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涮辣与辣椒属5 个栽培种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金贵  张卿哲  王硕  张应华 《园艺学报》2012,39(8):1589-1595
 利用筛选出的11 对ISSR 引物对涮辣(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shuanlaense)和辣椒属5个栽培种[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灌木状辣椒(C. frutescens)、中国辣椒(C. chinense)、浆果状辣椒(C. baccatum)和绒毛辣椒(C. pubescens)]共计71 份种质的DNA 进行PCR 扩增,共扩增出 112 条谱带,多态性平均为90.17%,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049 ~ 0.875 之间。在相似系数为0.31 时,涮辣与C. frutescens 聚在一组,说明涮辣属于C. frutescens。Capsicum frutescens var. shuanlaense 与C.annuum 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C. chinense,与C. baccatum 亲缘关系较远,与C. pubescens 亲缘关系最远。相似系数为0.397 时,供试的66 份C. annuum 材料进一步分为7 个亚组,个旧皱壳辣、建水樱桃椒各自单独聚在一起,其它基本按长角椒(var. longum)、指形椒(var. dactylus)+ 短锥椒(var. breviconoideum)、灯笼椒(var. grossum)、樱桃椒(var. cerasiforme)和簇生椒(var. fascicutatum)聚类,与辣椒植物形态学分类结果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2.
辣椒属5个栽培种部分种质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31个10 bp随机RAPD引物对辣椒属(Capsicum ) 5个栽培种31份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76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244条, 占88.41%。C. annuum 多态性位点比例( PPB) 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 I) 分别为32.97%和0.1599, 表明其遗传多态性较低。31份材料两两不同种质间Jaccard相似系数在0.349~0.952之间, 平均为0.72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C. annuum 与其它4个栽培种的亲缘关系由近至远分别是C. chinense、C. frutescens、C. pubescens和C. baccatum。对C. annuum 24份不同类型材料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形态分类不能完全对应, 说明我国现行主要基于果实形态的变种分类体系不能准确反映C. annuum种质的遗传差异。本研究还发现中国云南西双版纳C. frutescens种质与美洲C. frutescens种质具有较大的扩增片段差异, 为进一步考证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也是辣椒起源地之一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吴立东 《蔬菜》2014,(6):17-21
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34份辣椒材料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采用30对引物组合进行扩增,其中有28个引物组合可以获得多态性扩增,28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5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98条,多态性条带比例83.7%。通过聚类结果分析发现,在遗传相异系数为0.39处,可将辣椒的2个变种分开,即长角椒(C.f.var.longum Sent)和灯笼椒(C.f.var.grossum Sent),这与自交系间系谱关系相似;遗传相异系数在0.33处将34份辣椒自交系材料分成4个类群,运用SRAP分子标记是可以基本区分本套辣椒自交系材料的基本类型的。  相似文献   

4.
廖芳蕾  陈民管  桑丹  陈文荣  郭卫东 《园艺学报》2013,40(11):2222-2228
 收集佛手(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13 份、枸橙(C. medica var. yunnanensis Ding)1 份及香椽(C. medica L.)6 份,共20 份种质资源,其中14 份成功引种在佛手资源圃。在对其中 14 份资源生物学特性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采用I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20 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 选出的11 条引物共检测到102 条DNA 条带,其中58 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56.9%。各样 品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08 ~ 0.990 之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系数为0.798 时,可将供试材 料分为枸橙、香橼和佛手3 个类群,新发现的3 个芽变材料是佛手中一个新的类群。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Lindl.)G.Don](地方种质35份,野生资源35份),欧洲甜樱桃[C.avium(L.)Moench](18份)和毛樱桃[C.tomentosa(Thunb.)Wall.](7份)共95份材料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期从ITS的DNA序列变异角度揭示种内遗传多样性及种间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96条ITS序列比对后长度为712 bp,G+C含量为58.1%,检测到71个变异位点(9.97%),共定义了37个单倍型;中国樱桃、欧洲甜樱桃和毛樱桃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酸多样性分别为0.840和0.00466、0.928和0.00396、0.905和0.00564,中国樱桃中栽培种质遗传多样性明显低于其野生资源;(2)种间遗传关系显示,中国樱桃与欧洲甜樱桃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0.019),而与毛樱桃遗传距离较远(0.048);(3)邻接聚类和单倍型网络分析显示3个种分别聚为3个分支,种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分化。同时,选择3个种的代表单倍型进行其ITS序列的二级结构预测分析,3个种之间ITS1区、ITS2区的二级结构差异较大,最小自由能差异显著,进一步揭示了3个种间的遗传关系较远。综合分析认为,3个樱桃种内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分化,遗传关系较远,其中毛樱桃与中国樱桃和欧洲甜樱桃的遗传关系均较远。  相似文献   

