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肾上腺素在高碘酸钾-鲁米诺碱性体系中的后化学发光反应,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肾上腺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线性范围为3.0×10-5~1.2×10-4 g/L(r=0.996 9),检出限为3.0×10-7 g/L(3σ).对5.0×10-5 g/L的肾上腺素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0%.将其应用于肾上腺素注射液中肾上腺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同时,还初步探讨了该化学发光反应的发光机制.  相似文献   

2.
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采用4种生态恢复措施治理的花岗岩红壤侵蚀区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生态恢复措施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FI)比对照平均提高了8%-15%.不同措施的FI值大小排列顺序为:果园改造>乔灌草>林草>低效林改造.FI值与评价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和粘粒含量...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猪尿液中盐酸克伦特罗(CL)残留的GC-MS检测方法,并对自主研制的CL残留快速检测免疫金标试纸条(CL-Strip)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C-MS的检测限为0.5ng/ml,CL-Strip的检测限为1.0ng/ml:CL-Strip与GC-MS两者的加标测定实验结果完全一致;用CL-Strip检测出的100份阴性尿样和18份阳性尿样,与GC-MS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说明CL-Strip与GC-MS同样灵敏、准确、稳定,由于CL-Strip具有简便、直观、快速、敏感、特异、准确等优点,建议在CL残留快速检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 4CL)在类黄酮和木质素等化合物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桃基因组数据库系统鉴定4CL基因家族成员,从基因家族进化树的角度分析桃4CL基因家族的结构与潜在功能,结合转录组数据和qRT-PCR技术分析其在果实发育阶段类黄酮合成及采后冷害木质化调控中的功能。结果表明,基于桃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出21个4CL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基因家族进化树分析表明,Pp4CL1与Pp4CL2属于第一亚家族,主要参与木质素合成,Pp4CL3-Pp4CL21属于第二亚家族,主要参与类黄酮的合成;启动子顺式元件分析发现其含有大量的非生物胁迫以及茉莉酸甲酯(MeJA)等激素响应元件。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Pp4CL8和Pp4CL13的表达水平随发育阶段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在红肉品种中的表达量高于黄肉和白肉品种,猜测其可能参与花青素等类黄酮合成。采后低温贮藏阶段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Pp4CL2可能在果实采后冷害木质化中发挥作用,程序性降温(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ing, LTC)处理后Pp4CL8、...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FIAstar 5000流动注射分析仪和传统方法(氧化镁浸提.扩散法、酚二磺酸比色法和镀铜镉还原-重氮化耦合比色法)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别采用此两种方法测定了同一流域内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含量,通过样品均值、测试误差、回收率和标准偏差等指标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注射分析仪在测定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时,分析速度快且仪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5次平行次数内结果RSD<5%).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看,采用流动注射分析仪分析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时,与传统方法也具有可比性,样品回收率分别为98.5%~102.0%和96.7%~98.3%.在测定土壤亚硝态氮时,流动注射分析法仪器稳定较差(5次平行次数内结果RSD>6%),且分析结果普遍偏低,需要进行必要的校正.因此,在大批量测定土壤样品铵态氮、硝态氮时,用流动注射分析法是可行的,但测定亚硝态氮含量时,存在较大的误差,需要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6.
用抗血清建立克伦特罗ELISA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克伦特罗(C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采用重氮偶联法将C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经多次加强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经检测表明,抗血清效价为128 000,和莱克多巴胺(Rac)、沙丁胺醇(Sal)交叉反应率为0.1%,具有很强的特异性.用CL抗血清建立了CL间接竞争ELISA法,得到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logit y=-0.8756x+1.6958,相关系数为0.995,可检测范围为1 ng/mL~10 μg/mL,并检测出饲喂了含CL饲料的猪的尿样中含有CL.  相似文献   

