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杨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2):89-90
采用超声波协助水蒸汽蒸馏提取法提取侧柏叶中的精油,用GC-MS对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共分离出60多个成分,鉴定出21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0.15%,主要化学成分为烯、醛、醇、酯等多种化合物,其中1-甲基-4-异丙基-4-羟基环戊烯含量最多,其相对含量达到28.44%,其次为α-蒎烯,其相对含量达到22.47%.  相似文献   

2.
路喆  王朴  蒋新明  王自健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36-1737,1739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3个品种薰衣草的精油成分及含量差异,为薰衣草进一步的品种改良及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方法]以NKS-L1、H-701、XDT-5 3个薰衣草品种为研究对象,首先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花穗中提取精油,然后借助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其精油化学成分。[结果]XDT-5精油含量最高,其次为H-701,NKS-L1最低。从NKS-L1、H-701、XDT-5中分别鉴定出35、43、38种组分,主要成分为芳樟醇、乙酸芳樟酯。[结论]新疆薰衣草品种间精油成分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比研究广西巴马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鲜叶和干叶中精油成分的差异.从鲜叶提取的精油中分离出58种化学成分,鉴定了43种,占总含量的97.83%;从干叶提取的精油中分离出54种化学成分,鉴定了44种,占总含量的99.56%.鲜叶与干叶提取精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包括α-蒎烯、1,8-桉叶素、樟脑、α-松油醇、莰烯、龙脑、异龙脑、乙酸龙脑酯和马鞭草烯酮等9种成分,分别占精油总含量的80.99%和87.98%,其中含量较高的α-蒎烯各占21.34%、33.23%,1,8-桉叶素各占25.69%、24.59%.结果表明,广西巴马迷迭香的化学成分接近于西班牙型的迷迭香.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薰衣草精油主体成分的快速测定模型,以满足中国薰衣草精油质量标准体系中对化学成分分析的要求。[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方法结合BP神经网络快速测定薰衣草精油中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的含量,在7 000~4 000 cm~(-1)波数范围内,薰衣草精油化学信息量比较丰富且噪音低,可作为分析区间。通过间隔偏最小二乘方法(iPLS)选择与测定指标相关性高的近红外波长段集合,分别得到乙酸芳樟酯和芳樟醇的185个定量分析用波长点数据集,对BP神经网络参数优化后,建立新疆薰衣草精油中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的iPLS-BP神经网络快速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结果]采用方法的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测定系数分别为0.972 91和0.946 90,预测结果与GC-MS分析的相对误差分别小于2.45%和2.85%。[结论]定量分析模型能够很好地快速测定薰衣草精油中乙酸芳樟酯、芳樟醇含量,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为新疆薰衣草精油主要成分的快速定量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薰衣草为唇形科薰衣草属,是多年生亚灌木,是一种名贵而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其花穗用于提制精油,主要含有乙酸芳樟酯、乙酸薰衣草酯、香叶醇等成分,香气清香肃爽,浓郁而芬芳宜人,是香料工业中重要的天然精油之一.根据历年生产实践,总结出新植薰衣草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薰衣草是新疆当地主要的特色经济作物,为了扩大薰衣草精油的产品加工范围,提升其开发利用价值,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EO1和EO2 2种精油的主成分进行了检测,并选取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空瓶刺激+咖啡因注射营造小鼠失眠模型,以嗅闻精油的方式进行干预,选择DZP作为阳性对照,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戊巴比妥诱导睡眠评估作用效果,采集小鼠血液和脑组织,检测其中Cortisol、GABA、ACH和HIS等的含量,探究以薰衣草为主的精油EO1和EO2针对焦虑和咖啡因协同引起失眠的缓解效果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精油EO1共鉴定出65种精油成分,达到检出成分的97.48%,EO2共鉴定出74种精油成分,达到检出成分的97.42%,2种精油的主要成分均为乙酸芳樟酯、芳樟醇、柠檬稀、乙酸薰衣草酯;2个精油组小鼠进入开放臂的频率均为33.33%,且EO2组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和停留时间以及活动的总路程均高于模型组,分别为14.58%、4.33%和(15 855.98±949.89) mm,但差异不显著;戊巴比妥诱导睡眠试验中,2个精油组小鼠的入睡率均高于模型组在80%以上,2种精油对入睡潜伏期、睡眠持...  相似文献   

