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CTAB法提取了6种鹰嘴豆品种总DNA,使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了品种鉴定.从113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种扩增较稳定的引物.来扩增6种嘴豆品种总DNA,共扩增出29条带,每种引物扩增出3~7条带;多态性条带共16条,多态性比例为55.17%.利用DPS软件所做的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品种间的相似系数在0.4286~0.8462,平均相似系数为0.6416;可聚成2类:165号、阿克苏号、阿瓦提号可聚为A类;88-1号、176号、185号可聚为B类,同一类品种间体现了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居群款冬种质资源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和UPGMA法对16个款冬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从99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1对多态性稳定、清晰的引物,共扩增出121条条带,其中,79条呈现多态性,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1个DNA位点和7.2个多态性位点;各居群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42~0.81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6份材料可以分为5个类群,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3.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湘鄂5个不同区域的堇叶碎米荠(Cardamine violifolia O. E. Schulz)进行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分析,从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且重复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78条DNA片段,其中49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率达62.8%。利用NTSYS 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68为标准,可将所有居群分为3类,第Ⅰ类为自选品种鄂碎米荠1号和恩施双河鱼塘坝居群;第Ⅱ类为宜昌长阳四方洞居群和湖南常德石门壶瓶山居群;宜昌五峰栗子坪居群独立分为一类。  相似文献   

4.
茉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技术对茉莉花30份材料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70条DNA条带,其中34条为多态性条带,占48.57%,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3.4条DNA带.按照相同迁移位上有扩增带记为1、无带为0的方法构建ISSR表型数据的矩阵,用NTSYSpc 2.0软件对茉莉花30个材料进行UPGMA聚类分析.计算出3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6~0.98,平均相似系数为0.91,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聚类分析树状图,在相似系数0.86处,将30份材料划分为A、B 2大聚类组.  相似文献   

5.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44份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揭示不同地区来源红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红麻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方法]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分析44份不同地区来源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从91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好、条带最清晰的21个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采用NTSYSpc-2.10e分析软件计算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同时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构建聚类图。[结果]21条引物共扩增出169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0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共14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3.4%;当在遗传相似系数为o.887处作切割线L1时,可将44份红麻材料中的32份栽培品种与12份野生半野生材料分开;当在遗传相似系数为o.897处作切割线L2时,可将32份栽培种进一步细分为4个亚群;栽培种与野生半野生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o.47~0.91之间,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差异性,而32份栽培种材料中,遗传相似系数在o.85~0.97之间,表明栽培种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多样性较为狭窄。[结论]ISSR可以较好地确定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的亲缘关系,能够为杂交育种亲本选择组配提供有价值的分子水平上的信息,可为开展红麻核心种质DNA图谱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RAMP和ISSR2种标记分别对人参品种及农家类型间的遗传差异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2种标记均能揭示各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其中RAMP标记的多态性高于ISSR标记。在ISSR标记中,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7条DNA片段,24个引物扩增出97条带,平均为4.04条。其中45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46.4%,揭示供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为0.7526~0.9691,平均值为0.8304。在RAMP分析中,每条引物可扩增出1~8条DNA片段,23对引物共扩增出112条带,平均为4.87条。其中75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66.9%,揭示供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为0.5625~0.9286,平均值为0.711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种标记均能将供试材料完全分开,分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聚类与地域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西藏披碱草属野生牧草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数量、分布规律。【方法】以披碱草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微卫星(Microsatellite)分子标记对搜集到的9份西藏披碱草属野生牧草及8份对照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统计了不同引物对供试材料的扩增结果,分析了西藏的9个披碱草居群间的遗传距离、遗传相似系数,并对所有17个居群进行了UPGMA聚类。【结果】试验共筛选32对引物,其中14对引物有扩增条带,具有多态性且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有8对。用筛选出的8对引物对供试的17份材料进行微卫星分析,共检测出6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所产生的等位基因数为8.6个;西藏9个居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273~0.900。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阈值为0.58时,9份材料可大致分为3类。【结论】西藏披碱草属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ISSR标记对24份孜然种质资源进行DNA多态性分析.从38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18条带,其中39条多态性带;引物等位位点数在6~16个,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83条带,引物等位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11.11;~62.50;,平均35.14;.24个品种间的Nel's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3~0.90,平均为0.73.聚类结果表明各类群与地域来源联系不明显,说明孜然种质资源在新疆范围内有比较频繁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2份蕨类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180对引物中筛选出15对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对12份蕨类材料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1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98条,平均每对引物产生6.53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为83.76%。通过NTSYS—pc2.10e软件计算不同蕨类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遗传分析表明,12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51~0.857,且聚类分析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在0.61—0.63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能较准确地分析蕨类不同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ISSR标记研究黑麦属植物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黑麦属(Secale L.)4个种8个亚种共16份材料进行了I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被测材料间ISSR标记多态性较高。35个ISSR引物中。有7个引物(占20%)可扩增出清晰的且具多态性的条带。7个引物共扩增出269条带,其中229条(占85.1%)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7~70条多态性带.平均32.7条。ISSR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变异范围为0.478~0.935,平均值为0.732。聚类分析表明,16份材料可聚为5类。其中S.sylvestre与其它材料问的遗传分化最大,单独聚为一类。据此认为,ISSR标记可以有效地评价黑麦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并可为黑麦属系统学研究提供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11.
大酸枣与酸枣、枣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大酸枣、酸枣及枣等11份种质材料进行了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检测,并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条引物共获得11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84条,占总扩增谱带的73.04%。表明RAPD技术能较好地用于大酸枣、酸枣及枣亲缘关系的研究。从聚类分析图得,在等值线λ=15处,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群:第1类包括无核小枣、金丝小枣、圆铃枣、冬枣4个枣品种;第2类包括大酸枣、s4、s5;第3类是由s1、s2s、3组成的酸枣群;表明大酸枣的分类地位处于供试酸枣和枣品种之间,推测大酸枣可能为供试酸枣与枣品种的中间类型。从欧氏距离上看出,大酸枣与供试酸枣的平均欧氏距离大于与枣品种间的平均欧氏距离,表明大酸枣与供试枣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2.
WHBE兔遗传特异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对WHBE兔、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兔进行了遗传分析.用10个随机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电泳结果选用其中8个引物扩增的条带进行遗传分析,共检测到107条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32条,占29.91%,反映了家兔品系间的遗传变异.多态性统计分析表明,WHBE免和日本大耳白兔的遗传相似度最高,为0.7948.其中4个引物既可扩增出3个品系共同的DNA条带,也可扩增出不同品系的特征条带,表明WHBE兔与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兔之间有遗传的相似性,也存在遗传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应用RAPD技术可以很好地检测家兔不同品系间以及同一品系不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枇杷RAPD扩增产物的不同电泳检测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将RAPD技术应用于枇杷品种资源的鉴定以及遗传基础的研究,在选用11个碱基引物以及严格筛选PCR退火温度的最新RAPD技术优化的基础上,以16个枇杷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琼脂糖凝胶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检测的RAPD PCR扩增产物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检测出的总谱带数以及多态性谱带数均高于琼脂糖凝胶。根据两种电泳系统获得的标记信息进行枇杷品种遗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PAGE电泳的分析结果与枇杷的分类情况更为一致。随机对挑选的38个片段进行克隆与测序,发现37个片段都是对应引物的RAPD扩增产物,其中有6条是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说明RAPD不仅扩增基因组上的非编码蛋白序列,而且可以扩增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是能够揭示枇杷品种间基因组信息异同的理想的DNA标记技术。  相似文献   

