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罗罗非鱼对水温的最低临界温度为10℃,9℃致死;最高临界温度为40℃,40.3°—41℃以上致死。正常生存水温为15.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4°—32℃。尼罗罗非鱼能耐低氧,水中含氧量为1.6mg/升以上,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致死低温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在室内自然降温条件下,研究了三个品系尼罗罗非鱼(吉富品系,“78”品系,“88”品系)对低温的耐受力,计算得出每个品系的半致死低温,并对降温过程中尼罗罗非鱼行为活动的变化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在上海地区,当温度降低到11℃时,罗非鱼开始死亡,到7.4℃时,全部死亡。吉富罗非鱼死亡温度范围是11℃ ̄8.4℃,“78”品系是9.8 ̄7.4℃,“88”品系是11℃ ̄7.4℃。对三个品系半致死低温的研  相似文献   

3.
主要对尼罗罗非鱼在强化培育期的最适温度和最适透明度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在室内用了15个水槽,将透明度设为15~20cm、20~25cm、25~30cm三个组;将温度设为(20±0.5)℃、(22±0.5)℃、(24±0.5)℃、(26±0.5)℃、(28±0.5)℃五个组。在每个水槽中放入约3kg的鱼苗,规格为15尾/kg左右,通过每天对随机抽取的10条鱼测量其平均体重,求出每组每天的平均增重率,然后求出总的平均增重率,最后得出26℃为尼罗罗非鱼在强化培育期的最适温度,透明度在20~25cm时,尼罗罗非鱼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属于鲈形目,丽鱼科,这一属鱼原产于非洲热带水域中。罗非鱼生活力强,耐高温,耐低氧,易运输,易繁殖。罗非鱼为温水性鱼类,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或更高些,可耐最低温度为12-13℃,除某些种类以外(带条罗非鱼为8℃),有许多种类是广盐性的,能耐咸水,例如越南鱼(非洲鲫鱼)和尼罗罗非鱼。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5个不同品系低温致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人工降温条件下,进行了美国品系奥利亚罗非鱼及4个尼罗罗非鱼品系(美国品系、埃及品系、泰国品系和吉富品系)耐寒能力的试验,计算每个品系罗非鱼的半致死低温(LT50值)和低温累计存活小时数(CDH值),评估各品系耐寒力的大小.试验结果表明,美国品系奥利亚罗非鱼的死亡温度是8.6~9.6℃,其余4个尼罗罗非鱼品系的死亡温度在9.4~10.4℃.各罗非鱼品系的LT50值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吉富尼罗>泰国尼罗>美国尼罗>埃及尼罗>美国奥利哑;CDH值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美国奥利亚>埃及尼罗>美国尼罗>泰国尼罗>吉富尼罗.美国奥利亚罗非鱼的耐寒能力最强,极显著高于其他罗非鱼品系;吉富尼罗罗非鱼的耐寒能力极显著低于其余4个罗非鱼品系.  相似文献   

6.
用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早杂交经处理后获得的子一代全雄性罗非鱼,在廉江老鸭塘养殖场进行越冬和生长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1992年11月17日放苗入塘自然越冬,规格1.5—3cm,越冬期间,最低气温5℃,最低水温6.5℃,无任何越冬设施,在周围池塘的越冬罗非鱼大批死亡的情况下,该鱼成活率为99.6%;在以鸭粪肥水进行成鱼试养过程中,经80天养殖,平均水温23.5℃,鱼体重由193.0克/尾增至705克/尾,平均尾日增重6.4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腹腔注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WC1535菌株)后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 strain)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水温下无乳链球菌在尼罗罗非鱼体内的动态分布及消除规律。首先,分析25℃、29℃和33℃3个实验组罗非鱼的感染累积死亡率;其次,对3个实验组罗非鱼进行无乳链球菌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计数;然后,分析感染后不同实验组罗非鱼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无乳链球菌的浓度。结果显示,随着水温的升高罗非鱼的累积死亡率也随之升高,25℃、29℃和33℃组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6.67%、25.56%和78.90%。菌落统计结果显示,随着水温的升高,无乳链球菌在罗非鱼体内的增殖速度加快,同时,单位质量组织(脑、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无乳链球菌的最大载菌量也随之升高。本研究还发现,无乳链球菌在罗非鱼脾脏中的浓度最高,在肾脏中的存活时间最长。综上可知,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体内各组织中链球菌的增殖、消除速度均与水温密切相关。本研究为研究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也为通过合理调控水温及施药等措施防治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的方法,对红尼罗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白肌、心肌和晶状体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红尼罗罗非鱼的白肌、心肌和晶状体,分别为2条、2条和3条带,尼罗罗非鱼分别为2条、2条和5条带。两种罗非鱼的白肌和心肌的两条带具有相同的迁移率。红尼罗罗非鱼晶状体的8条带与尼罗罗非鱼晶状体5条带中的第8、4、5条带的迁移率相同。  相似文献   

