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研究烘烤调香烟叶在打叶复烤过程中烟叶香味成分及吸食品质的变化情况,以K 326中部烟叶为材料,采集打叶复烤关键工序的在线样品,进行烟叶致香物质、潜香物质检测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调香烟叶新植二烯含量和致香物质总量在二润后和复烤后增加,在冷房后减少;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在二润阶段含量较高,在冷房阶段含量较低;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在打叶复烤过程中逐渐增加;质体色素总量在打叶复烤前和复烤后无明显变化;多酚类化合物、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在打叶复烤过程中略有减少。感官质量方面,调香烟叶在二润后香韵较丰富,愉悦性好,感官质量得分最高;在复烤后,香韵丰富性降低,甜度减弱,感官质量得分低于二润阶段,但略高于冷房阶段和打叶复烤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打叶风分单元片烟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及变化趋势,为打叶后片烟的分类复烤、醇化及工业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进一步提升烟叶原料的模块化水平、均质化水平和纯净化水平。【方法】以2018年云南石林红大C3F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在打叶工序稳定生产的条件下,对各级打叶风分单元(四级打叶单元11个风分口)分离的片烟进行多次取样,测定其常规化学成分、多酚类化合物和致香成分含量,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不同打叶单元及风分口片烟的各项化学成分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规律性变化趋势;一级打叶单元片烟的总氮、莨菪亭及醛类致香成分含量较高;二级打叶单元片烟的糖类、总植物碱、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较高;三级打叶单元片烟的醇类、酮类和酯类致香成分含量较高;四级打叶单元片烟的钾、氯及酸类致香成分含量较高。(2)三类化学指标的聚类结果显示:四级打叶单元11个风分口的片烟样品可以聚成三大类,分别为一级和二级打叶单元、三级打叶单元以及四级打叶单元。【结论】不同打叶风分单元的片烟内在化学品质存在明显的分类现象,可以为分类复烤和差异性醇化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云南产区复烤烟叶的香气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致香物质损失。[方法]以玉溪市云烟87工业等级CO2烟叶作为供试样品,分别调整真空回潮、润叶、复烤干燥区、复烤回潮区的工艺参数,测定各工序段烟叶的致香物质种类及含量。[结果]打叶复烤不能增加烟叶致香物质总量,但是能调整致香物质的组成,表现为美拉德反应产物、西柏烷类、其他致香物质的含量提高,苯丙氨酸类、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的含量降低;真空回潮、复烤回潮区是打叶复烤的两个关键工序,具体表现为真空回潮阶段美拉德反应产物、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显著提高,复烤回潮阶段西柏烷类物质显著提高。[结论]为了发扬云南烟叶的清甜香型风格,应保留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抑制美拉德反应产物,真空回潮工艺参数以常规为宜,复烤回潮区工艺参数以低强度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打叶复烤工序对烟叶致香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选取上等烟模块A和中等烟模块B为研究对象,采集各工序加工的在线样品,进行致香成分检测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致香物质总量在一润过程中上升,在二润和复烤过程中呈下降趋势;A、B两个模块在加工过程中,各类致香物质变化不同。感官质量评价表明,各工序对感官质量影响的顺序为:一润>复烤>二润,且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香气量、杂气和刺激性方面。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打叶复烤工艺过程对高等级烟叶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的影响,该文以福建三明翠碧一号C3F等级烟叶为对象,开展不同润叶、复烤、回潮处理方式对烟叶润叶水分均匀性、成品片烟色泽、常规化学成分、多酚、色素、致香成分和感官质量等指标的影响研究,旨在为特色打叶复烤工艺加工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蒸汽润叶+低温慢烤+蒸汽润叶处理方式更有利于加工后片烟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润叶水分、成品水分、叶片结构的均匀性梗好,烟叶色泽变化最小,感官质量得分最高、香气质感改善较明显、口感特性更好、清甜香风格达到彰显,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蒸汽润叶+蒸汽回潮处理中的水是汽化水,温度高、水颗粒细小,更有利于烟叶吸收和提高均匀性且不宜产生水渍水的颗粒,同时烟叶中的多酚、色素等致香前体物质降解后化合物总量最少,致香成分挥发的少,能较好地保留中高等级烟叶致香成分和原有质量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了解云南不同产区致香物质含量的特点及差异,为云南优质烟叶的生产和工业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云南12个烟区(红河、昆明、曲靖、楚雄、玉溪、大理为传统优质烟区,丽江、普洱、保山、文山、临沧、德宏为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新烟区)烤烟中部叶样品,对其致香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多重比较和聚类分析对各烟区烟叶致香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从云南不同烟区烤烟中部叶中共检测出69种致香物质,其中有18种致香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51种致香成分含量在不同烟区间存在差异显著(P<0.05);不同烟区烤烟中部叶的醛类致香成分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部分烟区的酮类、醇类、酚类、杂环类、酯类、酸类和烯烃类致香物质总量差异显著(P<0.05).基于不同官能团致香物质含量的聚类分析,可将12个烟区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包括保山、楚雄、文山、昆明4个烟区;第二类包括丽江、临沧、普洱、玉溪4个烟区;第三类包括德宏和红河两个烟区;第四类包括大理和曲靖两个烟区.