7.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是木质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本试验以‘福鼎大白’茶树为材料,克隆得到Cs4CL1基因,该基因长度为1 715 bp,开放阅读框长度1 623 bp,编码540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Cs4CL1蛋白具有植物4CL酶的典型特征,即AMP结合功能域和GEICIRG保守区。系统进化分析显示,Cs4CL1蛋白与蓝果树、烟草、番茄等植物的4CL1蛋白聚为一类,属于4CL亚家族A。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可诱导出具有活性的Cs4CL1重组蛋白,该蛋白大小为78 kD。本研究为深入解析Cs4CL1在茶树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添加两种剂量(1、3 mg/kg)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的饲料饲喂29日龄肉鸡,采集不同时期肉鸡的血液、肝脏、肺脏、肾脏、脂肪和肌肉等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研究CL在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CL在肉鸡体内吸收很快,饲喂后1 d即可从血清中检出,用药期有2个药物残留高峰;CL在各组织中的残留量有很大差异,在零停药期残留浓度的顺序为:肺脏>肝脏>肾脏>血清>脂肪>肌肉;CL易在血清、肺脏和肝脏中残留,且在肺脏和肝脏中代谢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梨果实石细胞分化的机理,调控石细胞形成和含量,克隆了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Yali’)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Pb4CL片段(Gen Bank登录号:KF177692),该片段长467 bp,经同源性比对,该片段与沙梨、欧洲花楸和枇杷等物种4CL基因高度同源,编码155个氨基酸残基,存在4CL蛋白质高度保守区域,具有腺苷酸合成class I超级结构域。建立了梨Pb4CL基因的荧光实时定量表达检测体系,在石细胞分化期Pb4CL基因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西施舌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西施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用17个引物对江苏赣榆(GY)、启东(QD)及福建长乐(CL)3个种群共68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测到23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34个,每个引物扩增条带数为8~20之间,片段长度200~3 000 bp;GY、QD和CL各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分别为94.92%、86.86%和90.25%;GY、QD和CL种群的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541 9、0.491 8和0.489 5;Nei's基因多指数分别为:0.370 0、0.336 1和0.330 1;西施舌各种群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聚类分析显示GY群体和QD群体先聚一起后,再与CL群体构成姐妹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木质素合成途径中关键的限速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EC6.2.1.12)基因克隆、鉴定与时空表达分析来研究甜高粱4CL基因家族的特性,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甜高粱木质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搜索NCBI数据库得到高粱4CL基因家族序列,以甜高粱品种‘大力士’的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甜高粱4CL家族中各蛋白编码序列(CDS),CDS连入表达载体pET51B,转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进行诱导表达,镍柱纯化后进行酶活性分析。实时定量荧光PCR(qPCR)检测甜高粱4CL基因家族各成员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通过在NCBI数据库中对植物4CL蛋白序列分析,在高粱基因组中,鉴定出7个4CL类似(4CL-like)基因。序列对位排列分析显示:甜高粱7个4CL-like基因在高粱属中非常保守;其氨基酸序列与水稻相对应的Os4CL有90%左右的相似度;它们可分为4CL ClassⅠ和4CL ClassⅡ两类,其中Sb07G007810、Sb04G005210、Sb10G026130、Sb07G022040、Sb03G000610和Sb06G016630属于4CL ClassⅠ,Sb04G031010属于4CL ClassⅡ。酶活性分析表明甜高粱7个4CL蛋白都具有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活力。通过对甜高粱7个4CL基因时空表达分析发现,参与木质素合成的4CL ClassⅠ类基因在组织生长快速期的表达量非常高,而参与类黄酮合成的4CL ClassⅡ类基因在植物受到太阳直接照射的部位表达量显著地增加。在根和茎中,Sb04G005210基因的表达量最高;在叶中,Sb07G007810基因的表达量最高。上述甜高粱7个基因属于真正的4CL基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木质素合成途径中关键的限速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EC6.2.1.12)基因克隆、鉴定与时空表达分析来研究甜高粱4CL基因家族的特性,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甜高粱木质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搜索NCBI数据库得到高粱4CL基因家族序列,以甜高粱品种‘大力士’的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甜高粱4CL家族中各蛋白编码序列(CDS),CDS连入表达载体pET51B,转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进行诱导表达,镍柱纯化后进行酶活性分析。实时定量荧光PCR(qPCR)检测甜高粱4CL基因家族各成员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通过在NCBI数据库中对植物4CL蛋白序列分析,在高粱基因组中,鉴定出7个4CL类似(4CL-like)基因。序列对位排列分析显示:甜高粱7个4CL-like基因在高粱属中非常保守;其氨基酸序列与水稻相对应的Os4CL有90%左右的相似度;它们可分为4CL ClassⅠ和4CL ClassⅡ两类,其中Sb07G007810、Sb04G005210、Sb10G026130、Sb07G022040、Sb03G000610和Sb06G016630属于4CL ClassⅠ,Sb04G031010属于4CL ClassⅡ。酶活性分析表明甜高粱7个4CL蛋白都具有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活力。通过对甜高粱7个4CL基因时空表达分析发现,参与木质素合成的4CL ClassⅠ类基因在组织生长快速期的表达量非常高,而参与类黄酮合成的4CL ClassⅡ类基因在植物受到太阳直接照射的部位表达量显著地增加。在根和茎中,Sb04G005210基因的表达量最高;在叶中,Sb07G007810基因的表达量最高。上述甜高粱7个基因属于真正的4CL基因。  相似文献   

