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施晓东  王晓  陈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648-7649
[目的]为人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探索新方法。[方法]以分析纯碳酸氢铵为调控剂,以白茅和藨草为试材进行盆栽调控试验并在3个月后测定其重金属含量。[结果]3~5 g/L碳酸氢铵显著增加了白茅对Zn的积累(5 809.11 mg/kg)。3 g/L碳酸氢铵显著增加了白茅对Pb的积累(约38.11 mg/kg)。0.5 g/L碳酸氢铵调控下,藨草对土壤中Pb污染的净化率最大(0.01%)。5 g/L碳酸氢铵调控下,白茅对土壤中Cd污染的净化率最大(0.17%),藨草对土壤中Zn污染的净化率最大(0.4%),白茅对土壤中Pb污染的净化率最大(0.01%)。3 g/L碳酸氢铵调控下,藨草对土壤中Cd污染的净化率最大(0.1%),白茅对土壤中Zn污染的净化率最大(0.31%)。[结论]碳酸氢铵能提高植物对污染土壤的净化率。  相似文献   

2.
赤泥对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Pb、Zn和Cd的修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美蓉  罗琳  廖育林  汤海涛  田杰  胡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298-3300,3330
[目的]研究赤泥对矿区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中Pb、Zn和Cd的修复效应,阐明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及肥效机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赤泥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的影响,探讨了其对土壤Pb、Zn和Cd重金属的修复效应。[结果]赤泥能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含量,当赤泥用量为4%(W/W)时,培养30、60和90 d后,交换态Pb含量分别比不施赤泥的对照处理下降了39.25%、41.38%和50.19%;交换态Zn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9.26%、57.32%和47.16%;交换态Cd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下降了19.53%、24.06%和25.70%。施用赤泥对土壤5种形态Pb、Zn和Cd所占总Pb、Zn和Cd的比重有明显影响,不同赤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占总Pb、Zn和Cd的比重,且该3种重金属各自所占比重均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该研究为赤泥在稻田土壤上的合理施用以及其减少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赤泥对矿区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中Pb、Zn和Cd的修复效应,阐明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及肥效机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赤泥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的影响,探讨了其对土壤Pb、Zn和Cd重金属的修复效应。[结果]赤泥能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含量,当赤泥用量为4%(W/W)时,培养30、60和90d后,交换态Pb含量分别比不施赤泥的对照处理下降了39.25%、41.38%和50.19%;交换态Zn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9.26%、57.32%和47.16%;交换态Cd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下降了19.53%、24.06%和25.70%。施用赤泥对土壤5种形态Pb、Zn和Cd所占总Pb、Zn和Cd的比重有明显影响,不同赤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占总Pb、Zn和Cd的比重,且该3种重金属各自所占比重均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该研究为赤泥在稻田土壤上的合理施用以及其减少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南、北郊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对小青菜影响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锐鱼  杨索  林有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64-12165,12181
[目的]为西安市郊菜园土壤环境评价和治理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和减少蔬菜重金属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安市南、北郊露地菜园土壤及蔬菜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对样品中的重金属Pb、Cd、Cu、Zn含量进行测定,研究分析土壤的污染状况和蔬菜的质量。[结果]北郊土壤中Pb、Cd、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南郊菜园土壤的2.3、4.1、1.7、2.9倍;重金属元素在北郊菜园土壤中发生了明显的累积,不同元素在土壤中累积强度明显不同,其顺序为Cd〉Zn〉Pb〉Cu;北郊土壤中重金属Cd严重污染、Zn三级轻度污染,南郊土壤Cd三级轻度污染;北郊菜园小青菜中富集的重金属Cd超出无公害蔬菜国家限量标准2.0倍,小青菜已受重金属Cd严重污染。[结论]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对重金属吸收能力的不同,在重金属污染区选择适当的蔬菜品种进行科学种植。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EDTA调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乙二酸四乙酸(EDTA)对印度芥菜修复镉(Cd)污染土壤的增效作用,探讨EDTA施入量与不同施入阶段对复合污染土壤中Cd、铅(Pb)、锌(Zn)的活化能力和印度芥菜吸收3种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Cd添加量相同的条件下,EDTA的施入使印度芥菜生物量明显下降,地上部Cd吸收量明显增加,重金属提取量是未施入EDTA组的0.5~1.63倍,收获时土壤有效态Cd含量施入组低于未施入组;生物量和Cd吸收量随着Cd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抛物线形规律,临界Cd添加量为120 mg/kg;EDTA一次性使用剂量为3 mmol/kg与分3个阶段施入1 mmol/kg相比,后者取得了最佳修复效果,Cd、Pb、Zn提取量分别是对照的1.13、3.78、1.29倍。