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甜樱桃“红玛瑙”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甜樱桃品种"红玛瑙"为试材,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玛瑙樱桃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中午前后光合速率下降,出现"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年变化呈双峰曲线。红玛瑙樱桃光饱和点为2 362.5μmol.m-2.s-1,光补偿点为31.94μmol.m-2.s-1,CO2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为1 245μmol CO2.mol-1和65.72μmol CO2.mol-1,光合最适温度为27.75℃。  相似文献   

2.
利用LCpro+便携式植物光合测量系统对马蓝的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其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变化测定中,7月份马蓝的净光合速率表现出了午休现象,而10月份未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7月份马蓝净光合速率总值明显低于10月份的净光合速率总值;光响应测定中,7月份马蓝的表观量子效率为0.0289,光补偿点为21.666μmol·m-2·s-1,光饱和点为977.438μmol·m-2·s-1;10月份马蓝的表观量子效率为0.037,光补偿点为15.034μmol·m-2·s-1,光饱和点为865.505μmol·m-2·s-1.因此,10月份比7月份更适宜马蓝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叶片秋季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鹅掌柴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1:00左右,次峰出现在15:00,存在光合"午休"现象.鹅掌柴日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915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0.773μmol·m-2·s-1,光饱和点为338.618μmol·m-2·s-1.其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低,表明它是一种较耐荫的植物.  相似文献   

4.
阜城杏梅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间条件下对阜城杏梅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阜城杏梅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第一次高峰出现在9:00左右,Pn为17.5CO2μmol.m-2.s-1,第二次高峰出现在16:00左右,Pn为11.7 CO2μmol.m-2.s-1,13:00左右为最低值,Pn为7.9 CO2μmol.m-2.s-1,净光合速率有明显的"午休"现象;Gs日变化与Pn日变化基本一致;Ci日变化曲线和Pn基本相反。其光饱和点为1733μmol.m-2.s-1,光补偿点为62μmol.m-2.s-1;光合表观量子效率为0.0451;CO2补偿点为52μmol.mol-1,饱和点为982μmol.mol-1。  相似文献   

5.
马蓝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Cpro+便携式植物光合测量系统对马蓝的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其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变化测定中,7月份马蓝的净光合速率表现出了午休现象,而10月份未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7月份马蓝净光合速率总值明显低于10月份的净光合速率总值;光响应测定中,7月份马蓝的表观量子效率为0.0289,光补偿点为21.666μmol·m-2·s-1,光饱和点为977.438μmol·m-2·s-1;10月份马蓝的表观量子效率为0.037,光补偿点为15.034μmol·m-2·s-1。光饱和点为865.505μmol·m-2·s-1,因此,10月份比7月份更适宜马蓝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香蜂草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香蜂草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日净光合速率最大值为4.02μ·mol·m-2·s-1.在400 μmol·mol -1 CO2浓度下,香蜂草光补偿点为49.68 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103μmol·m-2·s-1.叶绿素a/b为0.6798.香蜂草光合特性表现为的阳性耐荫植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C IRAS—2光合仪对1年生复序橐吾(Ligularia jaluensisKom.)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光响应曲线采用叶子飘新模型进行拟合;对影响其光合作用的生理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复序橐吾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夏季呈双峰型,有光合"午休"现象,午休现象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复序橐吾净光合速率与叶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外界CO2摩尔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胞间CO2摩尔分数呈显著负相关。复序橐吾光饱和点为747.49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9.06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4.95μmol.m-2.s-1及表观量子效率为0.067 mol/mol,表现出阴生植物特性。  相似文献   

8.
白兰花秋季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白兰花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白兰花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最高峰出现在14: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9:00,日最大净光合速率为5.22 μmol·m-2·s-1.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白兰花的光补偿点为10.38 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 100 μmol·m-2·s-1,具有一定的耐荫能力,是不耐强光的植物.  相似文献   

9.
黄栌叶片光合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以多年生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光响应.结果表明:黄栌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存在光合"午休"现象.日最大光合速率为8.123 μmol·m-2·s-1.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之间呈正相关,与胞间CO2体积分数呈负相关;胞间CO2在体积分数为4×10-4时,黄栌光补偿点为30 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 514 μmol·m-2·s-1.黄栌的光合特性表明其为典型的阳性耐荫植物,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系统,测定了阴天和晴天不同天气条件下复叶槭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并结合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测定了同一枝梢上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比较了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的特点。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阴天条件下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一天中出现多个峰值。对叶片的光合速率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光照强度。叶片所处的不同生理状态和生长状态对叶片的光合速率有巨大的影响。在相同的环境因子下,处于幼叶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以CO2计)最大值仅为2.9μmol.m-2.s-1,而处于展叶期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可达到10.3μmol.m-2.s-1。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受到它所处的树冠中的位置的影响。中部叶片一天中的最大值分别可达到13.3、11.3μmol.m-2.s-1,西北部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弱,其中西部和北部叶片一天中的最大值分别可达到5.6、9.3μmol.m-2.s-1。  相似文献   