13.
微喷带的灌溉方式直接影响了微喷带灌溉工程的投入和效益的发挥,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微喷带移动式(PI)、半固定式(SFI)和固定式(FI)等灌溉方式的使用方法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I方式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大,适用于小面积微喷带灌溉;FI方式管网成本高,但便于管理,适用于大面积节水灌溉工程;SFI方式系统投入和劳动强度介于PI方式和FI方式之间,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块的灌溉。PI和SFI通过增大单条微喷带的灌溉面积,降低了微喷带平均投入,而FI主要通过增加微喷带使用年限降低设备投入。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剩余采食量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体质量、年龄相近的30头安格斯牛进行81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利用个体采食量(FI)对平均日增质量(ADG)和平均中期代谢体质量(MMBW)的回归分析估计出个体预期采食量(EFI),利用FI与EFI之差计算出30头试验牛的剩余采食量,并分为低剩余采食量组(LRFI组)和高剩余采食量组(HRFI组).采用SAS 9.4中TTEST过程对LRFI组和HRFI组肉牛生长数据进行均值的差异性检验;采用SAS 9.4中CORR过程对LRFI组和HRFI组肉牛各生长数据进行相关性系数计算并作相应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所涉及的指标中, HRFI组与LRFI组间仅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LRFI组的RFI与腰角宽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61,p0.05)、与管围和FI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78.得出LRFI组肉牛饲料转化效率高于HRFI组,较HRFI组节约8.8%的FI;且本研究涉及的各个生长指标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从木麻黄优良种源和优良家系中评选优良单株 ,分别用水培法繁育为无性系 (CL)和用其自由授粉种子繁育为半同胞家系 (HSF) ,得到 3个可比的育种材料 (L- 4、M- 1和 P- 1 9)进行遗传测定 .4a后调查其胸径 (D1.3)、树高 (H)和材积 (V) 3个性状 ,结果表明 :3个生长性状各优良单株无性系都显著优于其相应的半同胞家系 ,前者各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后者的 3.81、 3.56和 441倍 ,说明木麻黄造林更新宜采用源于优良单株无性系苗木 .采用多性状综合评价表明 :各优树的无性系和相应半同胞家系的优劣次序为 L- 4(CL) >M- 1 (CL) >P- 1 9(CL)>P- 1 9(HSF) >M- 1 (HSF) >L- 4(HSF) ,植树造林宜优先采用 L - 4(CL )和 M- 1 (CL) .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重氮法将盐酸克伦特罗(CL)分别与载体蛋白钥孔血蓝蛋白(KLH)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以CL - KLH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以CL- BSA为检测原,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1株针对CL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5D7).抗体的亚类为IgG1,通过竞争阻断试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利用Protein -G Sepharose亲和层析系统纯化单克隆抗体5D7,单克隆抗体5D7对CL的IC50约为4.6 ng/mL.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木质素在不同转基因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植株中的变化情况,对1年生转正义pt4CL1基因毛白杨、转反义pt4CL1基因毛白杨和非转基因毛白杨(741对照)植株的生长状况和组织化学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反义pt4CL1基因毛白杨的叶片数、株高、茎粗等明显优于对照,而转正义pt4CL1基因植株没有明显变化;转正义pt4CL1基因毛白杨的木质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而转反义毛白杨的较对照低。  相似文献   

18.
荔亮  杨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779-1781
[目的]为有效预防雪茄原料发酵用生物添加剂的安全风险,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方法]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的研究方法,对在生物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进行了物理、化学、生物的分析。[结果]确定了4个关键控制点(CCP)及其关键限值(CL):CCP2原辅材料检验(CL≤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标准)、CCP1菌种保藏(CL基因序列同源性≥90%)、CCP1包装标识(CL合格率=100%)、CCP1废弃物(CL温度121~125℃、压力0.103~0.168 MPa、时间0.5~1.0 h),并建立了监控程序、纠偏措施。[结论]在烟用生物添加剂生产加工中建立HACCP体系,能够将整个生产环节的危害因素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9.
与其他作物相比,苦荞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类物质-‘芦丁’。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EC 6.2.1.12)是植物苯丙烷代谢途径转向黄酮类物质代谢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利用已知的来源于‘九江苦荞’叶片的Ft4CL1(HQ654088)基因片段为探针序列,从苦荞叶片转录组数据库中序列拼接得到一个苦荞Ft4CL全长基因,命名为Ft4CL(GenBank登录号:KM362863)。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长度为2 007bp,具有完整的ORF,共1 743bp,编码580个氨基酸,具备4CL所有活性位点。与已公布的部分Ft4CL基因及蒺藜苜蓿(Pb4CL)、甜瓜(Cm4CL)和黄瓜(Cs4CL)基因相似度为100%、73%、73%和72%。遗传聚类结果显示,该基因归类于双子叶植物。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苦荞黄酮代谢途径提供了基础,也为提高苦荞黄酮含量提供了定向靶基因。  相似文献   

20.
禽呼肠孤病毒血清学相关性及S3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血清学交叉中和试验方法,分析了4株禽呼肠孤病毒株CL(鸡源禽呼肠孤病毒)、YH和YB(鸭源禽呼肠孤病毒)及S1133(禽呼肠孤病毒标准株)之间抗原的相互关系;并对CL株的S3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用DNAsis和Prosis等分析软件进行序列比较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株禽呼肠孤病毒株之间具有共同的群特异抗原,但不同病毒株间存在中和抗原位点的不对称性;血清学相关性与S3基因序列及其推导的σB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不一致,表明禽呼肠孤病毒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的病毒蛋白不止σB蛋白一个,σB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与血清学相关性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