7.
同时蒸馏萃取法与GC-MS法对板栗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板栗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共从板栗叶中分离出47个色谱峰,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挥发物组成的92.92%.中药板栗叶挥发油化学成分主要由醇、烯、酯和醛酮类化合物组成,主要成分为3-己烯-1-醇(33.98%),3-己烯乙酸酯(14.66%),壬醛(5.63%),香叶醇(4.80%),橙花叔醇(5.08%).  相似文献   

8.
吴江  王庶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839-384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光果莸(Caryopteris tangutica Maxim)挥发油,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出119个化合物,其中主要化合物有36种,含量占总挥发油的84.59%.光果莸挥发油主要含有乙酸异松蒎酯(22.647 0%)、邻异丙基甲苯(18.687 0%)、4-甲烯基-1-甲乙基二环[3.1.0]己烷(9.352 4%)、6,6-二甲基-2-甲烯基二环[3.1.1]庚烷-3-醇(9.330 5%)、1-辛烯-3醇(3.036 4%)、1,2-环壬二烯(2.913 3%)、1-甲基-4-甲乙基-1,3-环己二烯(2.359 0%)、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甲醛(1.818 3%)、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甲醇(1.197 7%)、对异丙基甲苯(1.115 2%).通过对光果莸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的分析,为光果莸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海云杉针叶和枝条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固相微萃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 MS)提取方法,分析了青海云杉针叶和枝条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共鉴定了65种化学成分。其中针叶中分离鉴定出42种挥发性成分,占峰面积99.78%,主要成分为α 蒎烯、莰烯、左旋乙酸冰片酯;枝条中分离鉴定出50种挥发性成分,占峰面积的99.93%,主要成分为α 蒎烯、a 水芹烯、莰烯、1 甲基 5 (1 1 甲基乙烯基) 环己烯、石竹烯。青海云杉针叶和枝条的挥发物质中,萜烯类物质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薰衣草H-701精油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联用和理化性质分析,对不同产地(新疆伊犁、山东青岛)相同品种薰衣草H-701精油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中特征组分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伊犁和青岛种植区的H-701薰衣草精油均为浅黄色流动液体,伊犁种植区H-701气味是浓烈的花香味,青岛种植区H-701气味是柔和的花香味,不同种植区精油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青岛种植区的薰衣草精油芳香醇和乙酸薰衣草酯含量略大于伊犁种植区,但乙酸芳璋酯含量较小,没达到国家标准,伊犁种植区H-701薰衣草精油芳香醇、乙酸芳璋酯和乙酸薰衣草酯都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佳木斯地区引种薰衣草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分析由索氏提取法获取的引种在佳木斯地区的薰衣草的茎叶精油,并结合生长速率法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薰衣草的茎叶精油中最常见的成分有34种,芳樟醇(16.66%)、乙酸芳樟酯(12.01%)、龙脑(8.67%)、石竹烯氧化物(7.72%)和T-杜松醇(5.61%)是其中的主要成分,5-甲基-2-(1-甲基乙烯基)-4-己烯-1-醇乙酸酯(5.77%)、5-甲基-2-(1-甲基乙烯基)-4-己烯-1-醇(4.45%)、α-檀香醇(3.80%)和α-松油醇(3.65%)的含量次之。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薰衣草的茎叶提取物与百菌清和丁香酚对6种病原真菌均有显著的抗菌效果,可进一步研究薰衣草的茎叶提取物的抗菌作用机理,以替代化学农药用于防治真菌等病害来促进果蔬植物的生长和延长果蔬的储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薰衣草精油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西部产薰衣草精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和离体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测定。GC-MS分析共确认薰衣草精油29种化学组分,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芳樟醇(33.16%)和乙酸芳樟酯(32.64%),根据莰酮的低含量(0.33%)和石竹烯(7.13%)等倍半萜的高含量特性,确定新疆主栽薰衣草品种为英国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薰衣草精油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对棉花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最低有效浓度(MEC)分别为1.0,0.5,0.125,0.25μl/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取新疆伊犁地区主栽薰衣草品种精油,并分析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伊犁地区主栽薰衣草7426-2花穗中提取精油,按照IS03515:2002薰衣草精油标准方法测定精油的物理指标和主要组分。[结果]分析表明,该薰衣草精油为微黄色液体,具有天然的薰衣草花香,其物理指标符合标准要求。采用GC—MS法共鉴定出41种组分,其中芳樟醇含量略低于标准,其他特征组分均符合标准要求。[结论]试验可为促进新疆薰衣草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薰衣草挥发油超声包合工艺,为薰衣草挥发油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薰衣草挥发油包合前溶解的乙醇浓度、乙醇用量进行考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薰衣草挥发油包合过程中各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果]薰衣草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挥发油用85%乙醇按1∶25的比例溶解,油∶β-CD值为1∶10,β-CD浓度为12%,包合温度为55℃,超声包结时间为2.0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薰衣草挥发油的利用率达到87.63%。[结论]该试验得到的包合工艺挥发油利用率高,操作简便,为薰衣草挥发油制剂的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化产东北细辛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吉林省通化产东北细辛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细辛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TIC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通化产东北细辛样品中共检出83个峰,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99.11%;其中相对含量以1,2-二甲氧基-4-(2-丙稀基)苯(12.98%)、1,2-苯二羧酸丁癸酯(11.02%)、2-羧基肉桂酸(6.09%)、十五烷(5.965)、5-(1-丙烯基)-1,3-苯二恶茂(5.04%)、3,5-二甲氧基-甲苯(4.49%)、6-甲氧基-2-NH2-1H嘌呤(4.86%)、1,2,3-三甲氧基-5-(2-丙烯基)苯(3.78%)、Z、Z-4,6-十六烯(3.51%)、4-甲氧基-6-(2-丙烯基)-1,3-苯并二恶茂(3.05%)等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6.
娄方明  白志川  李群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41-5742,5745
[目的]通过研究椿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椿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椿皮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椿皮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02%,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有(+)-Spa-thulenol(11.59%)、顺-α-可巴烯-8-醇(8.37%)、α-胡椒烯(5.87%)、△-杜松烯(5.76%)、α-荜澄茄油烯(4.40%)。[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分离度好,是分析椿皮挥发油成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奇楠沉香精油,其得率为0.30%.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测定奇楠沉香精油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同时对13种香气特征成分进行了描述,主要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本研究从奇楠沉香精油中分离鉴定出35个化合物,占精油总相对含量的92.19%,主要由倍半萜类(31个)、...  相似文献   