6.
引言 辣椒属Capsicum大约包括20~25个种,全部起源于美洲大陆。不过这个估计只能是个大概性的,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进行野生种质资源考察与收集时,又会发现什么新种来。但至今已广泛进行栽培的种只有5个,即:C.annuum,C.baccatum,C.cbinense,C.frutescens和C.pubescens,其它大多数的则都未曾驯化。对于辣椒属的野生种如何进行分类的提议非常之多,  相似文献   

7.
遗传定位、基因标记与克隆、标记辅助选择(MAS)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作物品种改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辣椒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1)构建了一批分布广泛、覆盖整个基因组的种间或种内遗传图谱。(2)对C.annuum及其野生种C.annuum var.glabriusculum 和C.baccatum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明确了辣椒基因组的大小(3.48 Gb)为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基因组(900 Mb)的4倍。(3)开发了一批连锁标记,奠定了利用基因克隆和MAS技术培育优良品种的基础。(4)发现20个独立遗传的核雄性不育(NMS)基因,开发了与ms1、ms3、ms8、ms10、ms_k、msc-1和一个未命名基因的连锁标记,但除ms1、ms3、ms8和ms10外,其他的NMS基因尚未定位。(5)开发了与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CMS)不育性相关的线粒体基因atp6的标记,鉴定了与育性恢复(Rf)相关基因,但Rf没能在遗传图谱中定位;鉴定和标记了影响CMS系育性恢复的相关核基因(pr)。综述了辣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这些信息将对辣椒种质资源评价、利用MAS培育NMS系和提高NMS系选育效率、利用rf和Rf基因选育CMS的保持系和恢复系,以及杂交种子纯度鉴定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黄瓜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双版纳黄瓜(Cucumis sativus L.var.xishuangbannanesis Qi et Yuan) 是我国特有的黄瓜变种。以20世纪70年代末收集的30份西双版纳黄瓜种质273个样本为研究对象, 利用SSR技术从群体水平分析其遗传多样性。273个样本的多态位点百分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 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92.86%、0.1818和0.2972。比较30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标, 显示种质间遗传变异54.06% , 种质内遗传变异45.94%。17号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 = 0.1376, I = 0.2032, 多态位点百分率37.21% )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大多数种质的分组与瓜皮色和瓜肉色基本一致。按不同来源地将种质分为5个群体,其中景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 其多态位点百分率、H值和I值分别为76.19%、0.1562和0.2516。群体间遗传一致度在0.9071~0.9889之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地的西双版纳黄瓜在遗传组成上存在差异。群体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为0.2201和1.7718, 表明西双版纳黄瓜群体间基因分化不明显, 基因交流基本顺畅。  相似文献   

9.
辣椒抗炭疽病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炭疽病是由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真菌引起的,已成为辣椒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 常用栽培种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缺乏对该病的抗性,抗源主要来自于辣椒的另外两个种下垂 辣椒(C. baccatum)和中国辣椒(C. chinense)。本文就辣椒对炭疽病的抗性鉴定方法、抗性机制、抗性 遗传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最新辣椒属内种名汇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属(Capsicum)的种的命名史曾经历过多次重复。当初林奈在他的著作《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1753)中将辣椒属分为两个种,即一年生椒C.annuum和灌木状椒C.frutescens;在之后的著作《曼迪沙植物志》(Mantisa plantarum,1767)中又添加了小樱椒C.baccatum和大椒C.grossum两个种。到19世纪末年。  相似文献   