将最优方案应用于微区试验,地上部重金属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对Cd、Pb、Zn的提取量分别是对照的1.24、2.06、2.07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原位化学淋洗技术对湖南省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处理效果.[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大田原位化学淋洗工程,研究了EDTA复合盐浓度、淋洗时间、液固比、复合盐种类对湖南省某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淋洗剂浓度为5 mmol/L、液固比为3、淋洗时间为60 rmin时,Ca-EDTA对土壤中Pb、Cd、Cu、Zn 4种重金属的总去除率分别为65.80%、75.89%、36.00%、14.74%,其中Cd淋洗效率最高,Zn的淋洗效率最低.[结论]Ca-EDTA作为一种有效的土壤重金属螯合剂,它在多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商业市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铜绿山矿区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污染程度及分布特征。[方法]对矿区周边农业土壤重金属进行实地采样,并对Cu、Pb、Cd、Zn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风险。[结果]矿区农业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u、Zn、Pb、Cd;重金属区域污染差异较大,局部区域污染严重;矿区农业土壤中Cu、Pb、Zn和Cd 4种重金属综合的潜在危害程度均为"轻微",Cu是潜在生态危害最大的因子。重金属潜在危害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u、Pb、Zn、Cd;Pb和Zn有很大相关性,说明Pb和Zn可能属于同源污染物。[结论]该研究可为矿区农业用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磷酸钾镁胶结材料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改善土壤质量。[方法]应用磷酸钾镁胶结材料,对受Pb、Cr、Cd、Zn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固化/稳定化。[结果]掺加10%~40%含量的磷酸钾镁固化体强度均大于1 MPa,可以满足贮存和填埋强度的要求;掺加40%磷酸钾镁28 d养护的固化体Pb、Cr、Cd浸出浓度无检出,掺加10%磷酸钾镁固化体浸出浓度也远小于相关标准限值;不同重金属溶出规律不同,重金属累积释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Zn〉Cd〉Cr〉Pb。[结论]磷酸钾镁胶结材料是一种效果较好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固化剂。  相似文献   

9.
云浮硫铁矿区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评价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方法]采集云浮硫铁矿区及其附近地区的土壤和植物样品,分别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萃取法和干灰化法测定样品中各形态重金属的含量,研究植物体内Cu、Zn、Cd、Pb、Ni、Cr的生物有效性。[结果]矿区周边地区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Cd、Zn、Pb污染最为严重;各种植物对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积累,不同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积累量存在差异,重金属严重污染区植物的重金属积累量较高。[结论]云浮硫铁矿区及周边地区Cd、Zn、Pb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两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Pb Cd Zn的EDTA萃取及形态变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EDTA萃取前后受污染覆盖土和灌溉土土壤中重金属Pb、Cd、Zn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2种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Pb、Cd、Zn的形态分布各有差异,均以残渣态为主。在5.0mmol·L-1浓度条件下,EDTA对Pb和Cd的萃取能力较其对Zn的萃取能力强;经EDTA萃取后的土壤中Pb、Cd、Zn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交换态含量分别有所下降,Pb和Cd减少顺序为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交换态,Zn减少顺序为残渣态>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而有机物结合态Pb、Cd、Zn的含量却有所增加,其增加幅度为Zn>Pb>C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源化学物质EDTA对香根草在重金属Pb胁迫下的生理效应。[方法]采用溶液培养法,选取长势一致的香根草幼苗,用1/4 Hoagland营养液预培养1个月后进行Pb胁迫处理。Pb以Pb(NO)3盐溶液的形式加入,共设4个处理浓度:0、2、4、6mmol/L,EDTA设2个处理浓度:0.5、1 mmol/L,研究了EDTA调控下不同Pb2+浓度胁迫对香根草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在单一Pb胁迫下,当Pb2+浓度<2 mmol/L时,香根草的SOD、POD、CAT活性较对照组高;当Pb2+浓度>2 mmol/L时,上述指标下降;随着Pb2+浓度的增加,SOD、POD、CAT的活性呈现先高后低的效应关系,叶片相对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EDTA的加入能使Pb引起的植物细胞膜透性、膜脂过氧化水平得以恢复,还能使SOD、CAT活性有所升高。[结论]EDTA外源化学物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Pb对香根草的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12.
稀土尾矿区10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在冕宁牦牛坪稀土尾矿区采集了10种植物和相应的土壤样品,测定了Ph、Zn、Cu、Cd的含量。[结果]冕宁牦牛坪稀土尾矿区主要是Ph的污染,Pb的浓度为1192.70~5077.19mg/kg。除土荆芥外,其他植物的地上部(TF〉1)对Ph和Zn有富集作用或是地上部与根部富集量相当(苦苣TFPb=0.98);而Cu和Cd的富集部位均在根部(TF〈1),但苦蒿(TFCu〉1)除外。豚草对Cu的富集系数大于1,醉鱼草和土荆芥对Cd的富集系数大于1,其他不同种植物对不同类型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不尽相同,但均小于1。[结论]除土荆芥外,其他9种植物都对Ph和Zn有较强的转移能力。苦蒿对Cu和醉鱼草对Cd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3.