14.
对15个葡萄品种进行RAPD分析。从6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用于DNA扩增,共扩出71条DNA带,其中多态性DNA带47条,占总数的66.2%。通过聚类分析,分成4大类,美洲葡萄类群康可、奇妙无核自成一类,与欧亚种、欧美杂种分开;其中森田尼无核、无核白遗传关系近,最先聚在一起。该结果显示,欧亚类群遗传差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证明RAPD技术能在DNA分子水平上揭示葡萄遗传背景及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Gladiolus hybridus Hort., also named Chang or- chid, gladiola, Shi Yang jin and Flat Zhulian, is a perennial bulb plant of Iridaceae Gladiolus and one of the famous four cutting flowers in the world. Gladiolus hybridus Hort. is an exotic species. There is…  相似文献   

16.
利用57个RAPD引物标记对16份茄子材料进行遗传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200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57时,这些引物扩增出274条多态性片段,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49.73%。以UPGMA方法时其聚类。所有材料间相似系数在O.35—1.00之间,在相似系数0.45水平上可以把材料分成3类。  相似文献   

17.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全国各地的48份青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青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48份青麻种质资源中.17条RAPD引物扩增出191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7.43%,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0.I-3.0kb之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用新西兰白兔(New Zealand White Rabbit,NZWR)、青紫兰兔(Chinchilla Rabbit,CR)、日本白兔(Japanese White Rabbit,JWR)3个品系的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并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进行遗传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随机引物PCR扩增后,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共发现78个条带,其中多态性片段25条,占32.1%,从7套共1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包括BH9、AD1、BH11、AN12、AN14、O19、AD3、AD19、O4和O14。其中BH9、AD1扩增效果最好,扩增产物有较大的共性和较好的多态性,可作为实验兔品系鉴定的分子依据。日本白兔和新西兰兔片段共享度最高为0.8268,青紫兰兔和日本白兔最低为0.6190,统计结果显示RAPD标记多态性丰富,3品系的种内相似度大于种间相似度。该技术可用于实验兔的遗传检测。  相似文献   

19.
以结球甘蓝强力50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和无菌苗下胚轴再生植株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结球甘蓝再生过程中产生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表现稳定的引物14条,在此基础上共扩增出DNA片段253条,其中具多态性的73条,表现为新增加带和缺失带,多态率为28.85%,每对引物平均扩增的多态位点为5.21个。各植株间遗传相似系数的计算使用聚类分析软件NTSYS210e完成,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MGA)对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再生植株与母本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304,植株之间存在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