11.
利用核果类8条染色体连锁群上均匀分布的55对SSR引物,对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51份杏(Prunus armeniaca L.)种质进行贝叶斯聚类、遗传多样性和稀有位点分析。结果表明,贝叶斯聚类K=5时,反映了最可能的5个遗传基础构成。在整体遗传水平上,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杏种质所涵盖的遗传基础构成相似,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依据遗传成分比例划分亚组,并通过遗传多样性比较发现,亚组Ⅱ和Ⅴ的种质多来自东北地区,其他亚组的种质多来自华北地区。亚组Ⅳ的Shannon’s多样性指数(I)最高,为1.568,亚组Ⅴ最低(1.181)。亚组间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平均为0.262,亚组Ⅲ与亚组Ⅳ间的遗传距离最短(0.156),亚组Ⅴ与杂合组的遗传距离最长(0.398),亚组Ⅴ同其他亚组间的遗传渗透和交流频率最低,其次为亚组Ⅱ。主坐标分析表明,大多数华北和东北地区的种质个体间遗传差异较小,归入东北地区的亚组Ⅱ和亚组Ⅴ的遗传基础差别明显。对供试材料的稀有等位基因位点统计和比较发现,86.27%供试杏种质检测到140个稀有位点,平均每个样品2.74个。种质‘李蜜杏’含稀有位点数最多(11个),占其位点总数的10%;而‘吨葫芦’、‘新世纪’和‘关音脸’等种质中未检测到稀有位点。  相似文献   

12.
辣椒是我国蔬菜第一大产业,市场需求品种多样化,但我国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引进并筛选适合区域生产的优异资源意义重大。对从泰国等17个国家引进的97份辣椒种质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通过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1)97份辣椒种质变异丰富,性状变异均值达到41.63%,单果质量变异最大,达到125.27%,叶色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16.11%;(2)农艺性状中数量性状变异均值57.38%、质量性状变异均值为33.76%;(3)与果实相关的数量性状变异丰富;(4)在分类轴0.47处,将灌木状辣椒、一年生辣椒和中国辣椒分为两个类群;(5)在分类轴欧氏距离0.21处,将材料主要划分为六个类群:其中红椒或青红两用辣椒18份、加工型干椒12份、厚皮红椒或芜湖椒亲本27份、中晚熟短指或锥形朝天椒7份、小果朝天椒9份、鲜食辣椒16份。  相似文献   

13.
以高抗炭疽病的辣椒材料PBC932(Capsicum chinense)为父本,以感病辣椒材料77013(Capsicum annuum)为母本和回交亲本,获得包含220个和129个单株的BC_3S_1和BC_4S_1群体材料,通过对各群体进行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抗性鉴定和SNP(KASPa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UN27353_1781标记与辣椒绿熟期炭疽病抗性基因AnR_(GO)5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2cM。进一步利用标记UN27353_1781对BC_4S_2群体124个单株进行分子标记分型,选择准确率达92.9%,表明该标记可有效用于辣椒抗炭疽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贵州地方辣椒品种资源的类别、分布与开发利用情况,在对贵州地方辣椒资源的收集调查整理的基础上,依据目前通行的分类标准,将贵州辣椒分为一年生栽培种(Capsicum annuum L.)和多年生栽培种(C.frutescens L.);以果形、果色、果实着生方向和栽培性状为依据,将贵州辣椒分为锥形椒、指形椒、牛角椒、线椒、灯笼椒、樱桃椒、簇生椒、黄辣椒、小山椒共9个类型;依据辣椒类型在某个区域范围内的栽培比例达70%为标准,将贵州辣椒资源划分为5个集中分布区,即牛角椒集中分布区,朝天椒集中分布区,线椒、牛角椒集中分布区,线椒、簇生朝天椒集中分布区,朝天椒、小山椒集中分布区;分析认为,贵州辣椒地方资源的综合开发应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5.
菠萝蜜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ISSR标记方法对76份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种质资源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24个引物共检测到477条带,其中427条具多态性(占89.52%),平均PIC为0.23,24个引物能把76份种质完全区分开来。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在DNA水平上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26~0.945,平均为0.775。聚类分析表明,76份菠萝蜜材料在遗传距离系数为0.752处可分为4大类,其中热带植物园的种质WJ2和GSYWJ1与其他种质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大,干胞和湿类型不能独立聚类。另外各地区的种质与雷州半岛种质明显分开聚类,而雷州半岛各地区的种质混杂聚类在一起,不能按地区单独聚类。  相似文献   

