结论]在最优处方条件下所制备的颗粒是口感好、溶解快、吸湿性小的合格颗粒剂。  相似文献   

10.
无糖型灵芝颗粒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冬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47-6448
[目的]研究无糖型灵芝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运用煎煮法提取灵芝多糖,加入澄清剂进行精制,浓缩和干燥,得浸膏粉;以浸膏粉与糊精按1∶1、1∶1.5、1∶2(w/w)3种不同的比例及浓度0.33%阿斯巴甜制备颗粒,以颗粒休止角和吸湿性为指标,选择最佳辅料配比;并对颗粒的外观性状、粒度、水分、溶化性进行检测。[结果]当浸膏粉与糊精的比例为1∶2(w/w)时,颗粒的休止角和吸湿量都最小,分别为36.9°和17.8%;颗粒呈棕褐色,水分为1.0%,其外观、粒度、水分和溶化性都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合理,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11.
以火龙果果皮为主要原料制作软糖,在研究3种凝胶剂最佳配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火龙果果皮软糖制作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凝胶剂的最佳配比为:明胶∶琼脂∶结冷胶=4∶1∶3,软糖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火龙果果皮原浆用量15%、复合凝胶剂用量3.5%、柠檬酸用量0.06%、白砂糖用量2%、麦芽糖浆用量13%。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参杞强精颗粒水煎煮工艺,并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制剂成型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的淫羊藿、五味子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初步建立了参杞强精颗粒的质量标准。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5 h;最佳成型工艺为稠膏与糊精比例1∶1,65%乙醇为润湿剂,0.3%甜菊素为矫味剂,所得颗粒溶化性、成型性好,口感适宜;淫羊藿、五味子定性鉴别的斑点清晰,鉴别方法简单可行、专属性强,可作参杞强精颗粒质量的内控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以牛粪为主料的多原料混合生物质燃料的发热量,降低成型颗粒燃料含硫量,提升燃料的适用性和综合品质,选取锯末、谷糠、果树残枝3种常见的木质类和非木质类有机废弃物为辅料,通过调节原料配比及含水率,采用挤压成型和特性测定等方法,分析了原料含水率和原料配比对颗粒成型燃料成型率、全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含硫量和发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成型率和全水分受原料组成和含水率共同作用,低灰、低硫和高热量的生物质燃料更有利于市场应用,在满足颗粒成型的条件下,颗粒的热值与灰分、全水分呈负相关,与固定碳含量呈正相关。在牛粪中添加锯末和果树残枝更有利于降低灰分含量,增加果树残枝更有利于提高颗粒的固定碳含量,混合物料中牛粪+果树残枝2∶1混合处理的固定碳含量最高,达到17.6%。牛粪含硫量偏高,3种辅料都有利于降低成型燃料的含硫量,牛粪+果树残枝2∶1混合与牛粪+锯末+果树残枝1∶1∶1混合等多个组合可以将牛粪含硫量从0.30%降到0.10%~0.12%,与单独牛粪相比,发热量提高2.88%~4.63%。综合各处理组的原料成型率和燃料燃烧特性,牛粪与果树残枝2∶1混合是牛粪制备颗粒燃料的最优组合配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前体脂质体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载体沉积法制备两性霉素B前体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并观察其重现性和稳定性。结果两性霉素B的最优处方工艺条件是膜材比为1∶2、载脂比为5∶1、药脂比1∶8。载体为甘露醇,最优处方下平均包封率(63.4±1.5)%。结论由最佳处方工艺条件制备的两性霉素B前体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稳定性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山楂人参颗粒荆的制备工艺及鉴别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合格颗粒得率、颗粒的吸湿性、颗粒的溶化性为考察指标,按0.5∶0.25∶0.25的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分来筛选出主药与辅料的最佳配比,以外观性状筛选乙醇浓度,进而来确定成型工艺.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本颗粒荆中的山楂人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表明当主药与辅料的配比为1∶1.5,乙醇浓度为80%时制得的颗粒最好;薄层检测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本试验所制定的工艺路线可靠,重复性好.鉴别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以牛蒡为主要原料,筛选适宜其发酵的复合乳酸菌,制备牛蒡发酵饮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与稳定剂配方,分析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SD2为适宜的发酵菌种,牛蒡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料液比为1 g∶6 mL,复合乳酸菌菌种配比(体积比)为1 mL∶1 mL,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为41℃,发酵时间为60 h;复合稳定剂配方:黄原胶用量为0.10%、果胶用量为0.30%、结冷胶用量为0.20%。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牛蒡发酵饮料具有较好的口感、稳定性和明显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制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新型中药制剂,本试验以中药提取物为主药,添加一定量的软膏基质制备成"乳头孔给药型"中药软膏剂.采用水提法与醇提法相结合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并制备成流浸膏;以流浸膏含量(%)、基质中油相比例、乳化剂的用量(%)、乳化剂的HLB值4个因素进行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以软膏外观性状和稳定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筛选最佳的处方组分及用量.确定最佳工艺为流浸膏含量13%、油相比例4∶2.5∶1.5∶1、乳化剂用量5%、乳化剂HLB值13.通过初步稳定性试验考察和留样观察,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中药软膏剂稳定且外观性状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黄精、苦荞、甜叶菊均可食药两用,对"三高"均有功效,以此为原料研发造粒型代用茶。【方法】用冲泡后颗粒的完整性、汤色、香气、滋味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料比和成型工艺。以粗多糖、总黄酮、水溶性成分含量为指标,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烘烤温度与时间。【结果】苦荞粉∶滇黄精粉∶水∶甜叶菊粉按1∶1∶0.8∶0.004(质量比)配比,搅拌混合均匀,密封放置20~30 min,挤压造粒成型,用160℃烘烤140~180 min,取出冷却,得品质最佳的造粒型黄精苦荞代用茶。【结论】其特点是沸水冲泡颗粒完整、汤色红润清亮、口感甜润、气味焦香,粗多糖、总黄酮、水可溶性成分含量均大于12%、1%、50%。适合"三高"人群冲泡饮用。  相似文献   

19.
杨群  张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47-8448,8451
[目的]研究石榴皮泡腾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石榴皮,以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料液比和提取温度为因素,以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将提取物精制,浓缩,加辅料混合制成泡腾颗粒,并检测泡腾颗粒的休止角、水分、溶化性和粒度。[结果]超声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1次、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30 min;颗粒剂处方为:石榴皮稠膏10 g、乳糖74 g、蔗糖46 g、柠檬酸33 g、碳酸氢钠25 g、聚乙二醇6000 14 g、浓度70%乙醇适量;制得的颗粒休止角为29.6o,流动性好,颗粒剂水分、粒度和溶化性均符合药典规定。[结论]石榴皮泡腾颗粒的制备工艺简便,质量稳定、可控,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南果梨果冻制作工艺,开发利用南果梨资源。[方法]以南果梨为主要原料,以卡拉胶、琼脂和黄原胶为主要胶体,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卡拉胶、琼脂和黄原胶的最佳配比、添加量、南果梨的护色及南果梨果冻的制作工艺配方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南果梨果冻最佳配方为混合胶(卡拉胶∶琼脂∶黄原胶)比例4∶3∶3、用量0.80%,柠檬酸用量0.20%,白砂糖用量15%,南果梨汁用量25%,柠檬酸钠用量0.15%,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南果梨果冻色泽均匀,酸甜适中,具有淡淡的南果梨香,风味独特。[结论]研究可为研制兼具营养与保健的南果梨果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