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酶法提取仙草胶最佳工艺及不同产区仙草胶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溶剂的pH值、纤维索酶酶浓度、提取时间、水浴温度对仙草胶提取率的影响,同时在确定纤维索酶提取仙草胶最佳工艺的基础上研究了3个产区仙草中的仙草胶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能够显著提高仙草中的仙草胶提取率,且提取时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提取温度和酶浓度,提取溶剂的pH值在本试验范围内对仙草胶提取率的影响最小,最终认为提取仙草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pH5.5、0.6%纤维素酶、提取时间4 h、水浴温度55℃,同时表明在3个仙草产区中以广东丰顺县仙洞产区仙草中的仙草胶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正交设计法优化提取赣南脐橙皮中果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微波法提取脐橙皮中果胶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在微波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盐析pH值、加热时间、硫酸铝用量、液料比(V/W)、盐析温度及时间对提取赣南脐橙皮中果胶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盐析pH值5,加热时间5 min,硫酸铝0.5 g,液料比15∶1,盐析温度60℃,盐析时间70 min时果胶产率较高。各因素影响果胶产率的大小顺序为微波加热时间>硫酸铝用量>盐析pH值>盐析时间>盐析温度>液料比。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加热时间5min,液料比16∶1,硫酸铝0.5 g,盐析pH值7,盐析温度60℃,盐析时间80 min。[结论]微波法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果胶产率,所得样品质量好,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沙蒿胶特性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沙蒿胶简单提取工艺及其作为一种植物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运用试验。由于沙蒿胶提取工艺十分简单,仅作简单介绍。研究侧重于沙蒿胶的特性研究,主要研究沙蒿胶复水性能、粘性、高保水性及乳化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沙蒿胶具有良好的复水性能;温度越低,沙蒿胶粘度越高。浓度越高,沙蒿胶粘度越高。pH值越高,沙蒿胶粘度越低。转速越高,沙蒿胶粘度越低,即沙蒿胶具有高粘性;对面包具有保鲜作用,使面条质量提高,具有保水性;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改善地毯草黄单胞菌FJAT-10151产的黄原胶的力学性能,研究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的流变性,为该复配胶的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及参考。通过分析复配比、质量浓度、pH值、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氯化钾浓度等对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黏度的影响研究其流变性。结果表明: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为"非牛顿流体",最佳复配比为4∶6;复配胶的黏度随pH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pH 8.0时黏度最大;复配胶的黏度随加热温度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在60℃达到最大值;复配胶的黏度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氯化钾浓度和冻融处理对复配胶的黏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0.5%复配胶在60℃加热30min条件下黏度为454.337Pa·s,其稠度系数为9 117。  相似文献   

5.
沙蒿籽胶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提取的沙蒿籽胶作为食品添加剂,试验其对荞麦挂面品质的影响,对苹果、鸡蛋涂膜保鲜的效果及对沙棘果汁的稳定作用,均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用纤维素酶提取藜蒿多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藜蒿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酶浓度1.2 g/L、酶解温度40 ℃、pH值5.5、酶解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藜蒿多糖的得率为9.75%;以上因素对多糖得率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酶解时间、酶浓度、pH值、酶解温度.  相似文献   

7.
以马铃薯淀粉为主要原料,以天然食品添加剂沙蒿籽胶替代明矾制备无矾粉条,通过试验得到结论:由于沙蒿籽胶的成分与性能特点,沙蒿籽胶代替明矾改善了粉条的感官、断条率、糊汤透明度等特性,避免了传统粉条中铝元素对人体的伤害,同时增加了粉条的保健功能和营养价值,达到了营养健康粉条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Al2(SO4)3盐析法从沙田柚皮提取果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研究了用Al2(SO4)3盐析法以沙田柚皮为原料提取果胶时的工艺条件。通过对盐析pH值、Al2(SO4)3的用量、盐析温度、盐析时间、脱盐液酸度与用量及脱盐时间的研究,得到较佳工艺条件,为批量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下不同种源籽蒿的生理生化特性与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个种源籽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的耐盐能力,期望可以筛选出耐盐能力强、生长迅速的籽蒿种源.通过不同盐分处理的盆栽试验,对6个不同种源籽蒿幼苗的水分关系、叶绿素含量、渗透性物质含量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质量分数增加,植物水分相关参数对盐胁迫的反应不一;盐胁迫下叶绿素分解加速,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呈下降趋势,而幼苗叶片的叶绿素b有升有降;不同种源籽蒿叶片内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不呈单一的变化趋势,说明不同种源籽蒿对盐胁迫的反应具有显著差异性.盐胁迫对籽蒿生理生化方面的各个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且种源间耐盐能力差异显著.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供试的6个种源籽蒿幼苗的耐盐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其耐盐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巴丹吉林沙漠籽蒿(AMSP)、库布齐沙漠籽蒿(DZSP)、腾格里沙漠籽蒿(ABSP)、荒漠化草原与草原化荒漠过渡带籽蒿(HYSP)、乌兰布和沙漠籽蒿(DKSP)、毛乌素沙地籽蒿(WSSP).  相似文献   