9.
17、尼罗罗非鱼(Qreochromisniloticus)选育单位:长江水产研究所。为热带鱼类,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6-38C,最适生长温度为24-32C。具有生长速度快、食性杂、耐低氧、繁殖快等特点,养殖范围已遍及全国。遗传性状稳定。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对象。尼罗罗非鱼既有作为食用鱼养殖的经济价值,更有杂交优势利用价值,奥尼鱼和福寿鱼均是以尼罗罗非鱼作为杂交亲本的。主要缺点是不耐低温、不易捕捞和自然繁殖太快等。我国大多数地区,尼罗罗非鱼的适宜生长期为4-s个月,养殖当年夏花鱼种,成鱼规格一般为150s左右。放养越冬鱼种或早繁…  相似文献   

10.
影响罗非鱼肉块保鲜效果的因素有温度、pH值、保鲜剂、保鲜时间。用6种不同配方的保鲜剂处理罗非鱼肉块后放在4℃~7℃、13℃~16℃二个温度段下,进行保鲜对比,温度低,保鲜时间长。在同一个温度段下,不同配方的保鲜效果不同,在4℃~7℃温度下,经保鲜剂处理过的都可保鲜4d,1号、2号和5号配方的可保鲜8d,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尼罗罗非鱼六个性别相关标记的FISH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BAC基因文库5个克隆中提取和纯化含有6个性别连锁或相关标记(CLC5,GM204,GM271,GM354,UNH995和UNH104)的重组质粒DNA作为模板,以简并核苷酸为引物,通过PCR制备原位杂交探针。探针用荧光素进行标记,并与尼罗罗非鱼中期相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以确定这些标记在尼罗罗非鱼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分布。结果显示,这些性别连锁或相关标记都位于尼罗罗非鱼第一对染色体长臂近末端,从分子细胞学角度验证了第一对染色体是尼罗罗非鱼的性染色体。另外由于这些标记的荧光信号在XY个体的2条性染色体上都有,一方面说明这些标记在罗非鱼上还不是性别特异的;另一方面也验证了尼罗罗非鱼的性染色体还处于分化的早期阶段。【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25—529】  相似文献   

12.
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适温范围是16~35℃,最适温度25~30℃,当水温在20℃以下或35℃以上时生长缓慢,最低临界温度为10℃.  相似文献   

13.
水温对尼罗罗非鱼几种血液学指标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测定了尼罗罗非鱼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几种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其中总蛋白、无机离子(除Fe~(3+)外)不受水温的影响.而红血球数(RBC)、血红蛋白量(Hb)、Fe含量在15~35℃范围内随水温升高而升高,据此确定保存尼罗罗非鱼种子质量的较佳温度应是28~32℃。  相似文献   

14.
林培兴 《内陆水产》2006,31(2):34-35
彩虹鲷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一个突变种,体色鲜艳、红黄兼有,也常被人们称作红罗非鱼。它原产于台湾地区,属热水性和广盐性鱼类, 能在淡水、咸淡水、海水中生活,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易于捕捞、养殖效益高等优点,唯一的弱点是不耐低温。罗非鱼因品种的不同,其致死低温有所不同,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为12℃以下,福寿鱼为10%以下,奥尼罗非鱼为9℃以下,奥利亚罗非鱼为8℃以下,彩虹鲷为4℃以下。  相似文献   