基于致香物质总量的聚类分析,则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包括保山、德宏、红河、文山4个烟区;第二类包括楚雄、大理、丽江、昆明、曲靖5个烟区;第三类包括临沧、普洱、玉溪3个烟区.[结论]在分析和评价烟叶致香物质时,不仅要考虑其致香物质总量,还要考虑致香物质的组成和比例,才能更准确地对不同烟区的烟叶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元烟区烟叶的特征香味成分,从致香物质角度探明广元烟叶的香型风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广元烟区20份烤烟样品(C3F),对其主要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典型香型产区烟叶的致香物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广元烟叶香味物质总量丰富,五大类香味物质含量表现差异,其中新植二烯和苯甲醇含量较高;广元烟叶与三大香型典型产区烤烟的香味物质种类及含量也表现差异,与玉溪、许昌烤烟均差异显著,而与遵义烤烟差异不显著,且与遵义烤烟的相似系数最高。[结论]研究可为广元烟区烤烟特色定位和烟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打叶复烤生产过程中增温增湿工序处理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打叶复烤均质化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于打叶复烤规模化生产的半叶对照法,研究打叶复烤生产过程中真空回潮、润叶和烟片复烤3个增温增湿工序对复烤前后及原烟与复烤烟片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筛选烟叶加工过程和成品烟片稳定性的评价指标。【结果】真空回潮、润叶和烟片复烤3个工序对烟叶化学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真空回潮加工后,烟叶的烟碱、总糖、还原糖、总糖/烟碱、总氮、pH和淀粉的含量分别降低0.05%、0.16%、1.46%、0.43、0.03%、0.07和0.41%。其中,总糖/烟碱、总氮和淀粉的含量在加工前后差异显著,还原糖含量和pH差异极显著,烟碱和总糖含量在加工前后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经润叶和烟片复烤工序加工后,烟叶的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0.34%和0.59%,加工前后还原糖含量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复烤烟片各成分含量均较原烟下降,其中,总糖、还原糖、总氮及淀粉含量分别下降0.44%、0.87%、0.10%和0.48%,差异极显著;总糖/烟碱和pH分别下降0.39和0.06,差异显著;烟碱含量下降0....  相似文献   

9.
为不同气候条件下复烤片烟醇化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撑,采用SDE-GC/MS测定醇化后烟叶致香成分的含量,研究云南玉溪和重庆盘龙不同气候条件下醇化的云南复烤片烟及重庆盘龙醇化的重庆复烤片烟致香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烟叶样品中共检测出63种致香成分,其中酮类23种、醇类11种、醛类9种、酚类3种、酸类2种、酯类及内酯类6种、杂环类5种、烯烃类3种、醚类1种,以云南醇化的云南烟叶致香成分总量最高;经多重比较,云南云南烟叶与重庆云南烟叶间达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有4-环戊烯-1,3-二酮、甲基庚烯酮和茶香酮等共计51个,云南云南烟叶与重庆重庆烟叶间达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有3-乙基-4-甲基-1H-吡咯-2,5-二酮、巨豆三烯酮C和4-羟基-β-二氢大马酮等共计49个,其数量基本相当;重庆云南烟叶与重庆重庆烟叶间达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有螺岩兰草酮、棕榈酸和吲哚等共计43个,达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数明显减少,重庆云南烟叶较云南云南烟叶更接近重庆重庆烟叶的特征;重庆云南烟叶与重庆重庆烟叶间无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有甲基庚烯酮、香叶基丙酮和β-紫罗兰酮等共计15个。云南烟叶在重庆醇化后其致香成分逐渐与重庆重庆烟叶接近,即在重庆醇化云南烟叶对致香成分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醇化时期添加酶制剂A110对片烟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醇化效果为上部烟>中部叶>下部烟叶;加入酶制剂后烟叶醇化速度明显加快,6~10个月达到峰值,后酶制剂效果减弱;酶制剂样品总体较空白样品吃味要好,主要表现为杂气、刺激性减轻,香气细腻、协调;酶制剂不影响烟叶醇化的安全性,加入到烟叶中经打叶复烤后仍然具有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打叶复烤加工过程烟叶保香、企业增效,依据烟叶力学特性等物理特性指标与含水率相关关系,将现行打叶复烤加工标准规定的17%~21%打叶水分调整至16%~18%的适宜打叶水分范围,并在涡阳、楚雄、三明、武夷4家打叶复烤企业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二次热风润叶出口含水率下调1.0~1.5百分点,含水率标准偏差控制在0.3%以内;大片率下降,烟片结构分布更趋向于中小片;出片率、成品得率变化控制在1%以内;打叶复烤能源消耗明显下降,最大下降幅度达到22.48%;烤后烟片颜色明显改善,基本扭转了复烤过程烟片颜色变深、变暗的趋势;感官质量明显改变,与应用前烟片感官质量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醇化时期添加酶制剂A110对片烟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醇化效果为上部烟>中部叶>下部烟叶;加入酶制剂后烟叶醇化速度明显加快,6~10个月达到峰值,后酶制剂效果减弱;酶制剂样品总体较空白样品吃味要好,主要表现为杂气、刺激性减轻,香气细腻、协调;酶制剂不影响烟叶醇化的安全性,加入到烟叶中经打叶复烤后仍然具有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氧气含量对复烤片烟醇化质量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氧气含量下醇化烟叶感官质量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氧气含量对醇化片烟常规化学成分影响较小,但对其可用性指数(CCUI)、多酚、色素类潜香物质和挥发性香味成分的变化影响较大,氧气体积分数越高,多酚、色素类潜香物质的降幅越大,当烟叶醇化60 d后,50%~60%、90%~100%氧气下多酚和β-胡萝卜素的变化差异逐渐缩小;氧气含量对醇化片烟的感官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过高或过低氧气均不利于烟叶感官质量的提升,复烤片烟醇化40 d左右,烟叶的感官质量最佳;综合氧气含量对醇化片烟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特性的影响,氧气体积分数为50%~60%、醇化40 d左右,复烤片烟的质量较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与烤后烟叶香气物质的关系,进行了密集烤房挂竿、散叶、插签和烟夹4种装烟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装烟方式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含量大小为散叶>插签>挂竿>烟夹,与挂竿处理相比,散叶处理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增加了10.94%,插签处理增加了8.48%。