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芪松楂散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蛋鸡血清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60日龄的海兰褐蛋鸡900只,随机分为芪松楂散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芪松楂散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芪松楂散、0.4%黄芪多糖,空白对照组试验鸡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时间为30 d。结果表明:芪松楂散组试验鸡的产蛋数、产蛋率和单个蛋重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产蛋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芪松楂散组的蛋白高度、蛋黄颜色等级和哈夫单位均极显著高于阳性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饲喂芪松楂散之后试验鸡机体还原能力上升。说明在饲料中添加0.2%芪松楂散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蛋品质,并且可以提高机体的氧化还原能力,且效果优于添加0.4%黄芪多糖。  相似文献   
2.
分子标记的种间通用性可降低其开发成本,提高利用效率,促进遗传研究较薄弱物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为开发黄芪SSR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大豆的66对基因组SSR(G-SSR)和43对EST-SSR引物在黄芪基因组中进行通用性分析,并选出其中条带清晰易辨的23对引物对6种不同来源的黄芪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大豆G-SSR、EST-SSR引物在黄芪中的通用性比例分别为31.82%、76.74%,多态性引物分别占18.18%、53.49%,大豆EST-SSR在黄芪的通用性高于基因组SSR,且通用的大豆SSR标记可以用于不同来源黄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发掘的多态性SSR引物可以有效用于黄芪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刺果甘草多倍体诱变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改良琼脂涂抹法(0 2%浓度的秋水仙碱与0 1%的琼脂混合成半固体)和直接滴渗法处理刺果甘草(G.Pallidiflora.)幼苗顶芽进行多倍体诱变,并比较不同方法和不同处理时间的变异率,以期获得最有效的多倍体诱变方法。结果表明:用改良琼脂涂抹法处理2天效果最好,变异率达55%。所以,改良琼脂涂抹法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多倍体诱变方法。  相似文献   
4.
乙烯响应因子对植物发育和细胞代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RT-PCR从苦荞中克隆出ERF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FtERF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29 bp,编码了243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分子量26.08 k D,等电点9.22,属于亲水性蛋白。FtERF不含有信号肽和跨膜螺旋结构,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内,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高度相似。FtERF含有抑制基序DLNxxP,系统进化表明FtERF和ERF4关系较近。经荧光定量表达发现,厚壳苦荞不同部位表达均高于薄壳苦荞,苦荞发育成熟期表达高于非成熟期。  相似文献   
5.
CH7034是一个兼抗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新种质材料,通过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杂交、回交选育而成.为明确其白粉病抗性的遗传机制及抗性基因的染色体位置,用小麦高感品系"SY95-71"与CH7034杂交,所获F1、F2及其双亲在温室用白粉病E09菌系的15号小种接种,对CH7034的白粉病抗性进行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苗期还是成株期,CH7034对白粉病菌均表现为免疫,且具有与其抗性供体小偃7430及野生亲本长穗偃麦草相似的白粉病抗性,F1代抗病反应型为O或O'级,F2代抗感分离比符合R:S=3:1,说明CH7034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用307对小麦微卫星引物对一个148株的F2群体进行分析,发现小麦微卫星标记xgwm311与抗病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12.4 cM.用中国春缺-四体和双端体材料进一步验证与抗病相关的片段位于2A染色体的长臂上,进而将CH7034所含的抗白粉病基因定位于小麦的2AL上.  相似文献   
6.
不同植物提取物对款冬蚜虫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款冬蚜虫为试验对象,采用浸虫法,研究了12种植物提取物对款冬蚜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12种植物提取液在10mg/mL浓度下对款冬蚜虫均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其中狼毒大戟、鸢尾、粗茎鳞毛蕨3种植物提取物对款冬蚜虫48h的触杀活性达80%左右,狼毒大戟提取物的毒力最强,24h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9.025mg/mL,鸢尾、粗茎鳞毛蕨24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6.111、33.612mg/mL。狼毒大戟、鸢尾、粗茎鳞毛蕨具有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改良技术1.平田整地、挖沟排碱1990~1993年,由区委、区政府牵头组织区、乡、村三级共同努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1135”工程,治理了盐碱中低产田6667公顷,其中郜村100公顷,改良面积达到该村中低产田面积的68.2%。通过3年的平田整地,以水治盐,挖沟排碱,建立健全了完整的排灌体系,使农田旱时有水浇、涝时有渠排,由盐碱下湿荒地变成了米粮川。2.平衡施肥、科学指导在小店区土肥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土壤供肥量和作物的需肥量进行科学施肥。该地主要种植玉米、高粱。玉米以每生产100公斤子粒吸收纯氮2.57~3.43公斤、纯磷0.86~1.23…  相似文献   
8.