黄际薇  张永明  黄亚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29-15931
[目的]建立番石榴果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和Zn的含量,用石墨炉法测定Pb、Cd、Cr、Ni、As和Hg的含量。[结果]所有样品中Cu的含量最高,Zn、Cr、As、Ni、Pb、Cd和Hg的含量次之。火焰法测定Cu和Zn的加样回收率为99.2%~100.4%,石墨炉法测定Pb、Cd、Cr、Ni、As和Hg的加样回收率为97.6%~102.1%,精密度均小于4.46%。[结论]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番石榴果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黄凯丰  杨凯  王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32-4934
[目的]为茭白的卫生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单季茭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品种"葑红早"为试材,以苇末和土壤为栽培基质进行不同浓度Cd2+、Pb2+胁迫处理,测定不同采收标准的产品器官中Cd2+、Pb2+残留量的变化。[结果]茭白产品器官对Cd2+、Pb2+的最高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0.340%和0.044%。过老发绿的肉质茎中,Cd2+、Pb2+的残留量最高,中等大小的肉质茎中残留量最低,且随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苇末基质栽培的茭白肉质茎中Cd2+、Pb2+的残留量均显著低于土壤栽培的。"葑红早"产品器官中Cd2+的残留量高于"蒋墅茭",Pb2+的残留量则相反。[结论]苇末栽培基质有利于降低重金属离子在茭白产品中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5.
EDTA辅助小藜修复Pb及Pb-Cd复合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Pb及Pb-Cd复合污染土壤添加EDTA(乙二胺四乙酸)对小藜生长和转运、富集Pb、Cd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EDTA对小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Pb及Pb-Cd复合处理下EDTA最佳添加浓度均为2.5mmol·kg-1,此时小藜对Pb的转运系数达2.66和2.41,富集系数达1.51和1.82,分别比对照提高554%和493%、8431%和2367%;对Cd的转运系数达1.87和3.47,富集系数达1.78和10.8,分别比对照提高165%和355%、77%和283%。2.5mmol·kg-1EDTA辅助小藜修复Pb-Cd复合污染土壤的效果优于修复Pb污染土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薛艳  王超  王沛芳  张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33-11934
[目的]为环境检测中评价芦蒿和黄花水龙被镉和铅污染的程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芦蒿和黄花水龙的幼茎为材料,预处理后分别置于含镉或铅的1/2Hoagland营养液中培养,Cd^2+浓度设0、1、5、10、20、50μmol/L;Pb^2+浓度设0、1、10、20、50、100μmol/L,处理7d后,测定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结果]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芦蒿根系中可溶性含糖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同一镉处理下。黄花水龙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用铅处理时,2种植物根系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随铅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镉和铅浓度的增加,2种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结论]2种植物根系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对重金属的胁迫反应敏感,可将其作为检测重金属毒害的一项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7.
镉对小麦苗期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连臻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529-3530
[目的]了解镉对小麦生长的毒害作用。[方法]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金属镉对淮麦18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低浓度镉(≤0.10 mmol/L)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镉(>0.10 mmol/L)则有抑制作用。采用低浓度镉处理的小麦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当镉浓度上升到0.20和0.30 mmol/L时其活力和含量明显下降。当小麦受到镉轻度胁迫(0.05 mmol/L)时,小麦CAT活性大幅升高,当镉浓度提高到0.10 mmol/L时,CAT活性有所下降,此后CAT活性随浓度的变化趋向平缓。细胞膜透性、MDA含量随着镉浓度的加大和毒害时间的延长逐渐变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实现对镉污染的预测与评价,防止镉的危害,保证农产品产量、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d、Zn复合污染环境中蚕豆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在培养液中设计Cd的浓度为0、0.1、1.0、10.0、50.0mg/L,Zn的浓度为0、5、50、100、200 mg/L处理蚕豆苗,处理后第10天取豆苗相同叶位的叶片,研究Cd、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蚕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单一Cd、Zn处理的蚕豆叶绿素含量都低于对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除0.1 mg/L Cd+5 mg/LZn处理外,其余Cd、Zn复合污染处理的蚕豆叶绿素含量都低于相应的单一处理。在单一Cd各处理中加入Zn,随着Zn浓度的增加,蚕豆叶绿素含量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说明Zn增强了Cd对蚕豆的毒害作用,显示出协同作用。[结论]Cd、Zn的共存状态对蚕豆的毒害有协同、促进和加和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对广西崇左市某一铅锌矿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治理。研究石灰和泥炭处理对东南景天和玉米的生长及积累重金属的影响。[方法]进行为期1年的大田试验,植物种植模式为单种玉米和玉米套种东南景天2种方式;土壤改良剂的处理为单施石灰和石灰+泥炭处理2种方式。[结果]大田试验证明,在土壤Zn和Cd分别达3 574 mg/kg和29 mg/kg的条件下,东南景天生长良好,其地上部Zn和Cd含量最高达21 982 mg/kg和1 013 mg/kg。施用石灰或泥炭均可促进东南景天和玉米的生长,提高2种植物对Zn的积累,抑制玉米对Cd的积累。[结论]在施用石灰+泥炭的基础上采用玉米套种东南景天的方式可以获得最大的Zn和Cd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