2)散叶处理在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苯丙氨酸降解产物类、类西柏烷降解产物类以及新植二烯等香气成分类上均有增加;插签处理的中性香气物质增加主要在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新植二烯含量上,分别增加了8.54%和12.16%;烟夹处理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的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含量均有所增加。综合认为,散叶和插签装烟方式可以增加烤后烟叶的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烟叶的香气物质含量与装烟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兴山烟区烤烟品质的相关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兴山有代表性的烟区取上部叶B2F(上橘二)、中部叶C3F(中橘三)和下部叶X2F(下橘二)3个等级样品,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并与津巴布韦优质烟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兴山烟区化学成分含量基本上在适宜范围之内,其中,上橘二和下橘二的中性致香物质与津巴布韦烟叶在总量上大致相当,中橘三的中性致香物质明显高于津巴布韦烟叶;兴山烟叶的酸性成分总量比津巴布韦烟叶高;不同部位多酚化合物含量及多酚总量不同,中上部兴山烟叶高于津巴布韦烟叶,下部兴山烟叶略低。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复烤温度(80、85、90℃)对云南和四川烟区中、上部清香型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致香成分和感官评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烤温度升高,中部烟和B2F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升高,中部烟的糖碱比升高,复烤温度对烟叶总植物碱、总氮和氮碱比的影响较小;复烤温度在80~85℃时,烟叶致香成分中的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西柏烷类物质的含量较高,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刺激性、杂气、余味及香韵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中上部烟叶的复烤温度控制在80~85℃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不同区域不同部位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合理使用不同区域烟叶原料和提升烟叶品质,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GC/MS法检测云南、贵州和河南烟区烟叶中的16种中性致香物质,分类比较不同区域烟叶在不同部位间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不同部位样品间致香物质含量变异广泛,上部叶有10种香气成分在区域间差异显著,其中9种致香物质以河南烟叶含量最低;下部叶有6种致香物质含量在区域间差异显著,以河南烟叶最低;中部叶仅有2种致香物质含量在区域间差异显著,以贵州烟叶最低。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不同烤烟产地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四川烤烟各主要产地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成分及含量,对来自四川6个产烟地的中部烤后烟叶样品,采用GC-MS分析方法,进行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四川各烤烟产地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成分的种类相同,但各组分的含量相差较大。仁和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茄酮含量、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含量较高;古蔺烟叶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及新植二烯含量较高;会理烟叶的棕色化产物类致香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在兴山有代表性的烟区取上部叶B2F(上橘二)、中部叶C3F(中橘三)和下部叶X2F(下橘二)3个等级样品,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并与津巴布韦优质烟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兴山烟区化学成分含量基本上在适宜范围之内,其中,上橘二和下橘二的中性致香物质与津巴布韦烟叶在总量上大致相当,中橘三的中性致香物质明显高于津巴布韦烟叶;兴山烟叶的酸性成分总量比津巴布韦烟叶高;不同部位多酚化合物含量及多酚总量不同,中上部兴山烟叶高于津巴布韦烟叶,下部兴山烟叶略低。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升烟叶打叶复烤加工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润叶工序不同强度对在制品质量和能源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润叶有利于保持烟叶色泽的均匀性。含水率16.5%下叶梗分离平均力最小。低强度下润叶打叶去梗工序撕叶率和叶片结构指标均较优,其中含水率16.5%下一、二级打叶整体撕叶率为92.07%。低强度润叶有利于提升复烤片烟的感官质量。低强度润叶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蒸汽用量,降低了生产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