18.
李子挥发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李子(果实)挥发成分中共分离出43个组分,鉴定了35个组分,占全部组分的91.64%。主成分是6-烯壬醇,含量为17.21%;第二大组分是顺4-烯癸酸乙酯,含量为9.98%。挥发油中醇类、酯类物质占大部分,共计63.19%,酯类有10个组分(30.69%),醇类有8种(32.60%)。  相似文献   

19.
研究蝟实叶片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蝟实叶经过水蒸气蒸馏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离鉴定了蝟实叶挥发油中4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4.00%。蝟实叶挥发油中含量在3.00%以上的组分有:苯甲醛(10.57%)、苯甲醇(9.34%)、环己基乙醇(4.97%)、β-芳樟醇(6.58%)、苯乙醇(3.01%)、β-突厥酮(6.50%)、苯甲酸-3-己烯-1-醇酯(3.64%)。  相似文献   

20.
新疆和田产孜然挥发油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疆和田产孜然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疆和田产孜然种子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检测出48个峰,鉴定出38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8.55%,主要成分为枯茗醛(39.03%)、1-甲基-2-枯烯(12.85%)、3-蒈烯-10-醛(9.15%)和4-乙基-3-壬烯-5-炔(8.28%)。孜然挥发油有较好的抑菌、杀菌和抗氧化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达到1.25μl/ml。[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新疆和田产孜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