16.
新疆甜瓜地方品种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121份新疆甜瓜地方品种32个形态性状的数据,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1份新疆地方品种在蔓分支数、叶片长度、主蔓粗度、果实质量和果肉厚度等5个表型性状上差异显著;不同地区的地方品种之间在叶片长度、叶柄长度、果肉质地和风味等4个表型性状上差异显著,而在其余性状上差异不显著;121个新疆地方品种表型性状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达0.74,不同地区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明显,新疆可能与栽培甜瓜的次生起源中心有关。121个地方品种的Euclidean遗传距离的平均值为0.42 ± 0.13,其中‘哈密野瓜’与其它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最远,遗传距离平均为0.76 ± 0.1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哈密野瓜’被单独聚为一个类群,其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遗传背景;其余地方品种被聚为3个类群和7个亚群,不同类群或亚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各类群或亚群可能具有相互独立的遗传背景。‘哈密野瓜’属于野生甜瓜亚种Cucumis melo L. ssp. agrestis,其余地方品种属于C. melo L. var. cantalupensis和C. melo L. var. inodorus两个栽培变种。  相似文献   

17.
秋辣椒基因型的性状遗传变异、相关性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印度卡拉托卡(Karnataka)过渡区的26个辣椒(C.annuum L)基因型的性状遗传变异、遗传力、遗传进展量、相关性和通径系数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的一级枝数、果长、果皮厚度、单株果数和单株鲜椒产量的遗传型和表型变异系数值高;果长和单株鲜椒产量的遗传力高,则与该两性状的遗传进展量高(以超过平均值的%表示)相呼应。单株产量与单株果数和果柄长度正相关。通径系数分析则表明单株果数对增加辣椒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外来种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8对AFLP引物在70份黄瓜种质中共扩增出425条带,多态性带的比例为66%。供试黄瓜种质的平 均期望杂合度为0.376,中国种质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87,明显高于国外种质的n 291。西双版纳黄瓜和印度野生黄瓜具有一些栽培种质没有的特异位点,中国栽培种质的特异位点多于外来栽培种质,后者也有一些中国栽培种质没有的特异位点。聚类分析将70份种质分为三大组群,即西双版纳黄瓜(Cucumis sativus L.vaF.xishuangbannanesis Qi et Yuan)组群,e sativus var.hardwickii野生黄瓜组群和栽培黄瓜组群。西双版纳黄瓜与栽培黄瓜的距离最远,与野生黄瓜次之。按一定的遗传距离可以将中国和外来栽培种质分开。大多数 华南型和华北型种质归属于不同的亚组。这些结果有助于有目的地利用这些变异拓宽育种材料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9.
 以核糖体DNA 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 ITS 区)作为DNA 条形码 对辣椒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利用收集的17 份辣椒资源,提取总DNA,进行PCR 扩增和测序,并从GenBank 下载辣椒属的主要栽培种浆果状椒(Capsicum baccatum)、茸毛椒(C. pubescens)、灌木状辣椒(C. frutescens)和野生种(C. eximium)、野生种(C. lycianthoides)的ITS 序列,进行系统进化与亲缘关系分 析。结果表明,以野生种(C. eximium)的ITS 序列为参考序列,利用Clustalx 2.1 软件进行比对,发现3 个中华辣椒、茸毛椒和灌木状辣椒在ITS1 区有15 个碱基缺失。以茄科番茄属(lycopersicon)栽培种‘上 海906’作为外类群,在进化树标尺约0.11 处,22 个辣椒属ITS 序列可分为6 个分支。全部一年生辣椒 (14 个)聚在一支。中华辣椒(3 个)和灌木状辣椒聚在一支,表明中华辣椒与灌木状辣椒亲缘关系相 对较近。野生种(C. eximium)、浆果状椒、茸毛椒和野生种(C. lycianthoides)分别单独为一支。  相似文献   

20.
对海南省引种种植的54份榴莲种质资源采用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SSR多态性分析、聚类分析、群体结构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获得19对多态性较高的SSR引物,通过DNA扩增共检测出117个多态性等位基因,平均多态性等位基因数为6.15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98个,香农指数平均值为1.372,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均为0.689,多态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643,表明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基于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6处54份榴莲种质资源可以分成3个类群,第一类群共45份种质资源,包括引种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榴莲品种;第二类群共8份种质资源,均为引种于不同国家的猫山王榴莲;第三类群共1份种质资源,是引种于泰国的红榴莲。以遗传距离0.3为阈值,第一类群又可以分为9个亚群。基于Structure可以将54份榴莲种质资源划分为5个亚群。综合聚类和群体结构分析,明确了部分未知种质资源的品种所属,对不同亚群的遗传变异、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分析发现,个体的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亚群5与其他亚群的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程度最大,不同亚群整体基因流较大,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