11.
红叶石楠的光合习性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的光合习性对其园林应用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调查和测定的基础上对红叶石楠的特征特性进行了总结和测定。结果表明:红叶石楠的光补偿点为32μmol.m-2.s-1,光饱和点为756μmol.m-2.s-1,最大光合速率为11.94μmol.m-2.s-1,呼吸速率为2.22μmol.m-2.s-1,CO2补偿点为73.58μmol.m-2.s-1,CO2饱和点为866.94μmol.m-2.s-1。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主要作为色篱、孤植、片植、盆栽和地被植物。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光强处理对三叶青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适宜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生长的光强环境,并为其人工栽培和林下栽培提供基础,以2年生三叶青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它们进行不同梯度的遮光处理,梯度设置为全光照(ck),遮光30%,50%,70%和90%,研究光强对三叶青不同生育时期(快速生长期与高温缓慢生长期)的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浸提法测定三叶青叶片中光合色素,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仪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和蒸腾速率(Tr)等指标,计算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量子效率(AQE),暗呼吸速率(Rd)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并拟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不同生育时期变化不大;多数光合指标亦随遮光程度增加而呈现增长趋势,多在遮光70%时达到最大值之后下降,且快速生长期(Pn为4.19 μmol·m-2·s-1,Gs为53.54 mol·m-2·s-1,Tr为0.98 mmol·m-2·s-1,LSP为340.49 μmol·m-2·s-1,AQE为0.18 mol·mol-1,Rd为1.20 μmol·m-2·s-1,Pmax为5.34 μmol·m-2·s-1)比高温缓慢生长期(Pn为1.74 μmol·m-2·s-1,Gs为17.53 mol·m-2·s-1,Tr为0.36 mmol·m-2·s-1,LSP为159.28 μmol·m-2·s-1,AQE为0.06 mol·mol-1,Rd为0.70 μmol·m-2·s-1,Pmax为2.45 μmol·m-2·s-1)数值高41.67%~67.26%;Ci和LSP呈现先下降后趋于稳定趋势,表明高温缓慢生长期的强光、高温、低湿等环境条件使其光合活跃度下降,对植株生长产生胁迫。综合试验结果得出结论,不同生育时期三叶青均在遮光度70%的条件下生长适宜。  相似文献   

13.
以杂交新美柳Salix matsudana × alba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LI?鄄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自然生长季节,杂交新美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中午11 : 00,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20.8 μmol·m-2·s-1。②在控制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和温度的条件下,光饱和点(PLS)为1 847.6 μmol·m-2·s-1,光补偿点(PLC)为58.1 μmol·m-2·s-1。杂交新美柳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高,表明它是一种阳性植物。③在控制光照强度和温度的条件下,利用Farquhar模型对杂交新美柳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的响应进行拟合,当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小于400 μmol·mol-1时,可算得其最大羧化速率(Vcmax)为91.6 μmol·m-2·s-1,二氧化碳补偿点(Г *)为46.5 μmol·mol-1,呼吸速率(Rd)为4.9 μmol·m-2·s-1;升高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可使杂交新美柳的净光合速率增大,提高叶片对光能的利用率,其叶片二氧化碳饱和点(PCS)大约在1 000 μmol·mol-1,同时可算得其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为256.0 μmol·m-2·s-1;当二氧化碳过饱和(>1 000 μmol·mol-1)时,可算得其磷酸丙糖利用速率(UTP)为19.7 μmol·m-2·s-1。图3表2参18  相似文献   

14.
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量2个平榛种质(PZ1和PZ2)、3个平欧杂交榛品种(PDH、DW和YZ)的叶片光合特征。结果表明:5个榛子种质光饱和点为680~930μmol·m-2·s-1,光补偿点均小于50μmol·m-2·s-1,光饱和光合速率为8~17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约为0.03~0.04;5个榛子种质的光合效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于8:00和17:00时,这表明榛子种质较适应弱光条件下的栽培;不同种质间的光合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光合效率的大小顺序大致为:PDH>DW>PZ1>YZ>PZ2;榛子CO2补偿点为45~70μmol·m-2·s-1,CO2饱和点为880~1 350μmol·m-2·s-1,RuBP(1,5-二磷酸核酮糖)最大再生速率为13~34μmol·m-2·s-1,羧化效率在0.03~0.05之间。本研究为东北榛子的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油茶无性系果实生长期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茶果实快速生长期7月,对XL67、XL1和CK 3个产量不同的油茶无性系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日变化及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XL67和CK的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而XL1为"双峰型",不同无性系峰值的出现时间及峰值的大小不同,XL67和CK存在光合"午休"现象。XL67、XL1和CK的Pn分别为6.97、6.30和5.72μmol.m-2.s-1,3个无性系之间叶片的Pn差异显著。3个无性系叶片的Tr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WUE的日变化曲线均为"U"型;3个无性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9.79~14.2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409~54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58~82μmol.m-2.s-1;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了影响3个无性系叶片Pn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6.
试验材料取自于云南昆明市西南林业大学绿化树种滇润楠,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滇润楠叶片的阳面叶片和阴面叶片的光合日进程及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光强,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大多呈多项式正相关关系.在光强为2000 μmol·m-2·s-1时,阳生叶的净光合速率为5 μmolCO2·m-2·s-1,在光强1500 μmol·m-2·s-1左右阴生叶的净光合速率趋于饱和.阳面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在中午13:00时,阴面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中午11:00时和下午15:00时.  相似文献   

17.
芍药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了5年生大田芍药‘大富贵’(Paeonia lactiflora‘Da Fugui’)开花期的光合作用。结果显示:芍药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1.8μmol·m-2·s-1,出现在11∶00;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变化规律。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芍药光合速率主要控制因子为非气孔限制。芍药的光饱和点为100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34.98μmol.m-2.s-1,光合表观量子效率为0.0409,表明芍药属阳性植物,且耐荫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应用非直角与直角双曲线模型、二项式回归方法及叶子飘光响应曲线模型拟合了雷公藤幼苗的测量数据.结果表明,雷公藤幼苗光合速率与光强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叶子飘光响应曲线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相关系数最大,模拟值与实测值最符合;利用该模型重新拟合出雷公藤幼苗的饱和光强为468.98μmol.m-2.s-1,最大光合速率为21.41μmol.m-2.s-1,这些数据与试验测量值较符合;其内禀量子效率为0.076,表观量子效率为0.069,在光补偿点处的量子效率为0.0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