10.
对沙蒿籽絮凝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Al3+可以显著地提高沙蒿籽水提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活性.当沙蒿籽水提液的用量为0.5 mL、Al3+浓度为0.01 mmol/ L、pH为3~6及25 ℃时,沙蒿籽水提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佳,絮凝率高达96. 3 %以上.其絮凝效果优于AlCl3和PAM.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适合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提取方法和条件,为其蛋白饲料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分别优化酸加热法、碱加热法、盐析法和有机溶剂法提取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工艺条件,并对比4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4种方法提取的南美蟛蜞菊叶片粗蛋白含量排序为:盐析法(15.18 mg/g)>酸加热法(9.97 mg/g)>碱加热法(9.79 mg/g)>有机溶剂法(7.21 mg/g).其中,盐析法的最适提取条件为氯化钠质量浓度30%、絮凝时间10 min;酸加热法的最适提取条件为絮凝温度60℃、pH 3、絮凝时间2 min;碱加热法的最适提取条件为絮凝温度25℃、pH 7、絮凝时间2 min;有机溶剂法的最适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20%、絮凝时间10 min.絮凝温度对酸加热法和碱加热法提取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溶液浓度对盐析法和有机溶剂法提取效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综合比较4种方法提取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效果,确定盐析法是提取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最适方法,其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蛋白质活性保持较好,适用于实验室提取和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刘峰  刘春娥  王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61-15063
[目的]优化从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加工废弃物———脂肪线中提取鱼油的工艺。[方法]考察不同pH值、水解温度、水解时间、盐析时间和硝酸钾用量对提油率的影响。以鱼油提取率为指标,选择水解温度、pH值、硝酸钾用量和盐析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钾法从大麻哈鱼脂肪线中提取鱼油的工艺。最后,对提取的粗鱼油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钾盐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75℃,水解pH值8.0,水解时间55min,硝酸钾用量5.5%。在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64.7%,理化指标均达到SC/T3502-2000的粗鱼油二级标准。[结论]该研究可为大麻哈鱼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普通念珠藻藻蓝蛋白的提取及开发提供试验及理论基础。[方法]以普通念珠藻为材料,比较藻体及细胞的破碎方法、提取液类型及饱和硫酸铵浓度对藻蓝蛋白提取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利用发酵法破碎藻体和细胞,0.05 mol/L的KP缓冲液(pH值7.2)作为提取液,经过30%~50%饱和硫酸铵盐析和DEAE-Toyopeal 650 S离子交换柱层析后,藻蓝蛋白纯度达2.51,最大紫外-可见吸收峰位于616 nm。[结论]普通念珠藻藻蓝蛋白分离提取较为理想的程序为:藻粉→0.05 mol/L KP缓冲液(pH值7.2)浸泡→发酵法破碎细胞→35%~50%饱和硫酸铵盐析→DEAE-Toyopeal 650 S柱层析→较纯的藻蓝蛋白。  相似文献   

14.
研究枇杷果肉漆酶(EC1.10.3.2)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为探讨漆酶在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败坏中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以‘解放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Jiefangzhong’)果实为试材,采用硫酸铵盐析、透析和DEAE-纤维柱层析等提取漆酶(EC1.10.3.2)研究其理化特性,包括温度、pH、抑制物、金属离子对漆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底物特性,测定果实贮藏期间pH变化。结果表明,漆酶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4.4,pH为3.2~4.4时酶的稳定性较好。金属离子Cu2+、K+对漆酶有激活作用,而Ag+、Fe2+、Fe3+起抑制作用。EDTA和L-半胱氨酸抑制物对漆酶均有抑制作用,以L-半胱氨酸抑制作用最强。枇杷果肉漆酶以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简称ABTS)为底物的Km值为0.00512mol/L。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酶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对于畜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实验室分离获得的纤维素降解活性较高的菌种Bacillus.sp.A-I -3,采用盐析法对纤维素酶进行提取纯化,对影响酶液提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了纤维素酶的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的最佳提取条件是pH值4.4,温度50℃,硫酸铵饱和度为70%,提取时间为12h,此时的酶活为36.772U/ml.  相似文献   

16.
戴玉锦  张筱娟  王凤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32-2732,2744
在柚皮果胶提取中,对醇析法和盐析法2种沉淀方法及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醇析法分离沉淀柚皮果胶的最佳条件是:乙醇终浓度60%,果胶提取液pH值1.5,醇析温度5℃,醇析静置4 h,果胶得率为20.93%.用盐析法分离沉淀柚皮果胶的最佳条件是:Al2(SO4)3饱和溶液∶果胶提取液=1∶1,果胶提取液pH值5.5,盐析温度45℃,盐析静置1 h,果胶得率为20.33%.  相似文献   

17.
以瓜儿豆(Cyamopsis tetragonoloba(Linn.)Taub.)种子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定料液比、浸提温度和p H进行中心组合试验,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瓜儿豆胶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瓜儿豆胶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p H 4.0,52℃,料液比1∶30 g/m L,验证试验表明,瓜儿豆胶的提取率实际值为30.3%,与预测值(30.6%)接近.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蛋白酶提取的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盐析沉淀法,配合等电点沉淀法,对猕猴桃蛋白酶提取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初步选定的工艺条件为:果汁与水的比例为1∶1,食盐水浓度为22.5%~25%(W/V),pH值范围在4.0~4.8间,低温沉淀8~10 h。粗酶的平均提取率约为0.765%。  相似文献   

19.
苹果皮中果胶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维 《湖北农业科学》2016,(8):2074-2076
果胶在食品加工行业中运用广泛,提取苹果皮中果胶的传统方法是采用酸萃取法、草酸铵提取法等,而单一的提取法不能使苹果皮中果胶最大量地溶出来,且果胶纯度不高。研究了盐析法提取苹果皮中果胶的主要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3(g∶m L),p H 2.0,提取时间1.5 h,提取温度85℃,在此条件下测得苹果皮果胶提取率达13.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