15.
周小平  郭哲生 《内陆水产》1997,22(10):14-14
尼罗罗非鱼系热带性鱼类,原产非洲尼罗河。我市1981年引进养殖,经过16年的养殖推广,由于尼罗罗非鱼具有生产周期短,生长速度快、食性杂、病害少、耐低氧,肉质鲜美,上市畅销等优势,因此备受群众欢迎。山区池塘套养尼罗罗非鱼,几乎可以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条件下,每667m2增产50-60kg,较差的也可亩增产30-40kg。我市钟楼村1993年在一个4hm2的池塘里套养尼罗罗非鱼,于6月17日每667m2放养1000尾1.5cm左右的尼罗罗非鱼夏花苗,经6个月左右饲养,至年终放塘时,平均每667m2收获尼罗罗非鱼近50kg,仅这项措施年增产3000kg。尼罗罗非鱼…  相似文献   

16.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吉富尼罗罗非鱼群体(GF)、尼罗罗非鱼群体Ⅰ(NLⅠ)、尼罗罗非鱼群体Ⅱ(NLⅡ)、尼罗罗非鱼群体Ⅲ(NLⅢ)和尼罗罗非鱼群体Ⅳ(NL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81个ISSR引物对5个尼罗罗非鱼群体进行扩增,15个ISSR引物获得多态片段。根据Nei’s遗传距离矩阵构建了5个尼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关系树状图。UPGMA聚类图表明:NLⅢ群体和NLⅣ群体最先聚在一起;其次二者再与GF群体聚在一起;NLⅠ群体与NLⅡ群体聚在一起。分析结果显示:GF群体与其它4个罗非鱼群体区分较明显;用UBC835扩增的500 bp片段为GF所特有,可作为区别GF和其它尼罗罗非鱼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红尼罗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的方法,对红尼罗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白肌、心肌和晶状体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红尼罗罗非鱼的白肌、心肌和晶状体,分别为2条、2条和3条带,尼罗罗非鱼分别为2条、2条和5条带。两种罗非鱼的白肌和心肌的两条带具有相同的迁移率。红尼罗夕非鱼晶状体的8条带与尼罗罗非鱼晶状体5条带中的第3、4、5条带的迁移率相同。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和响应曲面方法研究了温度(T,℃)和盐度(S)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人工受精率(FR,%)和孵化率(HR,%)的综合影响.设定的温度范围为20~34,盐度范围为0~18.建立了温度、盐度与受精和孵化之间关系的定量模型,并通过分析明确了温度与盐度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在温度与盐度较高或较低范围内受精率与孵化率都处于较低水平.温度和盐度的一次与二次效应对受精与孵化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温度与盐度二者间协同效应不显著(P>0.05).建立了吉富罗非鱼受精率与孵化率的多项式方程,复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57 8和0.960 1 (P<0.01),可以用于预测吉富罗非鱼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利用统计优化技术明确,在温度27.14℃,盐度8.95时,罗非鱼最佳的受精率为80.8%,孵化率为77.63%.本研究旨在考察温度与盐度同时变化对吉富罗非鱼受精率与孵化率的影响,探讨最佳温度-盐度组合以增加吉富罗非鱼苗种产量.  相似文献   

19.
沙特阿拉伯科技大学动物系的科研人员对尼罗罗非鱼投喂麸皮发现,麸皮含量为6%和12%的饲料提高了鱼体增重、鱼体肥满度、特定生长率、饲料转换率、蛋白质效率比值和蛋白质净滞留率。麸皮含量为18%饲料喂养的鱼脂肪含量、灰分含量、能量含量以及上述参数最低,而水分含量高。投喂麸皮含量为12%饲料的鱼,蛋白质含量和生长数值最高。表明尼罗罗非鱼实用配合饲料中,麸皮适宜用量为12%。尼罗罗非鱼饲料中麸皮的适宜用量@任维美  相似文献   

20.
单雄性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池塘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口条件基本一致的池塘中,按80:20池塘主养模式进行主养单性奥尼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对比试验,亩产奥尼罗非鱼822公斤,亩纯收益3130元;亩产尼罗罗非鱼720公斤,亩纯收益316.62元。奥尼罗非鱼平均个体300克,尼罗罗非鱼平均个体168克。奥尼鱼较尼罗罗非鱼生长快4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