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桃李杏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桃、李、杏属间及各属的品种间亲缘关系,给育种提供新的分子依据,同时为科学合理地保存和利用桃、李、杏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对47份桃、李、杏资源及7个桃李杂交后代株系的亲缘关系进行了ISSR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条引物共扩增出103条谱带,每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11~22条.UPGMA聚类结果表明,54份资源按照桃、李、杏分为3组,其中杏位于桃、李之间;7个杂交株系聚在了桃组内.ISSR技术可以很好地用于桃、李、杏亲缘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用RAPD再探核果类果树间亲缘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对核果类果树(桃,杏,李,樱桃等)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与李间有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具有不同的发育过程,中国樱桃和桃是由李分化形成的,杏与甜樱桃间有一定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东北主栽的李、杏、樱品种进行RAPD分子标记研究,建立了指纹图谱。RAPD分析结果表明:李的各主栽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黄干核李亲缘关系较远,这说明李各主栽品种间基因型相似;杏的各主栽品种间基因型相似;杏、樱亲缘关系较近,此二者与李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4.
以2个李品种和3个杏品种为试材,初步探索了李属种间远缘杂交的亲和性,筛选出适宜李幼胚培养的培养基,初步建立了李、杏杂种幼胚培养技术体系,获得了26个李、杏远缘杂种株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樱桃3个种,桃1个种、2个变种及扁桃、杏、李各1个种花外蜜腺的观察研究发现:樱桃、桃、杏和李花外蜜腺的颜色、形状、着生的部位及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其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品种间腺体的颜色、形状、着生的部位及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作为樱桃、桃、杏和李品种鉴别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从形态学分析,认为桃、杏、李、樱桃应属于同一属,其中桃、扁桃和李的亲缘关系较近,杏居中,与樱桃最远。  相似文献   

6.
 对李、杏远缘杂交杂种胚败育的时期进行了调查,建立了李、杏远缘杂种胚抢救技术体系,并对部分杂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李、杏杂种胚的败育时期从第3周开始;不同胚龄李、杏杂种胚的萌发及生长不同。PF值>0.5的杂种胚可以萌发及生长,PF值<0.5的幼胚不能正常萌发。在远缘杂种胚抢救技术体系中,杂种胚最佳萌发及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 mg·L-1+IAA0.3 mg·L-1,胚萌发及分化率达80%,多丛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 mg·L-1+IAA 0.3 mg.L-1,生根培养基为1/2M  相似文献   

7.
用RAPD再探核果类果树间亲缘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技术,对核果类果树(桃、杏、李、樱桃等)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与李间有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具有不同的发育过程,中国樱桃和桃是由李分化形成的,杏与甜樱桃间有一定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现代生化技术——同工酶分析技术并结合形态观察对在分类地位上一直有分歧的核果类果树阜城杏梅和张家口杏李进行了鉴定,肯定了它们属于杏(A.vulgaris L.)和李(P.salicina Lindl.)的自然种间杂种,且不属于杏李(P.simonii Carr.)种,而应另属一新种。同时指出过氧化物同工酶(POD)是鉴定李、杏杂种的最理想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cv .Atropurpurea , 李P .salicina 和杏P .armeniaca 的亲缘关系、品种识别及资源保存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也为了验证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从132 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 个引物对红叶李、李和杏的8 个材料进行了基因组DNA 扩增,均具有多态性, 共扩增出264 条带, 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3.2 个RAPD 片段。RAPD 带型及聚类分析表明:RAPD 技术能将红叶李、李属植物和杏属植物完全分开, 红叶李、李和杏之间表现出一定的亲缘关系, 各属品种之间都有不同的遗传距离, 证明RAPD 技术可作为种和属水平的分类鉴定依据;利用红叶李、李和杏品种的特异谱带结合DNA 指纹, 可将参试的各品种鉴别出来, 从而说明了RAPD 技术能够用于种或品种之间的鉴定。图2 表2 参12  相似文献   

10.
应用RAPD技术探讨红叶李、李和杏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cv.Atropurpurea,李P.salicina和杏P.armeniaca的亲缘关系、品种识别及资源保存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也为了验证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从13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引物对红叶李、李和杏的8个材料进行了基因组DNA扩增,均具有多态性,共扩增出264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3.2个RAPD片段.RAPD带型及聚类分析表明:RAPD技术能将红叶李、李属植物和杏属植物完全分开,红叶李、李和杏之间表现出一定的亲缘关系,各属品种之间都有不同的遗传距离,证明RAPD技术可作为种和属水平的分类鉴定依据;利用红叶李、李和杏品种的特异谱带结合DNA指纹,可将参试的各品种鉴别出来,从而说明了RAPD技术能够用于种或品种之间的鉴定.图2表2参12  相似文献   

11.
大石早生李点授红叶李、盖县大李、高淳李、早黄李、青柰、桃、梅、杏等品种和树种的花粉, 并分别于授粉后3 周和5 周进行其座果情况调查, 筛选出了红叶李、盖县大李、梅为大石早生李较适合的授粉品种。同时, 提出了李子座果率调查适宜期应在授粉后5 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苗木生产中常建议以本砧作为砧木,这样嫁接成活率比较高,但很多本砧不易得到,给大规模的苗木生产带来诸多不便.本试验研究桃、杏、李与毛桃之间的嫁接亲和力,为大规模生产桃、杏、李苗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以毛桃作为砧木,嫁接桃、杏、李,桃嫁接成活率最高,其次是李,再次是杏,同一树种中不同品种之间的嫁接成活率也有差别.参试品种中只有凯特杏出现接穗生长速度超过砧木,有轻微的小脚树现象.艳红桃的产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干旱荒漠区核果类果树叶片水分生理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 2年生核果类果树早露蟠桃、仁用杏、牛心李、梨枣叶片的耐旱特性 ,通过对 4种果树叶片自由水、束缚水、比叶面积、肉质化程度、叶片保水力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 :仁用杏、牛心李叶片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 ,而且仁用杏的束缚水含量最高 ,6月份仁用杏的束缚水含量是早露蟠桃的 1.5 0倍 ,牛心李的 1.35倍 ,梨枣的 1.0 5倍 ;8月份时是早露蟠桃的 1.94倍 ,牛心李的 1.2 8倍 ,梨枣的 1.0 6倍。 4种核果类果树的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小顺序为 :仁用杏 >梨枣 >牛心李 >早露蟠桃 ;比叶面积 :早露蟠桃 >梨枣 >仁用杏 >牛心李 ;叶片肉质化程度 :仁用杏 >牛心李 >梨枣 >早露蟠桃。因此 ,仁用杏具有较强的耐脱水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杏枝芽内MDA含量和电导率值变化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5个抗寒性不同的杏品种为试材,在自然休眠过程中,测定枝芽中的电导率值和丙二醛含量,研究它们与抗寒性的关系。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山黄杏抗寒性最强,大杏梅抗寒性最弱,5种试材抗寒力强弱顺序依次为:山黄杏>红荷包>鸡蛋杏>猪皮水杏>大杏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