天丰素、芸苔素内酯在粮食、蔬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丰素、旱地龙、芸苔素在小麦上拌种、芹菜上喷雾增产效果明显。天丰素、旱地龙在小麦上拌种,每公顷分别增产小麦567,561kg,增产率分别为12.9%,12.7%。旱地龙、芸苔素、天丰素在芹菜上喷雾,每公顷分别增产芹菜19900,17000,12700kg,增产率分别为38.0%,32.5%,24.3%。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苦荞肉桂醇脱氢酶(CAD)基因并分析其组织表达特性,为深入研究CAD基因在苦荞果壳形成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苦荞转录组测序结果,从苦荞厚果壳品种云荞1号和薄果壳品种小米荞克隆CAD基因,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CAD基因在不同果壳厚度类型(厚果壳苦荞和薄果壳苦荞)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从薄果壳苦荞和厚果壳苦荞中均克隆获得2条苦荞CAD基因,且这2条基因序列在薄果壳苦荞与厚果壳苦荞中均完全一致,命名为FtCAD-1和FtCAD-2。FtCAD-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876bp,编码291个氨基酸残基,为疏水性的稳定酸性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FtCAD-2基因的ORF长度为1083bp,编码360个氨基酸残基,为亲水性的稳定酸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FtCAD-1和FtCAD-2蛋白均具有CAD蛋白3个典型的保守结构域,且不具有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属于非分泌蛋白。FtCAD-1与数据库目标蛋白2cf5.1.B的结构相似度为74.74%,而FtCAD-2与数据库目标蛋白5z0c.1.A的结构相似度为63.03%。FtCAD-1与拟南芥的第一类CAD蛋白(AtCAD4和AtCAD5)的亲缘关系较近;FtCAD-2与拟南芥的第二类CAD蛋白(AtCAD2、AtCAD3、AtCAD6等)的亲缘关系较近。FtCAD-1和FtCAD-2基因均在种仁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且厚果壳苦荞与薄果壳苦荞间无显著差异(P>0.05)。FtCAD-1基因在厚果壳苦荞叶、花和果壳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高于薄果壳苦荞,尤其是在厚果壳苦荞果壳中相对表达量是薄果壳苦荞的16倍。FtCAD-2基因除了在薄果壳苦荞果壳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厚果壳苦荞外,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厚果壳苦荞高于薄果壳苦荞。【结论】FtCAD-1属于第一类CAD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推测其在苦荞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小麦新品系CH5026白粉病抗性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5026是衍生于八倍体小偃麦TAI7045的抗病新品系,它兼抗小麦的白粉病和条锈病。温室抗性评价结果显示,无论是苗期还是成株期,CH5026对白粉病菌系E09均表现为免疫,且具有与其抗性供体TAI7045及TAI7045的野生亲本中间偃麦草相似的白粉病抗性,且CH5026和TAI7045的小麦亲本均为中、高感,表明存在于CH5026的白粉病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为进一步明确其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用高感品种(系)晋太170和CH5065分别与CH5026杂交、回交,将其F1,F2,BC1,F3群体及其双亲分别在太原温室用白粉病15号小种的E09菌系接种,并按单株调查其抗感分离之比。结果表明,F1对白粉病的感染分别为0或0;级。F2,BC1的群体中,其抗感分离分别符合3R∶1S和1R∶1S;而且在F3株系中,全抗∶抗感分离∶全感为1∶2∶1,说明衍生于TAI7045的抗病品系CH5026对白粉病的抗性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